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課題是屬于環(huán)境功能材料領域中新型無機高分子復合絮凝劑的研究。通過較全面的分析絮凝劑國內(nèi)外研究發(fā)展情況,考慮在制備聚硅酸、聚硅酸鐵絮凝劑的基礎上制備尚未見報道的新型無機高分子聚硅酸鐵硼鋅復合絮凝劑(PSFZB)。 在研究制備特性聚硅酸工藝和技術條件,及聚硅酸鐵復合和共聚合制備工藝基礎上,經(jīng)過試驗對比和篩選,引入硫酸鋅和四硼酸鈉,制備了PSFZB絮凝劑。同時研究了硅酸鈉溶液濃度、硅酸聚合時間、Fe/Si等因素對絮凝效果的影響,通過
2、正交試驗確定最佳制備工藝條件:合成溫度20~30℃,聚硅酸聚合時間為50min,CSi=0.5mol/L,Si/Fe=1:0.5,Si/Zn=1:4,B/Si=0.8,熟化反應時間24小時。 對PSFZB絮凝劑的絮凝性能研究表明:(1)該產(chǎn)品穩(wěn)定性好,自然狀態(tài)下存放3個月形態(tài)及性能幾乎沒有變化;(2)PSFZB復合絮凝劑的投藥量相對PAC和PFC較少,PAC、PFC投加量為80mg/L時,濁度最小約為5度左右,而PSFZB的最低
3、濁度僅為2度,且投藥量只需60mg/L;(3)絮凝效果幾乎不受pH值的影響,在弱酸性、中性和堿性(pH為4-10)下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4)PSFZB絮凝劑所形成的絮體粗大而且密實,沉降速度較快,較PAC和PFC絮凝劑的絮體沉降速度快3.32倍和1.98倍;(5)該絮凝劑對溫度的變化不敏感,具有較好的低溫除濁性能。 對PSFZB復合絮凝劑絮凝機理和結構進行了研究。X射線衍射圖譜分析表明,該絮凝劑并非簡單的共混物,而是B、Fe3
4、+、Zn2+與聚硅酸共同形成了無定形聚合物。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表明不同組份對絮凝劑的結構具有較大的影響,發(fā)現(xiàn)鐵與硅易形成鏈狀,樹枝狀結構,而鋅,硼具有生成網(wǎng)狀結構的能力。PSFZB絮凝劑的結構不同于一般的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其特殊的網(wǎng)狀結構決定了絮凝劑優(yōu)異的絮凝性能和穩(wěn)定性。對絮凝機理研究表明,其優(yōu)良的絮凝效果是由電性中和、吸附架橋和網(wǎng)捕卷掃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 為了考察該產(chǎn)品的實際廢水處理能力,采用PSFZB復合絮凝劑對生活污水、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含硅基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含硅無機高分子復合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有機-無機復合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微波輔助下新型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硅基金屬鹽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的制備及穩(wěn)定性研究.pdf
- 新型復合無機絮凝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pdf
- 新型高分子復合絮凝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pdf
- 聚鋁硅復合絮凝劑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pdf
- 廢渣復合絮凝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pdf
- 一種新型絮凝劑的合成與初步應用研究.pdf
- 新型環(huán)保型復合絮凝劑的研制與應用研究.pdf
- 雙氰胺-甲醛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聚硅酸的穩(wěn)定性及聚硅酸金屬鹽復合絮凝劑的研究.pdf
- 復合絮凝劑聚硅硫酸鋁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pdf
- 膨潤土復合絮凝劑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pdf
- 聚硅硫酸鋁鋅絮凝劑的制備及應用研究.pdf
- 鎂鐵復合絮凝劑的制備、表征及應用研究.pdf
- 新型接枝淀粉絮凝劑的合成及其絮凝性研究.pdf
- 納米材料有機天然高分子高效復合絮凝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pdf
- 新型復合淀粉絮凝劑的合成、表征及對污泥的脫水效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