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SMFC)能夠直接從剩余污泥中提取生物質能,單室運行,無需質子交換膜,在產生電能的同時完成污泥減量。然而,剩余污泥中大部分有機質是細胞物質,這些物質難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在本文中,提出向SMFC污泥中加入氧化石墨烯(GO)和石墨烯(rGO)的方法,無需外加能量原位破胞,有效地促進SMFC產電性能和提高污泥減量。
實驗結果顯示,GO和rGO具有破壞微生物細胞和加速電子傳遞的功能,可以顯著提高SMFC的污泥
2、減量速率和產電性能。加入0.4 g GO的SMFC(0.4-GO SMFC)和加入0.4 g rGO的SMFC(0.4-rGO SMFC)中的乳酸脫氫酶(LDH)的含量分別為未添加任何材料的SMFC(普通SMFC)的2倍和1.81倍,表明GO和rGO可以有效破胞。三維熒光光譜分析表明,加入GO和rGO可以促進產電菌對溶解性微生物副產物以及腐植酸類物質等有機物的利用。0.4-GO SMFC和0.4-rGO SMFC剩余污泥中污泥減量速率分
3、別為12.3×10-3 g/d和9×10-3 g/d,是普通SMFC的3倍和2.2倍,TCOD的去除率分別達到50.8%和40%,分別比普通 SMFC增加了198%和156%。0.4-GO SMFC和0.4-rGO SMFC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別達到214.09 mW/m3和80.52 mW/m3;內阻為1126.8Ω和2027.1Ω,與普通SMFC相比分別降低了71%和48%;最大電壓為0.483 V和0.313 V,分別是普通SMF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剩余污泥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特性及污泥減量化研究.pdf
- 強化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的試驗研究.pdf
- 石墨烯修飾電極對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性能的影響研究.pdf
- 凍結融溶-微生物燃料電池強化剩余污泥破解與產電性能.pdf
- 微波預處理剩余污泥用于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性能研究.pdf
- 生物表面活性劑強化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特性研究.pdf
- 剩余污泥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pdf
- 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性能及基質變化研究.pdf
- 外加酶強化剩余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性能及基質變化研究.pdf
- 微生物燃料電池法污泥消化與產電實驗研究.pdf
- 以谷殼及剩余污泥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研究.pdf
- 超聲-好氧顆粒污泥協(xié)同微生物燃料電池降解剩余污泥的研究.pdf
- 湖底污泥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pdf
- 基于石墨烯修飾電極的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含Cu(Ⅱ)廢水的研究.pdf
-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制備及力學性能研究.pdf
- 氧化石墨烯及還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備與功能化.pdf
- 石墨烯復合陰極材料的制備及其在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應用.pdf
- 聚吡咯功能化石墨烯及其在生物燃料電池陰極上的應用.pdf
-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納米材料生物毒性和抗菌能力的實驗研究.pdf
- 回流式無膜生物陰極微生物燃料電池脫氮及污泥減量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