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語言表達簡明,何謂簡明“簡”即“簡潔”。不啰嗦重復,不說多余話。它是指“量”的要求,是用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明”即“明了”。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質”的要求,是表達的效果最佳,是表達的明晰的度最高。,一、語言簡明語言簡明的方法1找主干,理枝葉,發(fā)現(xiàn)歧義,明確語意。2分析句間關系,發(fā)現(xiàn)重復語句,刪減精練。3可省略的盡量省略,能代指的盡量代指。4表述啰嗦的可適當進行概括和合并。5把握主旨,刪除游離成分。,1.圍繞中心,抓住要點要做到語言簡明,首先是每一句話都要圍繞既定中心,不要節(jié)外生枝。不過僅僅圍繞中心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抓住要點。俗話說“簡明扼要”,從表達上說,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簡明。例1這種笨重的漢書使用起來是極不方便的。據(jù)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節(jié)有120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兩名身強力壯的武士抬到宮庭里面去的。漢武帝把竹簡一片一片地解下來看,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看完。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簡牘文書“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兩句用兩個事例說明這一看法。文字較簡潔,意思很明確。最后一句是順著第三句說下來的,并不全是說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應把它刪去。,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不能總是具體敘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敘述和概括結合起來,表達才能簡明。再者,運用必要的復指成分,也是表達中不可少的。不用復指成分,就會啰嗦。,例2讀下面一則報道,本著語言文字簡明的原則完成文后兩題。科學院舉行①超對稱性和超引力學術討論會為加強基礎理論工作和準備參加國際粒子物理會議,中國科學院最近在鄭州舉行全國②超對稱性和超引力問題學術討論會,③對超對稱性和超引力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④“超對稱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國際上才引入物理學中的新概念。在這次會上,介紹了當前國內外⑤對于超對稱性和超引力問題研究情況,展開了熱烈、自由的⑥學術討論,⑦在某些問題上提出了一些新見解。(1)應刪去的兩處語句是(2)應簡略的一處語句是這句可改為,這篇報道的標題概括地敘述了舉辦單位、會議內容、會議性質,因而①是必須有的,不能刪除。,導語共有兩句話。第一句概括敘述了會議的目的、舉辦單位及時間、會議的內容和性質,因而②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第一句已經表達了導語該有的內容,再來一句說明會議的內容,便同前一句重復,所以②是必須刪除的,否則就顯得啰嗦、累贅,而不簡明。,主體部分首句交代“超對稱性”和“超引力”問題的由來,因而④是不能刪除的。,因為標題、導語都已經說明會議是“學術”討論會,所以⑥的“學術”是與上文重復的,可有可無的,應當刪除。,再看主體部分的⑤。因為上句已經出現(xiàn)了“超對稱性”和“超引力”這兩個概念,⑤處再一處出現(xiàn),讀來顯得重復累贅,但又不能刪除。倘使刪除,是介紹國內外的什么情況又不明確,因此應該改用指代性詞語作復指,如改為“對于這兩個問題”,就會既“簡”又“明”。,有同學認為⑦應該刪除,這是不對的。因為它是對這次學會討論會所取得成績的評價,沒有最后這一分句,報道的主體部分便不完整。,3.避免重復刪除多余盡量刪除可有可無的文字,這是確保表達簡明的又一方法。例3下面一段話中有重復羅嗦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三處一個人之所以①會變壞的原因②,除了受到壞的影響外③,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沒有把握自己⑤,受了壞人的影響⑥,才逐漸變壞的⑦;如果這個人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種⑩壞的影響,那么,他還會變壞嗎,“一個人之所以會變壞的原因”中,“之所以”和“的原因”都表示原因,顯得贅余,必須任刪一個。,由于③處已經說了“受到壞的影響”,所以⑥處“受了壞人的影響”顯然是重復了,又必須刪除。,⑨處“多方面的”和⑩處“各種”都有表示不止一種的意思,有些重復,因此這兩處也必須刪去一處。,答案應該是①(或②)、⑥、⑨(或⑩),例4為使下面畫線的語句簡潔、順暢并保持原意,需要刪掉一些詞語。在刪改時哪些詞語是必須保留的記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試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語文⑨后⑩,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很長時間。,“在中”和“在后”這兩個介詞短語純屬多余,,“考完”后的語氣助詞“了”也屬可有可無,留著反倒使語氣顯得松塔。,必須保留的詞語序號是②③④⑦⑨,應該刪去的詞語序號是①⑤⑥⑧⑩。,1他們按照民主程序,選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長,負責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務。2年輕的小伙子、第一部處女作、沒用的廢物、金錢使他利令智昏了、實力懸殊很大。3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4)他離家出走離現(xiàn)在已經整整十天了。(5)我之所以要跑那么快的原因,是快要遲到了。,“掌握管理”與前面的“負責”內容重疊,應刪去其中之一,“的距離”多余,應刪去,“離現(xiàn)在”多余,應刪去,“的原因”多余,應刪去,(6)看見王明時,我已經將近快要走到電視臺了。7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后來慢慢地穩(wěn)定了。(8)自學考試的報名表格,早被先到的人所拿光了。(9)我希望將把這些歌獻給邊防戰(zhàn)士。,“將近”即“快要”的意思,二者只能留其一,“物價的下跌”意思為“下跌”穩(wěn)定了,可將“的”字刪去,助詞“所”多余,應刪去,介詞“將”與“把”用法重復,刪去其中的一個,1下面一段話中有不簡明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三處今天去百貨大樓①買鋼筆,當我向賣鋼筆的②營業(yè)員說明來意后,她馬上拿出好幾種③鋼筆讓我挑選④。我左挑右挑⑤也沒有挑到一支令我滿意的⑥。百貨大樓的⑦那位⑧營業(yè)員始終⑨熱情報務,她的服務⑩態(tài)度真好。刪去的文字是、、、,②⑦⑩,2、下面一段話中,根據(jù)簡明原則,可刪去的有十大女杰今受表彰今天,人民大會堂鼓樂聲聲①響起②,獲得第三屆中國十大女杰稱號的女性③代表④,以她們艱辛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輝煌的事業(yè)成就,高尚的人生態(tài)度,在⑤為自己贏得鮮花和掌聲的同時⑥,也⑦深深的感染和⑧激勵了來自⑨各行各業(yè)的婦女⑩姐妹。應刪去的有,②、③、⑤、⑥、⑨、⑩,3.下面一段話中有重復啰嗦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三處書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①淺嘗,②即淺嘗輒止;③有的可以吞咽,④囫圇吞棗;只有少數(shù)需要仔細咀嚼,⑤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粗讀其中一部分,⑥有的書只需知道其梗概,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⑦經常讀。刪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②④⑦,二、語言明確要想做好“語言表達的簡明”類型的題目,我們必須加強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應多讀書,培養(yǎng)語感;再次要多練習,熟能生巧;最后在練習中還要歸納一些技巧。具體說來,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仔細辨析并列短語的各個成分之間是否有關系交叉或重復的,如有則酌情刪除。2、對語段中混入的冗余的語句,可用話題提取法加以排除。3、對歧義造成的語意不明,可以有針對性修改。,1、消除費解例1閱讀下面一句不好的譯文,回答地方法院究竟允許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條嚴禁警方執(zhí)行市長關于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的禁令。原句很長,讀起來很別扭,理解起來很費事,這樣的句子就是令人費解的句子,就是晦澀難懂的句子,不符合語言簡明的要求。要讀懂它,必須采用“層層剝皮”的方法去梳理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禁令,那條禁令是嚴禁警方執(zhí)行指示,指示是由市長發(fā)出的,指示的內容是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通過這樣的“層層剝皮”可得到4條信息,再把這4條信息聯(lián)系起來,即市長不同意禁令不許執(zhí)行市長指示法院推翻了禁令,從而可以知道,地方法院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2、化解雜糅把兩個不同意思糅合在一個句子里,使兩種句子結構錯雜在一起,就叫雜糅。這種句子意思纏夾不清,破壞了語言的簡明性。例2這次網(wǎng)絡短訓班的學員,除北大本校人員外,還有來自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參加了學習。,我們可以說“學員除外,還有教師、學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說“短訓班除參加外,來自也參加了學習”,但是不能將這兩種句式糅合到一句當中來表達。,例3如何才能讓大家都富起來呢關鍵的問題是知識在起決定性作用。知識的貧乏必然造成財富的貧乏,財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識的充實為前提的。,“關鍵的問題是知識在起決定性作用”也犯了句式雜糅的毛病。要么是“關鍵的問題是知識”,要么是“知識在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如果將這兩種句式摻雜糅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結構上的混亂,影響了句意的清晰性。,3、消除歧義例4下列個句中,句意明確的一句是()。A.這個精致的燈籠將作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賓的禮品贈送給他。B.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C.這次考試不難,但由于他準備得不夠充分,差點兒就沒及格。D.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C,A句“作為嘉賓的禮品”,既可理解為送給嘉賓的禮品,也可理解為嘉賓送人的禮品;“他”可理解為“嘉賓”,也可理解為“別人”。,B句可理解為“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兩個人自己去做某事,也可理解為“他”只背著“總經理”而跟“副總經理”一起做某事。,D句中“幾個學校的領導”可理解成同一個學校的幾個領導,也可理解成幾個學校的一些領導。,1.從口語角度來看1要注意重音的恰當。在口語中由于重音的不同,同樣的話卻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我要去河邊”,如果重音放在“我”上,就是強調是“我”要到河邊,而不是別人;如果把重音放在“河邊”上則是強調“我”要到“河邊”去,而不是到別的地方。2要注意合理停頓。在口語中,同一句話由于停頓不同,表達的意思有時會有很大差別。如“組委會要求與會人員務必于本月15日前去報到”一句,“組委會要求與會人員務必于本月15日/前去報到”和“組委會要求與會人員務必于本月15日前/去報到”兩種不同的停頓方法,其表意顯然是有很大差別的。,3要注意避免同音誤聽。在口語當中,人們見不到詞語的書面形態(tài),在語境不分明的情況下,往往會對某些同音詞誤聽,進而誤解。如“這種食物中含有ZHìáI物質”一句中,到底是“致癌”呢,還是“治癌”實在是既費聽,又費解。4要避免句子過長?!奥牎焙汀白x”是不一樣的,“讀”相對來說可以有較長的時間考慮體會句子的意思,句子長一點也無不可,但“聽”是在瞬間完成的,句子太長,意思便很難把握,這是顯而易見的。,2.從書面語角度看①一句話中使用了多義詞,而語境又不足以讓人確認多義詞是哪個意思。如“我要去上課了,不然就要遲到了”一句中,“上課”一詞就難以確定是“老師講課”還是“學生聽講”,若改成“我要去上課了,學生們還等著呢”,就不會有歧義了。②語句順序不合理,造成歧義。如“他有一個兒子,在醫(yī)院工作”,在這句話中我們很難看出“誰在醫(yī)院工作”,如改為“他在醫(yī)院工作,有一個兒子”,語意就明確了。,③語句結構切分不確定,造成歧義。這里所說的語句結構切分不確定,是指由于所給語境條件不充分,使人無法確認語句的結構形式。如“我要學習文件”這個短語,它的結構形式就不確定,可以切分為“我要/學習文件”,也可以切分為“我要學習/文件”。要消除歧義,就必須提供具體的語境,如“我要學習文件,請把電視關了吧”,這樣語意就明確了。④指代不明,造成歧義。在陳述過程中,常常要用人稱代詞、指示代詞之類的指稱性詞語,但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所用的指稱性詞語,不能確定到底指誰或指什么,似乎指這個也可以,指那個也可以。如“爸爸讓周建去拿他的眼鏡來”一句中,“他的眼鏡”到底是誰的眼鏡呢爸爸的,還是周建的只有進一步充實語境,才能消除岐義。,1在下面各組句子中,選出沒有歧義的一句。A張師傅看到徒弟們意見不統(tǒng)一,就把他們拉回車間去了。B尊敬老師的學生,會得到老師的愛護。C天色漸晚,自行車還沒修好,修車的急壞了。D小剛和小龍的爸爸到學校里來了。,A,A他走了一個鐘頭。B雞不吃了。C領導干部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D三個工廠來的年輕人參加了角逐。,C,1在下面各組句子中,選出沒有歧義的一句。,1在下面各組句子中,選出沒有歧義的一句。,A這一幢樓的房間都沒有鎖。B出席大會的有黨政工團的代表共有三百余人。C王小明因病故不能到會。D我看見她很不高興。,B,1在下面各組句子中,選出沒有歧義的一句。,A這個故事他講不好。B他在火車上寫字。C這個人誰都不認識。D我認為不適當?shù)牟贾米鳂I(y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沒有好處。,D,2對“三個電視臺的記者在這幢新職工宿舍樓前”這句話的意思可以有幾種理解。A一種B兩種C三種D四種,D,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7
大小: 1.71(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