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經(jīng)驗論哲學視域中的“宗教”休謨的宗教哲學及其效應姓名李靜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外國哲學指導教師宋寬鋒20070401在毫無意義,上帝作為一種有用的假設能給人們帶來希望和鼓舞。本文的核心內容足論述休謨的宗教觀,即在經(jīng)驗論的基礎上如何看待宗教的問題。文章內容分為三個大的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的是休漠經(jīng)驗理論中的觀念論、因果關系的推理、情感與理性的關系,重點突出情感作用論,為體謨宗教的哲學解釋找到一個理論上的依據(jù)。第二部分重點分析休謨足如何解釋宗教的,一方面,揭示了宗教的人性起源;另一方面,批判了設計論的證明和神跡學況,但休謨又沒有完全否定宗教信仰上帝,他對宗教信仰仍有一個_F面的解釋。最后一部分內容是分析休謨的經(jīng)驗主義及宗教思想對實用主義理論家威廉詹姆士的影響。關鍵詞經(jīng)驗論宗教情感理性H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6
      2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哲學解釋學對方法論解釋學的超越,闡明了隱藏在一切理解之后、并使理解成為并非最終由理解主體支配的事件的五個基本條件。一、前理解構造理解的最初方向。把前理解視為應該清除的偏見其實就是最大的偏見,理解者的自我遺忘并不能達到“客觀”、“正確”的理解。解釋者受立足點束縛是顯明真理之必需。前理解規(guī)定了理解的視野,理解只會在視域之內存在。故前理解是理解的首要的基本的條件。二、解釋循環(huán)理解的運動形式。方法論循環(huán)局限于客體之中,容易成為一個閉合的怪圈。本體論循環(huán)讓理解者帶著自己的前理解進入解釋循環(huán),從而改變了解釋循環(huán)的結構、方向和意義,超越了“惡性循環(huán)”的陷阱,使解釋循環(huán)上升為一種本體論的理解事件。三、時間距離理解意義的中介。施、狄二人以心理轉換來克服時間距離,消除對原意的誤解。而海氏、伽氏的哲學解釋學認為時間距離打破了作者與作品的固有束縛,使文本獲得了自主和獨立,因為時間距離具有創(chuàng)造性作用,一可使文本的意義不斷生成,二可過濾真假成見。時間距離的中介意義暴露心理置換的局促,使理解本體化成為可能。四、視域融合理解的先驗條件。時間距離使理解處于熟悉性和陌生性兩極對立之間。如何彌合相互之間的鴻溝傳統(tǒng)解釋學認為通過重構可以達到原意、實現(xiàn)理解。哲學解釋學認為文本無所謂原意,意義的生成、真理的顯示是視域融合的結果,理解就其本性乃是一種效果歷史事件,伽氏用效果歷史意識超越了傳統(tǒng)解釋學對文本僵死原意的堅守。五、語言理解的家園。施氏聲稱“解釋學的一切前提無非是語言”,實質上視語言為途徑和手段,看重所指,忽視能指本身的意義。哲學解釋學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在場和顯現(xiàn),是事物原型的摹本,而非符號和工具,語言的存在昭示了理解的存在,越過了主客分離的鴻溝。語言成為理解者與理解對象之間的普遍媒介,它規(guī)定著理解的主體、客體和過程。傳統(tǒng)解釋學秉持主客二分的認識論哲學,遺忘了存在,遺忘了理解主體的自我特性。哲學解釋學將存在本身作為真理的“發(fā)生”來把握,存在本身是一種敞開和揭示,它以此在作為達到存在意義的通道,從而突出了作為此在存在方式的理解的本體論地位。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27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創(chuàng)新思維的哲學思考姓名指導教師院系部所專業(yè)完成日期陳小燕李冰哲學與宗教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2007年3月創(chuàng)新思維的腦基礎、知識基礎和心理基礎等,闡述了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阻力,并提出了克服的對策。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本質,內在機制,制度,實踐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6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有無哲學的問題,是中西方學術界長期論爭的一個重要學術問題。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可以給人一個“安身立命之地”。牟宗三先生認為,如果承認中國的文化體系,自然也承認了中國的哲學,問題是在東西哲學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形態(tài)。對于中國哲學的特質,馮友蘭認為中國哲學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發(fā)展內圣外王的品格,因而,承宋代理學之“理”的精神并發(fā)揚光大之;牟宗三認為中國哲學特重主體性與內在道德性,是豐富的人生哲學,由此,他的新“外王”,是繼承宋明理學的“心學”一路,對儒學的張大開顯,是欲以儒家文化為本位,實現(xiàn)儒學的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牟宗三先生與馮友蘭先生都得出了中國哲學獨具價值的結論,強調中國哲學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馮友蘭先生采取為承繼鑄平臺的方法,就是要讓整個思想界尊重歷史,客觀看待中國傳統(tǒng)哲學成果,從而辯證地繼承、辯證地發(fā)展,真正哲學地實踐。對牟宗三而言,其整個理論活動的基本出發(fā)點與歸宿,卻是要通過與西方哲學范疇與功能的對比,襯托出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中國哲學融攝西方哲學觀念作準備。馮友蘭先生的哲學觀念與其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合為一體的,他是切實地將中國哲學的精神作為自己人生的使命去感受、去實踐、去完成。牟宗三先生則預言了中國哲學將光大發(fā)展的未來,確證了中國哲學具有普世性價值,為中國哲學的主體自覺掃清了觀念上的障礙,極大地恢復了中國哲學的學術自尊與自信。馮友蘭強調,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性與現(xiàn)代化進程是與中國社會、文化的現(xiàn)代化客觀進程密切相關的。牟宗三的中國哲學觀,則不僅昭示著其他學者嘗試在其哲學之外另辟蹊徑,更使國際上對于中國哲學的認識廣泛深化,影響日盛。馮友蘭較為注重中國哲學之普遍性,牟宗三著力于論說中國哲學之特殊性,這都是中國哲學學科建設的整體過程所必須的環(huán)節(jié)。無論是馮友蘭還是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理論形態(tài),都是中國哲學在當代的形式依托之部分,為我國民族哲學精神之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和豐厚的理論營養(yǎng)。兩位先生作為學通中西的大儒,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在中國哲學問題上也有如前所述諸多相近的基本觀點和前提,然而,馮友蘭海外學成,終身學術、為人卻強調共性,牟宗三身被國故,卻一生張揚個性。他們的學術走向差異如此之大,從中國哲學的歷史命運講,客觀反映出儒家哲學兼容并包的理論特性,真實再現(xiàn)了近、現(xiàn)代中國之文化價值訴求,從哲學家本人的情況看,一方面因其秉承的學思理路差異,另一方面也有不同生活軌跡的烙印。通過對馮友蘭、牟宗三中國哲學觀的比較研究,我們認識到中國哲學是已經(jīng)走出國門,承擔著世界意義的文化與人文重鑄的歷史責任。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4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非形式邏輯的哲學意義THEPHILOSOPHICALSIGNIFICANCEOFINFORMALLOGIC專業(yè)名稱邏輯學申請人姓名李劍標導師姓名職稱熊明輝教授艫彳朱菁。占%‘答辯日期■年‘月多日0O重2盈置3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李參13乖示日期ZD。3年F月;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4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學校代碼10530學號2000601020020分類號B2密級碩士學位論文論馮契敘述中國哲學史的新范式論馮契敘述中國哲學史的新范式學位申請人李芬導師姓名及職稱導師姓名及職稱王向清教授學院名稱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學科專業(yè)中國哲學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學位申請級別學位申請級別哲學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碩學論文提交日期論文提交日期2009年5月FENGQIDESCRIBESANEWPARADIGMONTHEHISTYOFCHINESEPHILOSOPHYCIDATELIFENSUPERVISPROFWANGXIANGQINGCOLLEGETHECOLLEGEOFPHILOSOPHYHISTYCULTUREPROGRAMPHILOSOPHYSPECIALIZATIONCHINAMODERNPHILOSOPHYDEGREEMASTEROFPHILOSOPHYUNIVERSITYXIANGTANUNIVERSITYDATEAPRIL102009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1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宗教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現(xiàn)象,與人類的文明相伴相融、綿延至今。從蒙昧未開的圖騰崇拜,到科學昌明和社會不斷進步下的精神守望,歷經(jīng)幾個文明形態(tài)的洗禮,其作用并未消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宗教對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宗教倫理作為調整信教者之間、信教者與不信教者、人與終極實在以及俗界與圣界之間的關系而形成的教義、信條、誡命以及德目的總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世俗生活。中國共產(chǎn)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以實現(xiàn)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和諧為目標?,F(xiàn)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我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要不斷借鑒和吸收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宗教倫理中包含著許多和諧思想,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把宗教倫理思想置于當前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這一背景下來考察,探討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從而挖掘這種倫理思想的現(xiàn)實價值,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介紹我國主要宗教倫理思想之后,重點圍繞“宗教倫理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存在怎樣的價值,如何充分發(fā)揮其價值”這兩個問題進行闡述??偨Y出宗教倫理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是宗教倫理能夠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支持性資源;宗教倫理對宗教信徒的行為和社會關系具有調整作用;宗教倫理可以對社會成員進行價值整合和行為整合;宗教倫理可以調節(jié)宗教信仰者心態(tài),使其達到心靈和諧的狀態(tài)。同時,本文提出實現(xiàn)這一價值必須滿足的條件是正確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全面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提高宗教倫理對和諧社會的適應性,引導宗教倫理自身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全面認識宗教倫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7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中國思想史上墨家一直都是以其獨特的犧牲自我的俠義精神所履行的強烈的功利主張的踐履者的身份出現(xiàn)很少有學者將其作為一個宗教來進行分析與對待學術界對墨家的宗教角色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本文從宗教的角度就此問題展開分析。本文從墨家宗教思想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宗教思想的主要內容、宗教思想的實踐及其墨家宗教思想的特色與評價四個部分對墨家的宗教思想進行分析與研究。背景方面經(jīng)濟基礎發(fā)生了改變爰田制代替了井田制私有制逐漸確定了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本身農(nóng)業(yè)小生產(chǎn)者和自由工商業(yè)者及平民崛起成為人社會自由以及精神自由的一種解放隨著私有制的出現(xiàn)原有的等級社會結構被完全摧毀學術的下移促使了“士”階層的崛起社會階層的變更造成階級發(fā)展的不平衡兼并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廣大的勞動人民在戰(zhàn)爭的災難與痛苦里需要心靈的慰藉為墨家的宗教思想的產(chǎn)生打下了堅實的客觀條件基礎。社會的變革與流動造成了相對寬松與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為平民意識的萌生和墨家宗教思想的產(chǎn)生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客觀條件政治格局變動“禮崩樂壞”信仰的崩塌需要重構新的社會秩序與心靈的歸宿祖先崇拜的傳統(tǒng)又影響著墨教宗教思想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信仰的“至上神”天志、“神”人溝通的橋梁明鬼、社會的救贖理念非命以及信仰的“彼岸世界”構成了墨家的宗教思想體系。墨子在夏商周以來的“天”信仰與祖先崇拜的土壤里對“天”進行了改造提出“天志”的主張對“天”做了系統(tǒng)的論證并配之以“鬼神”徹底的完善其宗教性質且加之以“非命”為天、鬼廓清道路并重于強調人的主觀作用提出系列主張構筑了墨家宗教思想的理想藍圖“大同世界”形成了墨家獨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墨家極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及主張需要極具特色的組織來實踐。墨子創(chuàng)立了一個組織紀律、組織制度相當嚴明有著自己教義教法的組織即墨家并在其子厚度的規(guī)范下培養(yǎng)出來一批嚴于律己死不旋踵的俠義之士以苦行的態(tài)度踐行著墨家的宗教思想及其主張。墨家是在社會結構重建、思想文化重組的環(huán)境下由小手工業(yè)者階級的代表創(chuàng)立的組織其宗教思想有著獨特的魅力表現(xiàn)出簡儀性與功利性。這些特征一直是眾多學者否定墨家為宗教強有力的理由本文卻認為這正是墨家極具魅力與特色的地方。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5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自我認識的問題歷來是一個哲學難題??ㄎ鳡栁幕軐W思想的獨特之處是把人定義為一種符號動物,并提出了符號、文化和人三位一體的思想。在卡西爾的理論框架里,符號是人的本性之提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能夠創(chuàng)造和使用符號;人的內在精神是通過創(chuàng)造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等文化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人類文化的整體發(fā)展表現(xiàn)為人追求自我解放、自我完善的歷程。本文對卡西爾的文化哲學思想和人性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闡釋。第一部分論述了卡西爾對西方傳統(tǒng)人性理論的清理、分析和批判,并分析了他解讀人的新視角和方法??ㄎ鳡栙|疑了將人界定為理性動物或社會動物的傳統(tǒng)觀點,對近代以來的各種人性理論進行了批判,并指出對人的解讀目前陷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第二部分分析了卡西爾對人的本質的界定,重點探討了他把人歸結為符號動物的思想。第三部分展現(xiàn)了卡西爾對人之自我完善歷程的思考??ㄎ鳡栒J為符號世界的展開即人性的圓周,語言與神話、宗教、歷史、藝術和科學都是組成這個圓的部分和各個扇面,人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形式構成了一條人類自我完善的道路。第四部分側重分析了卡西爾文化哲學思想的理論貢獻和啟示價值,強調卡西爾將人解讀為一種文化動物的思想對當代人類認識人本身、特別是人的文化精神本質具有不容忽視的借鑒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66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尼采“超人”政治哲學研究姓名高清軍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政治學理論指導教師王巖201103尼采“超人”政治哲學研究IIABSTRACTNIETZSCHESPOLITICALPHILOSOPHYISNOTAWDTWOITHASACONSISTENTLOGICINTEGRITYNIETZSCHEFIRSTCREATED“SUPERMAN”ITSCEMEANINGIS“BEYOND”INDERTOGETRIDOFTHESHACKLESOFTRADITIONALVALUESTOACHIEVETRANSCENDENCENIETZSCHEDECLAREDVALUETOTHEREVALUATIONOFALLCHRISTIANTRADITIONALMALITYRATIONALISMWERESEVERELYCRITICIZEDONTHISBASISTHEPOLITICALPHILOSOPHYOFTHE“SUPERMAN”WASFMEDTHEPOLITICALPHILOSOPHYOFTHE“SUPERMAN”ISACOMPLETELYNEWPOLITICALPHILOSOPHYITCREATEDANEWERAINTHEHISTYOFWESTERNPOLITICALPHILOSOPHYTHE“REVALUATION“WASASTHETHEETICALSTARTINGPOINTNIETZSCHEPROPOSEDTHE“THEFMULAOFTHEHIGHESTSELFCONSCIOUSNESSOFHUMANACTIVITIES“THE“POWERWILL“ASTHECEOFTHETHEYCARRIEDOUTONTHEWLDWIDEWEBWASUSEDASANEWINTERPRETATION“THETHEYOFSOCIALINEQUALITY“WASASTHELOGICALCONCLUSIONTHENEW“HIERARCHY“FMEDFINALLYTHE“ETERNALRETURN“WASASANEFFECTIVECOMPLEMENTNIETZSCHEBUILDASYSTEMOFTHECOMPLETESTRONGVALUETHESYSTEMOFTHISNEWVALUEMADETHATNIETZSCHEWENTTOTHEANTITHESISOFMODERNDEMOCRACYTHATMANYOFHISPOLITICALVIEWSAREABSURDBUTHEPOLITICALPHILOSOPHYOFTHE“SUPERMAN”CONTAINSBEINGNOTAFRAIDOFSUFFERINGHARDSHIPSDARINGTOCRITICIZECONFIRMCREATIVINGTHEENTERPRISINGSPIRITOFTRANSCENDENCEAREWTHLEARNINGKEYWDSNIETZSCHEPOLITICALPHILOSOPHYSUPERMANPOWERWILLTHETHEYOFSOCIALINEQUALITY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0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24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易學是圍繞著周易的詮釋而產(chǎn)生出的一系列學問易學發(fā)展到兩漢時期以象數(shù)之學為主要內容的象數(shù)易學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這一方面與周易經(jīng)傳中所包含的象數(shù)內涵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兩漢時期的文化語境有關。同時兩漢時期是中國古代自然科學成就較為突出的一個時期尤其是在天文與歷法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漢人在淮南子天文訓和易緯中都提出了宇宙論思想來解釋宇宙的生成與萬物的起源而且漢人還對星空依照人事做了劃分將可視天體與人事聯(lián)系起來。兩漢時期的歷法沿革經(jīng)歷了古四分歷太初歷三統(tǒng)歷后漢四分歷等時期這幾種歷法可分為兩種形態(tài)一是四分歷一是八十一分歷其中太初歷和三統(tǒng)歷屬于八十一分歷。太初歷以律數(shù)起歷較少牽扯到易數(shù)而三統(tǒng)歷則律數(shù)易數(shù)全用將象數(shù)易思想作為歷法制定的基礎這種做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兩漢時期的象數(shù)易學與天文歷法關系較為密切的主要有孟喜的卦氣說京氏易鄭玄卦氣說、爻辰說、太一九宮說虞翻的月體納甲等理論。天文歷法與象數(shù)易學的結合在各自的領域內都開啟了新的意義空間。天文歷法一方面將“易”作為其指導思想一方面將“易”作為其基礎內容通過與“易”的結合而超越了“數(shù)”、“術”層面直達天人之道的貫通易學吸取天文歷法的發(fā)展成果建立了象數(shù)易學體系構建起來一個復雜而精細的、將天地萬物人事吉兇皆涵攝在內的世界圖式。兩漢時期的以“有機”為特性的象數(shù)易學自然哲學體系便是以這個世界圖式為基本骨架借助陰陽、五行、卦、數(shù)、干支等范疇構建起來的。兩漢象數(shù)易學自然哲學呈現(xiàn)為一個在富含節(jié)律性的陰陽交感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網(wǎng)狀層級結構其理論體系以陰陽為根本以六十四卦所形成的世界圖式骨架將網(wǎng)狀層級結構、時空坐標系統(tǒng)、嵌套循環(huán)的時間維度、天人感應等內容囊括在內并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彈性。兩漢時期的象數(shù)易學因其過于復雜過于夸大象數(shù)的作用而忽視了義理的重要性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象數(shù)易學對歷法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歷法的正常發(fā)展。當今又有“科學易”概念的提出但是應當注意易學與科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易學與科學的結合只能在宏觀上相互指導不能在微觀上互相印證以為易學中包含了許多現(xiàn)代科學前沿成果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16
      1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THEMASTEROFPHILOSOPHYTHEHISTORICALDEVELOPMENTANDPHILOSOPHICALQUESTIONEXPLORINGOFMVLCANDIDATEZHANGHUAIBOMAJOR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PERVISORPROFWANXIAOLONG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UHAN430074,PRCHINAJANUARY,2014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摘要經(jīng)典邏輯又被稱為二值邏輯,因為只有真和假(并非真)兩個真值。但是經(jīng)典邏輯似乎無法很好解釋必然和偶然問題、語義悖論和量子邏輯等問題,引入第三值從而建立三值邏輯是一種解決方案,三值邏輯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推廣為有窮值的多值邏輯而解決,以至推廣為無窮值的多值邏輯以解釋更多的邏輯問題。本文分為三部分,從邏輯可修正的思想和一元算符邏輯理論兩個角度對多值邏輯進行分析。第一章是對多值邏輯的概括,首先,介紹了多值邏輯在整個邏輯學中的地位,他屬于非經(jīng)典邏輯中的變異邏輯;之后,梳理了多值邏輯發(fā)展的主體脈絡,分為思想萌芽階段和建立發(fā)展階段,最后,概括了多值邏輯中的一些基礎知識。第二章和第三章是這篇文章主體,因為無論支持還是反對多值邏輯都要以理解多值邏輯為基礎。根據(jù)邏輯可修正的思想,介紹了多值邏輯中最基礎的盧卡西維茨和波斯特的邏輯系統(tǒng),還有重要的無意義多值邏輯和三值量子邏輯。主要闡述了它們建立的原因、真值集、關聯(lián)詞以及系統(tǒng)中的定理等方面,并與經(jīng)典邏輯進行對比,理解它們之間的矛盾和相通性。第四章是這篇論文的關鍵,也是這篇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狹義函數(shù)相對論為基礎,嘗試用一元算符邏輯統(tǒng)攝部分多值邏輯。關鍵詞關鍵詞多值邏輯,量子邏輯,一元算符邏輯理論,非真值函數(shù)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0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分類號密級學校代碼學號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謝靈運生命哲學研究謝靈運生命哲學研究STUDYONXIELINGYUNSTUDYONXIELINGYUN′SPHILOSOPHYOFLIFEPHILOSOPHYOFLIFE陳驥陳驥院所政法學院導師姓名鄭曉江學科專業(yè)中國哲學研究方向生死哲學二○一二年六月謝靈運生命哲學研究謝靈運生命哲學研究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jù)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學位論文作者簽名簽字日期年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導師簽名簽字日期年月日簽字日期年月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9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柏格森哲學在中國的傳播19151927專業(yè)專F史研究方向中西文化關系史作者吳莉葦導師張國剛教授答辯EL期2000年5月南開大學歷史系二OOO牟四月ABSTRACTTHEMAV4AGEINABROADSENSEF19151927WASANOTHERCLIMAXINTHEHISTORYOFSINOWESTERNCULTURERELATIONSITWASAPPARENTLYTHATCHINAWELCOMEALLKINDSOFWESTERNTHOUGHTS,ANDHENRILOUISBERGSON,AFRENCHPHILOSOPHER,TOGETHERWITHHISPHILOSOPHYOFLIFEHADBEENALLTHERAGEINCHINAATTHISTIMETHATHEHADBEENEQUALLYFAMOUSWITHJDEWEYANDBRUSSELLHOWEVER、HISDOCTRINEHELPEDLITTLETOCHINA’SDIFFICULTPOSITION,SOITHIDEDFROMPUBLICNOTICESOONAFTERITSTEMPORARYSPLENDIDANDBERGSONHASBEENOUTOFATTENTIONINCHINASINCETHATTIMEINRECENTYEARSTHEREARESOMETREATISESDISSCUSSINGTHERELATIONBETWEENBERGSON’STHEORYANDCHINESEMODERNPHILOSOPHYBUTTHEREARESTILLFEWPEOPLEINTERESTINTHECOURSEOFSPREADING,BEINGINFASHION,ANDDISAPPEARINGOFBERGSON’SDOCTRINESOTHISPAPERTRIESTOOBSERVETHEMONOGRAPHSANDESSAYSWRITTENBYCHINESEINMAY4TIMETOSTUDYTHEDOCTRINE’SEXPERIENCEINCHINAINAHISTORICALVIEWPOINTANDTHEPAPERWOULDATTEMPTEDTOLOOKATHOWTHEHISTORICALCONDITIONSRESTRICTEDTHESINOWESTENCULTURECOMMUNICATIONITCONCLUDESTHATTHERISEANDDECLINEOFBERGSON’SDOCTRINEINCHINAISARESULTOFAGEBUTALSEFLECTEDVIVIDLYTHATCHINESELEARNINGSYSTEMHASALWAYSBEENDEFICIENTININDEPENDENCEANDHASBEENMASTEREDBYPOLITICALDISCOURSEWHENINTRODUCINGWESTERNCULTURETHISPAPERATTEMPTSTOCONSTRUCTAPROCESSUALNARRATION,SOITBASEDON“MASSCOMMUNICATING’’ANDAPPLIEDCONCEPTSSUCHAS“INTENDEDMEANING”,“MESSAGE”,“MASSMEDIA“‘‘CONSEQUENCESOFMASSCOMMUNICATION’’TOEVALUATEWHETHERTHISCOMMUNICATIONWASSUCCESSFULORFAILINGACCORDINGLY,STATISTICALAPPROACHWASUSEDTOSHOWTHEOBVIOUSCHARACTEROFTHISSPREADINGCOURSEKEYWORDSBERGSON,PHILOSOPHYOFLIFE,MESSAGE,CONSEQUENCESOFMASSCOMMUNICATION,AGEBACKGROUND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64
      0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