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是如何講述的——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種有代表性的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為例_38604.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學理論是大學中文系的一門核心課程,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支撐該學科理論講述的教材“文學理論”已經走過了90余年的歷程。這期間經歷了一個內容不斷充實和體系不斷演變的過程。新時期至今,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經歷了幾次轉換與突破,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教材正在形成。但是,毋庸諱言,教材編寫舉步維艱,還有許多問題尚待探索。 本文重點考察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的以教材編寫為核心的文論講述。并以三個時期有代表性的

2、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為例,從歷史和邏輯的角度分析這一時期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的特點、思路與問題,進而尋找其發(fā)展演變的軌跡。與建國初期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比較,新時期以來的文學理論教材編寫經歷了從對政治工具論的文論講述模式的超越,以審美為核心的文論講述的重構和后現代語境下文論講述的變異的過程。 新時期之初,包括文藝學在內的整個社會文化領域處于“撥亂反正”時期,改變文藝學的學科現狀,建立新的文藝學觀念,成為當時文學理論界的迫切要求。與此同時

3、,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由于需要撰寫和出版的原因,沒有與文藝學界同步進入活躍狀態(tài)。論文第一章主要以寫作于60年代,新時期后進入大學文學理論講堂的以群的《文學的基本原理》和蔡儀的《文學概論》為例,從理論講述和編寫方式等方面對其成就特色進行了分析歸納。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對文學“反映論”和“意識形態(tài)論”的批判與反思,文學理論中關于文學本質的認識實現了從“認識論”向“審美論”的轉移。文學理論教材的講述也隨之步入了這一轉換。論文第二

4、章以最能反映審美文論主張的教材——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及其兩次修訂本為代表,分析審美文論時期文學理論教材講述方式上的變化。 21世紀之交,隨著后現代主義文化的來臨和全球化語境的出現,文學研究領域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文學理論中許多基本問題在新的歷史語境中被重思或否思。文化研究中的反本質主義成為文論編寫中的一個指導性的力量。文學理論教材的面貌呈現新的特色。這一轉向,鮮明地體現在陶東風主編的《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和南帆主編的

5、《文學理論[新讀本]》兩部教材里。除此以外,王一川的《文學理論》,也可以看作是針對后現代狀況而做出的回應,但更明顯帶有個人學術專著的味道。 反思新時期以來文學理論教材的編寫,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反思: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作為20世紀80年代我國文學理論界提出的一個重要意義的理論命題,在現今語境下,還能否作為文藝學的第一原理?文學理論教材的講述能否諱言本質?而在全球化語境下如何實現文學理論教材講述的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化建構,也還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