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綠闊葉林是亞熱帶地區(qū)的地帶性植被,也是亞熱帶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十年來,我國的植物學、生態(tài)學科研工作者開展了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而對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采用野外調(diào)查和室內(nèi)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甜櫧、米櫧和絲栗栲優(yōu)勢群落的結構和生態(tài)功能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豐富了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學研究的內(nèi)容,對于天然林保護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主要研究結果: 1.甜
2、櫧林群落的Simpson指數(shù)(D)、 Shannon-Wiener指數(shù)(H)、Pielou均勻度(J)、種間相遇機率PIE分別為6.1906、2.751 3、62.11%、0.8384;絲栗栲群落分別為12.0059、 2.8950、 80.79%、 0.9167;甜櫧林群落物種多樣性與海拔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值呈顯著相關;坡度、土壤有機質(zhì)與喬木層的物種豐富度和灌木層的蓋度呈極顯著相關。 2.米櫧林群落中,米櫧重要值高達7
3、7.98(2000年)、75.65(2005年)和78.75(2007年),相對多度、相對頻度和相對顯著度均居首位。2005年杜英科和柿樹科植物的重要值比2000年時有所增加,但至2007年有所下降。但殼斗科、山茶科等主要建群科的重要值在該時期內(nèi)變化不大,在群落中的地位相對穩(wěn)定。 3.甜櫧和絲栗栲種群的年齡結構主要包括穩(wěn)定型和衰退型兩種類型,不同樣地的年齡結構有所不同;從一級幼樹→六級大樹的大小級別上,甜櫧群落分布格局趨勢是從集
4、群→隨機→集群;絲栗栲群落從集群→隨機。絲栗栲年輪寬度和最小密度呈顯著相關。 4.絲栗栲林的現(xiàn)存生物量為25994.1 g/m2(259.941t/hm2)。其中,地上與地下部分生物量之比為4.42。不同地點甜櫧林生物量的大小與林齡呈正相關,海拔、地形、土壤等環(huán)境因子與生物量間的相關性并不顯著。 5.甜櫧林、米櫧林年凋落物量3年的平均值分別為391.08 g/m2和424.95g/m2,對不同年份甜櫧林和米櫧林凋落物組分
5、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只有枝的相關性顯著;甜櫧和米櫧林群落的月凋落物量與月平均溫度、月平均相對濕度和月降雨量的相關性均不顯著。甜櫧林和米櫧林六種元素在總凋落物中的平均含量大小順序為:C>N>Ca>K>Mg>P。甜櫧林和米櫧林凋落葉片中的N和K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大于Ca和Mg。 6.單位面積甜櫧林各樣地的粗死木質(zhì)殘體總平均貯量為7.96 t/hm2,絲栗栲林為9.19t/hm2。甜櫧林CWD總貯量的方差(8.59)大于絲栗栲林(4.43)
6、。甜櫧林粗死木質(zhì)殘體中C、N、P、K、Ca、Mg元素的平均貯量分別為3964.74 kg/hm2、38.8l kg/hm2、0.61 kg/hm。、2.37 kg/hm2、9.89 kg/hm2、1.29 kg/hm2;絲栗栲林為4445.30 kg/hm2、56.05 kg/hm2、1.56 kg/hm2、5.14 kg/hm2、51.01 kg/hm2、5.44 kg/hm2。 7.甜櫧林內(nèi)氣溫年平均日較差為8.4℃,林外空
7、曠地年平均日較差為11.7℃。不同月份之間,林內(nèi)和空曠地平均相對變差分別為0.343和0.335。林內(nèi)外各月份相對濕度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除12月與7月份以外,其余月份林外空曠地月平均相對濕度均大于林內(nèi),但林內(nèi)高濕日數(shù)多于林外空曠地。 8.2004年共發(fā)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767.4 mm。甜櫧林穿透水、莖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別為:1304.9,245.0,217.5 mm;穿透率、莖流率及截留率分別為73.8%、13.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夷山常綠闊葉林物種分布格局和生境相關性.pdf
- 天目山常綠闊葉林空間結構研究.pdf
- 毛竹擴張對常綠闊葉林主要生態(tài)功能影響.pdf
- 福建武夷山脈若干常綠闊葉林群落多樣性與穩(wěn)定性研究.pdf
- 百山祖北坡中山常綠闊葉林群落特征研究.pdf
- 金華北山常綠闊葉林群落特征研究.pdf
- 天然常綠闊葉林生長潛力的研究.pdf
- 江西省常綠闊葉林碳儲特征研究.pdf
- 莽山常綠闊葉林土壤養(yǎng)分分布規(guī)律研究.pdf
- 特大冰凍干擾對大明山常綠闊葉林林隙特征與更新的影響.pdf
- 廣西大明山常綠闊葉林功能群間的功能性狀關系
- 廣西大明山常綠闊葉林20種優(yōu)勢植物的功能性狀特征.pdf
- 南岳衡山常綠闊葉林碳密度研究.pdf
- 重慶縉云山常綠闊葉林常見樹種萌生特征研究.pdf
- 廣州帽峰山季風常綠闊葉林小氣候特征研究.pdf
- 冰雪災害對南嶺常綠闊葉林結構的影響研究.pdf
- 人為干擾對建甌常綠闊葉林群落特征的影響.pdf
- 安徽南部常綠闊葉林碳儲量特點.pdf
- 廣州帽峰山常綠闊葉林2個優(yōu)勢種光合特征的研究.pdf
- 天童地區(qū)常綠闊葉林萌枝更新特征與群落演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