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探技術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分類號: 單位代碼: </p><p>  密 級: 學 號: </p><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題 目:中國石油物探技術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p><p

2、>  專 業(yè): </p><p>  姓 名: </p><p>  指導教師: </p><p>  職 稱: </p><p><b>  畢業(yè)時間: </b></p>&

3、lt;p>  中國石油物探技術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p><p>  摘要: 我國石油物探的發(fā)展可以70年代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階段主要在前蘇聯幫助下建立了石油物探的自立基礎,掌握了對方法的正確應用,為我國大油氣田的發(fā)現做出了重要貢獻.后階段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針對實際需要,全面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并切實加強了研究開發(fā),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建立了龐大的以地震勘探為主體的石油物探工業(yè)系統(tǒng);在整個歷史階段,石油物

4、探工作在不斷前進,但和國外對比,總體技術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今后還應重點加強石油開發(fā)地球物理工作,并以此帶動整個石油物探技術的進步.</p><p>  關鍵詞: 石油物探,回顧,展望,中國.</p><p>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p><

5、;p>  Abstract: China's petroleu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70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First stage mainly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elp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independence foundation,

6、 grasp on the correct method of application, for our country oil field discovery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After stage below the situation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in view of the actual need,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

7、tion of advanced western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p><p>  Key word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review, prospect, china</p><p><b>  引言</b></p&g

8、t;<p>  中國石油物探工作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電法工作,到40年代中后期形成小型的工作隊伍;50年代初期在前蘇聯的幫助下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較適合石油勘探工業(yè)需要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綜合性隊伍,50年代后期隨著全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全面高速展開和我國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人才大批涌現,石油物探得到蓬勃的發(fā)展,石油物探隊伍發(fā)展到約80個隊,并成立了全國性和地區(qū)性的生產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了穩(wěn)定的高級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和儀器研制的基地.這一

9、基礎保證了后25年中雖然國家出現過重大的曲折,但石油物探始終能為我國找油氣服務,并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取得技術上的進步;最終形成目前由300多個地面物探隊(地震隊占97%以上)、20多個VSP隊、40多個數據處理中心、30多個研究院(所)和5個儀器裝備制造廠.組成能與地質、鉆探緊密配合、相互滲透的龐大的石油物探工業(yè)技術體系.</p><p><b>  正文</b></p><

10、p>  一、我國前期石油物探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實際應用</p><p>  70年代,石油物探這門找礦技術用于我國找油氣的勘查,它擺脫了當 時石油普查勘探早期以地面地質為主就油而找油,圍著已知油田外圍轉,收效甚少,處于可有可無“配角”地位.石油物探技術的正確應用可歸納為幾條經驗:</p><p>  1.成為綜合區(qū)域勘探的主要方法.可用它圈定拗陷邊界、查明區(qū)域構造輪廓,也就是說應用比例

11、尺為1/100萬一1/50萬重磁面積測量與電法、地震的大剖面測量,研究結晶基巖性質和埋深,以及火成巖發(fā)育的程度,劃分各種“基底”的埋深和起伏,劃分構造層并了解各層內部結構,劃分大斷裂邊界和斷裂深度,圈定沉積盆地和二級構造帶.因此能否成功地開展大面積物探普查,以便從盆地整體出發(fā)全面了解、作出評價、選好靶區(qū),這是充分發(fā)揮石油物探在找油氣中的作用的第一步.</p><p>  2.成為發(fā)現和查明多類局部構造(圈閉)的關

12、鍵技術手段.以地震反射法為主,其它物探方法為輔進行面積測量,以研究背斜類型(含斷層切割)和非背斜類型(含斷塊、繞曲、不整合、尖滅、潛山等)構造的形態(tài)、大小、深度等幾何參數.實現對地下地質的局部構造普查、詳查.這是石油物探在發(fā)現和勘探油氣中起較直接作用的階段.</p><p>  3.在應用過程中處理好區(qū)域展開與局部研究的關系.因為區(qū)域范圍可大可小,區(qū)域的了解可深可淺,區(qū)域工作要先行,并不要其先結束.為了達到在有限

13、的勘探力量、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金等條件下更快地找到油氣、就需要在適度的區(qū)域面積普查的基礎上及時進行一定的局部構造普查詳查,使兩者的布署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區(qū)域工作不漏掉主要局部構造,局部工作能較早地檢驗區(qū)域工作中所得到的認識,提高對區(qū)域的分析研究水平.這是一個在找油氣工作布署中始終存在的矛盾,要較好地處理這一矛盾就要充分分析實際條件,把地質與物探很好地結合.</p><p>  正是這些經驗促使我們只花了10

14、年左右的時間在東部發(fā)現了許多油氣田(如大慶、勝利、江漢等).它的正確性和適用性在當前西部和海域等地區(qū)發(fā)現的新油氣田(如塔里木、南海、車海等)工作中又得到進一步證實.</p><p>  因此,從歷史回顧的角度看,70年代之前約25年之中,我國石油物探最大的進展是培養(yǎng)了一大批能正確地結合中國實際條件,將物探技術成功地應用于油氣勘探的人才.</p><p>  這25年中,在具體技術的引進、消

15、化改革上也取得了從未有過的進步.以地震技術為例,從光點地震發(fā)展到模擬磁帶技術,從一次反射剖面發(fā)展到多次覆蓋反射剖面方法技術,從地震儀器裝備全部引進發(fā)展到基本國產化等等,使物探工作具有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但這些進步還不夠快而且缺乏創(chuàng)造性.</p><p>  二、我國后期石油物探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應用、開發(fā)、研究</p><p>  在石油物探作用發(fā)揮的同時,石油勘查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又提出了

16、很多新的要解決的課題,特別是全國在1981年開展第二輪油氣普查和提高油氣產儲比、回收率以及鉆井技術發(fā)展的要求下,石油物探要在油氣的新領域、新類型、新地區(qū)、新深度展開工作,要適應鉆井新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如定向鉆井、水平鉆井、高效鉆井.這些要求和需要給我們提出一些要解決的課題:</p><p>  1.地質上要研究復雜的斷陡構造、尋找隱蔽油氣藏和超小型的圈閉(約0.25km2)、解剖逆掩斷裂帶、了解盆地及其以下的深部結

17、構特性、從歷史發(fā)展變化的角度研究與找油氣密切相關的地質地理等問題,甚至要求直接指示油氣.總之要實現構造、地層、巖性、油氣結合的探側,要獲得淺、中、深層資料,要提高勘探的精確度、準確度和詳細程度.</p><p>  2.從地理景觀上,要解決在復雜惡劣的地理條件下進行高效施工的問題(含激發(fā)打鉆、交通運輸、后勤生活保證等).這些地區(qū)有高山 (相對比高大于50伽rn)、大沙漠區(qū)、海陸過渡帶、湖泊沼澤區(qū)、鹽堿地、大戈壁灘

18、、碳酸鹽巖裸露區(qū)、西藏高原區(qū)、黃土源區(qū).這樣的復雜區(qū),其面積可占我國大陸約370萬km之的沉積巖展布區(qū)的一半以上.</p><p>  3.為了適應鉆井技術的發(fā)展和鉆探費用的增漲,要求提供更好更多能幫助鉆前預測、隨鉆預測以及特殊觀測的資料,如地層壓力、高精度的儲層層位水平延伸的頂底板位置(誤差小于士lm)、斜井VSP測量等.</p><p>  由于有前期的基礎、有客觀的需要、有明確的問題

19、、又有一個有利于發(fā)展的國內開放改革和近10多年來國外石油物探技術迅猛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因此,在最近15年中,我國石油物探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方面:</p><p>  1.全面實現了數字化技術.幾種主要的石油物探方法技術(重力、磁法、電法、地震)從采集到處理和解釋成圖都應用了數字訊號技術.</p><p>  2.全面提高觀測精度.重力精度由0.1一0.03mGal提高到拌Gal級,磁

20、測靈敏度由InT提到0.oo25nT,地震觀測的動態(tài)范圍由4odB提高到84一120dB、頻率由2任一30Hz提高到50一6oHz、平均道數由24道提高到138道(最高可達到千道)、疊加次數由6一12次提高到30一120次.</p><p>  3.提高了野外觀測效率.特別是陸上地震勘探每隊年平均效率由約Zookm提高到550km,最高可達到loookm以上.</p><p>  4.多種

21、總體性的新方法技術已成為(或正在成為)石油物探工作中的常規(guī)技術方法.如高精度的重力法、磁法、地溫法、大地電磁法、瞬變電磁法、地震法中的三維地震(含彎線、寬線、面積)、VSP地震、高分辨率地震、超多道地震、多波地震、可控震源地震、綜合地震等.為提高石油物探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技術基礎.其中三維地震已成為我國地震勘探技術在近10年內最重要的技術突破,是研究精細構造、復雜構造和儲層特性最有效的工具,目前陸上三維地震工作量已占陸上總

22、工作量的50%;VSP也已較普遍地得到應用,組建了一批專門隊伍,測井600多口,在層位判別和提高精細度上都有肯定的效果;高分辨率地震開始得到推廣.</p><p>  5.在引進儀器裝備的同時,已基本建成了國產化儀器裝備的研究生產基地(特別是地震方面的儀器設備發(fā)展更為迅速).主要可生產以下儀器:IGS2/MP一4型高精度微機質子磁力儀,HC一85型航磁儀和Z一80數據采樣系統(tǒng),WY一SK一1004型遙測地震數據采

23、集系統(tǒng),FP一3386現場地震處理機,GSes20DX系列地震檢波器及其WY一JF一7004型側試裝置,wJ系列HGS儀X二一120HB240系列120道/24.道陸上/海上地震電纜、漂纜跟蹤系統(tǒng),地震、重力、滋法、電法的處理/解釋系統(tǒng)(YH處理系統(tǒng)、KJ892o處理系統(tǒng)、GPP人機聯作地震解釋工作站、MT人機解釋工作站),各種類型地震鉆機(wTZ一30、10oB、100C、200型、Q50型、SQ一SOMAN型、SQ一50TM型)可控

24、震源(KZ一20型)以及中小型越野裝備(沙舟WTC一5120型、東風EQ一2060型、鎮(zhèn)江ZJ2200型)等.同時還建成了多個數字化超聲地震物理模型實驗室.它們和龐大的引進技術設備一起形成了我國水平較高、適應性較強的技術物質基礎.</p><p>  6.與引進消化相結合,形成了較完善的數字處理方法系統(tǒng).數字處理方法的應用,不僅只對物探信息做些局部加工(如濾波、求速度)而且可用于物探信息加工、處理、顯示的全過程(

25、如編輯、校正、處理、提參數、位場轉換、時深轉換、二維和三維成圖). 基本擺脫了手工操作 一,實現自動擬合成圖及加強了方法綜合.對地震勘探來說,內容更是豐富多彩,其常規(guī)處理包括:編輯、切除、動校、靜校、頻率分析、速度分析、濾波、反褶積、疊加、偏移、三瞬、保幅、譜均衡、出剖面;其特殊處理包括:信噪相干分離技術、非常規(guī)偏移技術、振幅處理(含AVO)、子波處理、虛測井處理、積分地震道技術、巖性處理、沿層地震特性分析、三維(面積、寬線、彎線)處理

26、、高分辨率處理、一維(或二維)正反演模擬、時頻分析、地震層析、VSP處理、多波(多分量)處理、分形分維、層位和參數的提取和綜合判別、油氣檢測等;并開始應用人機聯作處理解釋技術.</p><p>  7.在引進與實際相結合前提下,應用和發(fā)展了新的地震解釋概念理論和方法技術,并總結了中國各區(qū)的地震特征.各個油區(qū)普遍應用地震地層學、層序地層學方法進行區(qū)域構造、地層、巖相、沉積相、地史和沉積體系域的研究.應用地震資料的解

27、釋性處理技術(速度提取、振幅處理、子波處理、一維反演、正反演模型、波形分析、多參數綜合判別、地面、井下資料綜合)研究儲層空間特性(厚度、孔隙度、飽和度、巖性)和含油氣性.應用三維地震資料的特殊解釋和顯示技術,研究三角洲、河道砂等特殊沉積相、斷層、小幅度構造等地質現象.應用新的構造類型對壓扭、張扭等不同應力條件下的“花式”構造形跡做解釋.應用平衡剖面技術和特殊處理技術在人機聯作解釋工作站作構造和沉積的精細解釋,為推復構造帶分析和設計油藏水

28、平鉆井軌跡提供可靠的資料.還出版了很有價值的中國地震圖冊.</p><p>  8.在建立更可靠的表層模型和提高地下成像質量的方法技術上有明顯的進步.針對中部、西部的沙漠、山地、黃土源等惡劣的表層條件形成了系列的相對折射靜校法(如微測井初至折射靜校法、南疆沙漠區(qū)相對靜校法、利用共炮點和共接收點一次剖面求靜校量法、人機聯作靜校法、初至相關靜校法)和絕對折射靜校法(生產炮初至靜校法、地震層析技術計算靜校量、模型靜校法

29、).基本解決了靜校正參考面選擇和與此相關的處理解釋技術方法問題,以及校正量的計算問題,大大提高了地震資料的基礎質量.在偏移成像方面,由低精度低角度時間偏移到高精度高角度時間偏移,由二維偏移到三維偏移,由疊后偏移到疊前偏移,由NMO到DMO,都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系列方法技術,并有較完善的理論,其中二維疊后偏移、二維DMO、二維疊前偏移、三維疊后偏移等已能在生產實際中較廣泛地應用,使一些復雜構造的地區(qū)取得準確的地下結構剖面.如川東的陡斷

30、構造剖面.</p><p>  9.較廣泛地開展了應用基礎的研究.如在非均勻、各向異性、多孔多相介質中地震波的傳播特性及其算法,波動方程法介質參數反演技術,模式識別、聚類分析、地質統(tǒng)計、神經網絡、灰色系統(tǒng)理論、小波分析和分形分維理論的應用,多種波型的地震層析技術等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績.</p><p>  10.綜合物探有新的應用.由于非地震方法實現了高精度數字化、應用了數字

31、處理方法技術和對異常機制的更深的了解.因此利用綜合物探勘查古生代新領域的構造、沉積、地層、油氣、盆地和深地殼問題取得了好效果.如對揚子碳酸鹽巖區(qū)和塔里木地區(qū)的區(qū)域構造特征、盆地分析、深地殼、油氣遠景有利區(qū)帶、沉積層內構造、火成巖區(qū)覆蓋下的沉積構造甚至巖性、油氣指示等問題的研究上都得到了大量前25年所沒有的嶄新的成果.其中重力、地震聯合分層定量解釋所取得的效果最有意義.</p><p>  綜上所述,我國石油物探技

32、術的發(fā)展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階段(圖1),前階段主要是以應用國外已有的技術為主,后階段由于客觀條件和要求的變化及其復雜性,因此大大加強了對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和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全面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從而使勘探能力和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空間上石油物探工作已在我國東部、中部、南部、西部各地區(qū)較充分地展開,實現“準全地理”施工,并使它的探測精確度、詳細度和信息利用率比50年代成10倍地提高;在石油地質工作進程上開始適應普查、勘探、開發(fā)和回采的全過

33、程需要.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第二階段中所提出的三個課題的要求.后階段石油物探技術的高速進步為我國在老油區(qū)發(fā)現新油氣田,和在諸如東海、塔里木、揚子區(qū)等新區(qū)中發(fā)現油氣田已發(fā)揮了突出作用,它已成為實現我國現行的“穩(wěn)定東部、發(fā)展西部和開拓海域”的找油氣方針的重要保證.</p><p><b>  總結</b></p><p>  1.我國石油物探要與石油地質和我國實際情況相

34、結合才能保證正確的發(fā)展方向.</p><p>  2.石油物探的存在與發(fā)展依賴于技術能否進步.全面的、全方位的引進方法技術裝備和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優(yōu)勢,研究、開發(fā)技術以及大力推廣普及新技術加快裝備更新,是加速提高我國石油物探水平和效益的可靠措施.</p><p>  3.重要的方法研究、開發(fā)、推廣,關鍵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專業(yè)骨干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成才,往往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一般要10年左右.

35、</p><p>  4.石油物探是由知識理論、工業(yè)技術和實際經驗三方面有機組成的科學技術.相對于前二點實際經驗積累是難以“速成”的,但它又往往是決定石油物探效果的關鍵,它的表現是難以捉摸的,為此要特別重視這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使用和愛護.</p><p>  5.沒有系統(tǒng)的技術貯備、沒有足夠的計算機和其它裝備、沒有足夠的基礎投資、沒有穩(wěn)定的發(fā)展戰(zhàn)略、沒有正確的方針政策、沒有大批能獻身于事業(yè)的

36、專門人才,石油物探連續(xù)進展將是十分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p><p>  這些認識似乎理所當然,但實際上要真正認識到并付于行動卻非易事.為了更好地發(fā)展石油物探事業(yè),我們應當尊重它,按規(guī)律辦事,不要把“短、平、快” 搞過了頭.</p><p>  數10年來石油物探工作就總體而言是始終在前進的,但就兩個階段中的局部對比而言,則是有進有退,最突出的退步是:①野外施工管理質量的下降;②高等教育

37、部門技術物質基礎的相對落后(相對于生產部門).③人的責任感、事業(yè)心和職業(yè)素質的下降.這是我們今后發(fā)展石油物探工作中應充分重視解決的問題.</p><p>  數10年來雖然我國石油物探技術工作有很大的發(fā)展,尚能跟上國外先進水平,但是如果橫向對比評價,目前我國的石油物探還只是處在數量居前列、水平居后的狀態(tài),而且某些關鍵技術與國外的差距又出現拉大的勢頭,如地震數字處理技術,極需大幅度降低數量,大幅度提高技術水平,通過

38、艱苦努力才能迎頭趕上.</p><p>  今后,一方面應當鞏固完善已有的技術,繼續(xù)在找油氣區(qū)充分展開工作;另一方面,應當重點圍繞油氣開發(fā)的需要重點發(fā)展地震和電法,這需要迅速應用地面超多道、24位、遙測、多分量數字地震采集設備,應用井中激發(fā)源和井中多道接收器,應用超級并行計算機和綜合處理解釋工作站,應用綜合地震法、立體地震法,認真地進行巖性、油氣直接指示的基礎研究.從而,逐步形成以高分辨力地震、立體地震、多波(多

39、分量)地震和智能化的綜合判別系統(tǒng)為支柱的新的一代方法技術.我們可以預期開發(fā)地球物理學的發(fā)展將會推動整個石油物探的進步.最后,我認為石油物探技術不是“夕陽技術”.因為技術往往是有共性和互通的,技術永遠是發(fā)展的.希望我國的石油物探技術加速前進 </p><p><b>  參考文獻</b></p><p>  1.黃緒德,總結經驗、努力實現石油物探現代化,石油物探,60論

40、).4一12.1979</p><p>  2.陸邦干、謝劍鳴,我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回顧與展望.地球物理學報,22.358一363,1979</p><p>  3.陸邦干,石油工業(yè)地球物理勘探早期發(fā)展史大事記(1939一195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338一343,1985</p><p>  4.程金篇、李文光,我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現狀與展望,石油

41、地球物理勘探,25,l一9,1”.</p><p>  5.張德忠,中國天然氣總公司199.年地球物理勘探活動情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6,795一796,1991.</p><p>  6.張德忠,中國天然氣總公司1991年地球物理勘探活動情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7,691一692,1992.</p><p>  7.Freneh,W.5.,lmpiicarion

42、 of paralleleompuration in data processing The Leading Edge.June11.6.1992</p><p><b>  謝辭</b></p><p>  經過幾個月的查找資料、整理材料、寫作論文,今天終于可以順利的完成論文最后的謝辭了,這也表示可以進行畢業(yè)答辯了,這幾年的努力與付出,隨著論文的完成,終于讓我在大學

43、的生活得以劃下完美的句點. </p><p>  論文得以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謝xx老師,因為論文是在xx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老師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樸實無華、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深遠.老師指引我的論文的寫作方向和架構,并對本論文初稿進行逐字批閱,指正出其中誤謬之處,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的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他的嚴謹細致、一絲

44、不茍的作風,將一直是我學習、工作中的榜樣.老師要指導很多同學的論文,加上本來就有的教學任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確到每一個字的批改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論文之外明白了做學問所應有的態(tài)度. </p><p>  論文的順利完成,也離不開其它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在整個論文寫作中,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積

45、極的幫助我查資料和提供有利于論文寫作的建議和意見,在他們的幫助下,論文得以不斷的完善,最終幫助我完整的寫完了整個論文. 另外,要感謝在大學期間所有傳授我知識的老師,是你們的悉心教導使我有了良好的專業(yè)課知識,這也是論文得以完成的基礎.最后,感謝我的爸爸媽媽,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養(yǎng)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p><p>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是我少年時最喜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