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畢業(yè)論文+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b></p><p><b> ?。?0_ _屆)</b></p><p>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應對措施</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2、國際經濟與貿易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摘 要</b>

3、</p><p>  農產品作為浙江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傳統(tǒng)出口產品之一,首當其沖地受到了 TBT的影響。許多發(fā)達國家以浙江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為由,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名限制對浙江農產品的進口,尤其是限制蔬菜、茶葉、水產品等浙江具有傳統(tǒng)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因此,研究 TBT 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如何突破壁壘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p><p>  本文首先論述了TB

4、T 的形成機理,主要特征和表現(xiàn)形式,然后對浙江農產品貿易中面臨的TBT的現(xiàn)狀從總體和具體產品兩個方面做了詳細論述,并在此基礎上,以浙江茶葉出口為例對有關茶葉和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最大限量標準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作了案例研究。案例分析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國外有關茶葉和水產品的藥物殘留標準對浙江農產品出口有負面影響,并發(fā)現(xiàn)兩國之間的標準共享會對出口有正面影響;最后,根據理論分析和案例研究的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應對 TBT 的建議和對策。</p

5、><p>  關鍵詞:農產品;TBT;案例分析</p><p><b>  Abstract</b></p><p>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Zhejiang which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export products

6、bear the brunt of the impact of TBT. In the name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meet the standards of quality and safety grounds and to 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

7、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restrict the impor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Zhejiang, particularly, is to limit the vegetables, tea, seafood and other traditional adv</p><p>  Therefore the author starts res

8、earch with manifest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BT, The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the example shows that the foreign standards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quatic product export but the

9、standards in China can increase export and the shared standards in two partie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export. At last, the author provides some advices to tackle the TB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p><p

10、>  Key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s; TBT; case studies</p><p><b>  目 錄</b></p><p>  1 技術性貿易壁壘概述1</p><p>  1.1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和內涵1</p><p>  1.1.1 國外學者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11、的認識1</p><p>  1.1.2 國內學者對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理解2</p><p>  1.1.3 WTO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定義2</p><p>  1.2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理2</p><p>  1.3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特征及表現(xiàn)形式3</p><p>  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

12、TBT 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4</p><p>  2.1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體情況4</p><p>  2.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TBT的現(xiàn)狀5</p><p>  2.2.1 農產品出口日本市場情況6</p><p>  2.2.2 農產品出口歐盟市場情況6</p><p>  2.2.3 農產品出口美

13、國市場情況7</p><p>  2.3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TBT的原因分析9</p><p>  2.3.1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外部原因9</p><p>  2.3.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內部原因10</p><p>  3 案例分析:以浙江茶葉出口遭遇TBT為例13</p><

14、p>  3.1 浙江茶葉出口現(xiàn)狀13</p><p>  3.1.1 浙江茶葉出口分析14</p><p>  3.1.2 浙江茶葉主要出口市場分析14</p><p>  3.2 浙江茶葉出口遭遇TBT的分析14</p><p>  3.2.1 日本的TBT設置15</p><p>  3.2.2 歐

15、盟的TBT設置15</p><p>  3.2.3 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 TBT設置16</p><p>  3.3 TBT對浙江茶葉出口的影響16</p><p>  3.3.1 TBT對茶葉等農產品出口量的影響17</p><p>  3.3.2 TBT對茶葉等農產品出口價格的影響17</p><p>

16、;  3.4 浙江茶葉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17</p><p>  3.4.1 面臨國際市場突變的風險18</p><p>  3.4.2 茶葉農殘含量問題18</p><p>  3.5 案例分析啟示18</p><p>  4 江農產品出口貿易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研究20</p><p>  4.1 浙

17、江省政府的應對措施20</p><p>  4.1.1 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20</p><p>  4.1.2 抓好農產品的市場秩序20</p><p>  4.1.3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21</p><p>  4.1.4 提高檢測水平21</p><p>  4.2 浙江省農業(yè)企業(yè)的應對措施22<

18、/p><p>  4.2.1 提高產品質量和知名度22</p><p>  4.2.2 大力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22</p><p>  4.2.3 開辟多元化國際市場22</p><p>  4.2.4 加強浙江省農產品在國際上的促銷力度23</p><p>  4.2.5 搜集目標市場的各種TBT信息23<

19、/p><p>  4.3 與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積極配合24</p><p><b>  結 論25</b></p><p><b>  參考文獻26</b></p><p>  致 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和貿易的自由化,在傳統(tǒng)的

20、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藩籬不斷拆除的同時,TBT 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調整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由于經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差異,曾對國際貿易發(fā)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各類標準和技術法規(guī)如今卻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實質性的限制作用,甚至被不少發(fā)達國家用來充當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而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由于在經濟和技術發(fā)展水平方面與發(fā)達國家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在 TBT 面前總是處于不利的地位。農產品作為浙江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傳統(tǒng)出口產品之一,首當其沖地受到了 TB

21、T的影響。許多發(fā)達國家以浙江農產品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要求為由,以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名限制浙江農產品進口,尤其是限制蔬菜、茶葉、水產品等浙江具有傳統(tǒng)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研究 TBT 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如何突破壁壘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也成為研究非關稅壁壘的熱點。浙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yè)出口大省,首當其沖的受到其害,因此,深入理解和積極應對TBT動態(tài),是非常有必要的。</p><p>  1 技術性貿

22、易壁壘概述</p><p>  1.1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和內涵</p><p>  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和內涵,是我們了解研究對象是什么和怎么樣的過程,也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基礎,因此是極其必要的。盡管國內外眾多學者都曾經或者正在研究技術性貿易壁壘,但經濟學界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界定并不統(tǒng)一,以至于凡認為概念界定的混亂是有關技術性貿易壁壘經濟影響的研究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23、/p><p>  1.1.1 國外學者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認識</p><p>  國外部分學者從政策工具的角度解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認為除了關稅外,任何直接阻止進口商品進入市場或是歧視性對待進口商品,對本國商品或是銷售不采取同樣對待的技術性措施或慣例,均構成技術性貿易壁壘。Roberts D.T Josling D.orden(1999)用經濟學意義上的外部效應角度來定義技術性貿易壁壘:管理外

24、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產品銷售的標準和技術法規(guī),這些標準和技術法規(guī)的目的表面上看來是糾正根源于與產品生產、分配和消費相關聯(lián)的外部效應產生的市場失靈。他們認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實質已超出了糾正市場無效的目的。他們還將標準和技術法規(guī)根據政策手段、壁壘的范圍、制定的目的、法律規(guī)章的類型、產品類別和地理范圍進行分類。這些分類有助于區(qū)別各國在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上的措施是否有保護主義傾向。</p><p>  1.1.2 國內學者對對

25、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理解</p><p>  國內學者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定義,也有不同的看法。葉柏林等認為,“貿易的技術性壁壘是指那些確定工業(yè)產品或消費品的某些特性的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規(guī)定、標準和法規(guī),以及檢驗產品是否符合這些技術法規(guī)和確定產品質量及適用性能的認證、審批和試驗程序。”廣義地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是指因種種技術問題引起的商品貿易的障礙。</p><p>  1.1.3 WTO對技術

26、性貿易壁壘的定義</p><p>  GATT制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議》提出“期望確保包括包裝、標記和標簽要求在內的各項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以及證明符合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的合格評定程序不會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薄皣野踩娣乐蛊墼p行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護環(huán)境。”并且規(guī)定了貿易影響最小原則、在科學上證明合理原則、非歧視原則、統(tǒng)一性原則、透明度原則、發(fā)展中成員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原則等等。</

27、p><p>  1.2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形成機理</p><p>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率先由發(fā)達國家憑借自身技術方面的領先優(yōu)勢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而且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發(fā)達國家也往往率先掌握和運用先進技術,而發(fā)展中國家要學習、模仿和最終掌握這些先進技術有一個或長期或短期的時滯,因而形成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我們也可以從產品產業(yè)的生命周期理論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產業(yè),都會經歷一個開發(fā)

28、、引進、成長、成熟和衰退等階段,而且技術也會隨之擴散和轉移,導致原先的出口國變?yōu)檫M口國,而原先的進口國則可以通過引進技術而成為產品的出口國。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一般來說,發(fā)展中國家是技術水平相對較落后的國家,而且一直在努力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和技術引進來縮小他們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發(fā)展中國家不會率先主動在這一不具有絕對優(yōu)勢和比較優(yōu)勢的領域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而發(fā)達國家則有條件和動機通過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來實現(xiàn)限制進口、保護本國產業(yè)的目的。

29、</p><p>  1.3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主要特征及表現(xiàn)形式</p><p>  日趨增多和復雜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正對國際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相對于關稅壁壘和數(shù)量限制等傳統(tǒng)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還是新生事物,具有一些不同的新特點。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主要有形式上的合法性、本質上的雙重性、內容上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手段上的隱蔽性和靈活性、作用機制上的循環(huán)性、實施中

30、的爭議性以及作用效果上的雙刃性八個特點。</p><p>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xiàn)形式如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概念一樣仍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研究領域。在總結部分學者研究成果和觀點的基礎上,本文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xiàn)形式表述為技術標準與技術法規(guī)、合格評定程序、動植物衛(wèi)生檢疫措施、包裝、標簽和標志要求、信息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等。</p><p>  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 TBT 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

31、析</p><p>  浙江省作為我國一個農業(yè)大省,農產品出口已經連續(xù)好幾年在全國位居前五,不可避免的農產品出口也深受國外 TBT 的影響。2010年,浙江全省約有33.6%的出口農產品受到國外TBT的影響。由于浙江省的農產品大部分出口到日本、歐盟、美國這些 TBT 森嚴的國家,所以,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形勢相嚴峻。國外 TBT 己經明顯阻礙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發(fā)展,從而影響了浙江省外向型經濟的發(fā)展,最終影響了浙江

32、省貫徹實施國家建設新農村的政策和方針。</p><p>  2.1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體情況 </p><p>  表1 浙江省歷年農產品出口總額變化表</p><p>  資料來源:浙江省商務廳</p><p>  圖1 浙江省歷年農產品出口額趨勢圖</p><p>  浙江省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大省,已經連續(xù)幾年農產品

33、出口居全國前五的位置。近幾年來,由于屢次遭受國外 TBT 等不利因素的沖擊,浙江農產品出口雖然仍然保持了增長勢頭,但增長的速度明顯放緩,和全省出口外貿總額快速增長速度明顯不協(xié)調。如表1,2008年浙江農產品出口總額 76.83 億美元,同比增長 6.28%。其中初級農產品(WTO談判口徑)出口 20.4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29%;水產品出口 13.02 億美元,同比增長 8.73%;農副產品加工品出口 43.32 億美元,同比增

34、長 0.75%。2009年度全省農產品的出口情況受金融危機、食品安全等國內外環(huán)境的嚴重影響,浙江農產品出口受到很大沖擊,全省農副產品出口貿易總額65.77億美元,同比下降14.41%。不過,從下半年開始,出口降幅就逐步收窄,9月份以后,出口環(huán)比開始出現(xiàn)逐月增長。2010年1-4月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值11.0億美元,出口值同比增長19.9%。2010年浙江農產品(WTO談判口徑+水產品)出口金額36.67億美元,同比增長22.0%,占全國

35、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51%,在各?。ㄊ校┲信琶痪拥谒?。</p><p>  2.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TBT的現(xiàn)狀</p><p>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貿易壁壘。據商務部調查顯示,我國有30%的農業(yè)及食品出口企業(yè)受國外TBT影響,造成每年損失約30億美元,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是浙江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對象國,也是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統(tǒng)計顯

36、示,在前三大市場因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所占比例高達70.6%。出口受阻的產品從蔬菜、水果、茶葉到蜂蜜,進而擴展到畜產品和水產品,其中歐盟國家對浙江省口凍蝦、水產品、茶葉、禽肉、果汁等產品設限,美國對禽肉、水產品、蜂蜜等產品設限,日本對浙江出口蔬菜、蜂蜜、貝類產品等設限。金融危機后,浙江農副產品出口障礙多,面臨著國外技術壁壘更加嚴格、人民幣升值和歐元大幅度貶值、出口成本持續(xù)上漲等不利因素。</p><p&

37、gt;  首先,受全球金融危機后期影響,浙江農產品國際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增多。例如2010年3月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fā)布食安輸發(fā)0308第2號通知,對中國產新鮮花菇殘留農藥的監(jiān)控檢查頻率提高到30%;美國加大了在農產品檢驗檢疫壁壘和技術壁壘方面的執(zhí)法力度,并禁止從中國內地和其它存在柑橘綠皮病或柑橘雜色萎黃病的地方進口幾種蕓香科(柑橘屬)繁殖性種子;歐盟發(fā)布新食品標簽規(guī)則,要求將主要能量信息,如能量值、脂肪、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和鹽

38、等作為強制性信息在食品標簽上標注等等。 </p><p>  其次出口成本提高。由于中國嚴重的自然災害和日益顯現(xiàn)的環(huán)境問題,造成出口農產品原料減少,價格上揚;和勞動力用工緊缺,特別是季節(jié)性用工緊張,工資成本增加較快;以及煤油氣漲價等致使成本增加,受檢測費用增加、人民幣升值、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波動、勞動力用工制度變化等影響,農產品出口綜合成本上升很快。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浙江出口農產品綜合成本上升20%至30%以上。

39、</p><p>  2.2.1 農產品出口日本市場情況</p><p>  日本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三大市場之一,日本農產品自給率一直較低,2011年地震引發(fā)的港口癱瘓讓該國農產品進口籠上陰影。不過隨著東部港口吞吐情況的逐步好轉,中國輸日農產品基本可以順利到港。由于日本部分地區(qū)食品輻射量超標,對進口食用農產品需求量大幅增加。中國一些食品加工企業(yè)在保證訂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加速趕工,滿足了

40、日本震后大幅增加的進口食用農產品的需求量。2008年出口日本農產品為13.19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為17.17%,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2007年,出口日本農產品金額為13.18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為18.24%,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但2006年浙江省出口日本農產品金額為13.59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為22.56%,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在 2006以前,日本一直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一

41、大市場。從某種程度上說,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對日本市場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但因為日本在 2006 年5月底實施的旨在加強農產品農藥殘留管理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浙江省園藝、蔬菜、水產品、畜禽等優(yōu)勢農產品對日出口的負面影響也已顯現(xiàn)。同時,出口企業(yè)產品檢測</p><p>  2.2.2 農產品出口歐盟市場情況</p><p>  歐盟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與2009同期相比,2010年我

42、向歐盟地區(qū)出口水產品、蔬菜類產品有所增長,水果、堅果類產品略有下降。2010年1-9月,我對歐盟地區(qū)出口的主要農產品中,水產品累計出口14.8億美元,同比增長18.9%,蔬菜類產品累計出口8.3億美元,同比增長22.1%,其中,番茄醬罐頭19.3萬噸、1.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1.2%和16.7%;鮮冷大蒜4.7萬噸、8890萬美元,數(shù)量下降23.1%、金額增長129.4%。 水果、堅果類產品出口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蘋果汁出口降

43、幅較大,前三季度累計出口6.7萬噸、5453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2.6%和40%。</p><p>  2.2.3 農產品出口美國市場情況</p><p>  美國已經連續(xù)多年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 2008 年,浙江省出口美國農產品金額為 15.03 億美元,占 19.54%,同比下降 4.43%。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出口美國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9%。浙江

44、農產品對美出口依然受阻,雙方企業(yè)競爭不對等。2010年5月5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新鮮大蒜做出反傾銷新出口商復審初裁,裁定兩家中國企業(yè)的傾銷幅度為171.20%。該案自1994年終裁以來,已進行17次反傾銷新出口商復審。2010年5月6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蜂蜜做出反傾銷行政復審終裁,裁定征收每千克2.63美元的反傾銷稅,自2000年美國開始對中國蜂蜜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該案已歷時10年。而在2011年1月4日由美國總統(tǒng)奧巴

45、馬簽署了《食品安全現(xiàn)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這標志著美國政府將對食品行業(yè)監(jiān)管體系實施自1938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改革。此次美國食品法規(guī)的重大調整勢必會對浙江省輸美食品生產企業(yè)和食品安全檢驗監(jiān)管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p><p>  表2 浙江省農產品、食品出口遭遇的相關技術性貿易壁壘</p><p><b

46、>  續(xù)表</b></p><p><b>  續(xù)表</b></p><p>  資料來源:根據《國際商報》2001-2011年各期資料整理而得</p><p>  2.3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TBT的原因分析</p><p>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 TBT 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內部原因。即外部原因主

47、要是發(fā)達國家技術標準過于苛刻,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原因,而內部原因是浙江省農業(yè)自身存在很多問題,這是造成浙江農產品出口不斷遭遇TBT的主要原因。</p><p>  2.3.1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外部原因</p><p>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質是高科技壁壘,TBT存在的基礎是技術差異,因此,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TBT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2點:</p><p

48、> ?。?)國際社會對保護生態(tài)壞境和視頻安全的關注日益強烈。隨著經濟的高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態(tài)價值觀被廣泛接受,人們對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和衛(wèi)生食品安全日益關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嚴格,“綠色”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健康的代言。這促使發(fā)達國家政府通過立法滿足國內居民的綠色需求,保護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為此,發(fā)達國家政府便在國內推行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消費,實施綠色管理,通過制

49、定相關法律與政策,約束和限制國外未達到本國或國際環(huán)境標準的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p><p> ?。?)將同一標準使用在處于經濟與科技發(fā)展不同階段的國家。發(fā)達國家的科技水平較高,處于技術壟斷地位,同時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它們制定了眾多的環(huán)保技術標準和環(huán)境標志,是想利用生產和銷售綠色產品,發(fā)展綠色科技和相關服務,控制未來的世界市場。而發(fā)展中國家面臨著極為迫切的經濟增長甚至是溫飽問題,在環(huán)保領域的缺口較大,它們

50、既無雄厚的資金,又無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環(huán)保水平尚處于初始階段,在短期內缺乏實施同一環(huán)境標準的能力。而在兩個發(fā)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階段適用同一標準,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這就使發(fā)展中國家在環(huán)保上始終處于被動局面,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發(fā)達國家之外,極大的制約了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環(huán)保的加快。</p><p>  2.3.2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內部原因</p><p> 

51、 根據浙江農產品出口現(xiàn)狀及遭遇TBT嚴重的幾種農產品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后發(fā)現(xiàn)浙江農產品出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p><p> ?。?)農產品生產結構不佳。目前浙江省出口農產品主要集中在柑橘、水果罐頭、木制品、水產品等傳統(tǒng)產品上,緊俏商品、創(chuàng)新產品較少。而且,出口的農產品大多以原料和半制成品為主,產品檔次不高,即使是加工出口,加工水平低,產品附加值低。如浙江省極具資源優(yōu)勢的柑橘,它是浙江省的特色農產品,盡管出口

52、數(shù)量和市場有一定潛力,但加工增值能力較弱,全省從事柑橘深加工的企業(yè)僅45家,年深加工鮮果不足4%。出口大部分還是以鮮果為主,只有少量的柑橘加工品(罐頭)。全省加工業(yè)的相對落后,造成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價格自然也低,這是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規(guī)模的原因之一。</p><p> ?。?)農產品質量不高。在廣大農村,農業(yè)生產是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形式進行的,這種以小戶家庭為主體的分散經營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生產缺乏協(xié)調統(tǒng)

53、一,農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這種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浙江省農產品屢屢受制于 TBT 的最初根源。由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自主進行,那么在時間上就會存在不同步性,在田間管理上,這種不同步性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病蟲害防治上的不同步性,由于缺乏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往往會造成防治的不徹底,從而增加農藥噴灑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使農產品的農藥殘存量超標。浙江省出口的農產品因農藥殘留量超標而造成禁止進口和退賠、索賠等案例已發(fā)生過多起,給農產品出口帶來了

54、巨大損失?,F(xiàn)在有的農民觀念不正確。比如,殺蟲喜歡見效快和便宜,就必然選擇高毒化學殺蟲劑,但是因為技術落后,把握不好藥劑量和用藥時間,就會造成防治病蟲害效果差、藥殘超標等后果。而且我國農藥產品嚴重不適應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集中表現(xiàn)在三個70%上:殺蟲劑占70%,殺蟲劑中有機磷農藥占70%,在有機磷農藥中劇毒農藥占 70%。這些農藥許多為發(fā)達國家所禁用。如從2004年開始,歐盟將正式禁止320種農藥在歐盟的銷售,其中涉及我國正</p&

55、gt;<p> ?。?)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度偏高。長期以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產品市場份額集中在日本、歐盟、加拿大、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這些國家和地區(qū)恰恰是設立 TBT最多的國家和地區(qū)。這種過于集中的市場結構會造成產品出口的高風險,一旦這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設置貿易壁壘,經濟出現(xiàn)滑坡,市場購買力下降,則會較大地影響到浙江省的農產品出口。同時,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不但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容易受貿易伙伴的控制和影響,容

56、易誘發(fā)出口市場的價格波動,而且過于狹窄的農產品出口市場,也制約著浙江省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出口。浙江省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浙江農產品出口市場開拓力度不大,信息系統(tǒng)不健全;二是很多產品不能滿足一些發(fā)達國家的需求,尤其是他們對于高質量農產品的要求。</p><p>  (4)浙江省農產品缺乏品牌意識。浙江省農產品基本還沒有出現(xiàn)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馳名的品牌農產品。與此相反,國外的許多農產品,如雀巢、新騎

57、士等,憑借商標名牌的效應,把產品打入全球市場,用名氣加誠信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并建立穩(wěn)定的全球供應與銷售鏈條。與此同時,浙江省農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傳統(tǒng)產品多,創(chuàng)新產品少,新品種研發(fā)和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不能適應國際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要。</p><p> ?。?)農產品認證體系與國際上存在差距。農產品出口企業(yè)普遍反映,目前國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存在著名目繁多和各類認證界限不清、魚龍混雜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出口農產品質

58、與國際標準接軌。例如在市場上,農產品認證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等多種認證標識,而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根本無法區(qū)分這些標識。其中,“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是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fā)展中心;“綠色食品”的認證機構是農業(yè)部下屬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機構較多,這些認證機構之間互相獨立、互不隸屬,造成了農產品認證體系的混亂和管理體系沒有章法。特別是各類認證機構認證管理的高額收費,不僅使得農產品標準執(zhí)行混亂,也在

59、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業(yè)生產者的積極性。值得關注的是,很多己經取得“綠色食品”認證的農產品,還是在國際市場上受到了綠色壁壘的限制,原因就是我國的綠色食品質量認證標準體系在國際上并沒有對應的標準體系,而且,我國國內各類認證機構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之間證機構的認證工作和結果得不到國際同類機構的承認。</p><p> ?。?)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tǒng)不健全。世界己經跨入信息時代的大門,而浙江農業(yè)大部分仍然處于半自然經濟狀態(tài)。浙江

60、省農業(yè)市場信息體系建設雖然已初具規(guī)模,而且有了一支信息工作隊伍,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各級領導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整體規(guī)劃。浙江省的農業(yè)信息建設雖然起步較早,并有一定的發(fā)展基礎,但與農業(yè)信息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由于沒有全省性的農業(yè)信息化組織機構從事農業(yè)建設規(guī)劃,只有農業(yè)部門被動地執(zhí)行農業(yè)部、農業(yè)廳提出的農村市場信息體系的工作,這顯然與浙江省作為農業(yè)大省的地位不相稱,對浙江省發(fā)展外向型農業(yè)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二是網絡條件差、規(guī)模小

61、、覆蓋面不寬。我們的硬件設備質量不高,軟件開發(fā)與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綜合性數(shù)據庫以及相關的應用服務軟件,影響了整個信息網絡的服務能力。三是信息工作隊伍不健全。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采集力薄弱;缺乏信息分析專業(yè)人員,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fā)、有效分析難以滿足農業(yè)生產和經營的需求;信息工作隊伍業(yè)務水平不高,對市場信息的了解有限。對國際市場信息獲得的落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損失。</p><p>  3 案例分析:以浙江茶葉出口

62、遭遇TBT為例</p><p>  浙江省農產品出口中遭受技術壁壘的情況比較多,在浙江大宗出口農產品中,尤以茶葉出口遭受技術貿易壁壘最為嚴重,本文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浙江出口茶葉為例,對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情況進行分析。浙江茶葉出口在我國茶葉出口市場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茶葉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浙江茶葉的出口越來越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p><p>

63、  3.1 浙江茶葉出口現(xiàn)狀</p><p>  浙江作為我國最大的綠茶產區(qū),也是我國茶文化積淀深厚,有著良好發(fā)展基礎的地區(qū),隨著近年來發(fā)展茶經濟、弘揚茶文化方面認識不斷提高,思路日益清晰,成績日趨顯現(xiàn)。浙江茶產業(yè)在全國以10%的面積,創(chuàng)造了20%的產量,30%的產值,浙江綠茶出口占全國綠茶出口總量的70%左右。2010年,浙江省茶葉出口15.52萬噸,金額3.94億美元,分別占茶葉出口量51.3%,出口額近50

64、%(見表3)。浙江茶葉出口存在以下問題:首先,茶葉生產經營分散,缺乏市場競爭力;各國組織綠色壁壘對浙江茶葉出口影響明顯,目前歐盟和日本農殘檢測標準十分嚴苛,日本市場占浙江茶葉出口量的份額由2004年的11.9%下降到2009年的3.3%;深加工產品開發(fā)亟待提速,目前浙江省出口的茶葉主要以袋泡茶或袋泡茶原料形式低價銷往國外,近幾年來出口均價在每千克2.1美元左右,以茶多酚為概念的速溶茶粉和茶濃縮汁等茶葉深加工產品停滯后,缺乏對不同國家的消

65、費需求習慣研制的不同功能和風味的茶葉新產品。</p><p>  表3 浙江茶葉出口量、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 (萬噸、億美元)</p><p>  資料來源:由省市數(shù)據網,中國農產品交易網,以及省統(tǒng)計年鑒</p><p>  3.1.1 浙江茶葉出口分析</p><p>  浙江省向來是我國茶葉出口大省,已經連續(xù)幾年穩(wěn)居全國第一的位置。2008

66、年浙江省茶葉出口繼續(xù)保持全國首位,出口數(shù)量 16.22 萬噸,總額 3.64 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 60.9%和 57%,同比分別增長 6.8%和 19%。茶葉出口品種仍以綠茶為主,2008 年上半年出口 8.96 萬噸,1.86 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 74.3%和 73.7%,同比分別增長 7.5%和 25.1%,其中又以小包裝綠茶(3KG 以下)為主,出口數(shù)量和金額分別占綠茶出口的 58.6%和 73.5%,增長速度也較快:分別達到

67、 18.1%和 36.3%,平均出口單價為 2595 美元/噸,同比上漲 15.4%,而同期大包裝綠茶的出口數(shù)量、金額及單價分別為 3.7 萬噸、4925 萬美元和 1330 美元/噸,除出口單價微漲 6%以外,數(shù)量、金額基本與 2007 年持平。</p><p>  3.1.2 浙江茶葉主要出口市場分析</p><p>  茶葉出口市場主要仍集中在非洲,出口額占總出口的四分之三,其中又以

68、摩洛哥為最大出口國,出口額為6321萬美元,同比增長29.2%。歐洲為第二大出口市場,出口額為1001萬美元,同比下降 9.0%,其中歐盟出口 566 萬美元,同比下降26%。據悉歐盟新的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EC 149/2008)已于2008 年7月29日起正式執(zhí)行,這意味著浙江茶葉出口歐盟又面臨新的綠色壁壘,出口難度進一步加大。其他市場主要有:美國915萬美元(+66.7%),日本780萬美(-4.6%),烏茲別克斯坦741萬美元(

69、+46.9%)。</p><p>  3.2 浙江茶葉出口遭遇TBT的分析</p><p>  浙江茶葉出口在我國茶葉出口市場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茶葉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浙江茶葉的出口越來越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浙江茶葉出口額居全國第一,但種植過程中濫用農藥,致使農藥殘留度超標,己成為一個嚴重問題。同時,發(fā)達國家對于茶葉農藥殘留物中各種農藥含量的殘

70、留檢驗標準要求越來越嚴格,這使得浙江茶葉出口的 TBT 加大。據海關人士分析,隨著全球茶葉市場對規(guī)?;?、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歐盟、日本等國對我國茶葉的“設限”速度不斷加快。</p><p>  3.2.1 日本的TBT設置</p><p>  近年來,由于我對日出口蒸青綠茶增長迅速,觸及日本茶農的利益,日本政府為了保護本國農產品,借食品安全的名義,強化對進口茶葉的質量檢驗,并在進

71、口茶葉通關時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的相關證明,特別是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依據新修訂的《食品衛(wèi)生法》,實施對食品中農業(yè)化學品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等殘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對所有農業(yè)化學品都制定了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其中15種農藥、獸藥禁止使用,797種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設定了53862個限量標準,涉及食品、農產品264種類。并確定了0.01PPM的“一律標準”,這一標準極其嚴苛,要求農業(yè)化學殘留量不得超過一億分之一,這意味著100

72、噸農產品、食品中,化學品殘留量不允許超過1克,由于我國許多標準與日本的標準無法對應,在能夠對應的標準中,日本有25%的標準嚴于我國標準,浙江省輸日的大宗農產品等嚴重受阻。繼“肯定列表制度”實行后,日方于2007年4月1日開始實施《27年進口食品監(jiān)視指導計劃》,對中國34種產品實施42項命令檢查措施?!翱隙斜碇贫取睂ξ覈鴮θ辙r產品出口是一種新的貿易壁壘,有專家認為,“肯定列表制度”實行后,日本對農藥殘留的標準之嚴,幾乎</p>

73、;<p>  3.2.2 歐盟的TBT設置</p><p>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實體,在國際貿易數(shù)量中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決定了它對國際貿易和其他經濟體的巨大影響力,歐盟在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05年8月1日公布了新的歐盟茶葉農殘檢測標準,新標準茶葉農殘的檢驗項目從原先的193項增加到210項,茶葉中硫丹的限量從原來的30mg/kg改為0.01mg/kg。相當于在原檢

74、測標準上提高了3000倍。因為茶葉的食用方法是泡水飲用,因此檢測農殘的方法應采用飲料的檢測法,針對茶湯來進行,根據茶葉的特性,微量農殘不存在溢出的問題,而歐盟的檢測方法是直接拿茶葉進行檢測,更為嚴重的是,歐盟將對210項以外的農殘項目采用“默認標準”,其限量值為0.01mg/kg。此外,除執(zhí)行歐盟指令外,歐盟成員國西班牙、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還分別有自己本國的農殘執(zhí)行標準。自2006年1月1日起,歐盟新的食品衛(wèi)生法規(guī)正式生效。2010

75、年浙江省成立的全國首個茶葉對外貿易預警點7月發(fā)布的最新信息,歐盟今年459號公報中,對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標準有了3個最新改變。其中,噻蟲啉(Thiacloprid)的MRL標準由0.05 mg/kg變?yōu)?0 mg/kg;硫素</p><p>  3.2.3 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 TBT設置</p><p>  美國的TBT設置。近年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出臺一項新的食品反恐法規(guī)要求,向美國

76、出口的外國食品和飼料,其生產、加工、包裝、倉儲企業(yè)必須辦理登記注冊手續(xù),否則對美出口的產品將遭美海關扣留,此外該法規(guī)要求外國進口食品飼料在運抵美國之前必須通報。美國農業(yè)部制定了一套全國統(tǒng)一的有機食品標準,并同時推出了全新的有機食品標簽,這對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是一個潛在的技術壁壘措施。一些實力不強的小農場將無法滿足美國的有機食品新標準,出口會遭受重大損失。</p><p>  其他國家的TBT設置。俄羅斯對進口茶

77、葉的重金屬、磁性物質、黃曲霉毒素有嚴格的要求,要求檢測茶葉中金屬磁性物質,限量指標5mg/kg,要求對中國茶葉檢測黃曲霉毒素和霉菌(<1000cfu/g)。出口斯里蘭卡茶葉需要檢測滴滴涕、氯氰菊酷、三氯殺蝸醇、殺撲磷、甲基對硫磷、乙硫磷等11項農藥殘留及鉛含量。韓國、香港地區(qū)、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qū)對鉛的限量指標也非常嚴格。</p><p>  3.3 TBT對浙江茶葉出口的影響</p><

78、p>  從短期來看,對浙江茶葉出口的數(shù)量和價格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對進口的抑制效應特別強。TBT的實施,浙江省輸日輸歐茶葉大幅受阻,使我省出口企業(yè)出口成本攀升、出口周期延長、出口風險加大,我省茶葉進入國外市場的難度陡增,國際市場競爭力降低。</p><p>  3.3.1 TBT對茶葉等農產品出口量的影響</p><p>  浙江作為中國出口茶葉的大省,每年出口比重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但

79、在最近幾年,卻也屢屢遭受來自進口國的綠色壁壘營銷。茶葉是浙江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有著名的西湖龍井、雁蕩毛峰、天目青頂?shù)?,據統(tǒng)計,2009年全省茶園總面積264萬畝,近十年面積增加70萬畝;總產量16.74萬噸、農業(yè)總產值77.5億元,都比十年前增長40%多,其中占總產量40%的名優(yōu)茶創(chuàng)造了90%的產值;出口數(shù)量和創(chuàng)匯金額均占全國50%以上,我國茶葉出口到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總量30.3萬噸,出口金額7.05億美元,在全國占首位。茶

80、葉為全省農業(yè)增效、農民致富以及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較大貢獻。但是,由于受到綠色壁壘的影響,浙江茶葉的出口仍遭受了較大的損失,出口前景不容樂觀。</p><p>  3.3.2 TBT對茶葉等農產品出口價格的影響</p><p>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茶葉等農產品出口價格的影響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茶葉生產企業(yè)技術、環(huán)保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產品成本,從而喪失了產品價格優(yōu)勢,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81、。二是國內缺乏先進的測試設備,進口大量設備增加了出口企業(yè)成本。三是企業(yè)要獲取相關認證的費用也相應增加了企業(yè)的成本。上述三種原因使得浙江省一些茶葉出口企業(yè)靠勞動力成本較低得來比較優(yōu)勢被昂貴的附加費用所抵消,導致浙江省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減弱,茶葉出口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將因此受到影響。出口茶葉的價格多年來“不死不活”,甚至在不少年份“穩(wěn)中有跌”。以受國際市場青睞的珠茶為例,平均價格每公斤僅2美元。上世紀90年代中期后很長一段時間,茶葉出口價格

82、持續(xù)下跌,直到最近幾年才稍有起色。主要原因是企業(yè)競相壓價,內耗嚴重,定價主導權旁落。取消茶葉出口許可證后,由于沒有很好發(fā)揮政府引導、行業(yè)協(xié)調的作用,企業(yè)蜂擁而入,為了生存,企業(yè)陷入低價競爭局面。茶葉生產成本卻一路上升。遭遇兩頭擠壓,茶葉出口利潤越來越低。浙江華發(fā)、武義更香等茶葉出口企業(yè)近些年,人工成本增加了30%以上,企業(yè)保本微利,部分企業(yè)甚至虧本經營。</p><p>  3.4 浙江茶葉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l

83、t;/p><p>  與其他農產品出口相比,浙江茶葉出口嚴重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除了存在茶葉產業(yè)規(guī)模小、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缺失、標準體系和認證體系不健全和茶葉出口信息服務嚴重滯后等普遍問題外,還存在茶葉出口市場不集中、品種不集中以及缺少知名品牌和茶葉農藥殘留等突出問題。</p><p>  3.4.1 面臨國際市場突變的風險</p><p>  浙江茶葉產業(yè)發(fā)展中,

84、茶葉生產和經營主體的規(guī)?;?、專業(yè)化水平并不高,茶葉精深加工、新產品開發(fā)和品牌打造還任重道遠,質量的提升和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浙江出口茶葉品種不集中,貼牌多,品牌少,面臨國際市場突變的風險。中國茶葉的在國際市場上勝利,部分取決于世界茶業(yè)“由紅茶到綠茶”的轉型,目前國際市場盛行的正是我省產量最大的綠茶。</p><p>  3.4.2 茶葉農殘含量問題</p><p>  農藥

85、安全用藥技術普及存在盲點。化學農藥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在部分茶區(qū)依然存在,由于分散經營,茶農的科學文化素質又普遍偏低,茶農在選擇農藥時往往只考慮成本和效果,較少考慮農藥殘留問題,選擇農藥品種單一,由于害蟲產生抗藥性使用劑量偏大。更有甚者,有些茶農盲目將2到3種農藥混在一起使用,靶標不明確或濫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農殘檢測標準及檢測能力與國際標準差距大。我國現(xiàn)行衛(wèi)生標準與國際標準不能實現(xiàn)對接,國內茶葉中最高允許殘留量與國際一些發(fā)達國家

86、要求的標準差距較大,矛盾突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農殘工作的難度。農藥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監(jiān)督機構和隊伍,目前尚未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農藥生產、銷售、使用監(jiān)控檢測體系,地方農資部門未對本區(qū)域內茶園使用的農藥供應商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存在生產、銷售各種禁用農藥的現(xiàn)象。查處生產、銷售違禁農藥力度不夠,嚴重威脅中國食品安全和農產品出口質量。</p><p>  3.5 案例分析啟示</p>

87、;<p>  從浙江茶葉出口遭遇的TBT現(xiàn)狀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日本、歐盟、美國等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共同特點:首先,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種類繁多。在日本、歐盟和美國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呈現(xiàn)的是橫縱交錯的網絡,其中包括相關管理部門起草并實施的法規(guī),也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規(guī)。技術標準方面,不僅實行國際標準,而且也有國家標準,此外還有行業(yè)標準,形成了強制性標準和非強制性標準的結合。其次,程序復雜,技術標準苛刻且不斷提高。為了達到技術性貿易壁壘

88、的目的,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以實施嚴格檢驗為借口,實施繁瑣的檢驗程序,提高檢驗費用,減緩通關速度。另外,這些國家在不斷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在不斷的修訂技術標準,有的標準甚至高于國際通行標準。最后,繁瑣的農產品認證制度。農產品認證制度主要是日本、歐盟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以實施農產品身份認證,達到“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全程跟蹤體系。因此,這些認證普遍涉及到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甚至保管、運輸?shù)雀鱾€環(huán)節(jié),而且還要通過這些國家和地區(qū)

89、委派相關機構檢驗認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農產品的出口成本。</p><p>  茶葉是浙江省對外出口的傳統(tǒng)產品,如果茶葉出口受到綠色壁壘的影響,將涉及眾多茶企業(yè)、茶農的切身利益。浙江省茶葉出口面對發(fā)達國家日趨嚴格的綠色壁壘,除了要看到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外,同時也要看到綠色壁壘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浙江茶葉面對綠色壁壘應該化弊為利,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順應綠色貿易的潮流,提高環(huán)境意識;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好茶葉生

90、產管理體制問題;擴大規(guī)模,并加強品牌意識。浙江茶葉應積極開發(fā)綠色產品,發(fā)展綠色市場,開展綠色營銷手段,以優(yōu)質品質面對綠色壁壘的挑戰(zhàn)。政府部門和茶葉協(xié)會更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建立綠色壁壘預警機制,及時提供國外市場最新信息;完善制度、法規(guī),引導茶葉科學生產。如完善與世界標準接軌的國內茶葉標準、完善替代農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建立完善質量可追溯制度、實施實施茶葉質量例行檢測制度,對茶葉質量進行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等。只有這樣才能

91、突破綠色壁壘的限制,擴大浙江省茶葉出口份額,促進茶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p><p>  4 江農產品出口貿易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研究</p><p>  本章針對浙江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企業(yè)規(guī)模建設、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技術標準和國際認證體系,以及加強農產品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等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以使浙江農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突破國外技術壁壘。<

92、;/p><p>  4.1 浙江省政府的應對措施</p><p>  4.1.1 建立技術壁壘預警機制</p><p>  政府應建立專門的TBT信息收集和咨詢機構,為生產者建立預警機制。這既是廣大農民和出口企業(yè)的渴望,也是政府的一項重要服務職能。因此,應盡快成立專門機構,發(fā)揮駐外經商和經貿研究機構的優(yōu)勢,強化對國外農產品生產動態(tài)、需求動態(tài)以及政策動態(tài)的搜集整理,分析研

93、究和及時發(fā)布國外TBT的最新動態(tài),特別是哪些正在進行“暗箱”操作,以便為企業(yè)和農戶調整結構、安排生產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讓他們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積極措施突破國外的TBT。2011年1月27日,浙江省商務廳發(fā)文公布2010年度“浙江省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名單,“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成為我省65個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之一。例如,面對國際市場“綠色壁壘”的盛行,由中國貿促會浙江調解中心、浙江省國際茶葉商會合作,我省成立了全國首個茶葉

94、對外貿易預警點。自2010年5月試運行至今,開展了一系列工作。2010年7月26日,我省新成立的茶葉外貿預警點發(fā)布最新市場信息:歐盟在最新文件中對茶葉中農藥標準重新作出規(guī)定,今年459號公報中,對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標準有了3個最新改變。其中,噻蟲啉(Thiacloprid)的MRL標準由0.05mg/kg變?yōu)?0</p><p>  4.1.2 抓好農產品的市場秩序</p><p>  農業(yè)

95、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在于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因此,必須加強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應根據省內不同地區(qū)的情況,因地適宜、因材施教積極開展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的知識和各類蔬菜、優(yōu)質糧食、養(yǎng)殖、加工等綠色技術和標準化生產的培訓,使農民對科學種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環(huán)境生態(tài)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認識。TBT的實質是高科技壁壘,TBT存在的基礎是技術差異,縮短技術差異的關鍵在于技術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決定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96、。通過農業(yè)科學進步,節(jié)約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浙江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是最終沖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保證。政府應構建技術創(chuàng)新支撐體系,成為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組織者和強大后盾,為企業(yè)應對TBT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積極促進具有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提高農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我省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p><p>  4.1.3 加大科技培訓力度&l

97、t;/p><p>  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浙江省應該針對本省農產品出口的特點,建立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高低關系到國際貿易和市場競爭力。在制定標準時,要努力提高現(xiàn)有標準,并盡力完善標準體系,向國際標準靠攏,使浙江省農產品立足于較高起點,增強突破國外TBT的能力。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我們現(xiàn)有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和環(huán)境基礎,以求既有利于保護浙江省農產品生產,促進農業(yè)對外貿易的發(fā)展,而又達到控制污

98、染,保護農業(yè)環(huán)境的目的。</p><p>  4.1.4 提高檢測水平</p><p>  農產品有其特殊的理化特性和檢驗檢疫程序,我們還不是根本缺乏優(yōu)質產品,而恰是因為少數(shù)問題產品損害了整個出口行業(yè)的產品信譽。發(fā)達國家經常是抓住一個“問題”企業(yè)或“問題”產品,就打擊一片,使整個同行業(yè)或全部同類產品都無辜承擔“連帶責任”。故應逐步使外部負效應成本化,可以考慮押金退款制度和建立“問題”農產品

99、的問責制使問題企業(yè)承擔外部負效應的責任,以有效凈化市場秩序。</p><p>  4.2 浙江省農業(yè)企業(yè)的應對措施</p><p>  4.2.1 提高產品質量和知名度</p><p>  從根本上講,突破國外TBT,主要依靠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出口企業(yè)應當提高產品質量,避免一些國家對同類產品的全面封殺。另一方面,由于浙江省農產品的目標市場基本上是美國、歐盟、日本等發(fā)

100、達國家,它們的生活水平比較高,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比較高,所以,生產企業(yè)更要重視產品的質量,讓這些國家的消費者接受我們的產品,這對突破TBT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夠以自己的品牌直接進入它們的國內市場,讓當?shù)氐南M者了解、接受我們的產品和品牌,這對突破國外TBT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出口企業(yè)要重視品牌的建設,大力發(fā)展自己的品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省大量的農副產品,應當運用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獲得法律保護;尤其是應當走出國門,利用我國己

101、經加入的商標保護國際協(xié)定,到國外注冊自己的品牌,讓品牌成為企業(yè)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利用商標的知識產權強化競爭力。摒棄那種不惜代價追求擴大出口的傳統(tǒng)戰(zhàn)略,盡快實現(xiàn)從數(shù)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p><p>  4.2.2 大力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p><p>  大力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是加快推進工業(yè)化與解決浙江省農業(yè)問題的最佳結合點。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不僅能夠有效解決農產品的出路問題和

102、增效問題,在縱向上帶動農業(yè)結構調整,而且可以吸納更多農民向二、三產業(yè)轉移,加速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是提升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增強農業(yè)競爭力的突破口。浙江省農產品資源豐富,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優(yōu)勢明顯,潛力巨大。因此要擴大浙江省農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就要大力發(fā)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尤其是勞動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畜產品、蔬菜、水果等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發(fā)展出口導向型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開發(fā)適合于當?shù)鼐?/p>

103、民消費習慣的加工產品,提高精深加工產品的出口比重,以優(yōu)質優(yōu)價開拓國際市場。</p><p>  4.2.3 開辟多元化國際市場</p><p>  根據第二章對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xiàn)狀中農產品貿易格局的分析可知,美國、歐盟、日本是浙江省農產品出口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國。而市場過分集中于美國、日本、歐盟,而它們是經濟最發(fā)達、科技水平最高、技術標準最嚴格的地區(qū),也是使我省出口農產品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

104、最多的國家和地區(qū)。企業(yè)在努力提高出口農產品質量的同時,應該考慮有步驟地調整農產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分散目標市場過于集中所導致的出口波動風險。一是深層開拓發(fā)達國家市場。要進一步有重點、分步驟、深層次的開拓發(fā)達國家市場,盡快改變我省農產品出口過度依賴日本、美國和歐盟的格局。二是努力開拓尚不成熟的市場,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基礎上,開拓其他層次的市場,如東歐、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這樣既可以避開發(fā)達國家苛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我省農產品的出口;又可以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