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學~中風病詳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 風 病,,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內科教研室,教學要求:1 .熟記中風的病名概念,證侯特征。2.理解中風的病因病機。3.掌握中風的診斷,鑒別診斷,辯證要點 及各證型的辯治。,病名概念: 中風是由于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使風、火、痰、瘀痹阻腦脈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經(jīng)昏仆而僅以歪僻不遂為主證的一種疾病。又名“卒中”,源流:1、《內經(jīng)》對中風的病因和臨床

2、 表現(xiàn)論述: 昏迷期:仆擊、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風、痱風。 《素問.調經(jīng)論》“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素問·通評虛實論》“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2、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

3、并治》首創(chuàng)中風的病名及臨證分類法,“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jīng),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3、“唐宋”年代是對病因重新 認識的分水嶺唐宋以前:認為“正虛邪中”以 外風立論。唐宋以后:以“內風”立論。金元:劉河間:“心火暴甚” 李東垣:“正氣自虛” 朱丹溪:“濕痰生熱” 王 履:“真中風”、“類中風”,明代:張景岳:“內

4、傷積損” 李中梓:“閉證、脫證” 清代:葉天士:“肝陽化風” 王清任:“氣虛血瘀”創(chuàng)立 補陽還五湯治療偏癱。晚清:張伯龍、張山雷、張錫純 中西貫通,認識到中風是因年老體衰,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充犯腦。,范圍,急性 腦血管病,,,缺血類,出血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腦血栓形成 腦栓塞,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主癥:神昏、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5、、 言語謇澀或不語、 偏身麻木。,兼癥:頭痛、嘔吐、煩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證候特征】,昏、癱、喎、謇、麻,,,,【病因病機】 氣血虧虛→瘀阻腦脈 積損正衰 (年老氣虛) 肝腎陰虛→陽亢風動 風氣痰 煩勞過度→陽氣升張→陽化風動 火血瘀

6、→橫竄經(jīng)絡→中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 情志過極 相上互→蒙蔽清竅→風 肝陽驟亢→肝風暴動 飲食不節(jié) 煽逆結 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熱動風,,,,病機: 虛(肝腎陰虛、氣虛) 火(肝火、心火) 痰(風痰、濕痰) 風(肝風) 氣(氣

7、逆) 血(血瘀)病性:本虛標實證,上盛下虛證。病位:腦、與肝、脾、心、腎有關。,【診 斷】 1、臨床表現(xiàn): (1)中經(jīng)絡: 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四大主證) (2)中臟腑: 神識昏蒙、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五大主證),2、發(fā)病特點: 病發(fā)突然,起病急驟,變化迅速。3、發(fā)病前多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4、本病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8、5、頭顱CT、MRI、腦脊液、眼底 檢查。,,,正常眼底 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鑒別診斷】 1、中風(中經(jīng)絡)與口僻的鑒別。,中樞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癱,,3、中風(中臟腑)與痙病的鑒別 痙病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角弓 反張為臨床主證, 病發(fā)時可伴高熱、 神昏,但無口舌

9、 歪斜及肢體偏癱。,4、中風(中經(jīng)絡)與痿病的鑒別痿病——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 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縮或癱瘓的 病證。臨床以 雙下肢痿軟無力 多見,發(fā)病緩慢, 病程長。,【辯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分期辨證: (1)急性期: 中經(jīng)絡發(fā)病后1至2周; 中臟腑最長不超過1個月。 (2)恢復期:發(fā)病后2周或 1個月至半

10、年。 (3)后遺癥期:半年以上。,急性期以標實證為主,臨床多見 肝風、痰濁、瘀血、腑實證。,恢復期、后遺癥期以本虛為主, 臨床多見氣虛、氣陰兩虛、 肝腎陰虛證。亦可見 虛實 夾雜證。,2. 察神,,,觀察神志,觀察瞳仁,,神清——辨中經(jīng)絡,病位淺,病情輕度。 神昧——辨中腑, 病位較深,病情中度。 神昏——辨中臟,病位深,病情重度。,,,3、辨順逆,中經(jīng)絡

11、 中臟腑 逆,若神志昏憒,雙側瞳仁大小不等,項強或抽 搐 ,吐血,呃逆頻頻, 為病勢逆轉。,,,順,4、辨閉脫: 閉證: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肢體強痙、大小便閉。,昏、癱、痙(噤)、閉。,,,脫證: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肢軟、二便自遺、汗出肢冷、脈微細欲絕。,,,閉證 脫證,憒、癱、軟、開、遺,,

12、恢復期、后遺癥期:扶正祛邪。 益氣活血,滋養(yǎng)肝腎, 育陰熄風。,二、治療原則急性期:治標祛邪中經(jīng)絡:平肝熄風,清熱滌痰,活血 通絡、通腑瀉熱。,中臟腑:閉證 ── 醒神開竅,滌 痰、熄風、通腑。 脫證 ── 扶正固脫、 救陰回陽。,三、分證論治(一)中經(jīng)絡,1、肝陽暴亢 主癥:四大主癥+肝火癥脈 治法

13、:平肝瀉火通絡 方藥:天麻勾藤飲 《雜病證治新義》 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川牛膝、 杜仲、黃芩 、 桅子、益母草、 朱茯神、 夜交藤。,2、風痰阻絡主癥:四大主癥+痰瘀癥脈治法:化痰熄風通絡方藥:化痰通絡湯( 法半夏、茯苓、白術、膽南星、天竺黃、天麻、香附、丹參、酒大黃。),,3、痰熱腑實 主癥:四大主癥+腑實癥脈 (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通腑泄熱化

14、痰 方藥:星蔞承氣湯 ( 生大黃、芒硝、栝蔞、膽南星 ),4、氣虛血瘀 主癥:四大主癥+氣虛血瘀癥脈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 ( 黃芪、赤芍、川芎、 桃仁、紅花、地龍、歸尾 ),5、陰虛風動 主癥:四大主癥+肝腎陰虛癥脈 (頭暈頭痛、耳鳴目眩、 腰酸腿軟) 治法:滋養(yǎng)肝腎,潛陽熄風 方藥:鎮(zhèn)肝熄風湯《醫(yī)

15、學衷中參西錄》 ( 生龍骨、生牡蠣、代赭石、懷牛膝、龜版、 白芍、玄參、天冬、川楝子、麥芽、茵陳篙 甘草 ),(二)中臟腑,1、風火閉竅 陽閉:五大主癥+閉證共證 +肝風肝火癥(肢痙、項強、口噤、抽搐) 治法:清肝熄風,醒神開竅 方藥:①天麻勾藤飲 合大承氣湯 ② 安宮牛黃丸,,,2、痰火閉竅 陽閉:五大主癥+閉證共證

16、 +痰熱癥(鼻鼾痰鳴,項背身熱,煩躁,便秘) 治法:清熱滌痰,醒神開竅、 方藥: ①安宮牛黃丸 ②羚羊角湯《通俗傷寒論》 ( 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生地、 白芍、竹茹、川貝、茯神、甘草。),3、痰濕蒙蔽心神 陰閉:五大主癥+痰濕癥(面白唇暗,靜臥 不煩,肢軟,四肢不溫,痰涎壅盛)

17、 治法:燥濕化痰,醒神開竅 方藥:①蘇合香丸 ②滌痰湯《濟生方》 ( 法半夏、陳皮、茯苓、膽南星、竹茹、 人參、石菖蒲、 枳實、甘草、生姜。),脫證元氣衰?。何宕笾靼Y+五臟敗絕癥候 治法:益氣回陽、扶正固脫 方藥:參附湯加味《校注婦人良方》 ( 人參、熟附子、生姜、大棗。),1 、半身不遂主癥:偏癱,肢軟,肢麻,口舌喎斜,

18、兼癥:氣虛血瘀癥脈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方藥:補陽還五湯《醫(yī)林改錯》,后遺癥,主癥:言語謇澀或失語;兼癥:口舌喎斜、流涎,偏癱,肢麻 (痰阻舌竅癥脈)治法:祛風化痰,宣竅通絡方藥:解語丹《醫(yī)學心悟》(白附子、石菖蒲、遠志、天麻、全竭、南星、羌活、木香、甘草。),2 、語言不利,【現(xiàn)代研究進展】 1、對中風病因病機的研究。 2、對中風辯證論治的研究。 (1)通腑瀉下法治療急性期中風。 (2)活血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