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毫針針刺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1頁共5頁毫針針刺技術操作規(guī)范毫針針刺技術操作規(guī)范一、體位一、體位為了使患者在治療中有較為舒適而又能耐久的體位,既便于取穴、操作,又能適當留針,因此在針刺時必須選擇好體位。臨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臥位,側臣位等。對于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有條件時盡量取臥位,以避免發(fā)生暈針等意外事故,:二、消毒二、消毒包括針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醫(yī)者手指的消毒。針具可用高壓蒸氣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
2、鐘消毒。同時應注意盡可能做到一穴一針。腧穴部位可用75%灑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試后再用灑精棉球涂擦消毒。至于醫(yī)者手指,應先用肥皂水洗凈,再用75%灑精棉球擦拭即可。三、刺法三、刺法1、進針法、進針法在針刺時,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稱“刺手”,右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稱“押手”。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指切進針法指切進針法又稱爪切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此法適宜
3、于短針的進針。②夾持進針法夾持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③舒張進針法舒張進針法用左手食、拇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部位的喻穴。毫針針刺技術操作規(guī)范第3頁共5頁3、行針與得氣、行針與得氣行針也叫運針,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為了使之得氣而施行的各種刺針手法。得氣也
4、稱針感,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所產生的經氣感應。當產生得氣時,醫(yī)者會感到針下有徐和或沉緊的感覺,同時患者也會在針下有相應的酸、麻、脹、重感,甚或沿著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擴散傳導的感覺。若沒有得氣,則醫(yī)者感到針下空虛無物,患者亦無酸、脹、麻、重等感覺。深淺失度深淺失度:此時就要重新調整針刺部位、角度深度、運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針,一般即可得氣。如患者病久體虛,以致經氣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覺遲鈍,而不易得氣時,可采用行針推氣,或留針候
5、氣,或用溫針,或加艾灸,以助經氣的來復,易促使得氣,或因治療,經氣逐步得到恢復,則可迅速得氣。若用上法而仍不得氣者,多為臟腑經絡之氣虛衰已極。對此,當考慮配合或改用其他療法。行針手法分為基本手法和輔助手法兩類。①基本手法有以下兩種:基本手法有以下兩種:提插法:提插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針在穴內進行上、下進退的操作方法。把針從淺層向下刺入深層為插;由深層向上退到淺層為提。捻轉法:捻轉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毫針刺法案
- 針灸技術操作規(guī)范-普通針刺
- 毫針刺法案描述
- 毫針刺法,灸法,拔罐
- 毫針刺法的臨床應用
- 針灸學毫針刺法三
- 針灸學6、毫針刺法
- 毫針刺法5如東縣中醫(yī)院
- 針刺療法技術規(guī)范
- 針刺療法技術規(guī)范
- 美容毫針針刺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觀察
- 中醫(yī)學毫針針刺醫(yī)療風險管理初步研究.pdf
-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對毫針復式針刺補瀉手法臨床應用特點的研究.pdf
- 介入技術操作規(guī)范
- 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
- 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范
- 《民族醫(yī)適宜技術應用》-第一章-第二節(jié)-毫針刺法
- 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
- 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
- 臨床技術操作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