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與微生物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8第五節(jié)微生物與微生物學(MicroganismMicrobiology)一、微生物微生物(micro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體形細小、構造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借助于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幾百倍、幾千倍甚至幾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雖然個體微小,但具有一定的結構、生理功能,并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快速地生長和繁殖。微生物的種類繁多,至少在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組成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1.非細胞型微生物體積微小

2、,能通過濾菌器;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病毒屬之。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僅有原始核,無核仁和核膜;缺乏完整的細胞器。這類微生物有細菌、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和放線菌。3.真核細胞微生物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漿內有完整的細胞器。真菌是真核型微生物。由于病毒、細菌、真菌等形態(tài)、結構、生理活動、代謝產物等不盡相同,它們又可各自進一步分類。例如病毒若按寄生宿主分類,則有細菌病毒(噬菌體)、植物病毒、動物病毒等。根據(jù)

3、病毒基因組的核酸種類(DNA或RNA)、類型(ds或ss)和有無包膜分類,可有七大群、dsDNA,有包膜,dsDNA,無包膜;ssDNA,無包膜;dsRNA,有包膜;dsRNA,無包膜;ssRNA,有包膜;ssRNA,無包膜。傳統(tǒng)的細菌分類是按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有的在科屬之間分族,或在屬下分亞屬。細菌的命名都采用國際通用的林奈氏雙命名法(屬名在前,種名在后)。例如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

4、i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等。必須指出,細菌形態(tài)特征在分類中僅是初步的鑒定依據(jù),一般尚需進一步按其生理特性(培養(yǎng)性狀、生化反應、產毒性等)、抗原構造和DNA鹼基組成等鑒定。種(species)是細菌的基本分類單位。同一種細菌的形態(tài)、生理特性和組成成分都基本相同。具有密切相關的種組成(genera),例如痢疾志賀氏菌、福氏志賀氏菌、鮑氏志賀氏菌和宋內志賀氏菌等組成賀氏菌屬。有共同親緣關系菌屬、沙門氏

5、菌屬等組成腸道桿菌科。同一菌種之間仍有一定的差異,故以下還可分型(types)和變種(varieties)。又根據(jù)結構不同可分成不同血清型(serotypes)對噬菌體或細菌素敏感性不同分成多種噬菌體型(phage-types)或細菌素型(bacteriocintypes)。此外,尚有毒素型(toxintypes)和生物型(biotypes)。變種是指某些特性與典型種比較有明顯差異的細菌。株(strains)是指不同來源的相同的種(或型

6、)。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稱為標準株(stardstrains),如H37RV為結核桿菌的強毒標準株。為了便于鑒定菌種需要,能同典型菌種進行比較,實驗室應保存一些必要的標準菌株。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極為廣泛,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氣、礦層等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例如1克肥沃土壤可有幾億至幾十億個。在80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B12、維生素K和多種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又牛、羊等反芻動物因能與瘤胃微生物共生,

7、才能消化草料中的纖維素。微生物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引起人類或動、植物的病害。例如人類的傷寒、痢疾、麻疹、脊髓灰質炎,畜禽的炭疽、豬瘟、雞新城疫、鴨瘟等,植物的水稻白葉枯病、小麥赤霉病、大豆病毒病等。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形態(tài)、結構、生命活動和規(guī)律、進化、分類以及與人類、動物、植物、自然界相互關系等問題的一門科學。微生物學工作者的任務是將對人類

8、有益的微生物用之于生產實踐,同時改造、控制和消滅對人類有害的微生物。微生物學隨著研究范圍的日益擴大和深入,又逐漸形成了許多分支。著重研究微生物學基本問題的有普通微生物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態(tài)學、微生物遺傳學、分子微生物學等。按研究對象分為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等。在應用領域中分為農業(yè)微生物學、工業(yè)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海洋微生物學、獸醫(yī)微生物學、醫(yī)學微生物學等。各分支學科間的相互配合和促進,使整個微生物學全面的向縱深

9、發(fā)展。二、醫(yī)學微生物學醫(yī)學微生物學(medicalmicrobiology)是一門醫(yī)學的基礎學科,主要研究與醫(y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傳染致病的機理、免疫學的基本理論、診斷技術和特異性防治措施等,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性疾病和與微生物有關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類健康的目的。醫(yī)學微生物學的內容分為五部分。(一)細菌:主要敘述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生長繁殖、變異、致病性等生物學特性,以及理化、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二)免疫學基礎:主要闡明

10、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機體相互作用的一般規(guī)律,傳染病的特異性預防、診斷和治療;并敘述非傳染性免疫的有關理論。(三)細菌各論:闡述醫(yī)學上重要的各種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檢查法和特異性防治。(四)病毒和(五)其他微生物:分別列述與醫(yī)學有關的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放線菌和真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和防治原則。學習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與致病性;認識人體對病原微生

11、物的免疫作用,感染與免疫的相互關系,掌握傳染病及與微生物有關的其他疾病的診斷方法、預防和治療的基本原則,以能運用醫(y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今后學習有關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打下基礎。三、微生物學發(fā)展過程(一)微生物學的經驗時期公元二千多年的夏禹時代,就有儀狄作酒的記載。北魏(386~534)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制醋方法。我國古代人民也發(fā)現(xiàn)豆類的發(fā)酵過程,從而制成了醬。長期以來,民間常用的鹽腌、糖漬、煙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