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變量測量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 測量與操作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于測量并不陌生。在社會研究申,人們也進行著另外一些形式的測量。 如,用人口登記的方法來測量一個國家的人口數(shù)量和人口結構,第二節(jié):概念的操作化第三節(jié):指數(shù)與量表第四節(jié):測量的效度與信度,第一節(jié) 測量的概念與層次,史蒂文斯:測量就是依據(jù)某種法則給物體安排數(shù)字。測量就是根據(jù)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xiàn)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用數(shù)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一、什么是測量(measure

2、ment),二、測量的四個要素,測量客體測量對象,“測量誰?”測量內容客體的屬性或特征,“測量什么?”測量法則用數(shù)字或符號表達事物屬性或特征的操作規(guī)則,“怎么測?”測量結果--數(shù)字和符號用來表示測量結果的表現(xiàn)形式,“如何表示?”,三、社會現(xiàn)象的測量,特點:1、測量的主客觀矛盾人一方面作為測量的客體或對象,而另一方面又作為測量過程的主體,因而給社會現(xiàn)象的測量帶來了無法回避的主客觀矛盾。無論是作為測量主體的人,還是作為測

3、量客體的人,都具有主觀意識、思想感情、思維能力和價值觀念,都會對測量的過程和方式作出種種反應;人與人之間還存在著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這些都使得社會現(xiàn)象的測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們的 認識水平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2、對象行為與測量行為的相互干擾社會測量的內容常常是社會中人們的行為,以及由人們的行為所構成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然而,與此同時,人們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所進行測量的活動本身也是一種社會行為,也是一種社會

4、現(xiàn)象。二者相互聯(lián)系,也相互影響。,3、測量的量化程度低,可重復性差在自然科學中,測量的對象相對單一和穩(wěn)定,因而測量的可重復性強、量化程度比較高。特別是這種測量常??梢越⑵鹉撤N公認的、通用的單位標準。比如,長度用米或尺為單位來量度;時間用秒為單位來量度等等; 在社會科學中,由于測量的對象十分復雜,因而測量的量化的程度比較低,可重復性也比較差。對許多的社會現(xiàn)象,比如,社會群體的凝聚力、社會職業(yè)的聲望、社會參與程度等, 廣大的社會科學家

5、們還沒能 建立起某種公認的、適合于多種不同情況的測量單位和測量標準,以及與之相應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四、測量層次,史蒂文斯1951,定類測量(nominal measurement)含義:也稱類別測量或定名測量,將對象的不同屬性或特征加以區(qū)分,標以不同的名稱或符號,以確定其類別。分類注意:窮盡性、互斥性,定序測量(ordinal measurement)含義:也稱等級測量或順序測量,按照某種邏輯順序將研究對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

6、確定其等級及次序??梢员容^,定距測量(interval measurement)含義:也稱等距測量或區(qū)間測量,它不僅能夠將社會現(xiàn)象或事物區(qū)分類別、等級,而且可以確定他們相互之間的不同等級的間隔距離和數(shù)量差別。特點:可以進行加減運算,4、定比測量(ratio measurement)含義:也稱等比測量或比例測量,它具有絕對零點。特點: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小結,,,,小結,如何選擇測量層次?,一般而言,應根據(jù)條件和課題要求,盡

7、可能選擇高等級的測量層次:可獲得更多更精確的信息;高測量等級具有低測量等級的功能,高層次的變量可以用低層次的變量來處理,但反過來卻不行;有時也故意將高等級變量降低等級處理,第一節(jié):測量的概念與層次第二節(jié):概念的操作化第三節(jié):指數(shù)與量表第四節(jié):測量的效度與信度,第二節(jié) 概念的操作化,社會研究中所要測量的變量許多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比如地位、權力、聲望、資源等等。這些概念通常都是我仰看不見、摸不著的。操作化既是社會研究中常用

8、的概念,也是社會研究中最為困難、關鍵的步驟之一,一、概念、變量與指標概念:一類事物的屬性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 變量:具有一個以上取值的概念。 指標:表示一個概念或變量含義的一組可觀察到的事物。指標的取值即一個指標所包含的子類別。 如,“社會階級”是一個抽象概念,通過操作化,我們可以用一組指標來測量它,這組指標包括職業(yè)、收入、文化程度等。 如,條件好……。,概念是抽象的,而指標則是具體的;概念是人們的主觀印象

9、,而指標則是客觀存在的事物;概念只能想象,而指標則可以觀察和辨認。,二、操作化的含義與作用,含義(operationalization):就是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指標的過程。它是對那些抽象層次較高的概念進行測量時所采用的方法、程序、步驟和手段的說明。作用:操作化使研究由理論過渡到實際、由抽象過渡到具體,是溝通抽象的理論概念與具體的經驗事實的橋梁。,,理論思維的天空,經驗研究的大地,,,橋梁,三、操作化的方法,兩種不同定義方法:

10、(1)概念定義:屬種差定義(2)操作定義:用變量所具有的可觀察到的性質或特征去說明抽象概念。例:“在業(yè)人口” 屬種差定義:在業(yè)人口是指從事社會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口。,我國人口普查中的操作定義,(1)人口普查標準時間內,有固定性職業(yè)的人口;(2)退休職工在普查標準時間前一個月參加社會勞動并領取勞動收入的人口;(3)沒有固定職業(yè),在×年×月×日有臨時工作,并在6月內從事社會勞動累計在

11、16天或16天以上的人口;(4)農村中,被社隊確定為整、半勞動力,并能經常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或從事家庭副業(yè)勞動的15周歲以上的人口;(5)超過勞動力年齡,但仍經常參加農副業(yè)生產、相當半勞動力的人口。,概念操作化的步驟,1、概念澄清與界定首先,弄清概念的定義范圍其次,決定一個定義(概念定義),例:資源吉登斯:改革事物的一種能力;科爾曼:是那些能滿足人們需要和利益的物品、非物品(如信息)以及事件(如選舉)研究者:本文基本上采用

12、科爾曼對資源的定義,即資源是那些可使人們滿足必要的經濟、政治、社會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需要的東西。,2、發(fā)展測量指標,(1)列出概念的維度婦女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教育地位等(2)建立測量指標例:教育地位:女性人口的識字率、平均學齡及文化構成;各級各類學校女性在校學生、畢業(yè)生、流失生人數(shù)及比重;職業(yè)和高等院校分學科女生人數(shù)和畢業(yè)生分配情況;,建立指標的途徑:A、尋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標B、自己探索擬定,四、指標的選擇的多樣性

13、,對同一個概念進行測量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測量指標。例:“夫妻在家庭中的決策權”1960美國布拉德和沃爾夫8個指標;1971森特斯14個指標;1986臺灣陳明穗15項指標;1988伊慶春等15項指標,布拉德和沃爾夫8個指標:(1)丈夫的職業(yè)選擇;(2)妻子是否應參加工作;(3)買什么樣的汽車;(4)買什么樣的房子;(5)是否買人壽保險;(6)到什么地方去度假;(7)家里有人生病是應去看哪位醫(yī)生;(8)全家每周在

14、食品方面應花多少錢。,森特斯14個指標,另加6個指標:(1)請誰來做客和與誰一起出門;(2)怎樣裝飾房間和擺設家具;(3)收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4)家庭的正餐吃什么;(5)買什么樣的衣服;(6)配偶應買什么樣的衣服。,第一節(jié):測量的概念與層次第二節(jié):概念的操作化第三節(jié):指數(shù)與量表第四節(jié):測量的效度與信度,第三節(jié) 指數(shù)與量表,在許多社會研究所用的問卷中,常??梢钥吹揭灾笖?shù)形式或量表形式出現(xiàn)的復合測量。由于這種復合測量可以

15、將多項指標概括為一個分數(shù),因而可以有效地縮減資料數(shù)量,并有效地區(qū)分出人們在這些概念或態(tài)度上的程度差別。,一、指數(shù)與量表的概念1、指數(shù)(index)就是由多個不同回答所構成的一個簡單累加的分數(shù)(也稱總加量表)。它由一組有關事物的態(tài)度或看法的陳述構成,回答者分別對這些陳述發(fā)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見,然后按照某種標準將回答者在全部陳述上的得分加起來;每個具體的陳述在對概念的測量中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同等的比重,彼此間不存在特定的順序結構。,

16、貝利生育愿望指數(shù),,1.結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要生孩子。2·只生一個孩子是錯誤的,因為獨生子女是在孤獨中成長,且由于無兄弟姐妹而憂郁。3.生育孩子是一個婦女所能具有的最深刻的經歷之一。4·兩種性別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個比僅有一種性別的孩子好。5·沒有孩子的婦女決不會感到完全的滿足。6·男人直到他業(yè)已證明自已成為了孩子的父親時,才算是"真正的男人"。7·(由于生育

17、控制、絕育或年老等因素)不能導致懷孕的性活動是不道德的。8·末結婚的、或者結了婚而沒有孩子的男人可能是同性戀者。9·婦女的首要職責是做母親,只有在不影響其母親職責時,才談得上她的事業(yè)。I0·沒有孩子的夫婦實在可憐。,假設:每一個態(tài)度陳述都具有同等的效果,即它們在反映人們態(tài)度的方面是“等值的”,2、量表(scale),具有結構強度順序的復合測量,即全部陳述或項目都是按照一定的結構順序來安排,以反映出所

18、測量的概念或態(tài)度具有的各種不同的程度。,政治參與程度量表,二、李克特量表(指數(shù)) (Likert Scaling),1、量表 形式是總加量表的一種特定形式,也是社會調查問卷中用得最多的一種量表形式。答案類型5個,能更清晰地反映出人們態(tài)度上的差別,李克特量表,賦值,2、設計量表時確定項目的依據(jù),圍繞要測量的主題,以贊成或反對的方式寫出與之相關的看法或陳述若干條。每一陳述給予5個答案,并賦值;在總體中選擇一部分對象(一般

19、不少于20人)進行測量;統(tǒng)計每位受測者在每條陳述上的得分以及在全部陳述上的總分;計算每一條陳述的分辨力。,計算分辨力的方法,按總分排序取出總分最高的25%的人和總分最低的25%的人。計算這兩部分人在每一條陳述上的平均得分。將兩個平均分相減,所得值就是這條陳述的分辨力系數(shù)。,,,3.要點,應當有多個項目。編寫圍繞總問題的“典型”觀點的說法。應當有一定的把握使大部分被調查者不至于只選中間點(即“說不準”的態(tài)度)。若要計算總分

20、,應當讓約一半的項目朝向總問題的一個方向,而另一半為反方向。,三、鮑格達斯社會距離量表 (Bogardus Social Distance Scale),這種量表是由在內容上具有種趨勢的邏輯結構的一系列陳述所構成的,不同的陳述代表了人們在態(tài)度上的不同程度;定量地測量人們相互間交往的程度、相互關系的程度或者對某一群體所持的態(tài)度及所保持的距離。,四、語義差異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它在研究小政治群

21、體、態(tài)度或更一般性的政治問題時特別有用”——齊斯克社會學中主要用于文化的比較研究、個人及群體的差異比較研究,以及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或事物態(tài)度、看法的研究。,第一節(jié):測量的概念與層次第二節(jié):概念的操作化第三節(jié):指數(shù)與量表第四節(jié):測量的信度與效度,第四節(jié) 測量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reliability)含義:即可靠性,它指采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復進行測量時,其所得結果相一致的程度;即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量工具能否穩(wěn)定

22、地測量所測的事物或變量。----相關系數(shù)r來表示基本類型(1)再測信度(test retest reliability):對同一對象采用同一種測量,在不同的時間點先后測量兩次,根據(jù)兩次測量結果計算出相關系數(shù)。缺點:前后兩次測量之間的某些事件、活動的影響會導致后一次測量的結果在客觀上發(fā)生改變。,(2)復本信度(Parallel forjms reliability):如果一套測量有兩個以上的復本,則可以根據(jù)同一群對象同時接受這兩個復

23、本測量所得的分數(shù)計算其相關系數(shù)。 要求:所使用的復本必須是真正的復本,即二者在形式、內容等方面應該完全一致。事實上很難做到。,(3)折半信度(Split half reliability):將研究對象在一次測量種所得的結果,按測量項目的單雙號分為兩組,計算這兩組分數(shù)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 要求:兩部分的項目的確在測量同一個事物或概念。,二、效度(validity),含義:也稱測量的有效度或準確度,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要測

24、量的變量的程度,或者說能夠準確、真實地度量事物屬性的程度。類型:(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內容效度或邏輯效度,指的是測量內容或測量指標與測量目標之間的合適性或邏輯相符性。也可以說是指測量所選擇的項目是否“看起來”符合測量的要求。,評價一種測量是否具有表面效度,首先必須知道所測量的概念是如何定義的,其次需要知道這種測量所收集的信息是否和談概念密切相關,然后評價者才能盡其判斷能力之所及,作出這一測量是否具有表面效度的

25、結論。,(2)準則效度(Criterion validity) 實用效度,指用一種新的測量方式或指標對同一事物進行測量時,將原有的測量方式或指標作為準則,用新的方式或指標所得的測量結果與原有準則的測量結果做比較,如果二者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就說這種新的測量方式或指標具有準則效度。,(3)構造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結構效度,利用現(xiàn)有的理論或命題來考察當前測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變量X、Y在理論上有關系,如

26、果測量X的指標X1與測量Y的指標Y1也有關系,并且我們以X2取代X1并復測整個理論時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則稱新的測量X2具有構造效度。調查結果與該領域目前公認的知識,理論吻合。,三、信度與效度的關系,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缺乏信度的測量----無效度的測量;有很高信度的測量--有效度的?無效度?研究者在追求測量的信度時,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或降低測量的效度;反之,當研究者努力提高測量中的效度時,其測量的信度則同樣會受到影響。,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