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好了歌 人人都說皇帝好,其實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專權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權在握享樂好,若無智慧命也了。,說一說皇帝愁什么?該詩歌反映了哪些矛盾?,課程標準:,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歷史,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標要求:1.列舉漢代郡國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
2、演變的特點。 2.列舉漢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書省制設置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3.感受中華民族管理國家的政治智慧。,1、中央集權發(fā)展——地方管理制度演變 (解決中央與地方矛盾) 2、君主專制的演進——中央官制演變 (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3、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解決人事任免的問題)
3、 4、從漢至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特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會產(chǎn)生哪兩對矛盾?,中央集權,君主專制,1、漢朝:,郡國并行制度,探究:劉邦建漢后確立的政治制度與秦朝有何異同?為什么?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最終是怎樣解決的?漢初政治制度的特點?,⑴異同:,秦郡縣制;漢郡國并行制度,⑵原因:,漢高祖對秦亡的錯誤認識,⑶影響:,出現(xiàn)王國問題,分裂割據(jù),⑷解決:,①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⑸特點:,①“漢承
4、秦制”(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諸卿) ②“有所損益”:郡國并行制---郡(郡縣制)國(王國-諸侯王)并立,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tǒng)轄。結(jié)果王國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漢武帝劉徹,漢景帝,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設置節(jié)度使,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中央集權削弱,唐玄宗廣設藩鎮(zhèn),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形成,2、唐朝:,探究二:閱讀教材P12《唐朝河西節(jié)度使張議潮統(tǒng)軍出
5、行圖》,從中我們能夠獲得什么歷史信息?唐朝節(jié)度使享有哪些權力?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材料1 :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趙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材料2:“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160;
6、; ——《朱子語類》,⑴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戰(zhàn)亂不已的歷史教訓是什么?,⑵宋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改變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的局面?有何特點?,⑶地方收權后結(jié)果會怎么樣?⑷你得出了什么認識?,探究三:,(2)措施:①軍事上:削奪兵權,削減節(jié)度使權力,守內(nèi)虛外,強干弱枝?、谛姓希何墓俪鋈蔚胤介L官,設通判監(jiān)督?、圬斦希涸O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地方錢糧 特點:從軍權入手,(1)①地方權力的膨脹會導致國家分裂。②武將權力過大容易危機皇權,
7、(3)利: ①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②基本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導致官僚機構(gòu)和軍隊的臃腫,形成“三冗”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4)過分集權也無法發(fā)揮地方的積極性,導致國家積貧積弱.因此中央集權應當適中,不能過小,也不能過大,使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無法發(fā)揮.,3、北宋:,材料一: 教材P13《元朝行省圖》。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書省,今冀,晉、魯、
8、內(nèi)蒙及河南的黃河以北地區(qū)稱“腹里”,由中書省直轄。中書省也稱都里,為全國行政中樞??傤I各行省,又兼轄腹里。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元史·地理志》中載:“自封建變?yōu)榭たh,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4、元朝:,①歷史原因:吸取北宋過分集權導致國家積貧積弱的教訓. ②現(xiàn)實原因: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9、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對當時: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一。對后世:它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行省制度,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較,奴隸社會(西周),,幾乎整個封建時代,元朝,,,侯國相對獨立,權力地位世襲,中央政府下屬行政機構(gòu),郡守縣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書省的派出機構(gòu),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一定時期產(chǎn)生過積極作用;但長期以來其殘余
10、勢力破壞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不僅在當時有效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而且經(jīng)過后世的調(diào)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愈益明顯,①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③結(jié)果都在一定時期內(nèi)產(chǎn)生過積極作用,一、中央集權的發(fā)展,1、兩漢:2、唐朝:3、北宋:4、元朝:,行省制度(下設機構(gòu)、長官權力、作用與影響?),中 央 集 權:指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中,全國軍、政、財大權歸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
11、從中央,郡國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設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權力? 影響?,軍事:行政:財政:,收兵權歸中央、抽調(diào)地方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地方賦稅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起初加強地方統(tǒng)治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削弱中央集權,地方制度,皇帝制,宰相,一、中央集權制度,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趨勢中央與地方關系: 中央權力加
12、強,地方權力縮小。中央政權: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取消。 君權不斷加強,直至走向極端。,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漢——唐:,中央集權的發(fā)展,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尖銳,中央采取一定措施,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地方勢力的存在影響中央統(tǒng)治。,宋——元:,中央采取措施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基本解決地方對中央的威脅。,一、中央集權發(fā)展——地方管理制度演變,郡縣制,郡國并行,加強,節(jié)度使,發(fā)展為藩鎮(zhèn)割據(jù),削弱,收兵權建禁軍;派
13、文官設通判;掌控賦稅,加強;但三冗;積貧積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轄地,加強,重大變革,省制開端,形成,鞏固,,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完善,加強,推恩令,加強,削弱,新發(fā)展,,,從漢到元君主專制是怎樣演變的?總體呈現(xiàn)怎樣的特點?,,“三公” →中、外朝(西漢)→擴大尚書臺權力(東漢),三省制逐漸形成,設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gòu),增設參知政事、三司使、樞密使分割相權,設中書省替代三省,為最高行政機關;中
14、書省長官行使相權,位高權重.,,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三省六部制度確立完善,1.秦漢以來,我國中央和地方關系演變的趨勢是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權力,防止割據(jù)③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對邊疆地區(qū)的治理漸趨嚴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15、#160;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下列關于該制度的評述正確的是 ①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②形成嚴密的封建官僚機構(gòu) ③有利于減少中央政令的失誤 ④三省六部制基本上被后世歷朝沿襲 A.①②③
16、;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D,3. 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眾多機構(gòu),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戶部 D.
17、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B,材料一: 教材P13『學思之窗』 “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漢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獄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慶、公孫弘輩,只能裝聾作啞,唯命是從而已。以至于討論出兵邊疆的大事,漢武帝竟
18、說 “田蚡不足與計”。漢武帝如此重用內(nèi)朝官,用近臣、內(nèi)朝來壓制宰臣和外朝,所以當他拜公孫賀為相時,賀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綬。,思考:秦始皇為什么對丞相車騎的多少如此在意?這兩則小故事反映了什么問題?皇權與相權在以后的關系是怎樣的發(fā)展的?,二、君主專制的演進,西漢前期,丞相位尊權重,禮遇殊隆。丞相進見,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親臨問候?;实鄣脑t命,丞相認為不妥的,可以據(jù)理力爭,也可以拒絕執(zhí)行。呂后曾想封呂氏兄弟為王,丞相王陵就當面抵制,
19、力言“不可”。漢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為侯,丞相周亞夫堅決反對,說:“高皇帝曰:非劉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睗h景帝無言以對,只好作罷。,1、調(diào)整原因:,丞相位高權重,威脅皇權。,,2、過程,,漢武帝,尚書令侍中,,中朝,,決策,,三公九卿,,外朝,,執(zhí)行,光武帝,,尚書臺,,中樞,3、結(jié) 果:,相權一分為二;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外朝:以丞相為首三公九卿組成。執(zhí)行,東漢“
20、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皇帝總攬大權,1、兩漢:,中外朝與尚書臺,中朝:皇帝侍從、秘書任尚書令、侍中,參與軍國大事決策。尚書令權力日顯。,吏 戶 禮 兵 刑 工,三省六部制,①對當時:A、相權一分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B、減少決策失誤,提高行政效率;,②對后世: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以后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2、唐朝:,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后長期發(fā)展形成,魏晉南北朝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是中書省
21、、再是門下省;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探究:⑴隋唐的三省分權與近代西方的分權與制衡原則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處?,①都實行分權;②權力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③都有積極作用。,⑵那它們的這種分權本質(zhì)相同嗎?為什么?,不同。中國是加強君主專制,是君主專制的產(chǎn)物;西方是防止專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產(chǎn)物。,中書門下,皇 帝,(最高行政機構(gòu), 行使宰相權),(相權一分為三),,(總攬大權),,,3、北宋:,漢武帝強化皇
22、權的措施,①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決策機構(gòu),,執(zhí)行機構(gòu),有事上報,皇 帝,中書?。Q策),尚書?。▓?zhí)行 ),門下省(審議),吏、戶、禮、兵、刑、工,,,,三省六部制評價:相權一分為三。三省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君權的獨尊,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思考:1、三省的各自職能是什么?2、三省間相互關系如何?3、三省六部
23、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機制是如何運行?,君主專制的演進,隋唐三省六部制,君主專制的演進,北宋初分割相權,元朝的中書省,,,中書省,皇帝,,西漢的中、外朝制度; 、東漢“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皇帝總攬大權,三省六部制,①設中書門下為最高行政機構(gòu)②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權,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gòu),一分為二,一分為三,一分為三,相權反彈,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專制主義制度丞相權力很大,,,,二、君主專制的演進——中央官制演變,趨勢
24、: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從漢到元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漢初郡國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國勢力→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唐中期在地方設節(jié)度使,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將兵權收歸中央,充實禁軍;派文臣做知州,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 中央掌控地方財政.,實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 邊遠地區(qū)設宣慰司,,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中央集權不斷發(fā)展,漢承秦制有變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晉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
25、皇權更加強,制約宰相有辦法;參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財政約束它。元朝也設中書省,唐元中書要分開。,君主專制的演進(巧記方法 ),本課小結(jié):,中央集權的發(fā)展,漢:郡國并行與推恩令,唐:藩鎮(zhèn)割據(jù),北宋:加強中央集權(軍事、行政、財政),元:行省制度,君主專制的演進,漢:“中朝”、尚書臺,魏晉南北朝:三省制開始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宋代:中書門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元:中書省,,,.下面四幅中國歷史上關于皇權與相權勢力的消長圖,哪
26、一幅是正確的?,,.下面四幅中國歷史上關于地方權力與中央集權的消長圖,哪一幅是正確的?,A B C D,A B C D,C,B,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1、漢朝實行察舉制度目的:概況:創(chuàng)立?依據(jù)?影響:,2、魏
27、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度,依據(jù):影響:,3、隋唐興起的科舉制度背景:概況:依據(jù):,搜羅人才,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治,漢武帝;品德和才能,選拔了人才,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西漢的強盛,門第,世家大族控制了選拔途徑,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世家大族衰落,隋文帝-隋煬帝-唐宋元(詳見教材P15),考試成績,唐太宗在金殿瑞門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轂中?!泵鞔枷爰翌櫻孜鋭t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
28、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苯Y(jié)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舉制的看法。,,,,①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一大進步,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zhì)。②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中央集權。③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①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②忽視實用性學問,不利于科技的發(fā)展。③阻礙了近代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1994年韓國再現(xiàn)科舉,科
29、舉考場,宋代科舉考試,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品行,門第,才學,舉薦,評定授官,考試,①標準:②選官權:③選擇方式:,A、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B、發(fā)展規(guī)律:,由家世財產(chǎn)門第逐漸發(fā)展到才學,選拔標準趨向公開公平,從地方收歸中央,由舉薦評定授官到科舉考試,趨向嚴密、科學,2、說一說實行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響?3、隋唐時期為什么實行科舉制?科舉制是怎樣演變發(fā)展?有何影響?,三、選官、用官制度的演變,
30、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依靠門第,不注重才能,科舉制,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科舉考試,才 能,2、說一說實行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響?,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官僚隊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親,薦舉和被薦舉人容易形成小集團,世家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們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學;而真正有才學、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難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3、隋唐時期為什么實行科舉制?科舉制是怎樣演變發(fā)展?有
31、何影響?,原因:演變:影響:,隋朝統(tǒng)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沒落,依靠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下去,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宋(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度),①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zhì);②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四、從漢至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特征,皇權不斷加強,相權日益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32、歷代王朝都重視選官制度的建設,加強對官吏的控制,逐漸將選官權收歸中央。,小 結(jié),從漢至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特征:(1)皇權不斷加強,相權日益削弱。(2)中央對地方的集權不斷加強,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3)歷代王朝都重視選官制度的建設,科舉制成為隋唐以后重要的選官制度。,特別提示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演進的整體趨勢是:選官的基礎日益龐大,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選官方式和手段日益科學;官員素質(zhì)不斷提高。練習1 (20
33、09·江蘇歷史,2)唐代中樞機構(gòu)中書 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xiàn)了( ) 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剝奪相權的創(chuàng)新設計 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突出三省“精細分工”所體現(xiàn)的思想,這與削弱相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三省的職權分別是: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事無不總”,負責執(zhí)行政
34、令。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監(jiān)督,提高了辦事效率,封建統(tǒng)治機構(gòu)日益完善。三省都是在皇帝一人獨裁前提下的具體執(zhí)行部門,實行三省六部制度歸根結(jié)底是為了強化君權,弱化相權。因此排除A、D項。答案 C,練習2 (2009·浙江文綜)下圖是一幅殘缺的中 國古代“地方結(jié)構(gòu)示意圖”。請依據(jù)留存信息, 判斷該圖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C.元代
35、 D.明代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從圖片材料中獲取信息解答歷史問題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機構(gòu)設置為路、州(府、軍、監(jiān))、縣三級,與題干圖片相符合。另外,由圖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確答案。答案 B,練習3 (2009·浙江文綜)關于明代內(nèi)閣,下列 表述正確的是 ( ) A.明太祖罷除丞相職位,設內(nèi)閣制 B.內(nèi)閣成員的權勢和地位有過提高
36、C.內(nèi)閣正式成為統(tǒng)率六部百司的機構(gòu) D.司禮監(jiān)最終取代了內(nèi)閣 解析 設置內(nèi)閣制的是明成祖朱棣,因此A項錯 誤。內(nèi)閣設立之初以官位較低的官員入午門內(nèi) 的文淵閣當值,后來入閣官員的權勢和地位逐 漸提高,B項說法正確。內(nèi)閣不能統(tǒng)率六部百 司,C項錯誤。明代以司禮監(jiān)的太監(jiān)牽制內(nèi)閣, 取代之說不符合史實。,B,練習4 (2009·廣東歷史,5)君主專制在從秦到 清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偶有特殊情況,能反映
37、這 一情況的是 ( ) A.戰(zhàn)國時秦國以王為首,統(tǒng)一后秦王稱皇帝 B.漢武帝以身邊近臣組成中朝執(zhí)掌決策權,隋 代實行內(nèi)史、門下、尚書三省制 C.唐代決策、審議、執(zhí)行權分離,宋代中央機 構(gòu)形成全面的權力牽制體系 D.明初廢除丞相,清初“軍國政事”由議政王 大臣會議決定,解析 清朝建立后,承襲明制,設立內(nèi)閣,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清朝初年,重要
38、的軍國大事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議政王大臣會議對皇權專制有一定的牽制作用。A、B、C三項所述各項措施均加強了皇權。故應選D項。答案 D,1、以(2006年天津題)西漢統(tǒng)治者總結(jié)秦朝歷史,從“海內(nèi)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的認識出發(fā),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郡、國并行制度 B.頒布“推恩令”C.實行編戶齊民制度 D.頒布“附益之法”,,2、北宋強化中央集
39、權的影響有( )①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③造成了“積貧積弱”的后患④改變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A,C,,3.宋初和明初的中央集權措施最相似的地方在于A.廢除了丞相 B.改變、分散了地方機構(gòu)和權力 C.廢除原全國行政區(qū)劃 D.文化專制,,4. 北宋政府設置轉(zhuǎn)運使管理地方財政,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
40、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據(jù)勢力的物質(zhì)基礎 C.確保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D.籌集用于議和的“歲幣”,B,B,,5.在下列機構(gòu)中,其長官行使的職能與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門下省 B.(宋)樞密院 C.(元)中書省 D.(清)理藩院6.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的職能在漢武帝時演變成為( ) A.決策機構(gòu) B.監(jiān)察機構(gòu) C.執(zhí)行機構(gòu) D.軍事機構(gòu),C,C,7、(2006天津卷)
41、削弱相權是中國古代加強皇權的重要手段。與此相關的措施是( )A.秦朝設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設立樞密使和通判 D.元朝設立中書省,C,8、(2007年高考.全國文綜)下列選項中,通過直接變革宰相制度來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 ( ) 1)西周實行分封制 2)西漢設置刺史 3)唐朝實行三省制 4)宋朝設置參知政事,(3) (4)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學案
-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
- 第3課 從漢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變
-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4
- 第3課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形成
- 高考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課件
- 第3課 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三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ppt
- 【歷史】2010屆高三一輪復習必備精品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及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 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編寫問題探析——以《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一課為例.pdf
- 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及趨勢
- 課時訓練2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 課時跟蹤檢測(二) 漢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
- 中國,政治制度
- 中國的政治制度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 政治制度與媒介制度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