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背景,(一)體育課程的形成與發(fā)展從文藝復興運動后期到17世紀:作為騎士訓練和民間活動的體育活動的教育化18世紀-19世紀中葉:學校體育的課程化:三大體操體系與英國戶外競技19世紀世紀后期-20世紀前期:體育課程的科學化,1.體育的教育化,弗吉尼奧(1349-1438)紳士的禮法與自由研究 維多里諾(1378-1446)及其“快樂之家”(1423-1446)維多里諾主張通才教育,主張把讀書和運
2、動結合起來,認為運動是健康的基礎。他制定了各種鍛煉身體的制度和方法,規(guī)定學生必須參加戶外運動,并親自帶領學生從事騎馬、跑、跳、擊劍、游泳、射箭、角力、跳舞和球類活動。,1.體育的教育化,墨丘里亞尼斯 (1532-1606) 論體操(1569),夸美紐斯(1592-1670)將人文主義精神貫徹到平民教育中,“身體不獨是推理的靈魂的住所,而且也是靈魂的工具”。 他十分重視保持身體的健康強壯,要求家庭和學校都應
3、該注意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有規(guī)律、有節(jié)制,合理安排運動與休息,養(yǎng)成強健的身體,以促進智慧的發(fā)展。,培根(1561-1626)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來改善,體育的教育化,洛克(1632-1704)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體,2.體育的課程化,盧梭(1712-1778 )以他著名的教育小說《愛彌爾》,對整個19世紀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張在教育中效法自然的法則采用自然的方法對兒童進行包括體育在內的全面教育。,2.體育的課程化,深受盧
4、梭教育思想影響的博愛派教育家巴塞多(1724-1790 ) 、古茨姆茨等人,使體育成為了學校的正式課程。巴塞多(J. B. Basedow, 1724-1790)于1774年在德意志的德紹創(chuàng)建了一所博愛學校,每年用暑假的兩個月野營時間進行體育活動,最初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巴騎士項目,如擊劍、舞蹈、騎馬、騰越等,后來陸續(xù)補充了跑、跳、投擲等“希臘體操”和德國的民間游戲等內容,終于形成了以德紹五項(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負重)聞名于世的學校體育
5、活動的雛形。,裴斯塔洛齊(1746-1827)和諧發(fā)展教育課程體系,學校課程體系 體育與勞動、道德教育、重視知識積累的智育體育的任務,是要把所有潛藏在人身上的天賦的生理力量全部發(fā)展出來;沒有各種體力的發(fā)展,勞動的教育、勞動的習慣、技能的培養(yǎng)訓練就談不到。裴斯塔洛齊第一個用要素的觀點分析人體運動,他認為人體運動的基本要素是關節(jié)活動,它表現(xiàn)為簡單的搬、推、拉、搖等基本動作;可以結合構成各種復雜的動作;自然賦予兒童的
6、這種能力是體力發(fā)展的基礎,也是進行體育練習和各種體力活動包括勞動的要素。他主張按照關節(jié)活動的難易程度來安排體育活動的教學順序。為了發(fā)展兒童的身體,并訓練他們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能,他曾專門制定了一套名為“技能入門”的體育活動內容,其中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身體操練,如打、拿、擲、推、揮動、角力等等。,古茨姆茨(1759-1839),《青年體育》(1793) 基本體操 游戲 勞動,,奔跑、投擲
7、角力、懸垂平衡、舞蹈步行、兵操劍術和射擊,F . 楊(1778-1852)《德意志體育》(1816),哈森赫德公共體操場(1812),19世紀中葉:學校體育的確立,1809:丹麥令中學開設體操課1814:丹麥令小學男生必修體操;規(guī)定教師和場地標準1820:瑞典政府規(guī)定男中實施體操1844:普魯士政府令各級學校實施體操1872:法國在男子學校實施體育義務教育1885:英國定小學必修體操1890’S:美國各州掀起體育立
8、法高潮,3.學校體育的科學化,科學革命和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迅速擴張很快使教育與培養(yǎng)有工業(yè)勞動者的需要發(fā)生了聯(lián)系,原有以簡單讀、寫、算和宗教教育為主的教區(qū)學校,轉變成了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的真正的國民學校。19世紀中葉,丹麥(1804)、瑞典(1813)、法國(1820)、德國(1851)和美國(1866)等先后開辦了軍事體操學校、體操學?;蝮w育師范學校,以培養(yǎng)專門的體育教師。美國奧白林學院1892年兩年制體育專業(yè)課程,除包括身體練習術
9、科外,還開設有化學、物理學、生理學、解剖學、骨骼肌肉學、動物學,組織學、比較解剖學、心理學,體育衛(wèi)生學、急救術、辯論術等學科。,斯賓塞(1820-1903):科學主義課程理論體系的構建者,第一類: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動——保持和維護身體健康 第二類:間接保全自己的教育 第三類:撫養(yǎng)教育子女的活動; 第四類,社會政治活動; 第五類,閑暇愛好和情感活動。 生命的科學盡管還是很粗淺,可是已經(jīng)了解了
10、一切有機體(包括人在內〕發(fā)育上的基些基本原理?,F(xiàn)在所要作的,而我們將努力作到某種程度的,就是探求這些基本原理和兒童青年身體訓練的關系。 --斯賓塞,教育論,學校體育的兩個傳統(tǒng):人文與科學,高爾霍夫爾(Karl Gaulhofer,1885-1941)否定了占主導地位的斯比茨(A. Spiess,1810-1858)體育課程體系,建立了以保健和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發(fā)育為特色的教材體系,主要包括補償運動;形成運動和完美運動
11、。教學法方面提出以生物學為基礎的兒童中心主義(尊重兒童的運動需求);第一次提出要系統(tǒng)地考慮速度、耐力和靈敏的運動學特性?!靶麦w育”理論: 伍德(T. Wood)和 赫塞林頓(C. Hetherington) 體育課程的目標應指向健康教育、神經(jīng)肌肉活動教育、品行教育和智力教育?!《磐?859-1952)的實用主義教育學說(兒童中心與活動課程體系)在杜威看來,“任何時代任何人,對于兒童的教育,尤其是對于年幼兒童的教育,無不在很
12、大程度上依賴于游戲和娛樂?!泵绹鴮W校體育成為20世紀前半個世紀世界學校體育、特別是歐美學校體育的代表。,凱洛夫(1893-1973)主智主義課程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凱洛夫構建了一套體系完整、結構緊密的課程體系,除了強調共產主義思想教育以外,其強烈的泛智主義-科學主義色彩成為其課程體系的特色。在教學活動中的突出表現(xiàn)則是課堂中心、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在這套課程體系中,學校體育的學科中心特色也日益突出。,學校體育的兩個傳統(tǒng):人文與科學,1
13、9世紀以來,學校的基本任務被簡單地理解為是傳授知識,學校的各門課程都日益被強烈地學科化了。課程關注的主要焦點,是學生對學科體系、知識點的掌握而不是預期行為習慣、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在體育課程中,基本運動知識、運動技能和運動能力,成為學校體育教學和評價的中心。,學校體育的兩個傳統(tǒng):人文與科學,與上述過程密切相關的體育課程的科學化傾向的加強。20世紀初,由于工業(yè)和科技進步的影響,在歐美出現(xiàn)了強調“標準化”和功效的科學主義思潮。
14、在工業(yè)管理領域,出現(xiàn)了以行為主義和實證科學為基礎的、采用科學化目標管理的經(jīng)典模式——泰羅(1856-1915) 制。在教育領域,也出現(xiàn)了以行為主義為特征的桑代克(1874—1949)教育心理學理論和以泰勒為代表的課程編制的科學化運動。在他們影響下,體育課程的科學化傾向也越來越強。,4.從科學型體育課程到休閑型體育課程(1970年代-),70年代以后,終身教育和終身體育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重視,197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終身
15、體育是為學齡前兒童、青少年勞動者、家庭婦女、高齡人和殘疾人等沒有機會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提供機會?!比毡驹?978年后的第三次課程改革中,將保健體育課程目標改為“生涯體育”以及“發(fā)展個性和能力”。1989年,又將“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新的保健體育課程大綱的首要目標。日本學校體育界人士稱:日本中學的體育將由學校向“生活體育”發(fā)展。即改變學校體育限制過多、形式過多、要求統(tǒng)一和活動呆板的格局,重點培養(yǎng)學生愛好體育的習慣、能力和態(tài)度,同時增強
16、深的體質,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發(fā)展。牧野篤等,當代日本中等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P.99,(二 ) 社會發(fā)展與教育變革,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社會的標志: 1956年美國從事信息服務的白領勞動者的數(shù)量第一次超過藍領工人; 1957年,蘇聯(lián)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20世紀美國勞動力構成的變化,20世紀初 20世紀中 20世紀末 2020工業(yè)勞動者 17%
17、 40% 17% 12%農業(yè)勞動者 63% - 3% 2% 知識勞動者(knowledge worker)正在迅速成為現(xiàn)代社會勞動人口的引力中心。 余暇時間利用和終身教育成為人類社會關注的焦點。,人類社會余暇時間增長趨勢,人們正在重新認識教育,1964年,保爾·朗格郞提出“終身教育”思想
18、。在傳統(tǒng)學校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模式仍然是學術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僅僅是他們的教授的復制品?!保?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4)“在過去的200年里,……人們認為有教養(yǎng)的人指的是接受過正規(guī)知識教育的人,……今后,人們將逐漸認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指的是懂得如何學習,特別是懂得不僅通過學校、而且是在教育以外繼續(xù)終身學習的人?!保―rucker, Know-w
19、ork and Know-Society: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is Century, 199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談新教育,“……必須給教育確定新的目標,必須改變人們對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擴大了的教育新概念應該使每一個人都能發(fā)揮和加強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力,也應有助于挖掘出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財富。這意味著要充分地重視教育的作用,就是說使人們學會生存,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單純看作是一種手段,是達
20、到某些目的(技能、獲得各種能力、經(jīng)濟目的)的必由之路?!?21世紀教育的四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UNESCO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三)體育課程的國際比較,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開始反思學科中心(體力主義)體育課程觀 。在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改革,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趨勢。各國學校在初中階段的體育課一般為每周2-3學時,多數(shù)國家在高中階段保持了同樣的課時。值得
21、注意的是不少國家在體育方面開設了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對體育的不同興趣愛好和特殊需求。,芬 蘭,芬蘭學校初中的體育課為每周6學時;高中體育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高級課兩種,體育、健康和衛(wèi)生學是三門主要的必修課,另外學校還必須開設三門高級體育課,即選修課。每門課全年需上38周,每周一次。,2.德 國,德國的學制為13年,然后參加一年的實踐才能再繼續(xù)進入大學的學習。德國學校規(guī)定11年級的第一學期每周體育課
22、為2學時,之后到13學年每周體育課為3學時,另外每學期還開設體育高等課即選修課6學時。德國學校體育的一個明顯趨勢,是不再單純重視競技運動,而是鼓勵學生在參加競技性體育活動的同時,積極參加有休閑娛樂性的活動。,日本是將體育與健康合為一門課程的國家。小學體育大綱的目標: 將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適宜的運動體驗和對健康、安全的理解,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體育的性格和能力時,力圖保持并增進健康水平,增強體能,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
23、,3.日 本,初中體育與保健大綱的目標: 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和關于健康、安全的教育,在培養(yǎng)良好運動習慣的同時,實現(xiàn)增進健康,提高體能之目的,培養(yǎng)一種將生活營造得既輕松愉快又豐富多彩的人生態(tài)度。高中體育與保健大綱的目標: 將身心作為一個整體,了解健康、安全和運動的概念。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有計劃地培養(yǎng)終身熱愛運動的素質和能力,樹立一種努力營造輕松愉快、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生活態(tài)度。,在高中階段,學生原則
24、上都必須學習體育理論、身體鍛煉、野外活動、體操、格斗(男)和舞蹈(女)等內容,另外每個學生還必須從個人的非對抗性競技運動(田徑、器械體操、游泳)、集體性的競技運動(球類)各選擇一至二項的內容進行學習。,4.英 國,英國1999年頒布的大綱規(guī)定:在體育課中,為了克服潛在的障礙,可以讓學生選用經(jīng)過修改、完善或替代性的活動來代替教學計劃中的某些內容,以利于學生逐步取得進步;教師應該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給予指導并做出評價,及
25、時指出學生達到的水平。,5.挪 威,挪威1994年關于高中教育的新計劃指出了競技化的體育及受其影響的學校體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陳舊落后,因而強調將體育與健康結合起來,使之成為整個教育的一部分。,6.瑞 典,瑞典的高中每年開設體育課80學時,另外開設可選擇的體育運動?!?.意大利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均在每周2節(jié)體育課的基礎上,每學期另外開設6學時的選修課。,,? 發(fā)展學生多種動作技能以及閑暇活動技
26、能的能力。? 逐步理解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逐步獲取有關游戲和運動的規(guī)則和策略。? 通過體育和娛樂計劃,提高學生的自信和自我價值。,8. 美國(加州),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規(guī)定:高中學生只在一年級學習規(guī)定的體育課程,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體育課都是選修;學生不但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興趣選擇課程內容,還可以選擇上哪一個老師的選修課。中學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以田徑、球類、游泳等競技運動為主。,? 獲得有關參與身體活動、增強體能
27、、加強人際關系、注意安全以及人和群體的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積極參加有助于健康和參與身體活動的創(chuàng)設。? 理解運動的基本概念以及運動的生物力學和生理學的原理。? 理解體能的概念以及生物學和社會文化學的意義。? 在游戲、比賽、跳舞、體操、水上運動、戶外運動以及閑暇和娛樂活動中是一位有技能的參與者。? 理解食物在為能量供應、生長發(fā)育、機體修復和身體功能的增強等面的作用。? 獲得保持合理的營養(yǎng)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28、? 理解疾病和損傷的原因以及個人和社區(qū)在形成和維持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責任。? 理解身體健康、社會健康、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對于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9.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 增強自己和其他人的價值、尊嚴的權利。? 理解個人和社區(qū)怎樣糾正健康方面的不足和了解健康中心和健康資源。? 理解不同的價值、態(tài)度和信念對與健康、安全和身體活動等有關的個人和群體決定和行為的影響。? 理解人的行為和努力對于個人和群體健康的環(huán)境和結果的影
29、響。? 使用和評價促進健康和參與身體活動的服務、安全和設備,以及理解消費者的權利和責任。,? 形成維持和提高個人健康和身體發(fā)展的知識、理解、態(tài)度。? 通過運動發(fā)展動作技能,獲得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對身體活動的積極態(tài)度。? 提高能改善人際關系的理解、技能和態(tài)度。? 采取積極的、負責的行動,參與健康社區(qū)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10. 新西蘭,,? 理解體能、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以及有關的影響因素。? 個人積極地參與每日的身體活動以
30、及形成積極的健康行為。? 獲得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基本運動技能。,11. 加拿大安大略省,各國體育課程發(fā)展的共同趨勢,20世紀70年代后期,日、美等國開始反思學科中心(體力主義)體育課程觀 。第一, 在體育正課以外,開設體育選修課 一些國家的調查表明:青少年中普遍表現(xiàn)出運動興趣有隨年齡增大而下降的趨勢?;谔岣邔W生學習興趣、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習慣等方面的考慮,不少國家在高中階段采用了選項學習的方式,即在規(guī)定
31、的范圍內由學生選擇若干項目進行學習,例如日本、英國;還有的國家在體育主課之外開設體育課選修,例如意大利、芬蘭、德國;美國則在高中后兩年實行了更為自由的體育課選修制度。,第二,體育、健康和衛(wèi)生教育相結合,缺乏運動而帶來的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引起各國政府和教育界的關注。例如,1986年在渥太華召開的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大會上通過的《渥太華健康促進憲章》的推動下,世界衛(wèi)生組織開展了“健康學校運動”和“健康城市運動”;1997年第四屆國際健康促進
32、大會上通過的《雅加達健康促進宣言》再次呼吁進一步加強全球學校健康運動的開展。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國家把加強了包括營養(yǎng)、衛(wèi)生、遠離毒品、安全等內容在內的教育,并與體育課結合在一起。1990年成立的非贏利性的美國學生健康組織還發(fā)起了“美國學生健康工程”,并設計了16套不同的課程計劃供各校參考選用。,第三,體育課與課外體育俱樂部訓練相結合,在我國,學生在課余的體育活動主要是教師指導下的課余訓練或課外體育活動。在歐美的許多國家,學生的課余體育
33、活動形式則主要是參加社會上組織的各種體育俱樂部。,成 績完善了課程和教材建設完善了課程管理體系引進了多種新的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改革實踐,特別是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和快樂體育的試驗,(四) 中國的體育課程改革,問 題1979:多數(shù)年齡組多數(shù)指標(含身高)不如日本同年齡組。1985: 形態(tài)與機能增長速度較快但平均值低于日本,體形繼續(xù)向細長型(豆芽型)發(fā)展,體重不足問題更為突出,身體素質指標增長不明顯
34、,某些指標(耐力、柔韌性)甚至有所下降。1990年:形態(tài)與大部分運動素質有明顯的提高,但心肺功能與耐力下降。1995年: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明顯提高,……身高、體重等發(fā)育指標明顯提高,速度、力量等素質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韌性素質呈下降趨勢(從1985年起一降再)……男女學生的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與1985年比較明顯下降;肥胖兒童和超體重兒童比率有所增加。,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形態(tài)發(fā)育、營養(yǎng)狀況改善,貧血、齲齒減少體能 (速度、耐力
35、、柔韌、爆發(fā)力、力量) 素質全面下降。13~18歲的中學生(2000 : 1995) 柔韌 耐力(男l(wèi)000米女800米) -18厘米 男+9.6 秒 女+ 12.6秒13~18歲中學男生引體向上平均下降 2.1次,女生仰臥起坐平均下降1.2次。,7-18歲學生75%肺活量繼續(xù)下降 (-17-90ml) 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下降 肥胖學生明顯
36、增加 ( % ) 1995 2000 1995 2000 城市男生:5.9 10.1 鄉(xiāng)村男生:1.6 3.7 城市女生:3.0 4.9 鄉(xiāng)村女生:1.2 2.4 7-12歲城男:6.97 10.7 鄉(xiāng)村學生升幅大于城市學生,原 因:,主要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
37、)不足。既有場地不足、時間安排及活動內容安排上的問題,也有學生自身缺乏刻苦鍛煉的意志問題。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怕 累 無喜歡項目 無習慣 54.5 51.3 50.0對身體不好原因的認識(%) 鍛煉不足 睡眠不足 精神緊張56.7 50.3
38、 28.0,我國16歲以上居民中66.74%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的人中,有相當多的人是因為對體育缺乏興趣(在不參加體育活動的各種原因中占第3 位)或沒有掌握鍛煉方法(第6位),甚至認為不必和不宜參加體育活動(分別占第9和第10位),這反映了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脫節(jié)。盧元鎮(zhèn),從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看學校體育,中國學校體育,1999(2) 2001年的調查中可以看出,這種現(xiàn)象依然存在,并出現(xiàn)逐漸加劇的趨勢。在中斷體育活動
39、的人口中,20歲以下者占68.7%,30歲以下者占90.5%,與1996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8.0%和11.7%。 調查發(fā)現(xiàn),有38.7%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準備在條件合適的時候重新參加體育活動,有37.9%的人表示今后仍然不打算參加體育活動,有23.4%的人尚在猶豫之中。國家體育總局2002年12月6日公布2001年中國群眾現(xiàn)狀調查結果,影響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客觀原因,主訴主觀原因第一,缺乏興趣,占30.2%第二,認為
40、“沒有必要”,占6.8%;第三,認為自己“身體較弱,不宜參加體育活動”,占6.4%;第四,學生時代就不喜歡體育活動,占6.0%;第五,認為“體育活動不適合自己的舉止行為”,占1.9%;第六,擔心他人譏笑,占2.3%。主訴客觀原因第一,缺少時間,占53.8%;第二,缺少場地設施,占34.9%;第三,精力不足,占29.8%;第四,缺乏經(jīng)費,占16.8%;第五,“不懂鍛煉方法”和“場地遠,不方便”,均占12.9%。與19
41、96年相比,時間與場地設施的問題依然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要問題。國家體育總局2002年12月6日公布2001年中國群眾現(xiàn)狀調查結果,大學三、四年級學生認為現(xiàn)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對增強體質有作用的僅為15.03%,認為作用不大的高達76.5%,還有8.47%的學生認為沒有作用; 近半數(shù)的學生(42.82%)不能將小學到大學體育課所學知識用于健身,過半數(shù)的學生(50.82%)能用一點,能用于健身的只有十五分之一(6.83%
42、)!陳智壽等,20年學體育改革的回顧 體育學刊,1999,6,結論: 現(xiàn)行課程內容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手段”成了“目的”,沒有能充分體現(xiàn)和完成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標大綱對體育課程內容的規(guī)定偏多偏細過分強調運動技能和知識的系統(tǒng)性,忽視學生的情意感受評價指標與評價方法不盡合理,1978年大綱曾提出“要打破以運動競賽為中心的編排體系”,但后來的幾個大綱去掉了這句話。 “三項基本任務”的教學目標強調的是增強學生體質
43、、掌握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反映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是廣大教師往往會忽略體育本質,而將作為手段的運動上升到本質地位。 ——陸玉林、徐茜,學校體育若干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南京體院學報1999(2)原有的體育課程在教學目標方面,過于強調體質和傳授“三基”的任務而忽視了對學生智力和心理品質的開發(fā)與發(fā)展。 ——吳忠義,對我國體育教學理論的探討,體育科學,1998(2),二、當前的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一) 小學體 育
44、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制與實施 2000.7-2001.7: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制定 2001.9-2002.7:38個實驗區(qū)進行實驗 2002.9-2003.7:400實驗區(qū)進入實驗,高中標準公布 2003.7-2004.7:35%的學校進入實驗 2004.9-2005.7:65%的學校(含四省高中)進入實驗 2
45、005.9- 全部小學初中進入實驗,(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是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 增進知識和健康都不是體育的唯一功能,也不是體育課程的唯一目標 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法 素質教育≠知識學習+體育+藝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手段 體育與健康課程主要是一種技能性的課程,1.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體育
46、與健康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是中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基礎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它是提高學生體育文化和健康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鍛煉身體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礎的課程。本課程強調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特點,掌握適應終身體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
47、方法;提高自主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戰(zhàn)的積極態(tài)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具有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的健康體魄;初步具備規(guī)劃健康人生的能力。,實踐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它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本課程關注學生在全面發(fā)展體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和學習,培養(yǎng)運動愛好和專長,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體育實踐能力,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實踐性,體育知識是一種以
48、身體參與為特征的操作性知識。體育學習過程以身體參與、身體認知為基本特征。課程學習的結果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在體能、體形、機能、專項技能、行為態(tài)度和認知能力的改變方面。體育學習的結果比較理論課程學習的結果具有更短的時效性。體育課程的實踐性決定了它的教學規(guī)律和評價體系。,綜合性,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它強調課程的多種內容、多種功能和多種價值的整合,是以體育教育為主,同時融合健康教育內容的一門課程。本課程在關注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知
49、識、技能和方法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視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精神。,2. 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于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xiàn)狀,以適應不同地區(qū)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50、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體現(xiàn)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xiàn)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倡導建構的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xiàn)象和過于注重甄別的功能,發(fā)揮評
51、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3.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在學校教育中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主要途徑。但這不意味著只要開設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就自然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與健康課程自身也存在著是否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問題。 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p>
52、 ——(德)第斯多惠,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學校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模式仍然是學術模式,科學家和工程師僅僅是他們的教授的復制品?!? ——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4 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
53、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4.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根據(jù)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過去:以運動項目來確定學習領域 (1)以全面鍛煉身體為主,按人體解剖部位分類,如把活動方式分為上下肢運動、軀干運動、跳躍運動和全身運動等;(2)以發(fā)展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分類,以走、跑、跳躍、投擲、攀登
54、爬越、懸垂支撐和平衡、角力等為教材內容;(3)完全按運動項目分類,把運動項目以外的內容,當作輔助教材或教學手段;(4)按發(fā)展身體素質的作用分類,把教材劃分為速度、靈敏、力量、耐力、柔韌等內容;(5)按發(fā)展人體機能的效果分類,把教材劃分為有氧和無氧鍛煉的內容;(6)以養(yǎng)生、健身、防病、治病、康復為目標的分類。,現(xiàn)在:以體育的功能來確定學習領域,運動技能技能學習仍然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主要形式,但掌握運動技能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
55、的唯一內容和目的。 改善學生參與體育的態(tài)度和程度,學生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也是課程學習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學生的運動行為表現(xiàn)包括運動興趣、愛好、習慣及其對自身健康和社會健康方面的責任感和能力,也是課程關注的重要問題。,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劃分學習水平,與心理和智力發(fā)育相比,兒童少年在身體發(fā)育方面表現(xiàn)出更大、時間更長的個體差異性,更不受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課程標準沒有采用按年級劃分學生階段的方式,而是
56、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體育學習的特點,將1~12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劃分為六級水平,并按照不同的學習領域設置相應的水平目標。,根據(jù)可操作性和可觀察性要求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結果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身體(形態(tài)、體能和技能)和行為(興趣、愛好、習慣、良好心態(tài)以及與社會協(xié)調相處的能力等)方面發(fā)生的積極變化方面,這些變化都應以可觀察、可操作的方式通過對不同學習領域的各級水平目標進行評價。這是確保課程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的關鍵。
57、,根據(jù)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放棄了對具體教學內容的規(guī)定,而只是規(guī)定了學習內容選取的原則和范圍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定了逐步減少運動項目學習的原則,課程評價集中體現(xiàn)著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決定著課程發(fā)展的方向 原有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教什么,考什么,終結性評價?!】荚嚻赜谏镄栽u價 考核內容與課程目標脫節(jié)。強化評價的激勵、發(fā)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 ,建立內容多元、
58、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根據(jù)發(fā)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第一部分 前言 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領域目標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課程評價、課程資源、教材附 錄 名詞解釋、附表,三、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一)劃分學習領域的依據(jù),1. 體育課程的目的與任務 目 的: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
59、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任 務: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2. 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二十一世紀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1、實施
60、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堅持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tǒng)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艱苦奮斗的統(tǒng)一。 全
61、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fā)展。,5、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yǎng)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確保學生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不準擠占體育活動時間和場所。舉辦多種多樣的群
62、體性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地方各級入民政府要統(tǒng)籌規(guī)劃,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必要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了解科學營養(yǎng)知識。根據(jù)農村的實際條件和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村學校的體育和衛(wèi)生工作。,3. 外國經(jīng)驗若干國家體育課程的學習領域1. 澳大利亞 運動、身體活動、人的發(fā)展、人際關系、安全、 飲食和營養(yǎng)、健康。2. 新 西 蘭 健康和身體發(fā)展、與其他人的關系、運動概念和技能、
63、健康團體和環(huán)境。3. 加 拿 大 1~8年級:健康的生活、基本運動技能、積極參與。 9~10年級:身體活動、積極生活、健康生活、生活技能。4. 美 國 運動技術和知識、自我 意識和個人發(fā)展、社會發(fā)展。,,5. 日本小學1~2年級-基本運動和各種游戲。小學3~4年級-基本運動、游戲、器械運動、游泳、舞蹈、保健小學5~6年級-身體鍛煉、器械運動、田徑運動
64、、游泳、球類運 動、舞蹈、保健。初中階段分兩個學習領域:體育學習領域:身體鍛煉、器械運動、田徑運動、游泳運動、 球類運動、日本武術、舞蹈、體育知識。保健學習領域:1. 懂得身心機能發(fā)展和心理環(huán)境的有關知識。 2. 理解環(huán)境與健康的關系。
65、 3. 深刻理解健康生活與疾病預防之間的關系。 4. 強化傷害事故的防范意識。高中階段分兩個學習領域:體育學習領域:身體鍛煉、器械運動、田徑運動、游泳運動、 球類運動、日本武術、舞蹈、體育知識保健學習領域:1. 現(xiàn)代社會與健康 2. 終身健康
66、 3. 社會生活與健康,體育課程提出了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通過實際的教學內容與活動來實現(xiàn)。劃分學習領域就是要使體育教師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與行為的變化可發(fā)生在那些方面,并有目的地通過適當?shù)慕虒W內容與活動來實現(xiàn)。也就是說,劃分學習領域有利于體育教師、學生、家長清楚地知道通過課程學習期望學生在那些方面發(fā)生變化。,(二)學習領域,,小 學
67、 體 育中學體育與健康,,,,,,課 程 目 標 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 社會適應 運動參與 運動技能,課程標準學習領域,運 動 參 與,運動參與是學生發(fā)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關鍵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培養(yǎng)他們參與體育活
68、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還應使學生懂得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小學階段,要著重讓學生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初中階段,要注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高中階段,要注重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以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運 動 技 能,運動技能學習領域體現(xiàn)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基本特征,學習運動技能也是實現(xiàn)其他領域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