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采用文獻分析、縱橫比較和人物訪談等研究方法,以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核心要素--科學教育價值觀、科學教育目的論、科學教育內(nèi)容論、科學傳播為切入點,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探討“中國科學界的先驅(qū)”杜亞泉的科學教育思想和實踐與這些核心要素之間的關系。同時將杜亞泉的科學教育思想和實踐置于整個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發(fā)展進程中,加以深沉、理智、索隱求賾地剖析,揭橥其個性特質(zhì),使其“局部”特征在中國近代科學教育史的“整體”中顯現(xiàn)出來,力求真實地展現(xiàn)杜亞泉在中
2、國近代科學教育史上的角色地位和貢獻影響以及當代價值。
全文共分8個部分:
緒論:即引言,包括選題緣起和意義、文獻綜述、核心概念厘定、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方法、研究的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處、研究框架與思路。
第一章:從歷史背景和思想淵源兩個層面來探究影響杜亞泉科學教育觀生成與演變的因素,厘清其科學教育觀的嬗變軌跡:從崇尚科學救國到力倡中西文化調(diào)和。但究其一生來說,他對科學教育終生矢志不渝。
3、 第二章:從近代國人論科學教育的社會救亡和思想啟蒙價值的維度來評析杜亞泉的科學教育價值觀。杜亞泉認定科學教育的救國價值,主張“藝重政輕”;堅信科學教育的思想啟蒙價值:實現(xiàn)“人心之改革”和“祛世人迷信”。
第三章:從近代國民改造論的維度來評析杜亞泉的科學教育目的論。為實現(xiàn)國民改造,杜亞泉倡言陶鑄“理性國民”和“科學的勞動家”。尤其是“科學的勞動家”的提出,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科學教育史上德才兼?zhèn)洹⒛X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育人之路
4、,彰顯出中西文化融通的“調(diào)和”色彩。
第四章:從近代國人論科學知識傳授、科學方法訓練、科學精神培育的維度來評析杜亞泉的科學教育內(nèi)容論。在科學知識傳授上,杜亞泉不僅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介紹,而且融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關系,力倡農(nóng)村科學教育,移風易俗,強調(diào)以科學指導人生;在科學方法訓練上,杜亞泉重視科學實驗,倡導科學調(diào)研,著力訓練學生的學習思維方法;在科學精神培育上,杜亞泉傾力理性科學精神的培育:倡導“科學認知有限論”,呼
5、吁國人打破對科學的盲從態(tài)度,力主“科學調(diào)和論”。他以對新青年派科學主義僭妄的矯正,開創(chuàng)了一條迥異于激進主義的“溫和漸進式”的“另一種”啟蒙。
第五章:從中國近代科學傳播史的維度來評析杜亞泉的科學傳播實踐。杜亞泉主要通過編纂自然科學書籍和主辦期刊,“救國人知識之饑荒”,大力推進中西科學融通和“科學的中國化”,孜孜不倦、鞠躬盡瘁,踐行著“為國家謀文化上之建設”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第六章:理性思考杜亞泉對中國近代科
6、學教育的歷史貢獻以及思想局限。
杜亞泉對中國近代科學教育的歷史貢獻主要有:他提出“藝重政輕”論,為國人認識科學救國打開了新的視窗;開創(chuàng)了“溫和漸進”的“另一種”科學啟蒙路徑;首創(chuàng)了“科學的勞動家”的教育目的;對中國近代科學傳播具有創(chuàng)始之功。
杜亞泉科學教育思想的局限是:沒有將科學功能的發(fā)揮置于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考察;視“綱常名教”為“國是”,陷入“中體西用”的窠臼;對某些科學術語的闡釋稍顯晦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學校教育.pdf
- 中國近代教育期刊與近代教育發(fā)展.pdf
- 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缺失研究.pdf
- 中國近代建筑與教育
- 中國近代科學觀研究.pdf
- 中國近代科學觀研究
- 中國科學社與中國近代科普教育(1914-1949).pdf
- 《格致匯編》與中國近代科學的啟蒙.pdf
- 袁世凱與中國近代教育改革.pdf
- 教會學校與中國近代教育.pdf
- 鄒韜奮與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pdf
- 張之洞與中國近代設計教育萌芽研究.pdf
- 毛坤與中國近代檔案教育研究.pdf
- 杜亞泉科技思想研究.pdf
- 中國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pdf
- 我國早期留學教育(1872—1949)與中國近代科學的歷史轉變.pdf
- 中國近代女子教育與婦女解放.pdf
- 杜亞泉編輯思想研究
- 中國近代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878——1922).pdf
- 中國近代普通中小學科學教育(1922—1949).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