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為主,結合運用圖書館學、檔案學的研究方法,對史部記載秦朝到清代以及近代和當代圖書、檔案損毀的史實及其成因分別作出調查和分析。同時,對從古至今的書厄觀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彌補學術界在這兩個領域研究的不足。
首先,對圖書損毀史實進行調查和分析。對c損毀史實的調查限定于《經史子集》中史部。史部包括正史、別史、編年、雜史、載記、史抄、史評、傳記、政書、地理、目錄和金石等12類。在史抄、史評和金石類中,無圖書損毀的直接
2、記載,因而,本章只記錄其他9類史書中的圖書損毀史實。在上述9類中,得到圖書損毀史實248條,其中,政治原因類40條,占16%;戰(zhàn)爭原因類37條,占15%:自然原因類17條,占7%:人為原因類32條,占13%:流傳中亡佚類122條,占49%。流傳中亡佚類比例居第1位,政治原因類居第2位,戰(zhàn)爭原因類居第3位,人為原因類居第4位,自然原因類最低。得到與近代圖書損毀有關的論文61篇,按照政治原因毀書、戰(zhàn)爭原因毀書、人為原因毀書和自然原因毀書四個
3、部分分別陳述史實并作出總結。得到與當代圖書損毀有關的論文23篇,按照文革造成圖書的損毀、火災造成圖書的損毀、自然因素造成圖書的損毀和人為因素造成圖書的損毀四個部分分別陳述史實并作出總結。
其次,對檔案損毀史實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古代檔案損毀史實的調查限定于《經史子集》中史部。史部包括正史、別史、編年、雜史、載記、史抄、史評、傳記、政書、地理、目錄和金石等12類。在史抄、史評和金石類中,無檔案損毀的直接記載,因而,本章只記錄其
4、他9類史書中的檔案損毀史實。在上述9類中,得到檔案損毀史實102條,其中,政治原因類35條,占34%;戰(zhàn)爭原因類40條,占39%;自然原因類10條,占10%;人為原因類11條,占11%;流傳中亡佚類6條,占6%。戰(zhàn)爭原因類比例居第l位,政治原因類居第2位,人為原因類居第3位,自然原因類居第4位,流傳中亡佚類最低。得到與近代檔案損毀有關論文31篇。運用百度,谷歌等檢索工具搜到相關網頁1個,書2部。按照政治原因、戰(zhàn)爭原因、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
5、四個部分分別陳述史實并作出總結。得到當代政治原因損毀檔案有關論文3篇,書1本;得到當代管理不當損毀檔案有關論文47篇;得到當代自然災害損毀檔案有關論文28篇,網頁3個。按照政治原因、管理不當和自然災害造成檔案損毀分別陳述史實并作出總結。
第三,對中國書厄觀作出總結。首先,對書厄觀作出總述,勾勒出古代、近代和建國后書厄觀的基本線索。其次,對書厄觀作出分述,分別對古代書厄觀的歷史演變、古代書厄原因的研究及其特點、近代書厄論學術
6、思想的成就和書厄與毀檔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影響進行探討。
第四,結論。筆者認為,戰(zhàn)爭是造成圖書、檔案損毀最大和最直接的因素,但根源還在于各個王朝統(tǒng)治末期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民生艱難所導致的社會動蕩和利益紛爭。而每一次的戰(zhàn)亂都會造成舊政權的滅亡和新政權的出現,圖書和檔案也相應地呈現一次散、聚的過程,因此,圖書和檔案的損毀就表現出與封建王朝亡興相同的周期性規(guī)律。從秦朝到清朝,統(tǒng)治者為強化政治控制和實現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一,不間斷地消除異
7、己者的圖書和檔案,尤以清朝文字獄和編修《四庫全書》時刪改和銷毀圖書、檔案最為慘烈。同時,古人缺乏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修史時,先修《故事》和《起居注》,然后作《實錄》,在此基礎上纂修《國史》,檔案原件極少被利用,經年累月,或任其散失毀壞,或主動清除銷毀。即便各個王朝利用前朝的檔案編修《國史》,事后也會將前朝檔案付之一炬,故有“史書出,史料亡”的說法。地方政府修志時,會利用到部分檔案,事畢,和中央政府一樣,視檔案為無用之物而加以廢棄。明朝以前
8、(含明朝)傳世的檔案極少,既有戰(zhàn)亂的原因,也有各個朝代統(tǒng)治者人為破壞的因素。可以說,古代圖書、檔案的損毀主要是戰(zhàn)亂和統(tǒng)治者人為破壞共同作用的結果。至于其他因素,如流傳中亡佚、個人毀書和自然原因造成的毀書、毀檔,總量不大,這里既有時代和社會選擇的問題,也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破壞問題,還有個人規(guī)避政治迫害和率性而為的問題。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不止。各個舊政權及其統(tǒng)治者文化遺產意識淡薄,如敦煌經卷與文書、甲骨和滿文檔案的
9、外流,“八千麻袋事件”的出現,既與國家貧窮和落后有關,更與統(tǒng)治者缺乏對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密不可分。這種內因造成的圖書、檔案的損失,絲毫不亞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失。帝國主義侵略者,尤其是日本侵略者對我國圖書、檔案的破壞和掠奪,是造成圖書、檔案損失的外因,也是中國歷史上外敵入侵造成典籍破壞中最大的一次。實踐證明,國家的貧窮落后,統(tǒng)治者的爭權奪利,國民的愚昧無知和侵略者的肆意破壞是導致近代圖書、檔案散佚毀失的根源。
當代圖書和
10、檔案的損毀主要發(fā)生在文革期間,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破四舊”中,大規(guī)模地焚毀圖書,尤其是私人的珍本和善本圖書,給社會和個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二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出于所謂“戰(zhàn)備”的需要,北部邊疆地區(qū)的不少地區(qū)、縣旗大量地銷毀檔案。同時,國家檔案局和地方檔案局被撤銷,檔案工作人員下放勞動或被分派到其他單位,全國檔案工作制度廢弛,各單位正常的文件歸檔工作被終止。這直接導致多數單位十年文革檔案不全。在紅衛(wèi)兵武斗中,許多單位檔案室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圖書配銷渠道研究.pdf
- 區(qū)圖書檔案大樓建設工程標識系統(tǒng)
- 區(qū)圖書檔案大樓建設工程標識系統(tǒng)
- 中國圖書館與檔案館網站web2.0應用比較研究
- 區(qū)圖書檔案大樓建設工程標識系統(tǒng)
- 醫(yī)院圖書檔案規(guī)范化管理建設探討
- 中國圖書定價政策研究.pdf
- 企業(yè)檔案中的文書檔案
- 讀書檔案
- 中國圖書出版營銷策略研究.pdf
- 中國圖書出版產業(yè)的競爭結構與競爭趨勢研究.pdf
- 中國圖書業(yè)逆向物流問題研究.pdf
- 蘿崗區(qū)圖書檔案大樓消防給水系統(tǒng)設計
- 透析中國圖書跟風出版現象.pdf
- 淺談文書檔案的管理
- 新時期中國圖書評論研究.pdf
- 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圖書出版.pdf
- 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調查與分析
- 中國圖書出版業(yè)“走出去”現狀分析與策略探討——2002年以來中國圖書出版貿易逆差研究.pdf
- 中國圖書分類法查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