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由小分子化學污染物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是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建立快速、簡便及靈敏的檢測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污染食品流入市場,保障消費者身心健康。傳感器是一種制備簡單、成本低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快速檢測技術,近年來成為研究熱點?;诩{米材料的傳感器(尤其是無酶傳感器和免疫傳感器),因其優(yōu)異的電學、光學、力學以及磁學等性能備受青睞。像金屬納米粒子、金屬納米簇、納米金屬氧化物、納米半導體、石墨烯及碳基納米材料和納米復合物均可以實現(xiàn)
2、信號放大顯著增強傳感器的靈敏度。本論文以過氧化氫、組胺、孕酮等多個小分子污染物為對象,構建了多種基于納米材料信號放大的傳感器檢測體系,并應用于實際樣品檢測,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建立了基于納米多孔氧化鎂非酶催化的過氧化氫傳感器。采用水熱合成的方法在低溫條件下制備納米多孔氧化鎂材料,并修飾在玻碳電極表面,構建成納米傳感器。應用該傳感器對牛奶中的過氧化氫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該傳感器具有良好的電化學催化活性,在牛奶樣品中過氧化氫
3、的檢測線性范圍為0.05-0.2 mmol/L和0.2-10.0 mmol/L,檢測限可達到3.3?mol/L,過氧化氫回收率為94.3%-119.0%。
(2)建立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硫堇復合物及標記抗體雙重信號放大的孕酮免疫傳感器。首先采用改進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再與硫堇結合得到氧化石墨烯-硫堇復合物(以增強氧化石墨烯的電化學性能),并修飾在電極表面。將純化后的孕酮多克隆抗體進行生物素標記。進而在修飾電極表面固定
4、包被原,通過包被原和藥物競爭結合生物素化孕酮抗體,借助生物素-親和素系統(tǒng)實現(xiàn)檢測信號的雙重放大。在牛奶樣品中孕酮的檢測線性范圍為0.02-20.0 ng/mL,檢測限可達6.3?10-3 ng/mL,回收率為84.0%-106.0%。
?。?)建立了可拋式一步電沉積組胺免疫傳感器,開發(fā)了快速檢測組胺檢測儀。選用集三電極于一體的絲網(wǎng)印刷電極開展傳感器檢測。首先是在電極表面通過一步電沉積得到普魯士藍-殼聚糖-納米金復合膜,隨后,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環(huán)糊精納米材料的食品中有機污染物即時傳感器研究.pdf
- 基于CellSense生物傳感器的污染物毒性分析技術研究.pdf
- 碳納米電阻傳感器制備及用于環(huán)境污染物檢測.pdf
- 基于納米材料的有機污染物快速測定技術研究.pdf
- 食品污染物檢測技術應用
- 基于聚噻吩納米復合材料修飾電極的環(huán)境小分子污染物的檢測.pdf
- 檢測危險污染物海產生物毒素新型傳感器的設計與應用.pdf
- 比率熒光傳感器的設計及其對環(huán)境污染物小分子的可視化檢測.pdf
- 納米材料在食品污染物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pdf
- 基于納米材料新型生物傳感器的研究.pdf
- 基于納米、生物材料修飾電極的新型小分子電化學傳感器的研究.pdf
- 基于金屬納米材料的新型傳感技術研究.pdf
- 基于納米材料構建的生物傳感器應用于多組分小分子檢測的研究.pdf
- 基于納米材料構建的無酶型傳感器應用于生物小分子檢測的研究.pdf
- ZnO納米材料用于酶及免疫傳感器研究——基于環(huán)境污染物酚類的測定.pdf
- 微生物傳感器檢測污染物生物毒性的研究.pdf
- 電化學傳感器檢測堆肥微生物及幾種典型環(huán)境污染物的研究.pdf
- 幾種基于納米標記的DNA傳感器的研究.pdf
- 基于碳納米材料傳感器對循環(huán)污染物銀離子和二酚異構體的研究.pdf
- 基于納米材料小分子化合物電化學傳感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