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現代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氣體分子都被排入空氣中,這些有毒物質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CO作為其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無色、無味、有毒的特性,對環(huán)境危害很大,因此如何有效的消除CO是迫在眉睫的事。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催化氧化,因此尋找在低溫條件下廉價高效的催化劑是非常有價值意義的。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CO等若干氣體小分子在金屬摻雜的h-BN上的吸附特
2、性,以及CO在金屬摻雜的h-BN體系上的催化氧化反應,主要研究工作及結果如下:
1.研究了小分子(CO,O2,NO,SO2,H2,H2S等)在Co摻雜的h-BN體系下的吸附性質。研究結果表明:Co的摻入可以改變BN的電子結構,摻雜原子周圍電荷的重新分布導致CO,NO,SO2,H2S等氣體分子主要吸附在Co及其近鄰六元環(huán)的頂位。Co-BN對上述幾種氣體分子表現出了較好的吸附和活化特性,為氣敏元器件和非貴金屬催化劑催化氧化CO等相
3、關能源設備的大規(guī)模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2.研究了CO在Co摻雜的h-BN的體系上的催化氧化。結果表明:對于LH機制,CO的催化氧化反應的第一步CO+O2→CO2+O,需要克服0.17eV形成中間態(tài)OCOO,然后再克服0.55 eV的勢壘分解成CO2分子和O原子。最后第二個CO分子與剩余的O原子反應生成CO2分子釋放出去,反應勢壘為0.16 eV。對于ER反應機制,整個反應的限速步為0.89 eV,與之相對應的反應過程是CO+
4、O2→CO3。TER反應機制O2是被吸附的兩個CO分子活化然后與之生成中間態(tài)OCO-Co-OCO,這個機制的反應限速步是0.41 eV,對應于2CO(ad)+O2→OCO-Co-OCO這一反應過程。
3.研究了CO在Mn摻雜的h-BN體系上的催化氧化。結果表明:在ER機制下,該催化劑對CO的氧化反應的效果非常好,CO+O2(ad)→CO3(ad)需要克服能量勢壘是0.16 eV,CO3(ad)→CO2(gas)+O(ad)所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摻雜立方氮化硼的第一性原理計算
- 低維六方氮化硼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計算.pdf
- Pd摻雜ZnO對NO及CO氣體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稀土金屬摻雜氮化銅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六角氮化硼片帶隙調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具有椅型側壁的可調孔徑氮化硼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雙摻雜及氣體分子吸附對tio2光學特性影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石墨烯吸附CO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氣體分子在低維材料上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含氧氣體分子在鈾表面吸附與解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Si、Ge在摻雜石墨烯上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3d過渡金屬摻雜氮化銅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23977.h2分子在金屬氮化物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單層氮化硼類石墨烯結構的電子結構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摻雜鋁團簇吸附氧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第一性原理研究氣體分子吸附Stanene和SnS2氣敏特性.pdf
- 氮化硼納米管的氣體吸附和擴散性能的分子模擬研究.pdf
- 金團簇上小分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過渡金屬硼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碳化硅納米管氣體吸附特性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