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動化立體倉庫集存儲、輸送、分發(fā)、管理等功能于一體,具有存儲容量大、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能與ERP系統(tǒng)信息集成等多方面的優(yōu)點。本文以山東大學現(xiàn)代物流實驗中心自動化立體倉庫為應用背景,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和機器人控制技術引入到自動化立體倉庫的設計之中,設計并實現(xiàn)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貨物自動識別與揀選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貨物的自動定位、自動識別和自動出入庫作業(yè),以期最終實現(xiàn)無人參與的全自動化智能化立體倉庫。 在貨物圖像處理方面,研究內容包括:(1
2、)貨物圖像的攝取。設計了一套貨物圖像拍攝系統(tǒng),利用CCD攝像機,圖像采集卡和上位控制計算機實現(xiàn)了貨物圖像的采集。(2)貨物圖像預處理。為了使貨物圖像更適于后續(xù)步驟的處理,提出了與貨物圖像特點相適用的圖像預處理算法,有效地去除了貨物圖像噪聲,又能盡可能地保證貨物的邊緣信息不丟失。(3)貨物圖像邊緣檢測與輪廓提取。提出了一種針對貨物圖像的邊緣檢測與輪廓提取算法,先對整幅圖像進行粗檢測,確定出貨物可能的區(qū)域,然后對該區(qū)域進行細檢測,檢測出貨物
3、的邊緣,最后采用輪廓跟蹤算法提取單象素寬的貨物外輪廓,實現(xiàn)了貨物的定位。 在貨物識別方面,研究內容包括:(1)貨物特征的提取。在滿足貨物特征旋轉不變性和平移不變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種適用于貨物圖像的特征提取方法,分別提取了顏色特征中的核函數直方圖、紋理特征中的信息熵和頻域特征中的傅里葉描繪子對目標貨物進行識別,并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了各個特征的優(yōu)缺點。(2)多分類器融合。為了提高貨物識別的識別率和置信度,提出了適用于貨物識別的多分類
4、器串行融合算法,選用顏色特征、輪廓的傅里葉描繪子和熵值特征作為貨物識別系統(tǒng)第一、二、三級分類器的特征,并根據各個特征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識別準則,最后根據待識別貨物的特征選定參數,實現(xiàn)了貨物的識別。 在SK-6機器人控制方面,在綜合運用SK-6機器人示教編程和遠程命令兩種控制方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SK-6機器人控制方法。通過實時控制與固定程序相結合,實現(xiàn)了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完成了貨物圖像的拍攝和貨物的揀選工作。 實驗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壓檢修機器人視覺識別與定位方法研究.pdf
- 機器人足球視覺識別研究.pdf
- 陪護機器人基于視覺的物品識別與抓取方法研究.pdf
- 基于機器視覺的機器人目標識別跟蹤方法.pdf
- 拼圖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tǒng).pdf
- 機器人焊接初始位置自主視覺識別與導引方法研究.pdf
- 機器人裝配系統(tǒng)的視覺目標識別與定位研究.pdf
- 全局視覺足球機器人目標識別方法的研究.pdf
- 機器視覺識別技術在分揀機器人系統(tǒng)中的應用.pdf
- 室內機器人視覺導航方法研究.pdf
- 基于人眼視覺機制的檢測機器人鑄件缺陷識別與定位方法研究.pdf
- 基于多目視覺的機器人識別與定位系統(tǒng)研究.pdf
- 護理機器人系統(tǒng)中視覺定位方法的研究與設計.pdf
- 弧焊機器人焊縫視覺信息檢測與識別研究.pdf
- 現(xiàn)代物流系統(tǒng)中的貨物智能搬運及揀選作業(yè)路徑優(yōu)化研究.pdf
- 焊接路徑的視覺識別與機器人軌跡規(guī)劃.pdf
- 蘋果采摘機器人視覺系統(tǒng)識別基礎技術的研究.pdf
- 基于本體感覺-視覺匹配方法的機器人自我識別研究.pdf
- 基于視覺的工業(yè)機器人目標識別定位方法的研究.pdf
- 采棉機器人視覺識別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