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納米銀(AgNPs)以其優(yōu)異的廣譜抗菌性能,被廣泛應用于醫(yī)療、紡織、食品包裝、化妝品、水質凈化等領域。然而隨著AgNPs產品大量的生產和使用,人體和環(huán)境暴露機會也逐漸增加,引起人們對其安全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含銀敷料類產品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伴隨著AgNPs及銀離子(Ag+)的脫落和釋放;且AgNPs本身作為釋放源,會持續(xù)釋放Ag+,對人體造成潛在的毒性風險。另一方面,AgNPs毒性也與人體暴露時間及AgNPs或Ag+的濃度有關。因此,
2、含銀敷料中銀存在形式的表征和銀釋放與脫落的研究是評價其潛在風險的基礎和關鍵步驟;并且有關AgNPs對小鼠成纖維細胞(L929)毒性機制仍不清楚。
本文以三種含銀敷料(Anson、YB、AT敷料)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敷料表面形貌及表面顆粒粒徑分布,并采用X射線能量色散譜儀(EDS)分析表面元素分布;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X射線衍射(XRD)分析銀顆粒的價態(tài)及晶體結構。
3、表征結果顯示Anson、YB和AT敷料表面均含有單質銀(Ag0)。Anson敷料表面銀顆粒粒徑為5~25 nm,且存在化合態(tài)銀(Ag+),其表面銀顆粒為無定型銀;YB敷料表面銀顆粒粒徑為5~10 nm,團聚銀顆粒粒徑為30~40 nm,其表面銀顆粒為無定型銀;AT敷料表面銀顆粒粒徑為30~45 nm,表面銀顆粒為立方相銀,根據(jù)Scherrer公式計算其表面銀顆粒平均晶粒尺寸為30nm。
采用往復支架法研究敷料在水(H2O)和模
4、擬體液(SBF)中銀的釋放,并通過原子吸收法(AAS)測量釋放的銀含量。由于SBF中氯離子(Cl-)與敷料中釋放的Ag+結合生成氯化銀(AgCl)顆粒,其粒徑與AgNPs接近,難以區(qū)分。在高Cl-/Ag+濃度比的條件下,AgCl沉淀會形成可溶性的陰離子銀絡合物;因而首先研究在SBF中Ag+濃度對AgCl溶解性影響,解決AgCl顆粒干擾AgNPs分離的難題,最后通過超濾離心有效地區(qū)分AgNPs和Ag+;通過噻唑藍比色法(MTT)和乳酸脫氫
5、酶(LDH)法評價敷料浸提液對小鼠成纖維細胞(L929)毒性作用及與銀表征與釋放的相關性。AgCl溶解性結果顯示在SBF中,當Ag+濃度低于0.5μg/mL時,AgCl的溶解性達到96.7%;進一步降低Ag+濃度,AgCl溶解性并沒有顯著性增加,故確定Ag+濃度0.5μg/mL為AgCl溶解性的閾值;體外釋放實驗顯示Anson敷料在SBF中釋放總銀含量是在H2O中釋放量的2倍以上;對敷料釋放液總銀測量后,若總銀含量高于0.5μg/mL,
6、則通過SBF稀釋釋放液,使總銀含量低于0.5μg/mL;若低于0.5μg/mL,則直接通過10 kD濾膜離心后,分離AgNPs和Ag+。Anson、YB及AT敷料在SBF中總銀釋放量分別為12.40、49.23和59.90μg/cm2,AgNPs釋放量分別為2.54、17.86和29.04μg/cm2;細胞毒性結果顯示三種敷料浸提液均對L929細胞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引起細胞內LDH釋放,其中AT敷料細胞毒性最強,Anson敷料細胞毒性
7、最弱,與總銀及AgNPs釋放量的結果具有相似性。
AgNPs毒理學實驗中,采用TEM、動態(tài)光散射(DLS)、Zeta電位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UV-vis)對AgNPs進行理化表征;采用MTT和LDH法評價AgNPs對L929細胞毒性作用;通過測量細胞內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醇(MDA)含量,研究AgNPs毒性機制。由于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有效的清除細
8、胞內過多ROS,研究同時加入AgNPs和NAC對細胞活性和氧化應激影響。表征結果顯示AgNPs為球形顆粒,且分布均勻,粒徑在4~30 nm左右,其中5~10 nm占72%,平均粒徑為7.25 nm;100μg/mLAgNPs在H2O中Zeta電位為-37.83±3.20 mV,特征峰在415nm左右。AgNPs可引起L929細胞活性降低和LDH釋放量增加,且與濃度具有劑量-效應關系。在1.25μg/mL和1.50μg/mL濃度下,細胞活
9、性分別為60%和36%,LDH釋放率分別為28%和39%,細胞活性半抑制濃度(IC50)為1.38μg/mL; NAC處理細胞后,細胞活性上升與LDH釋放量降低,并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進一步研究證實不同濃度AgNPs可引起L929細胞內水平ROS升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當AgNPs濃度為1.00μg/mL和1.25μg/mL時,細胞內ROS含量為對照組1.8倍和2.4倍,SOD活力分別下降13.1%和24.
10、3%,GSH-px活力分別下降21.5%和35.0%,MDA含量分別升高74.0%和106.6%,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且與AgNPs濃度具有劑量-效應關系,這些結果提示AgNPs引起細胞內氧化應激是AgNPs引起細胞毒性的主要機理。而AgNPs作用同時加入NAC抗氧化處理后,細胞內ROS、SOD、GSH-px和MDA恢復正常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進一步證實ROS誘導的氧化應激是AgNPs引起細胞毒性的主要機制之一。
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含納米銀的抗菌凝膠和敷料的制備與表征.pdf
- 創(chuàng)作創(chuàng)面外用阿杰姆_納米銀敷料后納米銀在體內的分布及毒理安全性研究.pdf
- 納米銀膠體的制備和表征.pdf
- 納米銀和納米銀膜制備及表面增強拉曼效應研究.pdf
- 新型納米銀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 納米銀及載銀納米抗菌材料的研究.pdf
- 鋅-銀貯備電池用正極材料和納米銀的制備與表征.pdf
- 納米銀-含氮高聚物的微波合成與表征.pdf
- 納米銀的釋放及混凝劑去除的機理研究.pdf
- 納米銀抗菌凝膠
- 低溫燒結納米銀漿組織及性能表征.pdf
- 納米銀、氧化高銀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新型家蠶繭層納米銀敷料的創(chuàng)制及其性能研究.pdf
- 納米銀醫(yī)用抗菌敷料的大鼠皮膚滲透及體內蓄積性研究.pdf
- 納米銀抗菌機制的研究.pdf
- 納米銀、氧化高銀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pdf
- 淀粉包覆納米銀的制備、表征及抗菌性研究
- 納米銀膜氧化研究-論文
- 納米銀的環(huán)保制備研究.pdf
- CXCR4拮抗多肽抗腫瘤功效及納米銀毒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