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檢測外源性瘦素(Leptin)對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pancreatitis; SAP)模型大鼠的肝細胞凋亡指數(shù)、肝組織NF-kappaB(unclearfactor-kappa B;NF-κB)的表達的影響,以及瘦素干預后的大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谷草轉氨酶(Aspe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轉氨酶(Alanine
2、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淀粉酶(Amylase,AMY)的表達水平變化,探討外源性瘦素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的肝損傷的作用機制。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體重在250g-300g之間,隨機分為三組:假手術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模型組(SAP組)、重癥急性胰腺炎瘦素治療組(leptin組)。在麻醉顯效開腹后只翻動十二指腸、胰腺及其周圍組織制作假手術組動物模型。SAP組及瘦素組大鼠開腹后將3.5%的?;悄?/p>
3、酸鈉(按照1ml/kg劑量,0.2ml/min的速度)緩慢逆行注入胰膽管中,制作SAP模型。瘦素組大鼠在關腹前給予瘦素20μg/kg腹腔注射。于假手術組和SAP組大鼠腹腔內注射與瘦素組大鼠同等劑量的生理鹽水后關腹。術后各組大鼠禁食但自由飲水。術后12時處死各組大鼠,并對各組大鼠的胰腺及肝臟組織進行大體標本的觀察,將肝臟組織及胰腺組織進行HE染色觀察,并將肝臟HE圖片進行光鏡下的病理學評分,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肝組織NF-κB的表達。抽取下
4、腔靜脈血提取血清,血清ALT、AST、AMY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各實驗組大鼠血清TNF-α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測定法(ELISA)檢測。采用細胞凋亡原位標記(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測定肝臟組織的細胞凋亡指數(shù)。以上所有的檢測結果均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
結果:1、各實驗組大
5、鼠死亡情況,假手術組在十二小時剖殺時無大鼠死亡。SAP組大鼠死亡3只。瘦素干預組大鼠死亡1只。2、各實驗組腹腔內外觀變化:(1)假手術組大鼠腹腔內未見到腹水,胰腺及肝臟組織大體標本未見到明顯的形態(tài)學改變,腹腔內無皂化斑塊形成,腸腔無積氣。(2) SAP組胰腺組織外觀呈極度水腫的灰白色,可見周圍的胰腺組織壞死、出血,胰腺周圍及腹腔脂肪壞死明顯,組織彈性明顯下降,與周圍肝臟、腸管、腹壁等組織廣泛粘連。肝臟組織包膜張力增高,組織脆性增加,觸之
6、易破裂,體積稍增大,表面呈暗黑紅色,與胰腺組織部分粘連,粘連處包膜下可見點狀出血。腹腔內較多黃紅色腹水形成,腸腔廣泛積氣明顯,部分模型胃極度擴張,其內可見較多食物潴留,腸系膜及后腹壁均可見較多皂化斑塊附著。(3)瘦素組胰腺組織呈灰白色,與周圍組織部分粘連,可見少量出血,周圍脂肪組織壞死較SAP組明顯減少,胰腺周圍皂化斑塊減少,腸系膜及腹腔未見到皂化斑塊。肝臟組織體積無明顯變化,顏色暗紅、均勻,未見到出血點,與胰腺組織無明顯粘連。腹腔內可
7、見少量的淡黃色腹水,部分腸腔輕度積氣,無明顯胃潴留。3、各實驗組胰腺組織光鏡下改變:(1)假手術組胰腺組織光鏡下HE染色后觀察,可見光鏡下胰腺組織結構完整,未見壞死灶,葉間隔及細胞間隙未見水腫、出血及炎癥細胞浸潤。(2) SAP組鏡下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胰腺組織,明顯增寬的胰腺葉間隔、小葉間隔及胰腺腺泡間隔,腫脹的胰腺腺泡細胞。大片胰腺組織出血、壞死、小葉結構紊亂,部分胰腺小葉結構消失??稍诓糠中∪~壞死區(qū)內見到鈣化灶。(3)瘦素組:部分
8、胰腺小葉可見結構紊亂,間質內可見少量的炎細胞浸潤,胰腺腺泡細胞腫脹,并可見胰腺組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出血、壞死等病理改變。與SAP組相比較,瘦素組胰腺組織壞死、出血程度及炎癥細胞浸潤數(shù)量均有減少,且壞死灶內未見鈣化灶。4、肝臟病理學改變:(1)假手術組肝臟組織肝細胞排列整齊,細胞無水腫,細胞間隙無增寬,未見到細胞壞死及凋亡。組織間無炎癥細胞浸潤。(2) SAP組可見肝細胞水腫,細胞間隙增寬,可見較多細胞嗜酸性變,可見細胞點狀壞死,組織間可
9、見紅細胞浸潤,肝竇及匯管區(qū)可見較多量的紅細胞堆積和炎癥細胞浸潤。(3)瘦素組肝細胞輕度水腫,細胞間隙稍增寬,可見少量嗜酸性變細胞,未見到明顯的肝細胞壞死,匯管區(qū)及肝竇炎癥細胞數(shù)較SAP組明顯減少。組織間未見到紅細胞。5、肝細胞凋亡指數(shù)、肝組織NF-κB的表達SAP組與瘦素組均較假手術組增高(P<0.05),瘦素組較SAP組降低(P<0.05)。血清AMY、AST、ALT、TNF-α值瘦素組較SAP組降低(P<0.05),SAP組較假手術
10、組增高(P<0.05)。
結論:1、外源性瘦素對急性胰腺炎的肝損傷起保護作用,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肝細胞的凋亡程度,可能為臨床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肝損傷提供新的途徑。2、TNF-α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肝損傷的發(fā)生及病情的演變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通過抑制TNF-α的活化可減輕個體因炎癥反應而導致的組織損傷。3、肝細胞的凋亡在SAP肝損傷中起了重要作用,外源性瘦素可能通過抑制NF-κB的表達而減輕肝細胞的凋亡程度,從而達到保護肝
最新文檔
- 外源性瘦素在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保護作用.pdf
- 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損傷機制及NAC對肝的保護作用.pdf
- 瘦素在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肺損傷中的作用.pdf
- 重癥急性胰腺炎肝損傷機制及褪黑素保護.pdf
- 瘦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及機理探討.pdf
- 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肝損傷的機制和治療對策.pdf
- 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肝損傷的臨床分析.pdf
- P物質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肝損傷中的作用.pdf
- 急性胰腺炎肝損傷89例分析.pdf
- 外源性瘦素對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組織NF-κB活性及血漿促炎因子的影響.pdf
- 褪黑素對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腎臟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精氨酸與瘦素聯(lián)合治療大鼠急性胰腺炎療效及機制的研究.pdf
- 垂盆草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血必凈干預重癥急性胰腺炎致肝損傷機制的實驗研究.pdf
- 重癥急性胰腺炎胰腺外器官損傷研究.pdf
- 燈盞花素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療作用及機制.pdf
- Kupffer細胞表達的Fas配體在急性胰腺炎肝損傷中的作用.pdf
- PBEF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尼古丁對急性胰腺炎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吡咯列酮對急性胰腺炎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