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將“黑土灘”的形成過程劃分雛形期、過渡期和成型期三個階段,并以其為研究對象,采用了空間代替時間,結合數量生態(tài)學、繁殖生態(tài)學和化學生態(tài)學方法,對不同階段草地植被組成及群落結構變化,主要植物種間關聯性,主要優(yōu)勢物種的生態(tài)位寬度及重疊度,主要毒雜草的無性繁殖特征進行研究,同時對退化草地先鋒植物甘肅馬先蒿(Pedicularis Gansuensis)的化感作用進行初步探索,揭示了高寒草地在退化“三階段”所引起的一系列群落特征的改變,以期為
2、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改良和恢復提供理論依據。研究結果如下: 應用方差檢驗和2×2列聯表方法,對“黑土灘”退化草地三階段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種種間聯結性定量分析結果表明,草地退化使物種間總體關聯性由雛型期的58.2141轉變?yōu)槌尚推?4.8654,由顯著負相關過渡到無相關,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態(tài)類型的物種則由互生轉為競爭的關系?!昂谕翞钡拇紊倦s草群落物種組成更趨于隨機性和偶然性。隨著草地退化加重,一些毒草和可食性牧草間的競爭關系
3、演變得更為劇烈。 通過樣方調查方法對黃河源區(qū)“黑土灘”退化草地在“三階段”主要優(yōu)勢物種生態(tài)位寬度及重疊度研究發(fā)現。植物群落從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mineae)為主,向以雜類草為主的群落演替,甚至演變?yōu)榇紊愕?。矮嵩?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堿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浴草(Koeler
4、ia var.cristata)生態(tài)位寬度較大均在0.9以上,趨于泛化種。細葉亞菊(Ajaniatenuifolia)、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和異針茅(Stipa aliena)的生態(tài)位寬度較窄,趨于特化種。其中生態(tài)位重疊較大的種對是矮嵩草和小嵩草、冷地早熟禾和小嵩草、矮嵩草和冷地早熟禾(分別為:0.9948,0.9881,0.9811);而生態(tài)位重疊較小種對是異針茅和細葉亞菊、異針茅和短穗兔耳草、異針
5、茅和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ma)(分別為:0.2984,0.307l,0.3909)。生態(tài)位較寬的莎草科、禾本科物種,在群落中優(yōu)勢度有所降低,適應能力較強的雜類草在群落中優(yōu)勢度有所增加。 通過隨機取樣的方法對“黑土灘”不同演替階段黃帚橐吾(Lagotis brachystachya)和兔耳草的無性繁殖能力研究結果表明,作為高寒草地典型的克隆植物,它們無性繁殖特征發(fā)生了明顯改變。草地退化導致黃帚橐吾和兔耳草增加克隆分
6、株數目,增加地下生物量投入資本,大范圍、深層次地獲取營養(yǎng),以保證基株的成長。同時也體現出克隆植物特有的生理整合、風險分攤特性??寺≈参飿嬓透淖冺憫瞬莸赝嘶鸬馁Y源水平變化。 采用溶劑提取法針對入侵植物甘肅馬先蒿的化感作用研究發(fā)現,甘肅馬先蒿對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產生了顯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著提取液濃度的增加而加強。但是,對于垂穗披堿草無論是種子萌發(fā)階段還是幼苗的生長階段都沒有發(fā)生顯
7、著的抑制作用。 通過以上四部分的研究發(fā)現,“黑土灘”退化草地“三階段”莎草科、禾草科物種優(yōu)勢度有所降低,一些毒雜草優(yōu)勢度呈現增高的趨勢。克隆植物黃帚橐吾和兔耳草構型的改變使得“黑土灘”成型期優(yōu)良草種很難形成優(yōu)勢種群。毒雜草的入侵對草地退化及“黑土灘”的形成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甘肅馬先蒿獨特的入侵機理應在今后的人工草地管理期間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黑土灘”草地由雛形期向成型期轉變的過程中,次生毒雜草植被物種組成更趨于隨機性和偶然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植物群落生產力形成機制的生態(tài)學研究.pdf
- 黃河源區(qū)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態(tài)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種的植被恢復試驗.pdf
- 荒漠區(qū)人工植物群落恢復的機理模式及其生態(tài)健康研究.pdf
- 黃河三角洲濕地土壤碳與植物群落關系研究
- 植物群落配置
- 54169.鶴山植物群落生態(tài)恢復的研究
- 澤州自然保護區(qū)植物群落的數量生態(tài)研究.pdf
- 云頂山自然保護區(qū)植物群落數量生態(tài)研究.pdf
- 植物群落調查方法
- 準格爾黃土丘陵溝壑區(qū)苔蘚植物群落生態(tài)學研究.pdf
- 街頭綠地植物群落結構和生態(tài)效益研究.pdf
- 太湖藍藻水華形成過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動態(tài)及其驅動因素研究.pdf
- 于橋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及其與水質因子的關系.pdf
- 萊蕪市生態(tài)修復工程區(qū)不同植物群落結構與生長動態(tài).pdf
-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關系的研究.pdf
- 植物群落景觀美學質量與其結構特征關系研究.pdf
- 山西關帝山撂荒地植物群落生態(tài)關系數量分析.pdf
- 29066.黃河源區(qū)凍土和高寒生態(tài)系統關系初步研究
- 紅松洼草地枯死物的生態(tài)效應及其植物群落演替動態(tài)的研究.pdf
- 瑤湖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關系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