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葉黨參和穿龍薯蕷病害的病原鑒定及室內藥劑篩選.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首次報道了輪葉黨參斑枯病,穿龍薯蕷立枯病、黑粉病、銹病、細菌性頂枯病在吉林省的發(fā)生,詳細描述了該五種病害的癥狀及危害情況并對其中的一些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室內藥劑篩選。 輪葉黨參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病斑近圓形或多角形。初期病斑深綠色較健康組織顏色深,且病斑中央有一個小白點。隨著病情的擴展,病斑中心的小白點逐漸變褐,病斑外圍有深褐色至黑色暈圈。分生孢子針形,頂端較尖,少數(shù)兩端均略尖,無色微彎,1~4個隔膜,多數(shù)2

2、~3個隔膜,大小為23~44×1~5μm。根據(jù)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及生物學性狀的測定,與Septoria屬相關資料對照鑒定該菌為黨參殼針孢(Septoriacodondpsidis Ziling)。 穿龍薯蕷立枯病主要危害接近土面的莖及葉片。莖部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后呈長條形,病斑很快呈腐爛狀,幼苗即倒伏死亡。菌絲體匍匐于組織表面或攀緣于鄰近植株之間,形成白色絨球狀菌絲體,最后變成褐色堅硬的菌核。菌絲直徑6~12μm,菌絲呈近直角

3、分支,分支處有明顯的縊縮,且距分支不遠處有分隔。細胞核數(shù)目3~5個,并根據(jù)其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及生物學性狀的測定,參照相關文獻將其鑒定為茄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穿龍薯蕷黑粉病主要危害穿龍薯蕷的莖、葉脈及葉柄,被害部形成條狀皰斑,初期孢子堆被寄主組織所包被,后期破裂露出黑色孢子堆,整個植株嚴重矮小,莖葉扭曲畸形,葉片呈淡綠色,最后變黃枯死。孢子球圓形至長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一般只有一個孢子,

4、偶爾有兩個孢子組成,外面有一層不育細胞,孢子大小8~15×6~10μm。不育細胞黃褐色,大小為4~12μm。根據(jù)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參照相關文獻將其鑒定為山藥條黑粉菌(Urocystis dioscoreae Syd.)。 穿龍薯蕷銹病主要危害穿龍薯蕷的葉片。葉片正面形成黃色的小點,背面形成銹色或黑褐色隆起皰斑,后期皰斑破裂,散出銹色或黑褐色粉末。葉片逐漸變黃干枯,嚴重影響光合作用。根據(jù)引起病害的癥狀特點及夏孢子和冬孢子的特征,

5、參照相關文獻,將其病菌鑒定為薯蕷羅氏柄銹菌(Puccinia dioscoreae Kom.)。 穿龍薯蕷細菌性頂枯病主要危害生長點。使生長點成段變褐枯死。病菌菌體桿狀,革蘭氏反應陰性,周生鞭毛6根以上,發(fā)酵型,37℃不能生長,5%NaCl能生長,從蔗糖產(chǎn)生還原物質,能利用丙二酸鹽,馬鈴薯軟腐較弱,不產(chǎn)生吲哚,不產(chǎn)生卵磷脂酶,產(chǎn)生三羥基丁酮,對紅霉素敏感,能從麥芽糖等19種碳水化合物產(chǎn)酸,不能從a一甲基葡萄糖苷、松三糖產(chǎn)酸,對照

6、《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9th ed相關部分,將其確定為大黃歐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Millard)Burkholder 1948]。上述五種病害中,輪葉黨參斑枯病,穿龍薯蕷立枯病、黑粉病、細菌性頂枯病,國內外未見報道。因此,輪葉黨參和穿龍薯蕷是其相應病菌的新記錄寄主。穿龍薯蕷銹病在吉林省是首次報道。 采用抑菌圈法和生長速率法對2種真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