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全球碳循環(huán)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個區(qū)域范圍的碳庫收支平衡研究也在不斷加深。符合采樣標準的天然林典型樣地較少,本研究選擇了5個廣西天然林或次生天然林樣地0-80cm赤紅壤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野外調查采樣、對比采樣,室內采用物理化學分析法對赤紅壤土壤樣品進行深入分析對比,測定估算了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儲量,并分析三種元素間的相關關系;同時采用紅外光譜分析法、燒失量法分析了赤紅壤一些基本特征。研究得到主要結論為:
(1)廣西天然林赤紅
2、壤平均有機碳儲量為108.29 t/hm2,分布表現(xiàn)為表層土壤碳儲量最高,占整個土壤碳庫比例的42%以上,碳含量、碳儲量隨著土壤深度而降低;化學分組研究表明,惰性碳庫>慢性碳庫>活性碳庫,土壤有機碳主要是難分解態(tài)有機碳為主,所占比例達72%以上;有機碳含量跟土壤母巖、植被類型等密切相關,總的來說天然林下赤紅壤干擾少,生物氣候條件優(yōu)越,有機碳含量較高。
(2)天然林下赤紅壤氮元素分布特征、變化趨勢與有機碳相似,氮元素主要是以有機
3、氮的形式存在,氮儲量為10.44 t/hm2;土壤母質和土壤的性質、氣候條件主要決定了天然林下赤紅壤磷庫特征,磷元素主要是無機態(tài)形式存在,磷儲量為8.23 t/hm2;土壤C、N、P元素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赤紅壤天然林土壤C與N元素間表現(xiàn)出極顯著正相關性,C與P、N與P元素間表現(xiàn)為不顯著正相關。
(3)赤紅壤燒失量特征結果表明,由于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大,土壤表層燒失量明顯大于下層土壤,相比污染較大的化學分析法,燒失量法也可以
4、用于測定有機質含量;在250-350℃間土壤燒失量出現(xiàn)小峰值,而后失量趨于平緩,前期失量主要是腐殖質的分解,同時損失物質可能還有有機質、結合水等;隨著溫度的升高,土壤損失物質為多糖、纖維素,450℃后失量逐漸增大,主要是多環(huán)芳香族類物質的分解,但是仍然包括部分結合水、碳酸鹽、二氧化硫等。
(4)赤紅壤的紅外光譜圖表現(xiàn)為高嶺石型的圖譜,表明赤紅壤礦物以高嶺石為主,伴生礦物有伊利石、蒙脫石、針鐵礦物等;赤紅壤振動化學鍵及官能團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陰香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營養(yǎng)元素及紅外光譜特征研究.pdf
- 南亞熱帶人工林土壤有機碳庫、紅外光譜及營養(yǎng)元素特征分析.pdf
- 格氏栲天然林與人工林碳庫及土壤碳形態(tài).pdf
- 蘋果花期冠層高光譜特征及營養(yǎng)元素含量估測研究.pdf
- 觀光木人工林生長特性及碳與營養(yǎng)元素研究.pdf
- 陜西天然林保護與可持續(xù)經營對策研究.pdf
- 廣西莪術質量分析及其紅外光譜特征研究.pdf
- 桉樹退耕還林模式生物量、碳儲量及營養(yǎng)元素研究.pdf
- 江西天然針葉林群落特征研究.pdf
- 普洱旱冬瓜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pdf
- 馬尾松飛播林與天然林碳密度時空分布特征比較研究.pdf
- 花卉營養(yǎng)元素
- 興安落葉松天然林碳密度與碳平衡研究.pdf
- 營養(yǎng)元素知識
- 近紅外光譜特征變量選擇方法研究.pdf
- 基于實驗室光譜的土壤營養(yǎng)元素反演研究.pdf
- 靈芝紅外光譜規(guī)律及靈芝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pdf
- 福建青岡天然林林分結構特征分析及健康評價.pdf
- 天然林保護立法研究.pdf
- 輪臺白杏葉片營養(yǎng)元素濃度光譜估算模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