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不同品種(品系)抗蚜性及其機理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于2004~2006年在山東農業(yè)大學農學院育種基地、泰安市農科所小麥試驗地及植物保護學院中心實驗室進行,對該地區(qū)種植的19個小麥品種(系)上的蚜蟲種類、蚜量及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了調查;測定了小麥旗葉中的葉綠素、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析了小麥形態(tài)特征和小麥體內化學物質與蚜量比值的相關性,其主要結果如下: 1、不同時期危害小麥的蚜蟲群體組成不同。在山東省為害小麥的蚜蟲主要有麥二叉蚜、麥長管蚜和禾谷縊管蚜,3種蚜蟲在小麥不同的生長發(fā)

2、育時期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麥二叉蚜主要在小麥的苗期至拔節(jié)期進行為害,可占蚜蟲總量的75%,麥長管蚜在小麥的抽穗至灌漿期的前期為害,占蚜蟲總量的79.6%,該期是小麥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防治蚜蟲的最佳時期,研究結果表明,麥長管蚜是山東省麥田的優(yōu)勢種。 2、小麥不同生育期蚜蟲數量差異較大。從調查結果看,小麥拔節(jié)期蚜量較少,平均單株蚜量只有0.71頭,而在小麥挑旗至抽穗期,由于氣候適宜,麥蚜繁殖速度快,使田間蚜量進入發(fā)生盛期,平均

3、蚜量達到了14.14頭。小麥灌漿末期至乳熟期蚜量又急劇遞減,平均單株蚜量只有0.87頭。 3、不同小麥品種(系)蚜量比值有顯著差異。在19個小麥品種(系)中,中抗的有4個(抗旱61、919、4443、981713),抗性品種(系)5個(009、4855、85、8086、6065),感性品種(系)4個(泰山21號、4230、6035、198),高感的有6個(785、149、泰山23號、1186、642、37)。結果顯示,實驗范圍內

4、未發(fā)現高抗級品種(系)。 4、小麥的某些形態(tài)特征與小麥的蚜量比值有相關性。小麥的蚜量比值與小麥的株高和旗葉角度都呈明顯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R=0.7312;R=0.7509。芒長與蚜量比值無顯著相關性,但回歸分析顯示,芒長與株高和旗葉角度共同對小麥的蚜量比值產生影響,回歸系數R=0.87976;F=17.1219(p<0.01)說明小麥形態(tài)特征對小麥蚜量比值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5、不同小麥品種(系)旗葉內葉綠素

5、、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有顯著差異性。其中葉綠素4443最高為8.336±0.0237,4230最低為3.6011±0.0046。氨基酸149最高為0.6452±0.023,抗旱61最低為0.3220±0.0152。可溶性糖4443最高為98.2778±2.9169, 149最低為30.0868±4.2916。 6、小麥葉片中葉綠素、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與小麥蚜量比值有相關性。葉綠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與小麥的蚜量比值呈負相關,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