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IL-17是一種細胞因子新亞型,其與已知的細胞因子家族不同,它被認為是一個前炎癥因子, IL-17在體內可由Th17、NK細胞、CD+8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生成。IL-17和生成IL-17的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能夠引起機體的主動免疫并且在病理損害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而川崎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過萃取干酪乳桿菌細胞壁成分腹腔注射BALB/C小鼠,建立川崎病動物模型,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不同時間點
2、不同淋巴細胞亞群及中性粒細胞分泌IL-17的情況,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量IL-17和INF-γ在血漿中的含量,從而探討IL-17在川崎病急性期的作用。
方法:萃取干酪乳桿菌細胞壁成分(LCWE),并調致終濃度為0.8mg/ml,將60只BALB/C小鼠分為對照組10只,實驗組50只,注射LCWE0.7ml,于注射后的第18小時、3天、5天、10天、28天分別取10只小鼠的外周血,處死并留取心臟組織,送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觀察。外周
3、血肝素鈉抗凝后留取血漿成分,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量IL-17和INF-γ含量,血細胞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3天及對照組CD+69在淋巴細胞中的比例;各實驗分組及對照組CD+4、CD+8亞群在淋巴細胞中的比例及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分泌IL-17和INF-γCD+4、CD+8亞群比例及分泌IL-17的中性粒細胞的比例;血漿中的IL-17含量及分泌IL-17的CD+4、CD+8亞群比例與分泌INF-γ的CD+4、CD+8亞群比例相關
4、性,血漿中IL-17與中性粒細胞及分泌IL-17的中性粒細胞的相關性。
結果:1.病理切片:實驗組小鼠的病理變化主要為心臟血管炎性改變,其中冠狀血管病變嚴重,12小時有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3天有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5天以淋巴細胞為主,10天炎性細胞較前明顯減少,28天浸潤的炎性細胞基本消失。同時心內膜、心外膜、心肌組織中均有炎性細胞浸潤,且心肌細胞腫脹,胞質染色嗜酸性增強。對照組小鼠心臟組織無炎癥
5、。2.免疫學指標:18小時實驗組CD+3CD+69/CD+3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18小時時比值上升,最高點(47.47%±2.77%),后下降,在第5天時下降到最低點,又上升逐漸恢復并超過對照組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CD+4細胞在18小時時比值最高(66.11%±4.09%),后下降,與對照組比較18小時、10天、28天有統(tǒng)計學意義。CD+8細胞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高峰在5天(16.81%±1.02%
6、),各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中性粒細胞在5天時達高峰(10.32%±1.26%),且3、5、10天組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IL-17在其分泌細胞CD+4、 CD+8、中性粒細胞的比例均先增加后降低, CD+4是第5天達高峰(1.54%±0.17%), CD+8而是18小時時最高(0.58%±0.16%),中性粒細胞是3天時達高峰(1.46%±0.23%),且除CD+810天、28天外各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I
7、NF-γ在其分泌細胞CD+4、 CD+8的比例均先增加后降低, CD+4是第3天達高峰(0.73%±0.15%), CD+8而是5天時最高(14.15%±0.79%),CD+4是18小時、3天組與之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CD+8是18小時、3天、5天、10天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血漿中IL-17、INF-γ均是先增高,后降低,IL-17是3天時最高(42.82±5.77Pg/ml),且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INF-γ是3天時最
8、高(105.53±7.22Pg/ml),5天、10天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3.統(tǒng)計學指標:血漿中IL-17的含量與全血中淋巴細胞的比值呈負相關關系,P<0.05,IL-17與分泌IL-17的CD+4亞群比例呈正相關關系,P<0.05, IL-17與分泌IL-17的CD+8亞群比例則相反,而成負相關關系,P<0.05,血漿中的IL-17含量及分泌IL-17的CD+4、CD+8亞群比例與分泌INF-γ的CD+4、CD+8亞群比例呈正相關
9、關系,且P<0.05。在血漿中IL-17與INF-γ的含量呈正相關關系,但P>0.05,還不能說明二者之間存在相關性。血漿中IL-17的含量與中性粒細胞在全血中的比例呈正相關關系,P<0.05;血漿中IL-17與分泌IL-17中性粒細胞負相關關系,但P>0.05,還不能說明二者之間有相關性。
結論:1.干酪乳桿菌細胞壁成分(LCWE)腹腔注射能夠誘導BALB/C小鼠冠狀血管損害。其機制是通過超抗原誘導淋巴細胞大量的增值與活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分泌IL-17的T細胞及其相關細胞因子在小鼠COPD發(fā)生中的作用研究.pdf
- IL-17誘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患者外周血CD4+T細胞分泌IL-8.pdf
- 肺結核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9的淋巴細胞亞群的探討.pdf
- Th17細胞在川崎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pdf
- 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IL-17表達及分泌的初步研究.pdf
- 活菌卡介苗對哮喘小鼠IL-17及Th17細胞的影響.pdf
- IL-17、IL-25在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分布及其參與哮喘發(fā)病機制的探討.pdf
- IL-21上調IL-17在Graves病發(fā)病機制中的意義.pdf
- IL-17在子癇前期患者胎盤組織和外周血中的表達.pdf
- Th17細胞及IL-17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pdf
- Clara細胞分泌蛋白、Il-17在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中的表達和意義.pdf
-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22的淋巴細胞亞群的探討.pdf
- 小鼠哮喘模型肺部IL-17和IL-6表達.pdf
- 川崎病Th17、Treg細胞異常機制的初探.pdf
- CpGDNA干預哮喘小鼠IL-17水平變化.pdf
- IL-17、IL-23在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Th17細胞及IL-17在NSCLC患者外周血與癌灶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γδT細胞產生IL-17的亞群分析和誘導分化條件的探討.pdf
- IL-17在口腔扁平苔蘚病損組織表達的研究.pdf
- 探討雷公藤甲素對BALB-c哮喘小鼠IL-23-Th17(IL-17)軸系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