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廈門大學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論文寫作中參考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適當方式明確標明,并符合法律規(guī)范和《廈門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規(guī)范(試行)》。另外,該學位論文為(廈門大學海洋碳循環(huán))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獲得(廈門大學海洋碳循環(huán))課題(組)經(jīng)費或?qū)嶒炇业馁Y助,在(廈門大學海洋碳循環(huán))實驗室完成。(請在以上括號內(nèi)填寫課題或課題組負責人或?qū)嶒炇颐Q,未有此項聲明
2、內(nèi)容的,可以不作特別聲明。)聲明人(簽名):年月日摘要摘要高顆粒物濃度的內(nèi)陸架邊緣海顆粒有機碳(ParticulateOrganicCarbon,POC)的動力學和輸出通量非常復雜,但其在陸架邊緣海碳循環(huán)過程中的作用應當也相當關鍵。黃海作為一個中緯度典型的內(nèi)陸架邊緣海,具有高初級生產(chǎn)力、高沉積速率等生物地球化學特征。而其POC的時空分布、來源特征和主控因子并不清晰,對POC輸出通量的了解也相當有限。另外,作為一個高顆粒物濃度海區(qū),其顆粒
3、動力學過程卻也知之甚少。2006年4月,我們對黃海POC、顆粒氮(ParticulateNitriogen,PN)以及總懸浮顆粒物質(zhì)(TotalSuspendedMaterial,TSM)做了比較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POC,PN和TSM的濃度范圍分別為30—26IxmolL1,0640tmolL。1和0450mgL1。在空間分布上,黃海POC在南北及近岸遠岸存在差異。北黃海由于垂直混合較充分,表底層之間差異較小;但在南黃海,由于受浮游植物光
4、合作用以及底部再懸浮的影響,表層POC濃度普遍高于底層。而在遠近岸分布上,由于受垂直混合和陸源輸入的影響,近岸POC一般是垂直混勻并且高于遠岸。但是,POC的最大值卻出現(xiàn)在航次期間所發(fā)現(xiàn)的水華區(qū)(位于南黃海中心,POC濃度為26ItmolL1,PN濃度為35tmolL_1)。雖然,存在著表層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添加和底層再礦化作用的去除,但是黃海POC主要受控于兩端員混合,即高POC、低TSM的生源顆粒物質(zhì)和由底層再懸浮的,并且性質(zhì)比較均
5、一的高TSM、低POC的顆粒物質(zhì)的混合。通過對C/N比值,POC/Chla比值的綜合分析,并結(jié)合文獻資料,總體而言,黃海春季POC主要來自浮游植物的現(xiàn)場生產(chǎn),而底層POC主要來自于表層沉降。為了進一步研究黃海顆粒物的動力學過程和POC輸出通量,我們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34Th作為示蹤手段,改進了Mn02共沉淀方法,使其運用于高顆粒物濃度海區(qū)。我們在黃海中心海盆3個站位中(水深約7080m),采用較高垂直分辨率的采樣方法,發(fā)現(xiàn)黃海顆粒態(tài)和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復雜網(wǎng)絡的演化動力學及網(wǎng)絡上的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有機分子體系強雙光子吸收的動力學過程.pdf
- 開放系統(tǒng)幾何相位及動力學過程的研究.pdf
- 釕(Ⅱ)配合物的發(fā)光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復雜網(wǎng)絡上的幾種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量子相空間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37063.東、黃海及海南近海有機碳的分布
- 重核裂變動力學過程的頸部研究.pdf
- PZT薄膜晶化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水下氣泡潰滅動力學過程的數(shù)值研究.pdf
- 液橋形成與破碎的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船橋碰撞動力學過程的近似工程模型.pdf
- 半導體中超快動力學過程的研究.pdf
- 自組裝單分子膜的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酶抑制反應動力學過程分析的應用.pdf
- 內(nèi)向整流鉀通道門控動力學過程的研究.pdf
- 36890.黃海春季和夏季海霧過程的觀測分析與數(shù)值試驗
- 事故性泄漏動力學過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1)
- 復雜網(wǎng)絡上的傳播和耦合動力學過程研究.pdf
- 事故性泄漏動力學過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