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淹水過程中鐵化學行為變化對磷有效性影響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致 謝本論文是在楊玉愛教授和章永松教授兩位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工作中每一步都凝聚著導師巨大的心血。恩師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維、嚴謹?shù)膶W風和高尚的人格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是我以后從事科研工作的榜樣。學生衷心感謝楊玉愛教授三年來在工作、學習各方面給予的關心、幫助和指導。章永松教授在論文的選題、實驗設計和具體實施方面給予了全面的指導,他嫻熟的實驗技巧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使學生獲益非淺。我要特別感謝我所在實驗室的每一位成員。章永松教授

2、、羅安程教授、林咸永副教授、鄭紹建教授,他們不僅在學業(yè)上給予我熱情的指導和幫助,更教我為人處事。師弟、師妹柴容明、蔡妙珍、方素萍、于洪波、杜靜、張英鵬、邢承華在實驗中的幫助、生活中的關心為我創(chuàng)造了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感謝他們給我的意外驚喜,感謝蔡妙珍無私地為我提供了水稻基因型篩選結果;與楊建立、樓玉蘭相處時間雖短.卻是一段愉快的經(jīng)歷。衷心祝愿這個集體永遠團結向上。在五年的研究生學習中得到了趙啟泉老師、樓建悅老師、方萍老師、余允貴老師、何積秀

3、老師、丁曉梅等老師的許多幫助和關心,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曾在本實驗室畢業(yè)實習的江山、何則堯、錢衛(wèi)華、陳勝同學為我的實驗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夏會龍博士和茶學系陳暄同學的熱心相助。感謝朱維琴、朱正華、鄰居樓麗萍、鄭沽敏和我的室友李梅蘭博士、我的老鄉(xiāng)黃敬峰、王秀珍、劉彩玲、周新文和謝新生、我的同學李華、師兄劉鵬和梁和、黃欣夫婦、李志剮,他們使這五年的美好時光變得更值得回憶。感謝老同學呂曉玉、申屠勛玉夫婦、賈建領、周曉波、葉央摘要本試

4、驗采用浙江省廣泛分布的兩種水稻土( 紅壤性水稻土和青紫泥) ,研究了淹水后土壤不同土層鐵形態(tài)和磷組分變化對土壤磷有效性的影響;干濕交替過程中鐵形態(tài)和磷組分交化對土壤磷有效性的影響。采用人工合成的三種結晶程度不同的鐵氧化物( 針鐵礦、赤鐵礦、水鐵\廠礦) 研究了p H 和有機陰離子對磷吸附的影響。1 現(xiàn)將得到的一些初步結t果總結如下:1 .水稻土中磷、鐵的化學行為變化對磷有效性的影響1 ) 淹水后,土壤中結晶態(tài)氧化鐵含量逐漸減少,而同時無

5、定形氧化鐵含量大幅度提高,二者呈極顯著的負相關,淹水引起土壤E h 的下降,促進了土壤中氧化鐵的活化。在供試兩種土壤中,鐵的“泵升作用”似乎并不明顯或并不存在,它在氧化鐵活化中或許并不一定起主導作用。2 ) 土壤淹水后對磷的吸附量大幅度增加,吸附量與無定形氧化鐵含量極顯著正相關。同時磷解吸率減小,表明淹水使土壤對磷的吸附強度也有所增強。淹水一方面使水稻土中無定形氧化鐵含量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促進氧化鐵表面的羥基化,同時,在淹水條件

6、下酸性土壤p H 升高,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土壤對磷的吸附位點增多,吸附能力增強,從而影響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3 ) 淹水后土壤中A 1 .P 有向F e .P 轉化的趨勢,特別是紅壤性水稻土,淹水后青紫泥中F e .P 和0 .P 之間也發(fā)生顯著的轉化,這些變化與土壤中鐵的變化相關。淹水對供試土壤C a .P 含量影響不明顯。4 ) 試驗結果表明,土壤淹水后有效磷減少。對照中有效磷經(jīng)歷了一個先增加后減少的過程,而+ P 處理土壤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