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底物15(Eps15)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達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利用實驗室已有的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轉錄組數(shù)據(jù)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底物15(Eps15)基因的部分序列,設計池蝶蚌Eps15基因(Hs-Eps15)基因的特異性引物,并以池蝶蚌性腺組織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將擴增產物克隆到pMD19-T載體中,然后轉進大腸桿菌DH5α,經測序獲得Hs-Eps15基因的部分中間片段,繼而通過PCR和3’-RACE PCR最終克隆出Eps15基因序列,其cDNA全長

2、3382bp,包括923bp的3'-UTR,具有24bp長的polyA尾巴及加尾信號AATAA,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為2454bp,編碼817個氨基酸。對Hs-Eps15蛋白結構域分析得知,N端部分主要由三個EH(Eps15 homology)結構域組成,無信號肽,而C端部分最顯著的特征是存在多次DPF(谷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重復序列;利用相關生物學軟件分析得到其分子量約為88.67kDa,理論

3、等電點為4.88;二級結構預測中顯示無規(guī)則卷曲和α-螺旋最多,分別占41.74%和41.49%,延伸鏈占9.55,β-折疊最少。采用MEGA4.0軟件鄰位相連法(NJ)建立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同源性表明,在眾多物種中,池蝶蚌的Eps15基因與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的同源性最高(約64%)。
  通過熒光定量PCR技術檢測分析Hs-Eps15基因在池蝶蚌不同組織中mRNA的表達情況。結果表明:該基因在池蝶蚌心臟、

4、卵巢、精巢、腸、肝胰腺、腎臟、鰓、閉殼肌、外套膜、斧足和血液11個組織中均有表達,其中在精巢中表達量最高,在卵巢中次之,而在心臟、鰓和血液中表達量較低,其中心臟中最低。由此推測池蝶蚌中以Eps15為底物的EGFR通路會影響精子的產生和發(fā)育,也會作為池蝶蚌卵巢局部重要的調節(jié)因子,影響卵泡生長發(fā)育及成熟。
  根據(jù)已得到的Hs-Eps15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經NCBI中比對獲知序列N端有3個EH結構域,選取這段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結構

5、域的序列,并對此設計擴增該完整結構域的引物,pEASYTM-E1-Hs-Eps15重組表達質粒,然后轉進E.coil BL21(DE3)表達感受態(tài)細胞中,經IPTG誘導蛋白表達,得到了分子量約為32.6kDa的融合蛋白。采用Ni-NTA樹脂親和層析法純化表達產物,SDS-PAGE檢測顯示獲得了純凈的融合蛋白,Bradford法測定蛋白濃度及含量,測定結果顯示蛋白濃度符合制備多克隆抗體的要求。利用純化的Hs-Eps15融合蛋白作為抗原免疫

6、日本長耳兔,制備多克隆抗體,ELISA間接法檢測抗血清效價在1:512000以上。經Western blotting檢測得知制備的多克隆抗血清能夠特異性識別純化的Hs-Eps15融合蛋白。最后做池蝶蚌成熟性腺及肝胰腺的冰凍切片,用制備的兔抗血清對Hs-Eps15蛋白在細胞內表達進行免疫熒光定位,結果發(fā)現(xiàn)在池蝶蚌的精子中,Eps15蛋白主要分布在精子頭部位置,在池蝶蚌卵細胞中,Eps15蛋白主要分布在細胞核膜上,而在肝胰腺細胞中Eps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