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 論《 三國演義》 對諸葛亮的神化</p><p><b> 中文摘要</b></p><p> 看作者如何把諸葛亮塑造成“忠貞”的典型,智慧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需要的“軍師”、“謀士”的智慧.將其美化成理想中的”完人”。諸葛亮的精神對后世有何啟迪。</p><p> 關(guān)鍵詞:諸葛亮神化形象</p
2、><p> 1 . 《三國演義》 神化諸葛亮的現(xiàn)象</p><p> 諸葛亮 生于公元一八O ,病逝于公元二三四年八月。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山東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二十六歲之前,諸葛亮隱居鄉(xiāng)間耕種,生平好吟誦樂府歌《梁父吟》?!度龂尽分忻鑼懰砀甙顺?,常自比管仲、樂毅,與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為友。其人胸懷大志,雖隱居鄉(xiāng)間,然對于國家大事卻有自己獨到的觀
3、點,后劉備與其隆中對時亦言:“先生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1 」</p><p> 公元206 年,諸葛亮承劉備“三顧”之請,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yè),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劉備與諸葛亮關(guān)系之親密,用劉備的話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敝T葛亮亦開始了他萬古留名的軍事生涯。公元208 年由于曹操南征,劉備兵敗逃至夏口,諸葛亮請命前往東吳求救,并說服了孫權(quán)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當時諸葛亮
4、年僅27歲?!度龂萘x》 中描寫諸葛亮在東吳經(jīng)歷了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壇祭風等精彩片段,使得赤壁的漫天飛焰更具傳奇色彩,浩浩長江也由此成名于歷史舞臺。赤壁之役曹操敗北后,諸葛亮協(xié)助劉備占據(jù)了長江以南的荊州諸郡,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小說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jié)描寫也為諸葛亮的超凡智慧做下了形象生動的描繪。公元211 年諸葛亮和張飛、趙云等將率兵逆江而上,分頭平定諸郡,和劉備一起包圍了成都,成都得以平定。同年,劉備在西川稱帝,封
5、諸葛亮為漢承相。公元二二三年,劉備為給關(guān)羽報仇,出兵伐吳,結(jié)果大敗,蜀軍元氣大傷,劉備亦病逝于白帝城,同時,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政事不分大小,均由諸葛亮決定。期間,諸葛亮致力于平定益州南部諸郡叛亂,與東吳修好,令西蜀局勢在易主期間得到穩(wěn)定的發(fā)展。公元22</p><p> 諸葛亮的一生多付辛勞,然他滿腔的智慧與忠心造就了他萬古留芳的賢相之名。兩千年來,諸葛亮早已成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他的存在是中國歷史與華夏民
6、族共同的驕傲!</p><p> 2 .《三國演義》 神化諸葛亮的特點</p><p> 《三國演義》 中,諸葛亮是羅貫中傾注滿腔心血精心塑造的千古名相,在他眼里,諸葛亮集忠誠、智慧、堅韌、公正于一身,是歷代眾多儒家士大夫的寫照和縮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身精力和心血匡扶漢室維護正統(tǒng),功敗垂成而遺恨千年。諸葛亮身上其實寄附了作者太多的感情和理想?!吧鄳?zhàn)群儒”見其辯
7、,“草船借箭”證其能,“七擒孟獲”揚其智,“空城退敵”顯其謀,平南越,立法度,理戎旅,興科教,諸葛亮的治世之才世所罕見,《 三國志》 評曰: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生于當時的蜀人是幸運的,因有亮為相“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然生于彼時的蜀人又是不幸的,“宇內(nèi)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nèi)。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
8、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lt;/p><p> 從《 三國志》 的記述可以看出,以諸葛亮的志向,進欲飲馬黃河,一統(tǒng)四海;退欲攻城掠地,威震華夏。為了其平生之志,諸葛亮不惜舉弱兵而伐強魏,五進中原而不得,最后積勞成疾,病死軍中。以“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成就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萬世英名。</p><p>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前期的聯(lián)吳抗曹均是為他后期殫精竭慮輔佐后主,矢志不渝舉
9、兵北伐作鋪墊,真正讓諸葛亮聞名遐爾、為人稱道的是劉備死后他不以相父自居,盡心盡力忠于王事,一心一意輔佐后主,對內(nèi)立法度、興科技、獎勵農(nóng)耕、平定叛亂,對外聯(lián)孫吳、扶漢室、拒北魏,以弱小之兵討伐中原。極盡一個人臣之職,可算勞苦功高。</p><p> 諸葛亮在中國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在許多人心目中是忠誠和智慧的象征,自陳壽著《 三國志》 以來,歷代多譽為大政治家、大軍事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 更將其神化為“
10、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諸子百家,無所不曉”的封建社會理想人物。</p><p> 《 三國演義》 是有觀點立場的,擁護什么,反對什么,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確的。那末,它的觀點立場是什么呢?是天下者漢家之天下也。漢家即使不行,皇帝也該由姓劉的做。別姓人不能問鼎!萬一漢家被別姓所篡,而別有姓劉的起來,則姓劉的是正統(tǒng),別姓只是篡竊。第八十回回目:“曹不廢帝篡炎劉,漢王(劉備)正位續(xù)大
11、統(tǒng)?!本褪沁@意思。</p><p> 《 三國演義》 用這觀點立場塑造了三個典型:正面人物關(guān)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不是說別的人物不夠典型或?qū)懙貌缓茫鼘懙挠怪鳙I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shù)、袁紹、劉表、劉璋、器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褚、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各極其態(tài)。不過這里只說這三個典型。這三個典型,是中國長篇小說中最大也最久的典型,不但讀書時活躍在你眼前,就是拋開書了,他
12、們也充塞天地,深入人心,婦孺皆知,家喻戶曉。</p><p> 3 . 《三國演義》 神化諸葛亮的方法</p><p> 3 . 1 .諸葛亮的形象</p><p>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舳艫灰飛煙滅。”每一句話都是說周瑜的,《 三國演義》 把“羽扇綸巾”等等都拿給諸葛亮了,剩下的只有
13、小喬。先把諸葛亮打扮一番。</p><p> 3 . 2 .諸葛亮的出場</p><p> 關(guān)于“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國演義》 寫得非常精彩。在最終見到諸葛亮之前,小說作了長長的鋪墊。說劉備如何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二人,如何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去拜訪;又如何一次二次沒有見到諸葛亮而只見到他的朋友和他的家人;第三次去諸葛亮又如何小睡片刻而讓劉、關(guān)、張三人等了老半天才見上面等等。這些編撰的故
14、事除了渲染劉備的禮賢下士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眾星捧月”般一步步推出神仙人物諸葛亮來。</p><p> 3 . 3 .諸葛亮的智謀</p><p> 《 三國演義》 表現(xiàn)諸葛亮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劉備棄新野走樊城一路逃走不脫,卻說成諸葛亮率領(lǐng)百姓撤出新野,然后設(shè)計火燒占領(lǐng)新野的曹軍,接著說劉備不忍棄百姓,“緩緩而行”, “日行十余里”?;⑼け鴶?,劉備輸干賭本,逃到白帝城,卻有諸葛
15、亮早擺好八陣圖,使敵將陸遜迷失其間,若無孔明的岳老太爺引路,恐怕會死在里頭。失了街亭,司馬懿兵臨城下,不過為了表現(xiàn)孔明的“空城計”!最后,孔明被司馬懿拖死了,還用木偶嚇司馬退卻一陣,也就挽回了一點面子。幾乎一切壞事都是好事。</p><p> 藝術(shù)形象的諸葛亮的許多故事,有的是有歷史記載,有的則純屬虛構(gòu)?!?三國演義》 及有關(guān)戲劇中,諸葛亮在赤壁大戰(zhàn)中有兩大貢獻,即借箭與借風。其實歷史上根本沒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
16、事,只是在《 魏略》 中曾記載孫權(quán)乘船去偵視曹操軍隊,曹操下令弓弩亂發(fā),因為箭偏射在船的一側(cè),孫權(quán)怕船傾覆,命令將船掉頭,使另一側(cè)也著箭,等兩側(cè)平衡后,駛船返回。這里既不是草船,也不是借箭,而且與諸葛亮無關(guān),時間則是在赤壁之戰(zhàn)后四年,地點在濡須口。歷史上有過草船借箭的事,那是在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守雍州(今河南杞縣)時,因為城被圍,城內(nèi)箭用光了,張巡于是扎了一千多草人,外著黑衣,夜間從城上垂下,城外敵人萬箭齊發(fā),結(jié)果得箭幾十萬支。藝術(shù)家
17、可能是把這兩件歷史記載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編出了草船借箭的故事。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最大貢獻是促成孫劉聯(lián)合,可是戲劇作品中卻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借風看做了戰(zhàn)爭勝負關(guān)鍵。借風故事純屬虛構(gòu),但也并非沒有由來,東風最早見于杜牧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惫诺渌囆g(shù)家可能是從這里得到啟發(fā),而寫出了諸葛亮的借東風,《 三國志平話》 中也有借風的事。</p><p> “空城計”在諸葛亮故事中最為膾
18、炙人口。這個故事在《 三國志》 、《 三國志平話》 中還沒有,在《 三國演義》 中才出現(xiàn),《 郭沖王事》 中有一段與小說中類似的記錄,記諸葛亮守平陽時,兵多被派出,城內(nèi)僅萬人,突然司馬彭率二十萬眾來攻,但“亮意氣自若… … 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司馬懿)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膳崴芍诎堰@條記載引為《 三國志》 注的同時,就指出它的不可靠。他指出,諸葛亮當時在漢中而不是在陽平,司馬懿那時也正鎮(zhèn)守
19、城,并未與諸葛亮直接對陣。而且司馬懿如果真有二十萬兵,又明知諸葛亮兵少,也只能不冒險進城,斷不至于倉皇逃走。這個分析很正確,歷史上雖然沒有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這件事,但小說和戲劇的描寫還是相當出色的。</p><p> 諸葛亮終其一身,都是在其一貫戰(zhàn)略方針指導下進行其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活動。我們知道,歷史上具有戰(zhàn)略高度的政治家或軍事家并不多,西方有將漢尼拔、凱撒、拿破侖等列為四大軍事戰(zhàn)略家之說。諸葛亮初出茅廬,
20、而其戰(zhàn)略思想已成型并成熟,《 隆中對》 便清晰地判明半個世紀的天下大勢。這正有如二戰(zhàn)后雅爾塔會議標明了戰(zhàn)后的政治格局一樣,劉備諸葛亮的君臣際遇之時也判明了其后半個世紀的政治格局。</p><p> 如果說“三分天下”是諸葛亮的第一步戰(zhàn)略,那么“統(tǒng)一中國”則是諸葛亮的更大戰(zhàn)略。諸葛亮的悲劇也圍繞此大戰(zhàn)略展開。因為自劉備入蜀,并戰(zhàn)領(lǐng)漢中,三分格局已定。他們也完全可以像孫權(quán)集團那樣坐享太平。孫權(quán)集團雖也有以攻為守的舉
21、動,但終究是守。劉備、諸葛亮的旗幟非常鮮明,那就是“統(tǒng)一中國”。這已不僅僅是英雄的悲哀,而是心憂天下者的悲哀。因為誠如諸葛亮所分析,如果坐等形勢的變化,那么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魏國因其據(jù)有中原而將在長期的和平中勝出,與其坐待天時,不如盡量人謀。如果形勢未變,人謀終難成功,但未嘗不有三分勝算的可能。故陳壽評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長與?”「2 〕 其實不免有失公允,因為連年動眾,是不得不為之,是不能坐以待斃,而想統(tǒng)一
22、中國的諸葛亮所不能忍。</p><p> 諸葛亮在以上兩個大戰(zhàn)略之下,也有相對具體的戰(zhàn)略。這就是《 孫子兵法》 所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闭鞣闲U,平定后方,以為統(tǒng)一中國打下穩(wěn)定基礎(chǔ),便是這一戰(zhàn)略的運用。這一戰(zhàn)略著重“德”,以道德力量感化人,注重“勢”,以強大威勢懾服人。如果僅以戰(zhàn)爭解決定,那一戰(zhàn)就可平定南方,而戰(zhàn)略解決則有七擒七縱。</p><p> 《 三國演義》 中所描述的諸
23、葛亮,最令人欽佩的是他眼光遠大、雄才大略而且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除了直接描述,羅貫中還以下列兩點來襯托出諸葛亮空前絕后的軍事和政治天才:一、諸葛亮清高而有志氣,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他為國為民,不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二、曹操暴躁;司馬懿多疑;周瑜心胸狹窄;魯肅呆直;阿斗的無能和張飛的魯莽等。</p><p> 杜牧《 銅雀臺懷古》 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 從中悟出了
24、兩點。一點,從二喬與東吳人物的關(guān)系,說諸葛亮去東吳游說,勸周瑜獻“民間之二女”二喬與曹操,曹操自然退兵。激起周瑜破曹決心,好象東吳破曹全由諸葛亮激起。更重要的是東風,曹操在上水,船多;東吳在下水,船少。非有東風,決難取勝,而東風則只有諸葛亮能祭。于是破曹首功,當然推諸葛亮。但這也是剝奪周瑜的。元曲中有隔江斗智,于是《 三國演義》 有三氣周瑜。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簡直把他的性命也了結(jié)了。使他臨死還說:“既生瑜,何生亮?” </p&
25、gt;<p> 在《 三國演義》 里,諸葛亮的眼光遠大和雄才大略,體現(xiàn)在他于“隆中對策”中分析鼎立三國,靜觀天下,然后北伐中原,統(tǒng)一天下的局勢。不幸,關(guān)羽剛愎自用,挑戰(zhàn)孫權(quán)而失荊州;劉備又因為輕敵而敗在陸遜手下。這么一來,蜀漢陷入頹勢,隆中對策,北伐中原的全盤計劃于是遭破壞。馬謖的輕浮;阿斗的無能以及蜀中將才的凋零,更使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成功而害得他鞠躬盡瘁,在五丈原以身殉國。</p><p>
26、 諸葛亮足智多謀和未卜先知的軍事天才,體現(xiàn)在許許多多的章回里,其中包括: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擺空城計,木牛流馬計敗司馬懿,最后死諸葛還能嚇走活司馬。</p><p> 不幸曹操占盡天時;孫權(quán)占盡地利而諸葛亮只能靠人和。因為沒有天時和地利,所以諸葛亮不能成功而成仁了。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p><p> 3 . 4 .諸葛亮的忠義</p>&
27、lt;p> “忠義”是維系整個蜀漢集團內(nèi)部團結(jié)的紐帶?!熬瞎M瘁,死而后已”的千古賢相諸葛亮也是“忠義”的積極維護者。《 三國演義》 對諸葛亮“忠義”品質(zhì)的描寫是多方面的,是無處不在的,也可以說,“忠義”這條紅線是貫串于諸葛亮一生的。為酬劉備“三顧”之恩,諸葛亮在八十萬曹軍壓境,兵敗樊城的危急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只身入?yún)?,舌?zhàn)群儒,堅定了吳主孫權(quán)聯(lián)劉抗曹的決心,此乃他“忠義”表現(xiàn)之一。劉備白帝城托孤時,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
28、,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乎!”此后他侍奉后主劉禪,雖然后主昏庸無能,但諸葛亮始終忠心耿耿,毫無怨言,履行了他對劉備的諾言,此為其“忠義”表現(xiàn)之二。值得注意的是,劉關(guān)張和諸葛亮這種死生不棄的“義”是以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忠于劉漢王朝為依歸的大“義”。這種“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涵蓋了“忠”。恰如后來劉備三顧草
29、廬時所說的:“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申大義于天下… … ”此處的“義”就有“忠”的意思。在《 三國演義》 中,所謂“匡扶漢室”只是</p><p> 4 .《 三國演義》 神化諸葛亮的原因</p><p> 封建統(tǒng)治需要忠臣,遠過于需要明主。沒有明主,只有忠臣,江山還是江山;只有明主而無忠臣,這明主就可能寸步難行。忠臣如此重要,但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不如有熟知天文地理
30、、過去未來無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忠臣,更不如有兩者相結(jié)合掌握全局大權(quán)的忠臣?!?三國演義》 既以蜀為正統(tǒng),它就需要蜀國有這樣一個大人物,需要這樣一個典型,而蜀國恰有這樣一個諸葛亮。諸葛亮本是一生唯謹慎,是鞠躬盡瘁的人物。這不能滿足作者的要求,除此之外,作者還需要一個祭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識魏延反骨、智取成都、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的諸葛亮。它也就把他寫成這樣
31、了。魯迅先生《 中國小說史略》 說《 三國演義》 “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lt;/p><p>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梢哉f,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 三國演義》 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yè)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
32、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三國演義》 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p><p> 諸葛亮是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歷史人物。深受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喜愛。士大夫們也不例外。諸葛亮能如此受愛戴,根本原因在于,諸葛亮的品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深得中國士大夫精神,符合儒家的道德標準。諸葛亮無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體現(xiàn)著中國士大夫精神。他隱居隆中,不仕亂臣,這是他衛(wèi)道的表
33、現(xiàn);他擇主謹慎,始終忠于蜀漢政權(quán),這是他忠君的表現(xiàn);他在蜀漢處于岌岌可危的時候,義正嚴辭地斷然決絕曹魏群臣的勸降,這是他守義的表現(xiàn);他輔佐劉備,使劉備從一個無立足之地的人成為一方霸主,并且一生以興復像光武中興那樣安定繁榮的國家為己任,為之奮斗了一生,最終流芳百世,雖然最終未能功成身退(因為他并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然而他那儉以致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思想“把諸自子百家所長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把出世與入世和i 皆地統(tǒng)一起來”了,這是他符合士
34、大夫階層理想生活模式的表現(xiàn)??偟膩碚f他律己以嚴,治家以儉,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小心謹慎而不優(yōu)柔寡斷,英國果斷而不剛惶自用,位高權(quán)重而不凌上欺下,知錯能改而不文過飾非,克己奉公,對社會,對家庭,對個人都負責任,因此,他才能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最突出的體現(xiàn)者與代表者。</p><p> 5 .《 三國演義》 神化諸葛亮的意義</p><p> 三國歷史給后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后人從三國歷史
35、中得到的啟迪是多方面的。諸葛亮這個人物在三國以后的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后人也從諸葛亮的一生事跡中學到很多東西。諸葛亮的忠貞、濟世、敬業(yè)、至公、廉潔、謙虛等品格為歷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稱頌。唐太宗稱他為“賢相”,治國“正直”, “至公”,要群臣學習。乾隆《 五賢祠詩》 說:“端稱諸葛是完人”。唐代革新家、名相裴度說:觀歷代“秉事君之節(jié),具開國之才,得立身之道,有治人之術(shù)”者,唯諸葛亮一人。唐、宋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蘇
36、軾等都給予熱情謳歌。杜甫詩稱:“諸葛大名垂宇宙”。唐初名畫家閻立本畫諸葛亮像以后歷代摹擬傳瞻。至南宋摹擬像上有張拭贊、朱熹書。</p><p> 南宋理學家王柏仰慕諸葛亮,特刻其石像供奉。朱子“每酒酣,多朗誦《 出師表》 ”。史可法等一批民族英雄,忠于國家民族的思想品德無不受其影響。諸葛亮對國家對事業(yè)“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敬業(yè)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立身處事格言,影響了許多人!! !可以說,諸葛亮思
37、想的積極面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中,它將永遠昭示來者。</p><p> 人的生命有多種含義,精神生命是其中之一。著名詩人臧克家在他的《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一詩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就是說,他的精神生命要遠遠長于他的自然生命。當諸葛亮的自然生命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時候,他的精神生命卻才剛剛開始。自西晉至明朝,蜀中百姓一直以各種方式紀念諸葛亮,所以金庸的小說里一提到四川人,總說頭戴孝帽,這是祭祀武侯
38、留下的傳統(tǒng)。千百年來,懷念諸葛亮的不僅僅是人民群眾,也包括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那么,諸葛亮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在他的身上,又是什么吸引了我這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現(xiàn)代社會的年輕人,甚至為之動容,肅然起敬?如果僅就諸葛亮建立和治理蜀漢的政治軍事功業(yè)而論,他不僅比不上夏、商、周三代的名相,就連西漢統(tǒng)一的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曹參等也難以企及。但是,他憑借客觀條件所能夠給予的歷史舞臺,經(jīng)過主觀的奮力拼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在諸葛亮
39、27 年的政治生涯中,處處事事表現(xiàn)出一種更偉大、更感人、更具魅力的東西,而這種東西被一代又一代人所繼承、總結(jié)、發(fā)揚,因此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恒價值。這種東西,就是諸葛亮為政所反映出來的品德、人格和精神。</p><p> 我想,如果說諸葛亮是一顆高懸于蒼穹中的明星,在我感受到他耀眼奪目的光芒之中,首先便是他的公平、無私。身為一國丞相,家庭生活卻如此簡樸,以至“蓄財無余,妾無副服”,當然更為人所知的則是他在給后主的表
40、章中說“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 …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才,以負陛下?!睆闹形腋惺艿降氖且晃唤艹稣渭页绺叩乃枷刖辰纭G迦送醴蛑f:“且夫持大權(quán),建大功,為物望所歸,而懷不軌之志者,未有不豐殖以厚儲于家者也?!痹谶@里,王夫之提出一個持大權(quán)、建大功的目的問題。在封建社會,財富與權(quán)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建大功以收眾望,收眾望以攬大權(quán),攬大權(quán)以取民財,這的確是一些野心家共有的邏輯。諸葛亮在漢末大亂風
41、云際會之時為劉備規(guī)劃三分,在強曹雄孫的夾縫中助劉備建立霸業(yè),把區(qū)區(qū)一州之地治理得在三國中最有條理,其功勞不可謂不大;受遺詔輔政,后主以父事之,“政由葛式,祭則寡人”,事無巨細,皆亮專之,權(quán)力不可謂不重。功大而權(quán)重,但諸葛亮的發(fā)展邏輯并不是廣廈富麗,美女充盈,財寶流溢,谷米陳腐,而恰恰相反,是家無余財,妾無副服,這不正說明了他的功業(yè)、權(quán)力不是為了個人嗎?那些已經(jīng)或</p><p> 諸葛亮的光芒,其次是他的正直、
42、忠誠。他出生在一個令曹操都感嘆不已的官僚世家,家風廉潔,疾惡如仇。累世家風的潛移默化,幼年時的耳濡目染以及那個時代盛行的道德標準和名節(jié)操守,這一切的一切,都決定了他的政治理想只能是“攘除奸兇,興復漢室”,所以他才“智恢宇宙而終不北向”,在時人的不解與嘲諷中默默地等待自己心中理想的明主。鳳翱翔于千初兮,非梧桐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明主不依。“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終于,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理想的明主,平生的抱負得以施展,從此他們君臣合力
43、,聚集群英,按照諸葛亮制定的戰(zhàn)略方針和意圖,推動著漢末群雄割據(jù)的歷史迅速向前發(fā)展。然而,命運有時就是如此地捉弄人,正當“興復漢室”的事業(yè)一步步地達到顛峰之時,劉備卻倒下了。從建安十二年(207 年)算起,劉備與諸葛亮己經(jīng)相識16 年了。16 年,可以說,劉備是用了自己生命四分之一以上的時間,用自己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歷,去感受諸葛亮的才華,感受諸葛亮的智慧,感受諸葛亮的正直,感受諸葛亮的忠誠,感受他與諸葛亮情同魚水的君臣關(guān)系。正因為他太了解諸葛
44、亮,所以才沒有必要對他進行任何試探,所以他才說出了那句令后人百般附會的千古遺言:“如其不才</p><p> 最后,我想談一談諸葛亮的光芒之中最為絢爛奪目,惟仰視方可見的那部分,這便是他對于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撓、為之奮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執(zhí)著信念。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我才依稀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并非什么不慚的大話,如果說上文中孔明的幾個閃光點是大政治家的境界,凡俗如我者有生之年恐怕也難以望其項背的話,那么對于理想的
45、不盡追求,卻是任何有志向的人都能夠而且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如果能夠確定,我們活著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的話,那么就必然有某種信念在支撐著我們,人有了它,才會海闊天空,才會更加堅定地活下去。</p><p> 或許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是奢談理想的,說到理想,便含著輕薄的意味,覺得理想即是妄想,理想家即是妄人??酌鳠o疑是理想主義者,他早已看出生命的無奈,而且也不是個樂觀主義者,他深知自己的理想,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達成
46、。但他也不是個悲觀論者,命是上天注定的,但運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將宿命化為積極的、無止境的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終會有些成果。這,或許才是他在深度兵法素養(yǎng)下,對這個世界及個人生命,經(jīng)過冷靜透徹的了解分析,所建立起來的人生哲學。和神佛一樣,以無盡的關(guān)心,來面對這個無奈又荒謬的人世,不企求任何回報,努力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這不正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佛學普度眾生的最高境界么?我是個普通人,當然沒有這樣高深的思想境界,但畢竟朝著這個方向
47、做了:記得高考前那令人終生難忘的幾個月中,每當自己活得蠅營狗茍、渾渾噩噩的時候,總會聽到冥冥中一個聲音在說:想想孔明!想想古人,再看看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么!連眼前一道小小的坎都邁不過去,還談什么乘風破浪濟滄海?!于是自己從墮落的深淵中掙扎出來,重新嘗試著以最冷靜的態(tài)度,最溫暖的心情,來面對有限生命及無限工作的挑戰(zhàn)。</p><p>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多少歲月流遷,多少人世滄桑,不滅的是真理,不去的是英雄。
48、雖然真理也有被云蔽沙埋,英雄也有氣短扼腕的時候。</p><p> 開天辟地、孤獨而終的盤古;積葦彌水、燃石補天的女蝸;銜石滴血,志在填海的精衛(wèi);不甘失敗,枷化紅楓的蚩尤;追求光明、逐日而死的夸父……他們是神,但他們又不是神,他們不過是這個民族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塑造出來的理想人格、英雄氣概的化身,他們代表的是一種人格特質(zhì)。</p><p>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精忠報國、遺恨風波
49、的岳飛;臨危授命,寧死不屈的文天祥;衛(wèi)國抗敵、身死冤獄的于謙;負帝蹈海,致死不降的陸秀夫;威震遼東,死無全尸的袁崇煥……他們不是神,但卻被人們當成神圣頂禮膜拜,因為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人格情操。</p><p>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一代人總會面臨著與前一代不同的歷史條件,前人沒有權(quán)力來決定后人該怎么做,后人同樣也沒有權(quán)力來妄加評說于前人。破字當頭,把一切通通打倒,最后又能剩下什么呢?我們
50、應該用歷史的方法來看待歷史,功業(yè)微巨、成敗得失本不足以論英雄,我們需要繼承和弘揚的是對人類進化發(fā)展有益的那種精神,正所謂“薪不傳,火傳”。</p><p> 日本中國史專家林田慎之助教授稱諸葛亮的一生為“花之生涯”,另外有位名作家認為這“花”是指“帶有悲劇色彩的櫻花”。其實,諸葛亮的一生豈是用櫻花所能代喻的?還是用紅梅來比喻諸葛亮的生涯更貼切。他的一生確如一枝山野紅梅,任風吹雨打,雪虐冰蝕而不改本色。盡管他最終
51、無法逃避大自然運行的法則,終有凋謝,但卻敢于而且能夠在百花凋殘的時候開放出絢麗的花朵,他給予這世間的不僅是一種賞心悅目的裝點,而更是一種人生,一種神韻,一種氣概,一種風骨,一種精神。他留給人們的是一種鮮紅的人生,一種清新的神韻,一種奮斗的氣概,一種不朽的冰姿風骨,這不正是支撐起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仍不可或缺的那種悲劇英雄之魂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翁斯言,誠為武侯之今挽。</p><p> “優(yōu)
52、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仍非堅持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種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贝蟀雮€世紀前的先生的話語到如今仍然振聾發(fā)聵,遂以此作結(jié)。</p><p><b> 參考文獻</b></p><p> 「1 」羅貫中:《 三國演義》</p><p> 「2 ]陳壽:《 三國志》 中華書局標點本</p
53、><p> 致 謝</p><p> 本論文是在XX老師的親切關(guān)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闹螌W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最終完成,XX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謹向XX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p><p> 感謝三年來教過我的各位老師,他們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
54、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他們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p><p> 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三年學習時光的各位同學,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p><p>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論文三國演義
- 畢業(yè)論文 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人物塑造藝術(shù)【畢業(yè)論文】
- 淺析《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差異 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輪三國演義中的魏延》
- 《三國演義》
- 試論《三國演義》程式化描寫【畢業(yè)論文】
- 暢游,三國演義,
- 論《三國演義》的戰(zhàn)爭描寫畢業(yè)論文資料
- 三國演義教案
- 畢業(yè)論文探析《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形象
- 讀《三國演義》有感_《三國演義》讀后感1200字
- 畢業(yè)論文談《三國演義》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 論《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形象【畢業(yè)論文】
- 名著復習——三國演義
- 三國演義小故事
- 讀《三國演義》體會
- 三國演義考試常識
- 《三國演義考點考題-》
- 三國演義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