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題目及題目</p><p> 有關教育類的碩士博士論文題目:</p><p><b> 民事訴訟法方向選題</b></p><p><b> (共233個)</b></p><p><b> 論我國民訴審級制度</b></p&g
2、t;<p> 論民事權利保障與民事公益訴訟</p><p> 淺議民事訴訟公開審判制度的改革和完善</p><p> 淺論群體性糾紛的訴訟模式</p><p> 民事糾紛調解解決機制研究</p><p><b> 人民調解制度芻議</b></p><p> 試論我國民事訴
3、訟調解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p><p> 民事訴訟級別管轄若干問題芻議</p><p><b> 論法院辯論原則</b></p><p> 民事糾紛救濟機制成本分析</p><p> 民事檢察權保障制度研究</p><p> 論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的法律地位</p>&l
4、t;p> 由ADR制度談我國訴訟調解制度的改革</p><p><b> 論司法最終解決原則</b></p><p> 論民事審判兩審終審制</p><p><b> 淺論法官釋明權</b></p><p><b> 論闡明權的界限</b></p>
5、<p> 論醫(yī)療糾紛的調解制度</p><p> 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司法救濟</p><p> 既判力的作用及其正當化根據</p><p> 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處分權</p><p> 略論檢察機關民事公訴權</p><p> 淺析法官強制調解的原因及對策</p><p>
6、 我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合理建構</p><p> 論民事訴訟基本原則的重構</p><p> 對民事案件審判的法律監(jiān)督</p><p><b> 論法官獨立</b></p><p><b> 法官獨立與輿論監(jiān)督</b></p><p> 人大代表個案監(jiān)督的法律
7、思考</p><p> 論民事訴訟中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p><p> 我國釋明權制度之規(guī)范與完善</p><p> 論當事人處分權的程序保障</p><p> 論民事訴訟中的公開審判制度</p><p> 和諧社會語境下的訴訟合意</p><p> 民事訴訟發(fā)回重審制度之重構&l
8、t;/p><p> 論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p><p> 醫(yī)療過失舉證責任研究</p><p> 我國舉證時限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p><p> 證人出庭難的法律原因及對策思考</p><p> 試析民事舉證責任分配的價值標準</p><p><b> 論證人
9、拒證權</b></p><p> 論電子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p><p> 醫(yī)療糾紛中醫(yī)生過錯認定及其歸責原則</p><p> 關于當事人合理逾期舉證的思考</p><p> 民事訴訟當事人取證權保障探析</p><p> 民事舉證妨礙規(guī)則初探</p><p>
10、完善民事訴訟證人出庭制度的思考</p><p> 對視聽資料法律地位的再思考</p><p> 電子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問題探析</p><p> 論民事訴訟中的心證公開</p><p> 構建我國司法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p><p> 試論民事訴訟“明顯優(yōu)勢證據”證明標準</p><
11、p> 民事訴訟中預決事實研究</p><p> 從非法證據看偷錄偷拍的判斷標準</p><p><b> 論民事訴訟證明標準</b></p><p> 淺析民事訴訟中的事實推定</p><p> 淺議民事訴訟中的專家證人制度</p><p> 試論我國民事訴訟中電子證據的定位&l
12、t;/p><p> 我國民事證人制度的構建與完善</p><p> 知識產權訴訟證據問題研究</p><p> 對醫(yī)療侵權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思考</p><p> 試論我國民事訴訟“明顯優(yōu)勢證據”證明標準</p><p><b> 論擬制的自認</b></p><p
13、> 論民事訴訟中的證據保全制度及其完善</p><p> 論民事訴訟司法認知對象的認定</p><p> 法律弱勢群體的權利保護——民事訴訟舉證期限制度下的思考</p><p> 對我國民事訴訟證據開示制度的分析</p><p> 論民事訴訟中自由心證的制約與保障</p><p> 鑒定結論的審查和認
14、定</p><p> 證明責任正置分配標準</p><p><b> 論民事證據合意</b></p><p> 民事訴訟舉證之期限及效力</p><p> 論私錄視聽資料的證據合法性</p><p> 環(huán)境訴訟因果關系推定比較</p><p> 虛擬財產糾紛中的
15、舉證責任分配</p><p> 論環(huán)境污染侵權責任成立的舉證責任分配</p><p> 論保險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制度</p><p> 論民事訴訟的免證事實</p><p> 論民事訴訟中的自認及其成立要件</p><p> 論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p><p> 關于小額訴訟程序
16、的思考</p><p> 論知識產權不侵權之訴</p><p><b> 反訴類型化研究</b></p><p> 論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構建</p><p> 民事撤訴制度的法理及相關立法</p><p><b> 論民事反訴制度</b></p>&l
17、t;p><b> 論民事再審原則</b></p><p> 小額訴訟程序的法理基礎</p><p> 建立我國公司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思考</p><p> 家事事件程序的法理分析</p><p> 民事抗訴若干問題的探析</p><p> 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法理與規(guī)則分析</
18、p><p> 論訴訟保全中保全對象</p><p> 論訴訟保全中的保全措施</p><p> 略論在途期間之立法完善</p><p> 關于我國檢察機關在消費者權益訴訟的作用的思考</p><p> 對執(zhí)行和解若干問題的探討</p><p> 執(zhí)行參與分配制度之探析</p>
19、<p> 執(zhí)行異議之訴的程序構造</p><p> 論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的效力與性質</p><p> 試議民事強制執(zhí)行救濟制度的完善</p><p> 淺論民事強制執(zhí)行權的分權運作</p><p> 我國民事執(zhí)行制度的反思與改革</p><p> 論民事強制執(zhí)行的改革與完善</p>
20、<p> 論外國仲裁裁決在我國的承認與執(zhí)行</p><p> 論民事執(zhí)行中的強制拍賣</p><p><b> 論家事案件之執(zhí)行</b></p><p> 試論我國的委托執(zhí)行制度</p><p> 論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的權利保障</p><p> 民事案件執(zhí)行難問題分析</
21、p><p><b> 論代位執(zhí)行制度</b></p><p><b> 民事協(xié)助執(zhí)行人淺論</b></p><p> 試論被執(zhí)行人的變更和追加</p><p> 試論民事執(zhí)行中的豁免</p><p> 民事執(zhí)行中的被執(zhí)行人權益保護</p><p>
22、; 集團訴訟中律師作用研究</p><p> 試論民事錯訴的法律規(guī)制</p><p> 民事訴訟審前準備程序若干問題探討</p><p> 試論建立我國民事訴訟答辯失權制度</p><p> 論民事上訴中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p><p> 淺論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的模式選擇</p><p&
23、gt;<b> 訴前財產保全</b></p><p> 代表人訴訟制度的反思與重構</p><p><b> 反訴提起條件初探</b></p><p> 論我國證券民事訴訟制度的建立與完善</p><p><b> 民事地域管轄的完善</b></p>&
24、lt;p> 論我國體育糾紛訴訟解決機制</p><p><b> 論仲裁的機密性</b></p><p> 再審中的訴權與即判力</p><p> 我國缺席判決制度現(xiàn)狀評析及其完善</p><p> 現(xiàn)代社會醫(yī)療糾紛的多元解決機制</p><p> 完善我國司法救助制度的幾點建議
25、</p><p> 證券侵權賠償民事訴訟機制若干問題研究</p><p><b> 論股東派生訴訟費用</b></p><p> 既判力客觀范圍的歷史考察與現(xiàn)實定位</p><p> 民事訴訟回避制度的思考</p><p> 論民訴法基本原則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完善</p>&
26、lt;p> 民事簡易程序現(xiàn)狀分析及改革構想</p><p> 論我國督促程序之完善</p><p> 我國民事訴訟費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p><p> 我國民事訴訟地域管轄制度之反思</p><p> 關于完善我國商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思考</p><p><b> 民事訴訟救助</
27、b></p><p> 對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系統(tǒng)思考</p><p> 論民事判決既判力的客觀范圍</p><p> 試論我國的仲裁環(huán)境及其優(yōu)化</p><p> 論知識產權不侵權確認之訴</p><p> 民事執(zhí)行權的配置方式與民事執(zhí)行體制的構建</p><p> 論集中審理
28、原則及其制度構想</p><p> 我國環(huán)境民事糾紛仲裁制度的構建</p><p> 造法性民事訴訟司法解釋研究</p><p> 論民事訴訟專家輔助人及其訴訟程序</p><p> 略論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p><p> 對完善我國民事再審啟動事由的思考</p><p> 關于“
29、訴訟契約”的思考</p><p><b> 論民事錯訴責任制度</b></p><p> 確權訴訟程序法律問題研究</p><p>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健全和完善</p><p> “惡意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制</p><p> 保險代位求償訴訟若干問題探討</p><
30、p><b> 淺談法官中立</b></p><p> 論“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權益保護</p><p> 抵銷訴訟及其判決的效力</p><p> 關于我國民事訴訟法發(fā)回重審制度的思考</p><p> 美國證券集團訴訟與我國證券民事訴訟形式之完善</p><p><b&g
31、t; 民事公益訴訟模式論</b></p><p> 試析民事訴訟中自認的構成要件</p><p> 現(xiàn)代鄉(xiāng)村社會結構變遷與民事糾紛解決路徑選擇</p><p> 論民事再審程序的缺陷與完善</p><p> 略論我國的股東訴訟制度</p><p> 關于民事訴訟行為保全若干問題的法律思考<
32、/p><p> 中國涉外民事管轄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p><p> 論法院監(jiān)督仲裁裁決的范圍</p><p> 我國民事訴訟法法典體例的反思與重構</p><p> 論民事訴訟的起訴條件</p><p> 現(xiàn)代型民事訴訟中的原告資格和當事人適格</p><p><b>
33、 論仲裁第三人</b></p><p><b> 主觀預備合并之訴</b></p><p> 論股東派生訴訟的當事人</p><p> 對民事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思考</p><p> 論民事訴訟收費的不合理性與改革</p><p><b> 調解真實原則質疑<
34、;/b></p><p> 派生訴訟的適格原告及客體范圍</p><p> 論我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完善</p><p> 醫(yī)療訴訟中醫(yī)患雙方的舉證范圍和取證方式</p><p> 我國民事訴訟缺席判決制度的構建</p><p> 民事再審程序提起主體制度之改造</p><p>
35、 人事爭議仲裁法律適用問題的思考</p><p> 督促程序中債權人的程序障礙探究</p><p> 知識產權案件請求權基礎理論研究</p><p> 當事人的概念與當事人的更換</p><p> 追本溯源——民事送達制度和程序保障權關系初探</p><p> 試論民事訴訟和解制度的完善</p>
36、<p> 論司法為民與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援助制度</p><p> 試論民事訴訟中上訴利益的衡平救濟</p><p> 我國民事上訴制度之重構</p><p> 略論我國民事訴訟中的案件受理費問題</p><p> 計算機網絡交易糾紛中的管轄權問題探析</p><p> 我國民事審判權作用范圍
37、之重構</p><p> 民事訴訟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及其制約</p><p><b> 民事撤訴制度之重構</b></p><p> 民事訴訟中補強證據問題探討</p><p> 論詐害案外人惡意訴訟之程序法規(guī)制</p><p> 論我國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p><
38、p> 民事訴訟契約化基本問題研究</p><p> 關于民事審判中當庭宣判之思考</p><p> 淺談我國的仲裁司法監(jiān)督</p><p> 建立我國體育仲裁制度的研究</p><p><b> 論破產程序的完善</b></p><p> 論民事訴訟中的審判委員會</p&g
39、t;<p> 論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制度</p><p><b> 論民事訴訟中的質證</b></p><p> 論民事訴訟中的視聽材料</p><p> 論涉外民事訴訟中的管轄</p><p> 論涉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p><p><b> 論法院獨立審判
40、</b></p><p><b> 論股東派生訴訟</b></p><p><b> 論訴訟成本</b></p><p> 論我國選任制度的完善</p><p> 論我國律師的管理體制</p><p> 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p>&l
41、t;p> 論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p><p><b> 論共同訴訟</b></p><p><b> 論陪審制度</b></p><p><b> 論中國律師的地位</b></p><p> 論民事訴訟中的財產保全</p><p>
42、 論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適格</p><p><b> 論法院的訴訟指揮權</b></p><p><b> 論審級制度</b></p><p><b> 論司法公正</b></p><p><b> 論訴訟中的和解</b></p>&
43、lt;p><b> 論管轄權和移轉</b></p><p> 論法院依職權收集證據</p><p> 公共管理專業(yè)畢業(yè)論文寫作要求與參考題目</p><p><b> 一、寫作要求</b></p><p> 論文寫作過程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
44、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運用所學的理論,結合我國實際,寫出有一定新意的畢業(yè)論文。其具體要求:第一,論文選題必須是本專業(yè)研究的領域,即公共管理專業(yè)。第二,論文必須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即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第三,論文必須有詳實的調查資料,即運用所調查到的實際資料。第四,論文必須有自己的見解,即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新意,要有獨到見解。第五,論文必須有合理的結構,即文章的體例正確,結構合理,邏輯性強,語言流暢。論文文字要求在10000字以上
45、。</p><p> 以下題目僅供學員參考,可將大題目具體化,也可以依據專業(yè)理論和工作實際自擬題目。</p><p><b> 二、參考題目</b></p><p><b> ?。ㄒ唬┕补芾韺W</b></p><p> 1.我國中介組織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 2.公共權力運作與監(jiān)
46、督</p><p> 3.公共組織環(huán)境與公共權力運作 4.當代國外政府機構改革與我國機構改革</p><p> 5.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角色定位 6.公共管理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p><p> 7.文化體制改革(行政文化、政府形象) 8.政府精細化管理</p><p> 9.中國社區(qū)組織建設現(xiàn)狀
47、與前景 </p><p> 10.政府理財、政府采購、財政、稅收體制改革</p><p> 11.電子政府建設與公共服務 12.高校教育與管理體制改革</p><p> 13.司法行政與司法體制改革 14.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p><p> 15.公共責任與
48、行政倫理建設 16.廉政建設、廉政立法與行政監(jiān)督機制</p><p> 17.行政執(zhí)行、行政協(xié)調、行政溝通、行政監(jiān)控</p><p> 18.政府危機管理研究</p><p> 19.政府與社會、與政黨、與社團、與民間組織、與公民關系研究</p><p> 20.政府與市場、國有企業(yè)、私人企業(yè)的關系研究<
49、;/p><p> 21.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探討</p><p> 22.強化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p><p> 23.界定政府職能和角色,規(guī)范政府行為研究</p><p> 24.地方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經驗或教訓 </p><p> 25.公共服務供給、政府責任與和諧社會構建</
50、p><p> 26.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的制度安排 27.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p><p> 28.地方政府職能轉變 29.推進電子政務與提高行政效率</p><p> 30.公共服務體制模式分析與選擇 31.社會組織發(fā)展狀況研究</p><p> 32.
51、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33.政府應急能力研究</p><p> 34.行政文化研究 35.地方政府能力建設</p><p> 36、公共管理主體的類型和作用</p><p> 37、公眾參與與公眾評價</p><p> 38、媒體的監(jiān)督作用研究</
52、p><p> 40、執(zhí)政黨、民主黨派、社會團體、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研究</p><p><b> 42、公共預算研究</b></p><p> 43、公共財政理論研究</p><p> 44、中外公共財政比較研究</p><p> 45、政府治理與服務型政府關系研究</p>
53、<p> 47、公共衛(wèi)生體制研究</p><p><b> 48、行政區(qū)劃研究</b></p><p> 49、公民訴求與信訪研究</p><p> 50、社會保障問題研究</p><p><b> ?。ǘ┕舱邔W</b></p><p> 1.社會公
54、共資源五種分配方式中的政策作用研究</p><p> 2.國家、社會與公共政策 3.政府、市場與公共政策</p><p> 4.組織理論研究與公共政策 5.中央與地方的政策關系</p><p> 6.政策全過程研究與政策執(zhí)行學 7.“效率、公平”與公共政策</p><p&g
55、t; 8.利益政策學 9.建立與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政策科學</p><p> 10.公民公共政策參與方式的研究 11.信息社會對政策科學促進作用的研究</p><p> 12.三代領導集體政策思想研究</p><p> 13.政策科學的研究與咨詢將部分進入市場的問題研究</p><
56、;p> 14.政策科學的價值取向與價值沖突問題研究</p><p> 15.比較政策研究——不同制度、體制和政治文化背景下政策模式的選擇問題,政策實踐中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問題研究</p><p> 16.實現(xiàn)公共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的體制保證問題研究</p><p> 17.保證政策執(zhí)行有效性的監(jiān)督機制問題研究</p><p&
57、gt; 18.完善政策評價系統(tǒng)并有效發(fā)揮其作用的問題研究</p><p> 19.“政策傾斜”實施中負面效應問題的研究</p><p> 20.政府的政策投入與產出(即政府成本分析)問題的研究</p><p> 21.公共政策與政府行政能力的關系 22.領導者執(zhí)行政策的誤區(qū)及其矯正</p><p> 23.政策失真的人
58、為原因分析 24.影響政策執(zhí)行的若干因素分析</p><p> 25.政策在立法中的應用問題研究 26.“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xiàn)象剖析</p><p> 27.西方政策監(jiān)控機制的特點及其啟示</p><p> 28.各項具體政策分析(如費改稅政策、國企改革政策、環(huán)保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等等)</
59、p><p> ?。ㄈ┕膊块T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研究</p><p> 1.我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現(xiàn)狀問題研究 2.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研究</p><p> 3.人才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 4.我國人才市場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p><p> 5.人力資源開發(fā)技術問題研究 6.
60、經濟全球化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p><p> 7.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p><p> 8.遼寧實施人才強省戰(zhàn)略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9.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p><p> 10.公共部門人員招聘問題研究 11.公職人員職業(yè)生涯管理研究</p><p> 12.公職人員工作績效評
61、價研究 13.公職人員工作績效的激勵效果研究</p><p> 14.公務員群體激勵機制研究 15.公職人員職務升降與任免管理研究</p><p> 16.公職人員交流調配管理研究 17.公職人員的保險福利研究</p><p> 18.公職人員薪酬問題研究
62、 19.公務員退出機制研究</p><p> ?。ㄋ模┱w制改革與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p><p> 20.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思考 </p><p> 21.試論分權制衡原則對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啟示</p><p> 22.完善我國公務員的管理體制 23.完善我國公務員的分類制度<
63、/p><p> 24.完善我國公務員的競爭激勵機制 25.完善我國公務員的考核評價制度</p><p> 26.公務員的工資保障制度與廉政建設</p><p> 27.試論行政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先導</p><p> 28.試論公務員制度的制約因素 29.正確處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p
64、><p> 30.鄉(xiāng)鎮(zhèn)政府改革構想</p><p> 31.論公用事業(yè)的市場化 32.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思考</p><p> 33.行政審批制改革與腐敗治理 34.規(guī)范職務消費的若干思考</p><p> 35.當前政府促進就業(yè)的若干手段與政策分析</p><
65、;p> 36.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與政府職能轉換</p><p> 37.加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本級政府財政預算的審查和監(jiān)督</p><p> 38.現(xiàn)代產權制度建設中的政府作用 39.西方行政改革對我國的啟示</p><p><b> ?。ㄎ澹╊I導學</b></p><p> 1.中國共產黨的領
66、導思想研究</p><p> 2.論領導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p><p> 3.論領導體制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p><p> 4.領導活動特點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p><p> 5.21世紀的領導和管理:從人治走向民主法治</p><p> 6.論領導決策的障礙及其對策&
67、lt;/p><p> 7.探討有中國特色的決策模式</p><p> 8.決策風險若干問題研究</p><p> 9.論建立健全科學的、民主的決策體制</p><p><b> 10.論決策與咨詢</b></p><p> 11.論述公共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p><
68、;p> 12.改革和完善用人機制</p><p> 13.知人與善任——用人之道古今談</p><p> 14.論領導藝術中的辯證法</p><p> 15.論領導班子結構優(yōu)化問題</p><p> 16.論我國新舊體制轉換時期影響領導效能的主要障礙及其克服</p><p> 17.領導角色定位問題研
69、究</p><p> 18.領導者的影響力探析</p><p> 19. 戰(zhàn)略思維研究</p><p> 20.領導方法與領導藝術 </p><p><b> 21.領導能力研究</b></p><p> 22.突發(fā)事件與危機管理研究 </p><p> 23.
70、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研究</p><p> 24.領導者協(xié)調能力研究</p><p> 25.論領導方式變革</p><p><b> 26.團隊建設</b></p><p><b> 27.領導與溝通</b></p><p><b> 28.領導與激勵<
71、/b></p><p><b> ?。┱洕鷮W </b></p><p> 1.強化我國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作用問題研究</p><p> 2.公共財政視角下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p><p> 3.財政轉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p><p> 4.中國碳減排財政政策研究&
72、lt;/p><p> 5.應急管理的財政保障機制研究</p><p> 6.公共財政制度下慈善組織發(fā)展研究</p><p> 7.支持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的財政政策研究</p><p> 8.公共財政框架下的政府采購問題研究</p><p> 9.公共財政的公共性與透明度問題研究</p><p&g
73、t; 10.財政扶貧資金績效管理改革研究</p><p> 11.支持我國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財政政策研究</p><p> 12.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研究</p><p> 13.生態(tài)補償機制的財政視角研究</p><p> 14.財政教育投資及其績效研究</p><p> 15.實現(xiàn)遼寧省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
74、公共財政研究</p><p> 16.遼寧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財政支持研究</p><p> 17.遼寧省公共品供給失衡與地區(qū)差距研究</p><p> 18.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效應研究</p><p> 19.財政分權視角下的新農村建設公共財政投入研究</p><p> 20.促進就業(yè)的財政政策研究</p
75、><p> 21.遼寧省縣級財政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p><p> ?。ㄆ撸┲袊姓芾硎?lt;/p><p> 1.古代民本思想與現(xiàn)代民主 </p><p> 2.性善論與性惡論——從人性的不同看法到不同的治國方略</p><p> 3.治國方略的選擇——道德教化與法治建設</p>
76、<p> 4.論行政管理中的法治與人治 </p><p> 5.論儒家德治、禮治、仁政思想對現(xiàn)代的影響</p><p> 6.古代法家的“法治”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法治</p><p> 7.論儒、法、道、墨諸家行政管理理論中的人治思想 </p><p> 8.中國共產黨的“左”傾錯誤與中國歷史上的人治傳統(tǒng)</p>
77、<p> 9.論行政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p><p> 10.道家“無為而治”對現(xiàn)代行政管理的啟示</p><p> 11.“爭”與“不爭”的辯證法——道家的“不爭之爭”給我們的啟迪</p><p> 12.《孫子兵法》與行政管理</p><p> 13.論正確認識和借鑒古代謀略</p><
78、;p> 14.政治權術與為政藝術 </p><p> 15.論曹操的唯才是舉思想</p><p> 16.重才與重德——曹操與諸葛亮用人之道比較</p><p> 17.中國古代多謀善斷思想與現(xiàn)代決策 </p><p> 18.打天下與治天下:領導方式的區(qū)別與轉換</p><p> 19.政治與道德—
79、—從韓非和馬基雅維里的主張談起</p><p> 20.從唐太宗晚年未能慎終看制度的決定性作用</p><p> 21.論剛柔相濟、寬猛結合</p><p> 22.古代“和而不同”思想對現(xiàn)代領導工作的啟示</p><p> 23.“君逸臣勞”為政藝術中的辯證法</p><p> 24.從劉邦與韓信關系的演變
80、中悟出的道理</p><p> 25.老子的辯證法與現(xiàn)代領導藝術</p><p> 26.中庸之道對現(xiàn)代領導和管理的啟示</p><p> 27.中國古代和諧理論對現(xiàn)代領導和管理的積極作用</p><p> 28.封建君臣觀、君民觀、官民觀對現(xiàn)代領導和管理活動的影響</p><p> 29.古代選賢任能思想與
81、當代人才隊伍建設</p><p> 30.古代變革維新思想與當代改革開放</p><p> 31.唐太宗的居安思危思想與當代的憂患意識</p><p> 32.古代“公天下”思想、孫中山“天下為公”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思想</p><p> 33.古代廣開言路思想對現(xiàn)代行政管理的借鑒價值</p>&l
82、t;p> 34.論中國古代人事制度的借鑒價值與歷史局限性</p><p> 35.古代科舉制度與當代官員考任制度的建設 </p><p> 36.中國古代考課制度對現(xiàn)代官員考核工作的啟示</p><p> 37.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對現(xiàn)代吏治和反腐敗斗爭的啟迪</p><p> 38.中國古代回避制度與現(xiàn)代回避制度的建設</
83、p><p> 39.孫中山“五權分立”思想對當今政治體制改革的啟示</p><p> 40.論周恩來求同存異思想在現(xiàn)代行政管理中的意義 </p><p> 41.論中國古代領導思想的劣性遺產對毛澤東晚年領導實踐的不良影響</p><p> 42.劉少奇領導素養(yǎng)的理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p><p> 43.周恩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題目參考
- 在職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 柳青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 最新計算機畢業(yè)論文題目
- fname=研究生畢業(yè)論文9
- 研究生部畢業(yè)論文模板
- 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題目更改申請表
- 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林海標.docx
- 娛樂產業(yè)文化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 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致謝
- 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模板
- 研究生畢業(yè)論文寫作格式要求
- 畢業(yè)論文題目
- 2015~2016學年本科生畢業(yè)論文題目
- 俄語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格式
- 2016級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 古代文學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 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評閱相關表格
- 精算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摘要選登
- 精算研究生畢業(yè)論文摘要選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