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旗葉的光合速率及光合有效時間是影響小麥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田生產(chǎn)中,外在的環(huán)境因素很難控制,因此,通過栽培和育種等手段改善葉片自身的光合特性和光破壞防御能力,是提高其光合速率,延長其光合有效時間的有效途徑之一。
本研究通過測定葉綠體色素含量、葉片氣體交換參數(shù)、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820nm吸收參數(shù)、抗氧化酶活性、D1蛋白及PsaA蛋白的含量,比較了小偃54(XY54)和8602及其雜交后代小偃41(XY41)和小偃81(
2、XY81)花后旗葉光合特性及光破壞防御能力的差異。主要結(jié)果如下:
(1)在開花期,4個品種(系)的葉綠素含量不同,基本表現(xiàn)為雜交后代高于雙親,且以XY81為最高;8602品系的光合速率(Pn)和羧化效率(CE)最高,XY41品系的氣孔導度(Gs)最低,而XY54品種的CE最低。4個小麥品種(系)的胞間CO2濃度(Ci)、K點可變熒光(FK)占FJ–FO熒光振幅的比率(Wk)、光系統(tǒng)II(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
3、、電子傳遞到QA下游的概率(Ψo)、電子從系統(tǒng)間電子傳遞體傳遞給光系統(tǒng)I受體側(cè)電子受體的概率(δRo)、820nm相對可變透射光(ΔI/Io)及PSII的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II)無顯著差異。小麥開花后,XY54的葉綠素含量、Pn、Gs、CE、Fv/Fm、δRo及ΔI/Io的下降幅度和Wk的上升幅度顯著大于其他3個品系,但Ci、Ψo和ΦPSII與其他3個品系沒有顯著差異。8602和兩個雜交后代的上述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在整個發(fā)育期內(nèi)基本相同
4、。當葉綠素含量相同時,XY54的Pn相對其他3個品系較高。在灌漿后期,4個小麥品種的光合速率及光合光反應的日變化基本相同。以上結(jié)果表明,與XY54相比,XY41和XY81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較小,可能與他們的光合暗反應能力不同有關(guān),而不是由于三者的葉綠素含量、氣孔導度及光反應的能力不同所造成,雜交后代XY81和XY41可能遺傳了8602品系較高的光合暗反應特性。
(2)在開花期,兩個雜交后代XY81和XY41的類胡蘿卜素含量
5、高于8602,但與XY54基本相同;4個品種(系)的ΦPSII/ΦCO2、非光化學猝滅(NPQ)、D1蛋白和PsaA蛋白的含量、過氧化氫酶(CAT)和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的活性都沒有顯著差異;XY5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較其他3個品系低。小麥開花后,XY81和XY41類胡蘿卜素含量的下降速率較XY54慢,但與8602類似;4個品種(系)的NPQ逐漸增加,增加幅度基本相同;XY54的SOD活性的絕對值在花后的整個衰老過程
6、中低于其他3個品系,且上升幅度顯著高于其他3個品系;APX活性的下降幅度卻比其他3個品系大;4個品種(系)CAT的活性的變化基本相同。在開花后期,與其他3個品系相比,XY54的ΦPSII/ΦCO2增加的幅度更快,D1蛋白和PsaA蛋白的降解幅度加快。以上結(jié)果表明,兩個雜交后代XY81和XY41可能遺傳了其親本XY54較高的類胡蘿卜素含量,但是其類胡蘿卜素的降解卻與8602的某些性狀相關(guān)。在開花后期,XY54依賴光抑制的熱耗散的比例可能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偃麥與中間偃麥草雜交后代普通型小麥的遺傳學研究.pdf
- 離子束誘導小偃81突變家系生物效應研究.pdf
- 小偃54高溫抗條銹病的QTL定位和幾丁質(zhì)酶基因的表達.pdf
- 小偃麥及其衍生后代對白粉病和禾谷孢囊線蟲病的抗性研究.pdf
- 小偃麥優(yōu)異種質(zhì)系的篩選與鑒定.pdf
- 小偃麥新種質(zhì)抗白粉病特性遺傳及其抗性基因定位.pdf
- 普通小麥與八倍體小偃麥雜交后代三個特殊中間材料的鑒定及選育.pdf
- 小麥—中間偃麥草雜交后代種質(zhì)系的選育與鑒定.pdf
- 低能N+誘變小偃81后代HMW-GS突變分析.pdf
- 小偃麥滲入系HMW-GS等位變異分子標記.pdf
- 八倍體小偃麥與黑麥多屬雜交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pdf
- 偃麥草屬植物光合特性及其抗旱性鑒定研究.pdf
- 小麥品種小偃6號和蘭考5號抗條銹性遺傳分析.pdf
- 小偃麥矮稈種質(zhì)系的遺傳分析及矮稈基因標記定位.pdf
- 小偃麥新種質(zhì)抗性評價及抗條銹基因初步定位.pdf
- 小偃麥抗病異代換系的分子細胞學鑒定.pdf
- 小偃麥種質(zhì)系的鑒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染色體定位和SSR分子標記.pdf
- 小偃麥異代換系的分子細胞遺傳學鑒定.pdf
- 小麥—簇毛麥易位系抗條銹性和小偃54高溫抗條銹性遺傳研究.pdf
- 小偃麥滲入系抗條銹基因分子標記與遺傳定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