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時事類雜志封面文章研究——以新周刊為例【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p><p><b>  編輯出版學</b></p><p>  我國時事類雜志封面文章研究——以<新周刊>為例</p><p>  雜志的封面文章是一本雜志的“門面”,辦好一本雜志必須先做好封面文章。而封面文章是新聞時事類周刊的策劃重點,作為雜志的眼睛,它是在報刊亭或者書店眾多的競爭對

2、手中吸引讀者購買欲的第一名,也是雜志風格的最集中體現(xiàn)?!缎轮芸繁3謱ι鐣绷鲃討B(tài)的高度敏感,雜志風格犀利,其“新銳”的特點使之成為中國期刊市場上最具代表性和輿論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目前對《新周刊》的封面文章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p><p>  一、對我國時事新聞類雜志封面文章的研究</p><p>  封面對于一本雜志至關重要,那么封面圖片的選擇和封面選題的策劃更是體現(xiàn)這本雜志所展

3、現(xiàn)的立場。如閆肖鋒在《<新周刊>編輯大法》中所說的“選擇就是立場”。他例舉了在“許三多”這個專題中,《瞭望東方周刊》《三聯(lián)生活周刊》和《新周刊》三本時事類雜志不同風格的封面圖片以及不同側重點的封面文章。然后體現(xiàn)出《瞭望東方周刊》唱響主旋律,《三聯(lián)生活周刊》講述當代人生存法則的道理,而《新周刊》則是從正反兩面把“許三多”現(xiàn)象的好與壞兩者矛盾面展現(xiàn)給讀者。同樣是閆肖鋒寫的《<新周刊>專題策劃法》中提出《三聯(lián)生活周刊》

4、的專題,從舊時二三篇報道到現(xiàn)在的五六篇報道,像《好房子的100個細節(jié)》更做到10余篇,五六十個頁碼,策劃含量越來越高,專題越來越“軟”?!吨袊侣勚芸泛汀恫t望東方周刊》的專題仍以新聞報道為主,但也有策劃痕跡。</p><p>  二、《新周刊》封面文章的研究 </p><p>  閆肖鋒在《<新周刊>專題策劃法》中寫道:《新周刊》的專題框架,分為開篇、主打文章、系列采訪、專

5、題調查、個案圖片、知道分子評述和結尾篇等。內容以采寫加編輯為主,然后是盤點加帖士( TIPS),外稿通常以“命題作文”形式另約,須符合專題框架之需,不能自由發(fā)揮。外評一般認為,《新周刊》是主題先行,邏輯先行,剩下的事就是填格子。</p><p>  關于封面的設計和圖片選擇,馬瑩在《<新周刊>的封面革命》中說《新周刊》的封面是減法的設計,減去冗余的修飾成分。封面的主調色彩一般不超過三種,封面的文字最醒

6、目的是專題名字,必要時會點綴些字號較小的主打文章的名字。背景和圖片讓位于專題, 即使背景色彩鮮艷、圖片新穎獨特也是為了更好地烘托主題,為了讓讀者一眼就能為主題吸引。 </p><p>  在《新周刊》封面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方面,鄭萍在《論<新周刊>封面專題的話語表達方式及傳播效果》中指出《新周刊》的封面文章的表達特點是用口號表達態(tài)度,用反問引發(fā)思考,用概念反映觀察,用排行引導趨向。</p>

7、;<p>  鄭萍的《論<新周刊>封面專題的話語表達方式及傳播效果》一文中還寫道《新周刊》這樣的語言表達的幾點傳播作用:第一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渲染受眾,同時為受眾提供該刊對所選選題的基本態(tài)度和鮮明觀點。第二《新周刊》封面文章用反問引發(fā)思考的這種表達方式,不僅是在引導受眾“想什么”,而且在引導受眾“怎樣想”這個問題上下功夫。第三《新周刊》封面文章用概念反映觀察的這種表達方式體現(xiàn)了他對新聞價值的發(fā)現(xiàn)。它以新概念提升著

8、受眾的認識水平,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力。第四《新周刊》封面專題用排行引導趨向的這種表達方式,具有資訊整合的特征。在海量的信息中,有序排列信息本身就為受眾提供了價值。</p><p>  《新周刊》封面文章的傳播效果則如《淺析<新周刊>封面專題的強效傳播》一文中,鄭萍說的《新周刊》的封面專題策劃立足時代前沿、以社會學家的眼光剖析中國社會趨勢,用新銳觀點梳理當下焦點話題的背后脈絡。封面專題涉獵題

9、材甚廣,體現(xiàn)了新銳立場、靈活多變、獨特視角的編輯原則,并緊鎖“ 前沿” 與“ 觀察” 兩個關鍵詞,力求每一期都以新銳的觀察態(tài)度、扎實的報道。而簡短的口號式,反問式,概念式,排行榜的表達方式,加上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封面設計和刊內對該專題的充分挖掘,都使《新周刊》的封面專題在引人注意和影響讀者的思考和態(tài)度形成方面獲得了較大的成功。</p><p>  三、如何策劃和寫作時事新聞類雜志的封面文章</p>&

10、lt;p>  封面文章可謂是代表了雜志編輯部深厚的政治新聞功底和創(chuàng)新性的操作手法。所以研究封面文章的操作模式和手法將是一個有意義的議題。</p><p>  郭珊在其碩士論文《<瞭望東方周刊>時政新聞的樣本意義》中分析了《瞭望東方周刊》在封面文章選擇標準需要考慮兩個要點:市場預期和政治風險。其次她還在文中分析了《瞭望東方周刊》的封面文章的四個操作手法:一塑造權威話語權,二強調沖突性,三描述中國政

11、治之“變”,四層層遞進和多種報道方式的靈活組合。</p><p>  閆肖鋒在《<新周刊>專題策劃法》中更是詳細的介紹了封面專題改如何策劃。他總結了封面文章的策劃思路要遵循四個原則,即趨勢原則、獨特原則、拓展性和延展性原則以及關聯(lián)原則。然后要運用五大方法,即頭腦激蕩法,專家意見法,關鍵詞法,熱點事件法和熱點人物法。其次還要有理論準備,時政新聞類雜志的編輯需要配備一下理論素養(yǎng):社會學、人類學、經(jīng)濟學、傳

12、播學、廣告雪、營銷學。最后需要的就是具體的操作流程:首先提出概念,接著形成理論,然后確定采訪對象,再是形成文章,最后形成版面。</p><p>  以上文獻基本介紹了我國時事新聞類雜志封面文章選題策劃的特點,《新周刊》封面以及封面文章的選題策劃和語言特點及傳播意義,如何策劃和寫作時事新聞類雜志的封面文章,這些研究對我論文的寫作具有很重要的學習和借鑒意義??偟膩碚f,我將在自己的論文中更加細致的對《新周刊》進行分析研

13、究,希望能夠在其選題策劃,寫作風格等方面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給如何策劃和寫作封面文章多一些靈感。</p><p><b>  參考文獻</b></p><p>  [1] 彭菊化.新聞學原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p><p>  [2] 祝基漾.政治傳播學[M].臺灣:三民書局出版社,中華民國1984.</p>

14、<p>  [3] 孫燕君.中國期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p><p>  [4] 新周刊.《新周刊》口述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p><p>  [5] 齊愛軍.新時期新聞周刊的生存與發(fā)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p><p>  [6] 馬瑩.《新周刊》封面革命[J].出版參考,2005

15、(11).</p><p>  [7] 鄭萍.淺析《新周刊》封面專題的強效傳播[J].媒體觀察,2007(7).</p><p>  [8] 閆肖鋒.《新周刊》編輯大法[J].青年記者,2008 (2).</p><p>  [9] 閆肖鋒.《新周刊》專題策劃法[J].青年記者,2007(24).</p><p>  [10] 李靜,蔡昕.創(chuàng)

16、新:時政新聞的競爭法寶[J].新聞大學,2001(1).</p><p>  [11] 孟磊,賀雪.時尚中國的映像——《新周刊》的選題分析[J].媒體觀察,2010(7).</p><p>  [12] 鄭萍.論《新周刊》封面專題的話語表達方式及傳播效果[N].西北大學學報,2008(3).</p><p>  [13] 郭珊.轉型中國時政報道的突破和可能——《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