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淺析中日信任文化</b></p><p> 【摘 要】福山認為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由社會或社會的一部分普遍信任所產生的一種力量。在該書中,福山將信任問題與時下的熱點—經濟繁榮結合起來討論、將信任與文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福山用詳盡的史實和嚴密的論述,來探討文化是如何決定不同國家形成不同信任文化,展示不同國家的社會信任文化對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帶來的巨大影響
2、。對中日兩國的信任文化進行簡要論述、中日兩國文化如何影響其社會信任程度及針對中國目前社會存在的信任問題,對如何提高或者重建我國社會信任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p><p> 【關鍵詞】中日比較;信任文化;啟示 </p><p><b> 一、福山的信任觀 </b></p><p> 引用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肯尼思-阿羅的話來說明這一點
3、:“沒有任何東西比信任更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信任是社會系統(tǒng)的潤滑劑。它非常有效,它為人們省去許多的麻煩比如簽合同、經濟糾紛等。不幸的是,這不是一件可以輕易買到的商品?!睆倪@句話中,我們看到信任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及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 </p><p> 在閱讀《信任》這本書中,作者通過逐一分析亞洲各國及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文化傳統(tǒng)及其經濟活動特色,詳細考察了社會信任度在各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福山將
4、信任分為高信任度及低信任度,低信任度社會是指建立在血緣基礎上的社會;高信任度的社會是指其信任建立的基礎是超越了血緣關系,延伸到家族血緣關系之外的信任。在他看來,中國、意大利南部、法國、韓國等地區(qū)屬于低信任度社會,而日本、德國、美國等地區(qū)屬于高信任度社會。 </p><p> 林語堂曾說過,日本的社會宛如一整塊的花崗巖,而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則像一盤散沙,一粒沙就是一個家庭,筆者認為,兩國不同的信任機制在這之中扮演了重
5、要的角色。那作為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為什么會形成不同程度的信任社會,由此引起讀者對中日信任文化做簡單的比較分析的興趣。 </p><p> 二、中日信任文化的簡單比較 </p><p> 福山認為,文化決定信任,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程度的信任。下面我們簡要分析中日信任文化的差異、形成差異的原因以及不同程度的信任文化在發(fā)展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發(fā)揮的影響。 </p><p
6、> ?。ㄒ唬┲腥諆蓢鴮彝ジ拍畹牟顒e </p><p> 福山指出:日本家庭的聯系紐帶比華人家庭脆弱的多。日本的家通常是指居住的房子,它與華人的“家”有本質的不同。日本的家通常是生理基礎上的家庭,比較像是家庭成員共同使用的家庭財產的信托機構。戶主就是主要受托人,它就像是一個組織,其中的各個位置可能暫時被實實在在的家庭成員所占據,但是這些角色卻不一定必須要求血緣關系的親戚擔任。日本很早就有一些不以血緣關系為
7、基礎的人際交往習俗,使日本企業(yè)能夠很早的超越家族模式,較早開始實行專業(yè)化管理組織,形成許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yè),促進其經濟的發(fā)展。正是因為日本缺乏家庭主義的這種文化反而為促進日本高度自發(fā)性社團組織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使日本自發(fā)性社群較多,群眾的自發(fā)性意識很強,社會的信任度也就高。 </p><p> 在中國,有著極強的家庭主義觀念,中國有著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家庭對中國人來講,有著其特殊的地位。比如儒家五綱即君臣關
8、系,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弟關系,朋友關系,其中就有三種就都是講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這種思想使華人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與家庭,家族緊緊地捆綁在一起。華人普遍認為自己從屬于家族,家族利益通常高于個人利益,過多強調家庭的觀念的傳統(tǒng)文化,減少了家族和宗族以外的社團活動,使家庭的信任難以擴大到外面的圈子,所以社會自發(fā)性的社會團體組織就發(fā)展較慢,隨之也就弱化了整個社會的信任觀。社會中間組織難以發(fā)展,也給經濟的發(fā)展帶來很大的困難,福山將其稱之為“馬鞍
9、形”模式即中間組織缺失。 </p><p> ?。ǘ┲腥諆蓢睦^承制度和收養(yǎng)制度不同 </p><p> 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盛行長子繼承制和收養(yǎng)制度。在日本,盛行長子繼承制,家庭的大部分財產包括房子、家族企業(yè),如果有的話都是傳給長子,就算有多子,也只有長子才有繼承權,其他兒子不能從家庭中得到任何遺產的,但長子負有對弟弟們各種各樣的責任和義務。也正因為如此,家族財產不會被分割或者被削減,同時
10、之前的企業(yè)規(guī)模也易擴大,不會像中國那樣在二三代之內就消失殆盡;家庭規(guī)模的縮小,家庭主義觀念相對脆弱,反之發(fā)展了許多重要的非血緣關系的社會組織等。 </p><p> 在日本,如果沒有兒子,可以進行收養(yǎng)或者過繼,戶主還是可以將其傳給收養(yǎng)或者是過繼的長子,長子的角色任何外人都可以擔任,只要履行了正當的相關法律程序。在日本,過繼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既普遍又較易進行。在親戚圈外收養(yǎng)兒子,并不是不光彩的事情,收養(yǎng)家庭在公開
11、場合也不會覺得丟臉,社會地位顯赫的家庭出身的次子們往往成為別人家的養(yǎng)子。在日本文化中,甚至對任人為親有一定的提防,主要反映在對一些無能和懶惰兒子的危險上面。許多事例證明,日本人不把繼承權傳給注定不適合接手家的領導權的兒子,而是傳給生人,這種現象在中國屬于低概率事件。 </p><p> 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實行男性遺產均分制。在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實行嚴格的父權制度,只有兒子才有繼承權,只要是父親的兒子就可以均
12、分遺產。從繼承方面講,兒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家庭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兒子,他們不會像日本社會那樣公開去收養(yǎng)或者過繼,因為這是無子收養(yǎng)者的公開恥辱。在中國文化中,家庭與非家庭之間劃分很清楚,與日本文化有很大不同。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男性遺產均分制早已深深的積淀在中國文化之中,該現象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乃至今天仍然存在。這也導致家族原有財富規(guī)模容易縮小,使其在一代或者兩代內就可能消失,而且中國許多家族企業(yè)總想將企業(yè)傳給自己的后代,也使中
13、國家族企業(yè)難以擴大。 </p><p> (三)中日對儒家文化崇尚的側重點不同 </p><p> 日本也是一個儒教國家,且許多儒教文化也源自中國,日本引進中國儒教,并非一層不變,而是將其與自身的政治環(huán)境和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相結合,使之符合其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如儒教的“誠”品德被在日本被提到首位,使日本公民意識在日本社會高度發(fā)展,家庭力量相對減弱;個人從屬于以天皇為首的大家庭,使
14、日本人對它產生了道德責任和感情,尤其是強調對團體、對國家的忠誠,隨之就弱化了日本家庭責任義務,因為對大名的忠誠戰(zhàn)勝了對家庭的忠誠,這種忠誠文化已深深地沉積在日本文化之中。但這也帶來一個嚴重缺陷即對非日本人的不信任,也就是說日本人的信任只存在對“圈內人”,對“圈外人”的信任也是缺乏的。其實對日本和華人來說,孝道一直都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但在中國社會一直強調“仁”、“孝”最重要,忠誠只是作為中國儒教中的一個品德,沒有像日本那樣被提高到首要地
15、位,而且它更像個人的品德而不是社會品德,對家庭成員的忠誠在很大程度超越對社會的忠誠,使中國沒有形成一種超越家庭之外對社會、團體的忠誠文化。 通過對中日兩國之間信任文化的簡單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中國人的信任是建立在血緣或者親戚關系基礎之上,形成和維持一種特殊信任,</p><p> 三、結合中國社會信任現實引發(fā)的一些思考 </p><p> 2013年1月7日,中國社科院發(fā)布《
16、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對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重慶和西安等7個城市進行調查。該報告顯示,如果以60分來做為信任底線,得出社會總體信任程度的得分平均為59.7分,中國社會信任度跌破警戒線,總體社會信任降到了“不信任”水平。 由于目前中國社會也正經歷著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社會信任主要面臨著三種由內到外的轉變,即從戶口所在地內流動到戶口所在地外,從計劃體制內轉移到市場體制,從熟人圈內延伸到熟人圈外。由于“三內”向“三外”的轉
17、變,傳統(tǒng)的信任體制被打破,而新的信任體制還未完全建立起來,造成了信任下降,轉型期社會信任危機頻發(fā)。 </p><p> 因此,如何重建社會信任自然也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有人強調要健全各種市場制度等來建設中國企業(yè)的誠信;或者建立健全國家法律法規(guī)來提升中國社會的信用;再或者要進一步完善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建立個人的誠信等等,而福山則啟發(fā)我們如何從日常團體生活來重建社會信任。他認為盡然產權和其他現代
18、經濟制度建立、法律法規(guī)等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必不可少的條件,但往往忽視了文化習俗對建立社會信任基礎、自發(fā)社群的發(fā)展以及社會和經濟的繁榮與作用。 </p><p> 福山認為要使經濟更加繁榮,勢必要增強社會的信任,擴大社會之間的信任范圍非常重要。對如何建立或者重建社會信任的可供參考的途徑和方法,他指出要特別注意對自發(fā)性社會群體、對政府與個人之間的中間社會團組織的發(fā)展,尤其是重視一些超越血緣關系、非家族性的社會團體組織的
19、建立,因為中間團體對維系和培養(yǎng)社會信任關系是很重要的。 </p><p> 從福山《信任》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信任的重要性,它大到可以從宏觀上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與繁榮,同時也小大在微觀上滲透到每個個體。高信任度的社會,每個人都向往,因為不僅是予人還是予己、予社會都是有利的,但是就像經濟學家阿羅所說的那樣,這是一件不容易買到的商品,要重建社會信任,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p><p>
20、;<b> 參考文獻 </b></p><p> [1] 弗朗西斯·福山,彭志華譯.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chuàng)造[M].海南出版社,2001. </p><p> [2] 王列.關于信任問題的新探討[J].國外理論動態(tài),1998(08). </p><p> [3] 王飛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較研究[J].社會學研究,
21、1999(02). </p><p> [4] 李偉民,梁玉成.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中國人信任的結構與特征[J].社會學研究, 2002(03). </p><p> [5] 潘敏.信任問題—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的探討[J].浙江社會科學,2007(02). </p><p> 作者簡介:吳鳳(1988.07- ),女,江西人,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院,在讀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