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法律視角下的“見義勇為”</p><p> 摘 要 “見義不為,無勇也”,見義勇為者是人們謳歌的英雄,但是關于見義勇為者的權益保護問題,雖然地方法規(guī)有相應的立法,可是我國卻對其卻沒有統(tǒng)一標準,這也使得各地有各地的標準,因此也會因為差異而分歧。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xiàn)象。見義勇為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護,自然會加劇人心淡漠,見危不救的社會問題也會逐漸增多。其實正如愛爾維修所言:
2、“法律決定我們的風俗美德?!?本文在法律的視角下剖析見義勇為的行為,對見義勇為的概念及法律性質(zhì)特征進行探究,同時完善見義勇為的立法設想,保障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 </p><p> 關鍵詞 見義勇為 定性 權益保護 制度的完善 </p><p> 作者簡介:王蕊,澳門科技大學。 </p><p>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3、-0592-(2014)05-241-02 </p><p> 一、 見義勇為的界定與法律屬性 </p><p> ?。ㄒ唬┮娏x勇為的內(nèi)涵 </p><p> 何為“見義勇為”?見義勇為是指“看到正義的事情奮勇的去做?!?在古時候,見義勇為就已經(jīng)是人們一直推崇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從道德角度分析,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就是指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從
4、法律角度分析,對于見義勇為的概念,有一些地方性法規(guī)對其進行了規(guī)定。例如《山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第2條規(guī)定:“見義勇為是指在法定職責或者特定義務之外的人員,挺身而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的行為?!标P于見義勇為的內(nèi)涵,各地方都有相應的定義,只是都有一定的差別。關于學術界,對于見義勇為是這樣定義的:“見義勇為是指,公民無法定或約定義務,為保護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不顧個人安危,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或者搶險救
5、災,對其具有高度人身危險性的行為?!?</p><p> (二)見義勇為的法律屬性 </p><p>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行為。” 從見義勇為的概念來看,筆者認為“見義勇為行為屬于一種更高層次的無因管理行為?!?所以見義勇為從實質(zhì)上講,就屬于無因管理的范疇。 </p><p> 之所以
6、見義勇為屬于無因管理,是因為第一,見義勇為與無因管理的法律性質(zhì)是相同的,見義勇為以避免國家、他人和集體的利益受損害為目的,這恰巧與無因管理相同,并非法律行為,都是事實行為。第二,見義勇為與無因管理所構成的要素一致,因為二者的行為都是自愿的管理他人事務,而不是法律義務或事先的約定。 </p><p> 二、我國關于見義勇為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p><p> 一物流公司的押
7、運員王沛冉在2011年7月3日送貨安檢時,恰巧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男童被安檢儀卡住腳,在危難時刻小王沖上前去救助,不幸的是其自己的右腳導致了粉碎性骨折而截肢。此事涉及到補償問題,可是男童的家人因經(jīng)濟困難無法給予補償所以也不知去向,巨額的醫(yī)藥費使小王陷入困境,雖然小王被授予了"大興區(qū)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的稱號,同時相關部門給與了他4萬元的見義勇為基金,但是相比巨額醫(yī)療費無疑是杯水車薪。英雄流血又流淚,試問以后誰還敢見義勇為。 &l
8、t;/p><p> 2011年9月2日上午,在湖北武漢,一位88歲的老大爺迎面摔倒,可是沒有人敢上前扶他。一個半小時才被送到醫(yī)院救治,可不幸的是老人因施救不及時而死亡。 </p><p> 這種事件的發(fā)生不在少數(shù),社會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這種事件,為什么這種悲劇會上演?究其原因是我國對見義勇為的法律保護不夠完善。由于我國沒有統(tǒng)一立法和完善的救濟保障制度,所以存在了一下的問題: </p&
9、gt;<p> (一)國家層面立法存在的問題 </p><p> 對于見義勇者的保護,我國的相關法律并沒有直接對其規(guī)定,只是《民法通則》有對無因管理做出一定規(guī)定,有時只能參照無因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雖然《民法通則》和司法解釋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見義勇為者法律保護,但僅僅是提供了消極的保護,可是這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沒有規(guī)定如何鑒定是否構成見義勇為等等。具體又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p
10、><p> 1.現(xiàn)行規(guī)定沒有為見義勇為專門立法。只是參照無因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 </p><p> 2.補償力度有限。其一,從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見義勇為者受到的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同時可以請求受益人進行補償,然而如果找不到侵權人,而受益人又無力補償?shù)那闆r下該如何處理?見義勇為者可能因此會為自己的損失買單,好人難做,英雄亦難當。其二,在我國司法解釋規(guī)定"賠償權利人只能在受益
11、范圍內(nèi)請求受益人予以適當補償"和《民法通則》也提到"管理人為本人管理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有權請求償還",很明顯地,我國司法解釋種規(guī)定的“受益范圍內(nèi)”以及“支出的必要費用”就限定了見義勇為者請求補償?shù)姆秶T诤芏嗲闆r下,并不是被見義勇為者的受益與見義勇為者的付出成正比,就好像有些見義勇為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里的受益范圍應該如何認定?人的生命本來就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民法上的對等原則在這里是不適用的,
12、不能應用到補償?shù)膯栴}上。 </p><p> ?。ǘ┑胤綄用媪⒎ù嬖诘膯栴} </p><p> 我國目前關于見義勇為的現(xiàn)行有效的法規(guī)、規(guī)章都是由各省市規(guī)定的,這體現(xiàn)出了各省市對見義勇為行為的一種重視。見義勇為并不是法律上的義務,而是道德層面的。關于見義勇為,雖然各省市有相關的規(guī)定,然而其依然存在局限性,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p><p> 1.對于見義勇
13、為的內(nèi)涵,各省的規(guī)定不盡相同。例如,重慶市、甘肅省等十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對象僅限于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行為;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等九個省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對象除了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行為外還包括搶險救災行為等 ,所以對于見義勇為行為不同的界定會造成很大的分歧,同一種見義勇為的行為在不同省市受到不同待遇,這明顯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 </p><p> 2.對于見義勇為的主體認定:有些地方對見義
14、勇為的規(guī)定是“公民在法定職責之外”的人,有的卻規(guī)定為“不負特定職責的公民”,但筆者認為最完善的規(guī)定應該是“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的人”。 3.申請和確認程序:如果認定為見義勇為行為、應該如何去 </p><p> 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分析 </p><p><b> 鄭百宇 曲淑華 </b></p><p> 摘 要 刑事犯罪人員在服
15、刑期滿后將重新踏入社會,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長時間的關押可能使其已經(jīng)無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節(jié)奏。這些刑滿釋放人員可能就會因為這樣的原因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通過近幾年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案件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些人員再犯罪時往往手段更為殘忍,情節(jié)也更為惡劣。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如何提升罪犯的再社會化能力,使其適應社會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論文結合筆者研究,分析闡述了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
16、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p><p> 關鍵詞 刑滿釋放人員 再犯罪 問題研究 </p><p> 基金項目:吉林警察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yjky201312)。 </p><p> 作者簡介:鄭百宇,吉林警察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學;曲淑華,吉林警察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公安學。 </p><p>
17、;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5-242-02 </p><p> 刑滿釋放人員在重新踏入社會后,往往會因為自身以及其他客觀方面的原因才,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些腐朽墮落思想和拜金主義等也同樣影響著這些刑滿釋放人員。根據(jù)對周克華等案件的分析看來,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時往往采取一些更極端的手段,這就使得影響更惡劣,對人民生命與財產(chǎn)安全的威
18、脅更大。因此對于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的研究就顯得意義重大。從本質(zhì)上來說,對于刑滿釋放人員的教育與改造不能僅僅依靠在監(jiān)獄服刑期間的教育,其釋放后的關懷、教育與幫助也同樣重要。因此,為了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首先就要對其再犯罪的原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找到有效的解決之道。 </p><p> 一、我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現(xiàn)狀分析 </p><p> 所謂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指
19、的是犯罪分子在服刑期滿或者經(jīng)過假釋后,重新進入社會,因再次犯罪而被判處有期徒刑及其以上的現(xiàn)象。縱觀全國各地監(jiān)獄,基本上都存在因再犯罪而被判入獄的人員。筆者曾經(jīng)在我國某省的幾所監(jiān)獄做過調(diào)查,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者在監(jiān)獄中所占比例高達17%,甚至有一些人員曾多次犯罪而被判刑。通過對我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人員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其再次犯罪的過程中往往具有以下特點: </p><p> 第一,再犯罪的比例大,且累犯者所涉及案件
20、多以搶劫、強奸、盜竊以及故意傷害等為主。第二,在這些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多為中青年,他們的文化素質(zhì)普遍不高。第三,再犯罪者所涉及的案件中,暴力型以及侵財型案件頻發(fā),比例較高。 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案件頻發(fā),在世界上占據(jù)中等水平。尤其是一些影響巨大,情節(jié)惡劣的重大案件中,涉及刑滿釋放人員的比例更高。一般來說,對于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人員的教育和改造的難度比較大,這也是造成上述比例偏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充分分
21、析目前我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的原因,找到關鍵所在,及時彌補制度與政策方面的不足,才能有效預防與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 </p><p> 二、我國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p><p> 眾所周知,刑罰的初衷并不是單純的為了限制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而是為了給予社會上的其他人一種警示,也是為了保護社會上的其他公民不會受到這些犯罪分子的危害。并且對于犯罪分子的關押、改
22、造與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其重新踏上社會,成為身心健康,守法明理的公民。我國的監(jiān)獄法也規(guī)定,要對在監(jiān)獄中復興的犯罪分子進行懲處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從而保證其能在釋放后重新成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守法的公民。隨著我國對犯罪分子的改造與教育中投入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頻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仍有大部分的犯罪分子在重新踏入社會后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p><
23、p> ?。ㄒ唬﹤€人主觀因素 </p><p> 首先,從相關專家的研究結論我們可以知道,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犯案,是因為其獨特的成長經(jīng)歷,從而形成了不正常的人格特征。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具有反社會型人格或者偏執(zhí)型的人格,他們天生抱有一種對社會的仇視和敵對心理,因此可能會在重新融入社會后受到環(huán)境刺激等再次犯罪。比如前幾年發(fā)生的周克華的案件,又比如泰安持槍殺人案以盱眙滅門案等。這些案件普遍具有惡性暴力的特征。 &l
24、t;/p><p> 其次,還有一部分刑滿釋放人員思想墮落,好逸惡勞,重視物質(zhì)享受,這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在服刑期間得到改造與矯正。當其刑滿釋放后,一部分人在這樣性格與思想的驅使下空想不勞而獲。即使有一部分犯人想重新做人,但是卻懶于學習生活技能無法就業(yè)。 上述原因就導致了這部分人為了生存從新踏上搶劫、盜竊等道路。 </p><p> ?。ǘ┥鐣h(huán)境因素 </p>&l
25、t;p> 刑滿釋放人員的最終歸宿是回到社會中去,但是目前社會民眾對于刑滿釋放人員的態(tài)度并不友善。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社會民眾對于刑滿釋放人員普遍抱有敵視、冷漠、歧視與疏遠的態(tài)度。社會缺乏包容的態(tài)度也是使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問題之一,即使他們在監(jiān)獄中接受改造,洗心革面,決定刑滿后重新做人,但是社會不給予他們相應的機會。雖然現(xiàn)在人們的觀念已經(jīng)逐步改善,但是社會上真正能接受刑滿釋放人員的工作崗位畢竟還是太少,就業(yè)壓力過大。這就導致他們在被釋
26、放后感到茫然與失望,既缺乏人們的關懷,也缺少生存謀生的機會,從新融入社會的難度過大。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對此感到絕望,因而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p><p><b> ?。ㄈ┲贫纫蛩?</b></p><p> 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第一次犯罪者在監(jiān)獄中接受的教育與改造效果不理想。對于監(jiān)獄來說,其任務與職能除了對犯罪者進行勞動改造以外,還包括對他們進行
27、教育,從思想上改造、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與惡習,并教授他們一定的謀生手段,進而保障犯罪者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但是目前我們不得不說,大部分的監(jiān)獄卻沒有重視上述職能,反而在經(jīng)濟效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這就導致犯罪者在監(jiān)獄中的思想教育與矯正嚴重不足。在筆者對監(jiān)獄服刑人員的一次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僅有5%-6%的人認為監(jiān)獄改造效果良好,其他大部分人則認為效果一般,甚至有10%左右的人表示效果很差。一些接受調(diào)查的服刑人員表示,認為監(jiān)獄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的素質(zhì)不
28、高,對于他們存在一定的歧視態(tài)度;另外一些人員表示監(jiān)獄工作人員應該多開展一些教育活動,提高其文化知識,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職業(yè)技能培訓。 并且,從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方面來說,僅有一部監(jiān)獄法,也只有十條多的與教育有關的條文,這就使得對眾多服刑人員的教育活動缺乏切實可行的依據(jù)。因此,法律與制度方面的落后,使得對服刑人員的教育與改造難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其次,社會安置與幫教力度不足。雖然我國現(xiàn)在施行的對于刑滿釋放人員</p>&
29、lt;p> 三、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的建議對策 </p><p> 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危害性比一般犯罪危害更大,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而明晰了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特點與原因,就可以針對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從根本上預防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與現(xiàn)象。 </p><p> ?。ㄒ唬姆倘藛T的根本需求著手,制定科學、合理的獄內(nèi)教育內(nèi)容 <
30、;/p><p> 目前來說,我國監(jiān)獄對于服刑人員的教育內(nèi)容過于空洞,往往只重視標準性與統(tǒng)一性,沒有認識到服刑人員的個體差異與根本需求。這樣一來,服刑人員接受的教育內(nèi)容根本不符合社會與服刑人員實際情況,更新滯后。一些監(jiān)獄往往將上級領導來文、通知等作為指定監(jiān)獄思想教育的指向標,或者根據(jù)命令組織一系列的大規(guī)?;顒印6@些沒有獨立性與針對性的活動往往無法顧及服刑人員的具體情況。在職業(yè)技術培訓方面,一些監(jiān)獄往往立足于監(jiān)獄實際
31、生產(chǎn)狀況進行考慮,沒有認識到服刑人員在被釋放后在社會上需要一定的謀生能力和手段。所以說,監(jiān)獄在制定教育內(nèi)容時,必須根據(jù)服刑人員的個體差異與實際情況,從其根本需求出發(fā),制定具有針對性與獨立性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對服刑人員的改造過程中,應該重視他們主觀意識方面的改造,是他們在心理上、思想上以及意識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職業(yè)技能教育方面來說,監(jiān)獄也必須認識到培養(yǎng)服刑人員在社會上的謀生能力與謀生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
32、預防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 </p><p> ?。ǘI造關懷友愛的社會氛圍,努力創(chuàng)造平等就業(yè)的環(huán)境 </p><p> 社會與家庭的關愛與關懷是刑滿釋放人員重拾生活信心的重要前提。如果刑滿釋放人員走出監(jiān)獄之后,卻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以及社會的友愛,那么他們在獄中接受的教育可能會隨之土崩瓦解,從新走上不歸路。因此,在社會上要營造一種關懷友愛的背景和分為。不僅如此,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力量都要給
33、予他們一定的幫助,不歧視、不回避、不疏遠他們,給予其平等的就業(yè)機會,使他們能維持自己正常的生活需求,那么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指日可待。 </p><p> ?。ㄈ┻M一步健全與完善幫教安置制度 </p><p> 以目前情況來說,我國的幫教安置制度過于簡單,僅由社區(qū)與家庭等單位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另外,對于我國的幫教安置制度,有一些還僅僅存在于條文之中,沒有或者無法落實。為了解決上
34、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理念與經(jīng)驗,確保相關制度的健全與完善。 </p><p> 例如德國薩格森州就成立了一個名叫“再社會化基金會”的機構,刑滿釋放的人員可以提出申請,經(jīng)過基金會對其家庭和個人情況的綜合考評后,如果合格就給予其一定的資金支持,以保障刑滿釋放人員能夠有效的融入社會。這就避免了一些刑滿釋放人員會因為經(jīng)濟問題重新犯罪。 </p><p> 又比如在英國的埃克塞
35、特市,預防犯罪支援部通過與緩刑服務以及社會服務等相關部門建立聯(lián)系,通過幾個部門的互動與走訪,交流預防犯罪的各種信息、再犯罪形勢分析等,通過這樣的多方的合作以便預防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 </p><p> 在日本同樣如此,相關部門會組織社會上的學者、義工群體以及其他人士等與固定時間去監(jiān)獄探望服刑人員,或者去攻讀學校進行演講,參與對犯罪分子的思想教育與改造,從而起到了預防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積極作用。 </p
36、><p> 因此,我國也可以將原先由公安部門和社區(qū)單位為主的幫教安置機構擴大,通過吸納法律界的相關專家學者以及公益人士等,使其參與到對刑滿釋放人員的幫教安置中,從而有效解決我國幫教安置機構單一,力度不足的狀況。 </p><p><b> 四、總結 </b></p><p>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原因的探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犯罪
37、原因既有好逸惡勞、思想墮落等主觀原因,也與社會與環(huán)境等方面的客觀原因有關。從本質(zhì)上來說,人性本善,相信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注定要犯罪。因此只有找到其再犯罪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可能的減少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幾率。所以對于這些刑滿釋放人員,要給予適當?shù)年P懷與鼓勵,使其找到重新生活的勇氣與信心。此外,不僅要在服刑期間,釋放后也同樣要對這些人員進行教育,既要從思想上糾正他們的不良思想,也要教授給他們一定的謀生技能。通過這樣的標本兼治
38、,才能有效解決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問題,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p><p><b> 注釋: </b></p><p> 譚春生.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報.2010(6). </p><p> 劉鳴禹.淺析青少年網(wǎng)絡犯罪.凈月學刊.2013(3). </p>
39、;<p><b> 參考文獻: </b></p><p> [1] 白正春,楊冰川. 論和諧社會視野下重新犯罪問題及對策.南方論刊. 2012(12). </p><p> [2] 張廣智,向靜. 對當前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調(diào)查分析.法制與社會. 2010(22). </p><p> [3] 歐淵華,陳曉斌,陳名俊. 福
40、建省刑滿釋放人員重新犯罪問題研究. 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 2007(3). </p><p> [4] 王莉. 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的原因分析.改革與開放.2011(14). </p><p> [5] 劉凡鎮(zhèn).農(nóng)民工犯罪問題淺析.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3). </p><p> [6] 徐天合. 未成年人犯罪對策研究.法制與社會. 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