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走近名師,感受別樣的精彩</p><p>  我們踩著春天的腳步來到依山傍水的南國古城,有幸聆聽了眾多名師堪稱經典的數學課和學術報告。整個活動緊湊充實。雖然累極了,但更多的是幸福洋溢!誠如詩人所說:“我原想采擷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活動過程中,隨著名師的課和報告,我們時而熱情鼓掌,時而注目沉思,心情如海潮般起伏著,深深感受著名師帶給我們的別樣精彩! </p><

2、p>  一、經典的課堂,演繹數學的美麗 </p><p>  整個活動中,我們一共欣賞了黃愛華、華應龍、朱樂平等多位名師的經典課程。名師的另類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巧,以及他們表現出來的數學素養(yǎng)、人格魅力,無不讓我們由衷地贊嘆。 </p><p>  華應龍老師上的是《神奇的帶子》。導課時,華老師以剪信封的魔術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fā)

3、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欲望。教學中,孩子們沉浸在創(chuàng)造莫比烏斯帶的神奇中:問題的激活、思維的碰撞、發(fā)現的樂趣、智慧的飛揚,每一處,每一時,都顯露出魔術課堂的無窮魅力。最后,華老師說“下課”,同學們說“不下課”;華老師說“再見”,同學們說“不再見”;華老師問學生:“為什么同學們不下課呢?”學生說:“我們想學你那個剪信封的魔術!”在我所聽的數學課中,這是我見過的第一個學生不讓老師下課的情景。后來,還是學生的數學老師出來,做通了學生的工作才把他們帶出

4、了課堂。當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和華老師分別時,聽課現場長時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p><p>  朱樂平老師上的是《圓的認識》。朱老師的臉是長形的,他想把自己的臉整成圓形,要求學生為他設計草圖。很快,學生找準了圓心――鼻尖。有的學生用半邊臉長為半徑畫圓,這種方法很快被否定,因為以半邊臉長畫圓“整容”,必須要將朱老師額頭和下頜的多余部分去掉,這是不可能的。經過討論、交流,最后得出以鼻尖到額頭的長為半徑畫圓來“整容”

5、比較合適。有的聽課老師認為他設計的“整容”環(huán)節(jié)不合理,是這樣評價的:朱老師“整容”問題值得商榷,試想有哪位患者會把自己的臉整成標準的圓形,不論是大圓還是小圓,都是難以接受的。數學源于生活,這樣的情境看似來自于生活實踐,但有悖于生活的常理。研究這樣的問題,是否有必要?但我認為朱老師的“整容”設計別具匠心,扎實有效,有一種“清水出芙蓉”的淡然之美。 </p><p>  黃愛華老師上的是《平均數》。他的課著實讓我眼睛

6、一亮,讓我領略到真正的大師風范。黃老師首先出示“環(huán)保小隊共有10名同學,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這個小隊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讓學生嘗試練習。不一會兒,學生匯報說是“(142+140)÷2=141厘米”。黃老師問道:“對嗎?同意的請舉手。”有一半學生舉手。黃老師又問道:“這個小隊的平均身高是這樣求的,(142+140)÷2=141(厘米),對嗎?同意的請舉手?!庇懈嗟耐瑢W舉起了手。黃老師接

7、著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吃驚的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就是這個問題,一不小心被同學們這么快就解決了,好,今天這節(jié)課就講到這里,下課!”學生坐在那里,沒動。黃老師再說了一遍“下課”,學生還是沒動。這時,有一只小手伸起來了,他說:“不對,現在男女生人數沒告訴我們,只有男女生人數相等的情況下,這個小隊的平均身高才是141厘米;男女生人數不同,這個小隊的平均身高不一定是141厘米?!鳖D時,全場掌聲雷動。當黃老師說“下課”時,我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8、可黃老師卻不慌不忙,隨機應變,其課堂調控能力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嘆服。 </p><p>  二、理性的思考,解讀教育的困惑 </p><p>  活動過程中,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名師們的報告。幾乎都是脫稿演講,句句精彩!會場笑聲不斷,掌聲不斷。從名師的報告中,我們讀出了他們對數學的思考和實踐,對教師的關愛和引導,對教育的憂思和展望。 </p><p>  1.什么是好課

9、?幾位名師的經典課堂,也引發(fā)了眾多名師對“好課”的認識和討論。吳正憲老師認為:一節(jié)好課要有好的“課感”,要有“學生緣”,既要有“營養(yǎng)”又要“好吃”。閆勤老師認為:好課必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理解了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二是順應了學生又建構了學生。她還認為一節(jié)好課應該是真實的、有效的、有追求的、也是有缺憾和相對的。討論中,名師們也提到了公開課和家常課的平衡問題,多數名師提倡走向公開課和家常課的中間地帶。怎樣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呢?馮恩洪老師介

10、紹了湖南藩陽某中學的平衡方法:只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課堂太“活”;只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課堂又太“死”。所以,他們就搞它一個“半死不活”的。 </p><p>  2.小學數學教師姓什么?朱樂平老師認為小學數學教師不應只姓“小”,也不應只姓“數”,應該是個復姓。為此,他要求我們多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上位的數學知識如何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他舉例說,教師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應該看一看初中解析幾何中的“圓”,以及

11、高中的“橢圓”,這樣你的教學就有了深度。來自邊城的一位名師甚至認為要當好一名數學老師,就必須成為一個雜家,即:“半個演員”、“半個導演”、“半個作家”、“半個書法家”、“半個播音員”、“半個幽默大師”、“半個電腦專家”……誠然,在我們的從教生涯中,也許究其一生也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我們不能沒有這樣的追求! </p><p>  3.讓數學變得簡單些。馮恩洪老師介紹自己在德國考察時,有個教育專家對他說:“你們的教

12、科書比我們的教科書厚,你們的題目比我們的題目難,你們學生的考試成績比我們的好。但是,你們中國得買我們德國的貨?!彼J為,我們中國是在用世界上最深的數學完成了把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過程。他舉例說,美國的數學相對于中國比較容易,學習手段也比較開放。美國從幼兒園起就允許使用計算器。有一個14歲的美國男孩回答“3+5等于幾”時,他想了一會兒說“3+5大概等于7”,老師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鼓勵他說:“你真了不起,離成功只差一步。”馮恩洪老師的報告

13、引起了我們在場每個人的深思:為什么我們的書厚,題目難,貨卻是人家的好呢?我們的小學數學教育該以什么樣合適的方式才能做好和未來的銜接呢? </p><p>  4.農村教學應有“農”味。來自農村的一位名師認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不能脫離農村實際,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他介紹的兩個教學案例,給我的印象很深。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時,他讓學生先用泥巴捏幾個完全相同的圓錐體,然后試著用三個圓錐搓成一個等底等高的圓柱

14、,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驗證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在教學《年、月、日》時,他沒有采用“明明今年九歲了,可他只過了兩個生日,這是怎么回事呢”等情境導入新課,他說自己在教學中從不用這個情境,他認為農村的孩子只過“農歷”生日,一般每年過一次生日,讓這些農村學生理解“九歲的明明只過了兩個生日”,他們肯定接受不了。 </p><p>  5.“拋秧與插秧”的啟示。閆勤老師報告中提到的“拋秧與插秧”,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插秧的方式

15、較拋秧辛苦得多,但收獲卻沒有拋秧的大。原因是插秧破壞了自由生長的規(guī)律,而拋秧不但保護了它的生長本能,還提供了充分的生長空間?!耙环莞?一份收獲”的傳統(tǒng)觀念在這里幾乎被顛倒過來。雖然我們一時不能接受,但它卻確實存在。我想,我們在教學時也不能太“勤奮”,該懶的時候還要懶,要努力做一個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拋秧人”。 </p><p>  三、智慧的語言,引領我們不斷前行 </p><p>  

16、近距離接觸名師,我們在享受著課堂和報告的同時,也在努力地捕捉著每一個零星的精彩語句,雖然很短但卻是那樣的深刻,閃爍著名師充滿智慧的光芒,引領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旅途中不斷前行?,F摘錄部分經典語句與大家共同分享: </p><p>  1.數學老師要有數學味。 </p><p>  2.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簡單的教育。 </p><p>  3.即使猜錯了,也是美麗的錯誤。

17、 </p><p>  4.嚴格的不理解不如不嚴格的理解。 </p><p>  5.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找“戀愛”的感覺。 </p><p>  6.一個優(yōu)秀的數學教師站在講臺上,他本身就是數學。 </p><p>  7.只有當教師自己被數學所感動時,他才可能打動自己的學生。 </p><p>  8.永遠不重復別

18、人,更不重復自己。 </p><p>  9.課堂上,我們不能一次次地照顧差生,而讓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一次又一次的“陪讀”。 </p><p>  10.數學教學必定包括去情境化、去個人化、去時間化。 </p><p>  11.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p><p>  12.為別人鼓掌

19、,也是為自己喝彩;鼓掌多的人,也是智商高的人。 </p><p>  吳正憲、黃愛華、華應龍、朱樂平、馮恩洪……這些以前只能在報刊、雜志上見到的名師,如今真真切切地來到我們身邊。他們的報告和課充滿著智慧、流動著經典,讓我們這些普通教師深切地感受到:原來數學可以如此的美麗!原來自己從事的職業(yè)竟也可以如此的精彩!我們有位聽課老師甚至感慨地嘆到:“蘋果砸在牛頓頭上就是萬有引力,蘋果砸在我們頭上就是一個大包,所以蘋果選擇

20、了牛頓,而數學選擇了名師,讓他們創(chuàng)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課堂?!?</p><p>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能走多遠,在于他和誰同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有寬闊的視野,應該認識一些名家大師,應該閱讀一些經典著作,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與名師“同行”,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數學的天空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真希望常有這樣的機會,常走近名師,感受更多的別樣精彩。 </p><p>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