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漢語言文學</b></p><p> “對”與“對于”的定量比較</p><p> 一、選題的背景與意義</p><p> “對”和“對于”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介詞,它們是在句子中起到介紹動作行為對象
2、作用的介詞,這兩個介詞的用法很相似,因此有不少人把兩個介詞混為一談,用錯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對兩者的用法作科學的辨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p> 在這之前已經(jīng)有不少學者對“對”和“對于”作了比較研究,各自的觀點也有所不同, 但是對于兩者的區(qū)別及互換條件基本上都認為凡能用“對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對”代替,用“對”的地方卻不一定全能用“對于”代替,他們的觀點基本上只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層面,舉一部分例子來說
3、明其主要觀點,對于這兩個介詞的定量研究目前還是空白。</p><p> 幾千年來的漢語詞匯研究傳統(tǒng),都是以具體詞語詞義為主要對象,以考釋為主要目的,以研究者的主觀感悟為主要手段。到現(xiàn)代,雖然重視了對詞匯整體的理論屬性的探討,逐漸擺脫了專注于具體詞義的考釋性研究的舊格局,但在研究手段上卻一直沒有大的改變,靠的仍是研究者個人的語感,靠的是個人所熟悉的部分語料。因此,定量研究方法的引進與推廣,在當代詞匯研究中有著重要
4、的革新意義。</p><p> 本文擬從定量研究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實際的語料庫對“對”和“對于”在各種句子中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統(tǒng)計,進而進行分析比較得出結(jié)論,這樣將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實證性和科學性,與此同時彌補這一領(lǐng)域定量研究的空白。</p><p> 二、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b> 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b>&l
5、t;/p><p> 1、“對”和“對于”研究背景和概述</p><p><b> 2、“對”的用法</b></p><p> 2.1表示動作的對象,朝向</p><p> 2.2引出動作的受事</p><p> 2.3 引出涉及的對象</p><p> 2.4表示從
6、某人、某事的角度看</p><p><b> 3、“對于”的用法</b></p><p> 3.1指出動作的受動者</p><p> 3.2指出涉及的事或物</p><p> 3.3可以加“的”修飾名詞或動名詞</p><p> 4、“對”和“對于”的用法相同點</p>&
7、lt;p> 4.1表示一般性對待關(guān)系</p><p><b> 4.2指示范圍相同</b></p><p> 4.3都能與“……來說”搭配使用</p><p> 4.4介紹關(guān)涉的對象</p><p> 5、“對”和“對于”的用法不同點</p><p> 5.1是否能表示人與人之間
8、的對待關(guān)系</p><p> 5.2是否能用于助動詞和副詞之后</p><p> 5.3是否具有“朝、向”的含義</p><p> 5.4多用于書面語還是口語</p><p> 5.5加強賓語的作用大小</p><p> 6、“對”和“對于”用法小結(jié)</p><p> 擬解決的主要問
9、題: 本文通過對“對”和“對于”用法的定量分析比較,統(tǒng)計它們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最終得出較科學的結(jié)論,以區(qū)別“對”和“對于”用法及其互換條件。</p><p> 研究的方法與技術(shù)路線:</p><p> 研究方法:本文將主要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觀察與統(tǒng)計等方法,對資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得出結(jié)論。在第一塊的概念分析中將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第二、
10、三、四章將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以定量研究中的統(tǒng)計研究為主,統(tǒng)計各個情況在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第五章將運用總結(jié)歸納的方法,對定量分析出的結(jié)果進行歸納,得出正確結(jié)論。各研究方法相互結(jié)合,相互補充。</p><p> 技術(shù)路線:“對”和“對于”研究概述→“對”和“對于”用法定量研究→“對”和“對于”用法相同點定量比較→“對”和“對于”用法不同點的定量比較→結(jié)論。</p><p>
11、 四、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b> 第一階段工作:</b></p><p> 制定計劃,制定專業(yè)評分標準,制定論文格式要求,選題、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開題論證等</p><p> 1、2010年11月中旬</p><p> 導師出題,學生選題,導師學生相互交流,導師下達任務書;<
12、/p><p> 2、2010年12月初</p><p> 學生查閱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準備開題報告;</p><p> 3、2010年12月底至2011年1月初</p><p> 組織開題論證,學生分組匯報論文進展,要求匯報時間7分鐘,提問答辯3分鐘,填寫開題論證紀錄表;</p><p><b> 4、
13、初期檢查</b></p><p> 學校督導和院督導,對我院選題,指導老師,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開題論證結(jié)果等進行初期檢查;</p><p><b> 第二階段工作:</b></p><p><b> 主要是論文撰寫階段</b></p><p> 1、2011年2月至4月
14、</p><p> 繼續(xù)查閱資料,完成論文的初稿;</p><p><b> 2、中期檢查</b></p><p> 院督導和校督導負責檢查我院畢業(yè)論文的工作進度,學生的過程紀錄卡,指導教師的工作紀錄卡以及論文的完成情況;</p><p><b> 第三階段工作:</b></p>
15、<p> 畢業(yè)論文答辯,成績評定,評優(yōu)</p><p><b> 1、2011年4月</b></p><p> 提交論文初稿,二稿,三稿等,與導師交流修改論文;</p><p><b> 2、2011年5月</b></p><p> 論文答辯,學生匯報時間15分鐘,提問與答辯
16、3分鐘,</p><p> 3、2011年5月底</p><p> 成績評定,導師評閱成績,交叉評閱成績,答辯成績,推薦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和優(yōu)秀指導老師;</p><p><b> 4、后期檢查</b></p><p> 檢查論文質(zhì)量,成績評定,各類評語表,答辯紀錄等</p><p><b
17、> 5、材料自查及歸檔</b></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1980:157-158.</p><p> [2]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1996:317.</p><p> [3] 劉順.現(xiàn)代漢
18、語語法的多維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88-195.</p><p> [4] 許學成,陳偉立.中學語文知識誤區(qū)指津[M].文心出版社,1996:29-30.</p><p> [5] 周培興.中學語法疑解[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385-394.</p><p> [6] 丁恒順,陳天福.現(xiàn)代漢語(下冊)[M].河南大學出版社,1
19、988:217-221.</p><p> [7] 顧巴彥.常用虛詞例釋[M].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44-46.</p><p> [8] 李譜英.現(xiàn)代漢語常用虛詞選釋[M].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47-48.</p><p> [9] 楊淑璋,徐玉敏.虛詞的應用[M].中國物資出版社,1990:71.</p><p> [
20、10] 李曉琪.現(xiàn)代漢語虛詞講義[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7-100.</p><p> [11] 白曉紅,趙衛(wèi).漢語虛詞十五講[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122-125.</p><p> [12] 同義詞反義詞詞典[M].2004.</p><p> [13] 張煉強.漢語學習難點簡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5:111-113.
21、</p><p> [14] 劉金雨.介詞“對”和“對于”的異同[J].語文學刊.2008,(9): 51-52.</p><p> [15] 任明.“對、對于”的表義功能[J].遼寧師專學報.2002,(20): 21-22.</p><p> [16] 曹文抗.介詞“對”和“對于”辨查[J].科教文匯.2007,(9):189.</p>
22、<p> [17] 李琳瑩.介詞“對”的意義和用法考察[J].天津師大學報.1999,(4):71-74.</p><p> [18] 周芍,邵敬敏.試探介詞“對”的語法化過程[J].語文研究.2006,(1):26-30.</p><p> [19] 王建勤.介詞“對于”的話語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1):43-58</p><p
23、> [20] 汪正元.談介詞“對于”[J] .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4):57-60</p><p> [21] 朱文獻.正確使用對、對于、關(guān)于[J].語文天地.2005,(2):17-18.</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漢語言文學</b><
24、;/p><p> “對”與“對于”的定量比較</p><p> 介詞與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構(gòu)成“介賓短語”,表示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等?!皩Α迸c“對于”是介詞中用來引出介紹對象的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一般人在運用時,常常無法它們之間的微妙區(qū)別,不注意兩者用法的準確性,用錯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因此,介詞“對于”在現(xiàn)代漢語的介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p><
25、p><b> 一、“對”的用法:</b></p><p> 關(guān)于“對”的用法各個學者有著不同的分類角度和結(jié)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p><p> 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把介詞“對”的用法分為了兩類,一類是指示動作的對象,表示朝,向,第二類是表示對待,表示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可用在助動詞、副詞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語前(有停頓),意思相同。還
26、有一種是固定搭配“對……來說”,表示從某人、某事的角度來看。</p><p> 張煉強在《漢語學習難點簡析》中認為介詞“對”表示對待關(guān)系,引出對象,他從語義的角度把介詞“對”的意義分為四類:一是表示面對,朝向。二是引出動作的受事,三是引出為此涉及的對象。四是指明論斷適用的對象,常用“對……來說”,也可以單用“對”。周芍,邵敬敏(2006)與張煉強的分類結(jié)論類似,他們認為“對”主要用來引進對象或目標,它引進的對象
27、或目標是多種多樣的,而且用法也比較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義項,一是“對”引進動作的對象或方向,表示朝向,二是“對”可以表示對待,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前或之后,“對”字結(jié)構(gòu)也可用在主語前(有停頓),用法大致同于“對于”,三是“對”還可用來表示從某人、某事的角度來看待,表示評議角度。</p><p> 李琳瑩(1999)分析比較了介詞“對”的各個相關(guān)義項及其語用差異,根據(jù)它的語法意義把它分為四類,當謂語動詞表示的是具
28、體的言語行為或動作行為時,“對”介紹出這些行為所面對的對象。當作謂語的動詞或形容詞表示的是心理活動或情感態(tài)度時,介詞“對”介紹出這些心理或情感行為的對象。第三種是“對”介紹出句中主要動詞表示的行為所針對的對象。當謂語部分是一個表示拍段、描寫或敘述的短語或句子時,“對”介紹出判斷、描寫或敘述出發(fā)的角度,引出針對的特定對象。</p><p> 周培興在《中學語法疑解》中認為“對”是一個常用介詞,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后邊
29、連上一個名詞和詞組,構(gòu)成介詞詞組,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充當狀語。為此他進一步把“對”的用法分為六種:一是用介詞“對”把動詞的賓語提前,構(gòu)成一個“介詞詞組”來修飾那個動詞。二是“對”所構(gòu)成的介詞詞組也可以修飾名詞或動詞。三是“對”字詞組能夠修飾判斷動詞“是”。四是“對”字詞組修飾形容詞,指出它所關(guān)涉的人物。第五類是“對”字詞組修飾動賓詞組或動補詞組,指出它所關(guān)涉的事物,在結(jié)構(gòu)上,“對”字的賓語只能固定在動詞之前,不能挪到動詞的后邊。六是在某
30、些動詞充當賓語的句子里,“對”字詞組修飾謂語動詞,但是在意念上,“對”的賓語并不是動詞謂語的賓語,而是充當賓語的動詞的賓語。這種分類方法顯得過于繁瑣松散,個人認為有些情況可以作進一步的合并歸類。前面四種情況考慮歸并為一類,也就是“對”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名詞。</p><p><b> 二、“對于”的用法</b></p><p> 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認為“
31、對于”主要表示的是人、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多跟名詞組合,也可跟動詞、小句組合?!皩τ凇背迷谥髡Z后外,還可用在主語前,有停頓。用法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對于”后面的名詞指動作的受動者,一類是“對于”后面的名詞、動詞指涉及的事或物。第三類指“對于……”可以加“的”修飾名詞或動名詞,也就是作定語。</p><p> 汪正元(2000)認為介詞“對于”的用法十分復雜,他從語法的角度把“對于”的用法分為三類,
32、一是介紹動作所支配的事物。二是介紹與動作、狀態(tài)或判斷有關(guān)的事物。三是介紹動作的發(fā)出者。汪正元的分類在實質(zhì)上與呂叔湘的分類類似,</p><p> 而周培興在《中學語法疑解》中認為由“對于”組成的介詞詞組,可以把某一事物或行為介紹給另一事物,說明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對于”詞組,在句中可以充當定語,比較常見的是充當狀語。“對于”的賓語跟后邊動詞的關(guān)系,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對于”能夠把有關(guān)的對象提到主要動詞
33、前邊加以處置。因而,這個“對于”的賓語,在意念上仍受句子里主要動詞的支配。二是“對于”詞組修飾的動詞,在意念上不支配“對于”的賓語。三是“對于”詞組還經(jīng)常修飾判斷動詞“是”,充當狀語成分。四是“對于”詞組修飾“說來”(來說),強調(diào)所提出的論斷、看法與相關(guān)的人和物的關(guān)系。五是“對于”詞組還可以修飾名詞和形容詞,中間經(jīng)常使用結(jié)構(gòu)助詞“的”組合。周培興對“對于”用法的歸類于他在文中對“對”的用法歸類方式類似,比較詳盡,用法基本與“對”的用法相
34、同。</p><p> 三、“對”與“對于”的相同點</p><p> 劉順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一書中認為把“對”和“對于”的語法意義相同點分為三類,第一,都能表示人、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第二,指示范圍相同,指示范圍是指兩者能指示某個言語單位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這個范圍常常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行為。第三,都能表示強調(diào),表強調(diào)的語法意義時,必須跟“來說”一起
35、使用。顧巴彥在《常用虛詞例釋》中與劉順有著類似的看法,他把“對”“對于”的相同點簡單地分為了三類,一是“對”“對于”能表示述說的對象,二是“對”“對于”能表示敘述和說明的范圍,三是“對”或“對于”都能把句子里的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或主語的前面。</p><p> 曹文抗(2007)把“對”和“對于”通用的地方粗略地分為三類,一、“對”“對于”都可以加名詞,名詞作介詞“對”“對于”的賓語,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形式,一是
36、“對/對于+名詞+動詞”,在這里“對/對于”加名詞的短語作狀語,動詞和修飾成分間有語義上的支配關(guān)系,指動作的受動者。二是“對/對于+名詞+名詞”,這里“對/對于”修飾的短語作定語,兩個名詞之間沒有領(lǐng)屬關(guān)系。二、“對”和“對于”后面都可以加動詞,三、“對”和“對于”后都可以加代詞,表示對象。這種分類方式有其合理之處,但是總體而言顯得過于籠統(tǒng),沒有對兩個詞真正的意義與用法作出深入剖析。</p><p> 四、“對”
37、和“對于”的用法差異</p><p> 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認為“對”比“對于”的用法要寬泛得多,“對于”只表示對待關(guān)系,一般能用“對于”的地方都可以換成“對”,而能用“對”的地方卻不一定能夠換成“對于”。他認為“對”和“對于”大致的區(qū)別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當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時,只能用“對”,不能換成“對于”。二是“對于……”不能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后,只能用在另外兩個位置,而“對”則用在前后皆可
38、。許學成、陳偉在《中學語文知識誤區(qū)指津》中也有類似的看法。</p><p> 丁恒順、陳天福的《現(xiàn)代漢語(下冊)》、李曉琪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講義》、白曉紅、趙衛(wèi)的《漢語虛詞15講》在呂叔湘觀點的基礎(chǔ)上又加上了一條,他們認為“對”可以用來指出行為動作的對象、方向,有“朝、向”的意思,而“對于”不能。</p><p> 楊淑璋、徐玉敏在《虛詞的應用》、周培興在《中學語法疑解》中則認為,只有當
39、“對”兼有“向”的含義時不可換用,其他情況下常??梢曰Q。劉順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中有著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對”能表示動作對象,而“對于”則沒有這種用法,因此他把動詞分為以下兩類,與“說”義有關(guān)的動詞和表示行動、情態(tài)的動詞。他認為“對”和“對于”相比虛化的程度還不夠,還帶有動詞的某些特點,介詞不夠典型,而“對于”是典型的介詞?!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也是相同的看法,認為“對”所保留的動詞性較強,因此有些用“對”的句子不能改用“對于”。
40、</p><p> 李譜英在《現(xiàn)代漢語虛詞選釋》中把“對”和“對于”的區(qū)別分為了兩類,第一類是“對”能表示朝向的意思,而“對于”不能,與前面學者的觀點相同,而第二點有所不同,她認為在用“對”組成的介詞結(jié)構(gòu)后面沒有語音停頓的,“對”不能換用“對于”。這個是在語音方面的補充。另外在《同義詞反義詞詞典》中還提到了“對”和“對于”在書面語與口語方面的區(qū)別,“對”常用于口語之中,而“對于“則常出現(xiàn)在書面語當中。</
41、p><p> 劉金雨在《介詞“對”和“對于”的異同》一文中從語法、語義、語音三個角度闡述了“對”和“對于”的異同點,除了認為“對于”不能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不能用在助動詞之后,沒有“朝向”的意思之外,他還補充了兩點區(qū)別,一是他認為“對于“出現(xiàn)在句首較多,而“對”則較少。二是他認為“對”表示的謂語是指向介詞賓語的,有很強的指向性,它的語義重心應該在謂語上:“于”現(xiàn)在的常用義是“在”,所以介詞“對于”既包含“對”
42、所表示的意義,又包含了另一種意思,即介詞“對于”的賓語由于“于”的存在得到了加強,這時句子的語義重心就向介詞的賓語有所偏移,尤其是“對于”的賓語是指人的詞語時,介詞結(jié)構(gòu)的語義就更接近“對于……來說”。這樣“對于”相對于“對”,就由單一語義變?yōu)殡p重語義,原來“對”的強指向性也被削弱或者說被中和一部分了。</p><p><b> 參考文獻:</b></p><p>
43、 [1]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商務印書館,1980:157-158.</p><p> [2]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1996:317.</p><p> [3] 劉順.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88-195.</p><p> [4] 許學成,陳偉立.中學語文知識誤區(qū)指津[M].文心出版社,1996:2
44、9-30.</p><p> [5] 周培興.中學語法疑解[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385-394.</p><p> [6] 丁恒順,陳天福.現(xiàn)代漢語(下冊)[M].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217-221.</p><p> [7] 顧巴彥.常用虛詞例釋[M].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44-46.</p><p> [
45、8] 李譜英.現(xiàn)代漢語常用虛詞選釋[M].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47-48.</p><p> [9] 楊淑璋,徐玉敏.虛詞的應用[M].中國物資出版社,1990:71.</p><p> [10] 李曉琪.現(xiàn)代漢語虛詞講義[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7-100.</p><p> [11] 白曉紅,趙衛(wèi).漢語虛詞十五講[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46、2007:122-125.</p><p> [12] 同義詞反義詞詞典[M].2004.</p><p> [13] 張煉強.漢語學習難點簡析[M].北京燕山出版社,1985:111-113.</p><p> [14] 劉金雨.介詞“對”和“對于”的異同[J].語文學刊.2008,(9): 51-52.</p><p> [1
47、5] 任明.“對、對于”的表義功能[J].遼寧師專學報.2002,(20): 21-22.</p><p> [16] 曹文抗.介詞“對”和“對于”辨查[J].科教文匯.2007,(9):189.</p><p> [17] 李琳瑩.介詞“對”的意義和用法考察[J].天津師大學報.1999,(4):71-74.</p><p> [18] 周芍,邵敬敏.
48、試探介詞“對”的語法化過程[J].語文研究.2006,(1):26-30.</p><p> [19] 王建勤.介詞“對于”的話語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1):43-58</p><p> [20] 汪正元.談介詞“對于”[J] .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4):57-60</p><p> [21] 朱文獻.正確使用對、對于、關(guān)于
49、[J].語文天地.2005,(2):17-18.</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對”和“對于”的定量比較</p><p><b> 目 錄</b></p><p&
50、gt; “對”和“對于”的定量比較錯誤!未定義書簽。</p><p>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ui”(對) and “duiyu”(對于)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一、引言1</b></p><p> 二、“對”的用法4</p><p> ?。ㄒ?/p>
51、)表示面對,朝,向4</p><p> ?。ǘ┍硎救伺c人、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4</p><p> ?。ㄈ┮鰟幼鞯氖苁?</p><p> (四)“對”可用作指示范圍5</p><p> 三、“對于”的用法6</p><p> (一)表示人與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6</p>
52、<p> ?。ǘ皩τ凇笨捎脕碇甘痉秶?</p><p> ?。ㄈ┮鰟幼鞯氖苁?</p><p> 四、“對”和“對于”的用法相同點8</p><p> (一)“對”和“對于”都能表示人與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8</p><p> (二)“對”和“對于”都能引出動作的受事9</p><p&
53、gt; (三)“對”和“對于”的指示范圍相同10</p><p> 五、“對”和“對于”用法的差異13</p><p> (一)“對”能表示“朝,向”的意思,而“對于”不能13</p><p> (二)“對”一般能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而“對于”不能14</p><p> (三)“對“能用在能愿動詞(助動詞)或副詞的前面
54、或后面,而”對于“只能用在能愿動詞或副詞的前面,用在后面句子不成立14</p><p> (四)“對于”用在句首相對于“對”來講的情況更多15</p><p> 六、“對”和“對于”的用法小結(jié)17</p><p><b> 參考文獻19</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
55、;<p> 【摘要】“對”和“對于”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很高,用法相似,因此對兩者的用法作科學的辨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從定量研究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實際的語料庫對“對”和“對于”的用法在句子中出現(xiàn)的頻率作出統(tǒng)計,根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來比較分析它們的異同,得出較為科學的結(jié)論。</p><p> 【關(guān)鍵詞】對;對于;異同;定量。</p><p> 【ABSTRACT】The us
56、e of “dui”(對) and “duiyu”(對于)in modern Chinese have a high frequency, and their use is similar to each other. Therefore to discriminate the two Chinese words scientifically has a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theory tries to
57、 make the occurrence of statistics for the use of “dui”(對) and “duiyu” (對于) in sentences through actual language database from the quantitative standpoint.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we analysis and compare th
58、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inally we</p><p> 【KEYWORDS】dui(對); duiyu(對于);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quantitative analysis。</p><p><b> 一、引言</b></p><p> 在現(xiàn)代
59、漢語中,虛詞的數(shù)目比實詞少得多,但使用頻率很高,作用很大。用錯一個虛詞,往往會影響整個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意思。而“對”和“對于”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介詞,它們是在句子中起到介紹動作行為對象作用的介詞,這兩個介詞的用法很類似,因此有不少人把它們混為一談,用錯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所以對兩者的用法作出科學的辨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p> 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不少的學者對“對”和“對于”作了比較研究,對于“對”和
60、“對于”用法的相同點,劉順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一書中分為三類,第一,都能表示人、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第二,指示范圍相同,指示范圍是指兩者能指示某個言語單位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這個范圍常常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行為。第三,都能表示強調(diào),表強調(diào)的語法意義時,必須跟“來說”一起使用。</p><p> 顧巴彥在《常用虛詞例釋》中與劉順有著類似的看法,他把“對”“對于”的相同點簡單地分為了三
61、類,一是“對”“對于”能表示述說的對象,二是“對”“對于”能表示敘述和說明的范圍,三是“對”、“對于”都能把句子里的賓語提到動詞的前面或主語的前面。</p><p> 而曹文抗把“對”和“對于”通用的地方粗略地分為三類,一、“對”“對于”都可以加名詞,作介詞“對”“對于”的賓語,這種情況下有兩種形式,一是“對/對于+名詞+動詞”,在這里“對/對于”加名詞的短語作狀語,動詞和修飾成分間有語義上的支配關(guān)系,指動作的
62、受動者。二是“對/對于+名詞+名詞”,這里“對/對于”修飾的短語作定語,兩個名詞之間沒有領(lǐng)屬關(guān)系。三、“對”和“對于”后面都可以加動詞,四、“對”和“對于”后都可以加代詞,表示對象。這種分類方式有其合理之處,但是總體而言顯得過于籠統(tǒng),沒有對兩個詞真正的意義與用法作出深入剖析。</p><p> 而對于兩者的用法差異則存在以下幾種看法:呂叔湘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認為“對”比“對于”的用法要寬泛得多,“對于”只表
63、示對待關(guān)系,一般能用“對于”的地方都可以換成“對”,而能用“對”的地方卻不一定能夠換成“對于”。他認為“對”和“對于”大致的區(qū)別主要是兩種情況,一是當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時,只能用“對”,不能換成“對于”。二是“對于……”不能用在助動詞、副詞之后,只能用在另外兩個位置,而“對”則用在前后皆可。</p><p> 丁恒順、陳天福的《現(xiàn)代漢語(下冊)》、李曉琪的《現(xiàn)代漢語虛詞講義》、白曉紅、趙衛(wèi)的《漢語虛詞15
64、講》在呂叔湘觀點的基礎(chǔ)上又加上了一條,他們認為“對”可以用來指出行為動作的對象、方向,有“朝、向”的意思,而“對于”不能。</p><p> 楊淑璋、徐玉敏在《虛詞的應用》、周培興在《中學語法疑解》中則認為,只有當“對”兼有“向”的含義時不可換用,其他情況下常??梢曰Q。劉順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多維研究》中有著類似的看法,他認為“對”能表示動作對象,而“對于”則沒有這種用法,因此他把動詞分為以下兩類,與“說”義有
65、關(guān)的動詞和表示行動、情態(tài)的動詞。他認為“對”和“對于”相比虛化的程度還不夠,還帶有動詞的某些特點,介詞不夠典型,而“對于”是典型的介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看法也類似,認為“對”所保留的動詞性較強,因此有些用“對”的句子不能改用“對于”。</p><p> 李譜英在《現(xiàn)代漢語虛詞選釋》中把“對”和“對于”的區(qū)別分為了兩類,第一類是“對”能表示朝向的意思,而“對于”不能,與前面學者的觀點相同,而第二點有所不同,她
66、認為在用“對”組成的介詞結(jié)構(gòu)后面沒有語音停頓的,“對”不能換用“對于”。這個是在語音方面的補充。另外在《同義詞反義詞詞典》中還提到了“對”和“對于”在書面語與口語方面的區(qū)別,“對”常用于口語之中,而“對于”則常出現(xiàn)在書面語當中。</p><p> 劉金雨在《介詞“對”和“對于”的異同》一文中從語法、語義、語音三個角度闡述了“對”和“對于”的異同點,除了認為“對于”不能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不能用在助動詞之后
67、,沒有“朝向”的意思之外,他還補充了兩點區(qū)別,一是他認為“對于“出現(xiàn)在句首較多,而“對”則較少。二是他認為介詞“對”的意義表示謂語是指向介詞賓語的,有很強的指向性,它的語義重心應該在謂語上:“于”現(xiàn)在的常用義是“在”,所以介詞“對于”既包含“對”所表示的意義,又包含了另一種意思,即介詞“對于”的賓語由于“于”的存在得到了加強,這時句子的語義重心就向介詞的賓語有所偏移,尤其是“對于”的賓語是指人的詞語時,介詞結(jié)構(gòu)的語義就更接近“對于……來
68、說”。這樣“對于”相對于“對”,就由單一語義變?yōu)殡p重語義,原來“對”的強指向性也被削弱或者說被中和一部分了。</p><p> 以上眾多學者關(guān)于“對”和“對于”兩詞的互換條件各有自己不同的一些看法和分類方式,目前來說大部分學者和呂叔湘的看法一致,認為凡是能用“對于”的地方一般都能夠換用“對”,而用介詞“對”的地方卻不一定能夠換作“對于”,介詞“對”的使用范圍要比“對于”寬泛得多。這樣的結(jié)論雖然很普遍,但是它的研
69、究手段過于單一,靠的仍然是研究者的語感,是個人所熟悉的部分語料,其科學性還是有待實際語料去考證的。歷來對于兩者用法的比較研究有很多,但是對它們作定量比較的研究還非常少見,而它們的區(qū)別很可能并不是在質(zhì)的方面,而是在量的方面,因此本文將以語料庫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對”和“對于”的異同做定量比較研究,以揭示它們的異同,得出更加科學的分析結(jié)論。</p><p> 本文所研究的語料來自當代文學2語料庫,其中涉及40位當
70、代作家的文學作品,所有作品的總字數(shù)為6421718,其中含“對”字的語料有15877處,占整個語料的0.2%,介詞“對”有9711處,除了介詞以外,“對”字還有動詞、形容詞、量詞等其他常見用法,其中介詞“對”占“對“字語料的61.2%,相比來說“對”作為介詞更為常用。含“對于”的語料有440處,相比介詞“對”來說,“對于”的使用數(shù)量要遠遠少得多,因此“對”作為介詞要比“對于”常用得多,使用范圍也更寬泛。由于語料庫中“對”的語料數(shù)量較為龐
71、大不便統(tǒng)計,因此本文選取其中的馮苓植作家的作品作為分析的語料來研究,馮苓植的語料中共出現(xiàn)“對”的語料447處。</p><p><b> 二、“對”的用法</b></p><p> “對“是個常用介詞,它的主要用途是在后邊連上一個名詞和詞組,構(gòu)成介詞詞組,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充當狀語,用來引進對象或目標,它引進的對象和目標是多種多樣的,而且用法也比較復雜,本文將“對
72、”的用法分為以下四類:</p><p><b> 表示面對,朝,向。</b></p><p> 一般“對”在這種情況下用作表明動作的方向和持續(xù)的狀態(tài),還殘留著一部分動詞的性質(zhì)。在馮苓植的介詞“對”語料中有257處是面對,朝向的意思,表明動作所指向的方向,占全部的57.5%左右。其中“對某人說”是這種情況下最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在語料庫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例如:<
73、/p><p> ?、倏捎幸惶煸缟纤麉s對阿媽說,他做了個夢。(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谖业臓敔敾钪鴷r就對我說過,我們和草原上的畜群都是屬于王爺?shù)?,只不過我們會說話罷了。(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鄞蟋斄Ω乱苍趯μ扉L嘆了,“辜負了老朽的一片苦心!天滅我曹!天滅我曹?。 保ㄕZ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74、> ④我暗暗對天發(fā)誓。(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表示人與人、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p><p> 介詞“對”通??梢杂脕肀硎救伺c人、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這種情況下介詞“對”前后的名詞通常是一種對待關(guān)系,頻繁被用于指代謂詞涉及的事或人。語料庫中有96處屬于此類,占全部的21.5%。例如:</p><p> ?、?并且為了對
75、母親的深深懷念,我還給我的小馬起了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雪駒?。ㄕZ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谡怀錾诓菰?,當然會對一切都感到新鮮。(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郯终f過,王爺對我們有恩,天生就不應該打聽這個。(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芪疑形磻岩伤乃魉鶠椋踔林粡拿烤湓捓锫牫隽怂麑ν鯛?shù)闹倚墓⒐?。(語
76、料庫\當代2\馮苓植)</p><p><b> 引出動作的受事。</b></p><p> 這種情況下一般“對”字后跟名詞,這個名詞往往指代的是動作的接受者,是動作實施的對象。在介詞“對”的處里面有48處起引出動作的受事的作用,占全部的10.7%。例如:</p><p> ?、倏谷諔?zhàn)爭之后,日寇對這里封鎖更嚴了??谷諔?zhàn)爭之后,日寇對這里封
77、鎖更嚴了。(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谇懊嬉呀?jīng)說過,這是我在山里早想好了的,而且對雪駒我已多次作過訓練,為的就是以防不測?。ㄕZ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③我更對布音吉勒格佩服了。(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芸梢詫ωi冢隊長周旋應付,然而要千萬記住自己是中國人!中國人!中國人!她會派人去接應我,讓我一定要注意
78、在那達慕的人市上有個老阿奶正在賣一個小孩……這里還需插一筆,人市就是販賣人口的市場。(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對”可用作指示范圍。</p><p> 所謂指示范圍是指“對”能指示某個言語單位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這個范圍常常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行為。某個言語單位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相對于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行為來說是恰當?shù)模駝t不一定是恰當?shù)?、合適
79、的。一般這種情況下在“對”后面加上“來說”或者“對……來說“中的“來說”省略而單用“對”。在447處關(guān)于“對”的語料中有46處屬于此種情況,占全部的10.3%。例如:</p><p> ①這對我無所謂,因為我早忘了那個潔白哈達飄來的夢。(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谝虌寣ξ液脱x的慈愛是溫馨的,但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的還似乎是這個小丫頭。(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
80、;/p><p> ③對我來說,它已不僅僅是匹駿馬,而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員。(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艿珜φ麄€溫都爾草原來說,這卻是一件令人悲痛的大事。(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b> 三、“對于”的用法</b></p><p> “對于”是介詞中介紹對象的介詞,是介紹對象的
81、介詞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主要表示的是人、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多跟名詞組合,也可跟動詞、小句組合。“對于”除用在主語后外,還可用在主語前,有停頓。本文將“對于”的用法分為以下三類:</p><p> 表示人與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p><p> 這種情況下“對于”后面的名詞、動詞指涉及的事或物,表明一種對待關(guān)系。在語料庫中共出現(xiàn)這種情況172處,占
82、440處“對于”的39.1%,可以說數(shù)量上還是比較多的,“對于”有更強的指向性,多用于引出主語所涉及的事物。例如:</p><p> ?、僦蛔x過幾年私塾的顧維舜對于政治實在是一竅不通。(語料庫\當代2\戴厚英)</p><p> ?、谥苷缺磉_了自己的憂慮:“老方,對于這次演習,我沒有意見。(語料庫\當代2\柳建偉)</p><p> ?、蹖τ谶@件事,她有一種古怪
83、的邏輯,根據(jù)這種邏輯她說:這么一來,我們就扯平了。(語料庫\當代2\王小波)</p><p> ?、軐τ谄皆鞅辈窟@片林子,四哥比我知道得還要多。(語料庫\當代2\張煒)</p><p> “對于”可用來指示范圍</p><p> “對于”同樣可以用作指明所表達的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在440處關(guān)于“對于”的語料中有155處屬于指示范圍的情況,占“對于”語料的35
84、.2%。例如:</p><p> ?、俚珜τ谝淮袊擞腥绨径日粋€世紀。(語料庫\當代2\馮驥才)</p><p> ?、谶@消息對于小林已不算消息,他早從女老喬那里聽說了,出差期間老孫也給他“通”了氣,現(xiàn)在女小彭又說,更加證實是真實的。(語料庫\當代2\劉震云)</p><p> ③離婚對于我可能逐漸轉(zhuǎn)變成一種財富。(語料庫\當代2\安頓)</p>
85、<p> ?、苌虖B內(nèi)的咖啡室,改成茶舍,沒有了咖啡、飲料、雞尾酒,更沒有三明治和快餐了,這對于實實在在來購物而不是閑談的顧客,多少有些曲高和寡,加上品茶的價格不菲,讓人感到財力和時間同樣搭不起。(語料庫\當代2\張欣)</p><p><b> 引出動作的受事</b></p><p> 這種情況下“對于“后面的名詞一般指動作的受動者,是動作實施或指向
86、的對象。在440處“對于”出現(xiàn)的句子里共有113處屬于這種情況,占全部的25.7%,例如:</p><p> ①其實,他們一向?qū)τ谔翀螅瑢τ谝磺袌蠼莸墓俜轿募?,并不多么相信,對于潼關(guān)南原的戰(zhàn)果到底有多么大,也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不過平時誰都不肯在公開場合說出心里話,如今趁機會說出罷了。(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②但十年來農(nóng)民軍很少攻堅,對于城池多采取奇襲和內(nèi)應的辦法
87、攻破,或采用云梯爬城,用火藥爆破城墻或城門的次數(shù)很少,用這種辦法必須挖地道,費時較久,而過去總是速來速往,很少對一座城池圍攻過幾天以上。(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酆髞磉€是正局長老袁親自從新部長那里聽到口信,部長明確說,單位班子是要調(diào)整,但這次老袁還是不動的,對于老袁,不是考慮調(diào)不調(diào)的問題,而是考慮如何繼續(xù)把單位搞好的問題,老袁這才放下心來,有了情緒。(語料庫\當代2\劉震云)</p&
88、gt;<p> ④對于目前局勢,他沒有一刻忘懷。(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四、“對”和“對于”的用法相同點</p><p> “對”和“對于”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關(guān)系很密切,其用法具有一定的相通之處,經(jīng)統(tǒng)計,在語料庫關(guān)于馮苓植的447處語料中,共有126處可以換作“對于”也成立,占447處的28.2%,而語料庫中出現(xiàn)“對于”的440處中全部換作“對”也成立
89、,但是其中的255處更加常用,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占440處的58%。下面本文將“對”和“對于”的用法相同點歸納為以下三類:</p><p> “對”和“對于”都能表示人與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p><p> 對待關(guān)系的典型表達形式是:主體+對(對于)+客體+怎么樣。除此之外,對待關(guān)系還有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對(對于)+客體+主體+怎么樣。第二種情況出現(xiàn)得較少,一般在沒有停頓的
90、時候,“對于+客體+主體+怎么樣”中的“對于”大多可以換作“對”使用。在447處關(guān)于“對”的語料中,有50處表示這種對待關(guān)系,占447處“對”字語料的11.2%;在440處關(guān)于“對于”的語料中共有172處“對于”屬于這種情況,占“對于”語料的39.1%??梢哉f大部分“對”和“對于”可以互換的情況屬于這一種。但“對于”相對于“對”來說要更常用于表示人與事物和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例如下面的句子:</p><p>
91、①瓶底兒對這一切似乎很滿意,卻還是不敢怠慢。(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谏倌耆藢艋玫淖非笥肋h是執(zhí)著的,而往往會把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拋在腦后。(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垡酝麑τ谌魏卫Э嗪图迥ザ寄苄δ樝嘤?。(語料庫\當代2\張煒)</p><p> ?、軐τ谶@種情況,羅盤可是應付自如,說:“說好了,有輛車來接我們,等了一下午
92、也沒來。(語料庫\當代2\彭荊風)</p><p> 例①中表示的是瓶底兒對于“這一切”表示滿意,是人與事物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例②表示的是“少年人”對“夢幻的追求”非常執(zhí)著,是人與“對夢幻的追求”這件事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這兩個例子可以改成“瓶底兒對于這一切似乎很滿意,卻還是不敢怠慢”,“少年人對于夢幻的追求永遠是執(zhí)著的”,“這一切”和“夢幻的追求”都是表明謂詞涉及的對象,因此換成“對于”也是成立的;同樣的例③表示的
93、是“他”與“困苦和煎磨”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例④表示的是“羅盤”和“這種情況”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都表示的是人與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兩個例子可以改成“以往他對任何困難和煎磨都能笑臉相迎”,“對這種情況,羅盤可是應付自如”,“困難和煎磨”和“這種情況”都是謂詞涉及的對象,“對”和“對于”兩者互換的情況下也成立。因此可見“對”和“對于”在表示人與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guān)系時可以互換。</p><p> 當把所對待的對象
94、提前句子中出現(xiàn)停頓時,多使用“對于”來表示強調(diào)。在440處“對于”的語料中屬于這種情況的有45處,占所有語料的10.2%。例如:</p><p> ?、賹τ邶R虹不斷向西樓運來的各式各樣的禮物,江玫只偶爾接受一點水果和糖食。(語料庫\當代2\宗璞)</p><p> ?、趯τ阡P(guān)附近的形勢,他尤其了若指掌,這些年來,農(nóng)民軍常常由秦入豫,由豫入秦,如果從潼關(guān)走,都是撇開潼關(guān)縣城,從關(guān)南四十里以
95、內(nèi)的地方來往,他自己曾帶著人馬從這里走過一趟。(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③對于一個重大的或者是可疑的案情,作為一個偵查員,如果他知情不報,敷衍了事,甚至玩忽職守,以致出了什么疏漏,那就不僅僅是失職瀆職了。(語料庫\當代2\張平)</p><p> ④對于她的滿意,我自然應該擴而大之。(語料庫\當代2\張潔)</p><p> 上面的例句中“
96、齊虹的禮物”是江玫對待的對象,“潼關(guān)附近的形勢”他“了若指掌”,“潼關(guān)附近的形勢”是“他”對待的對象,“案情”是“偵查員”對待的對象,“對她的滿意”是“我”對待的對象,這些情況下“對于”可以換成“對”,如例①中把“對于”換成“對”時,句子變成“對齊虹不斷向西樓運來的各式各樣的禮物,江玫只偶爾接受一點水果和糖食。”句子本身也成立,但是更常用的情況是“江玫對齊虹不斷向西樓運來的各式各樣的禮物只偶爾接受一點水果和糖食?!崩谥邪选皩τ凇睋Q成“
97、對”時,句子改成“對潼關(guān)附近的形勢,他尤其了若指掌。”,一般在使用“對”的情況下多采用“他對潼關(guān)附近的形勢尤其了若指掌?!币话銜阎髡Z放在“對”字的前面。在所對待的對象提前的情況下,“對”和“對于”都可以使用,但是更多地還是使用“對于”更恰當,更能表示強調(diào)的作用。</p><p> “對”和“對于”都能引出動作的受事。</p><p> “對”和“對于”都能引出動作的受事,指出句子中動
98、作的受動者,在447處“對”字語料中共有48處用作引出動作的受事,占全部的10.7%。在440處“對于”的語料中有113處屬于這種情況,占全部的25.7%。例如:</p><p> ①為保不致泄漏行動機密,他竟暫時免了對王爺?shù)某炕鑵荨#ㄕZ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诘珟熜謧兡欠N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對經(jīng)文的刻意研讀,對戒律的嚴格遵守,對自我的苦行修煉,都在不斷地潛移默化地
99、影響著我?。ㄕZ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凼嗄陙恚τ谘矒?、總督、督師、總理等統(tǒng)兵大臣,說撤就撤,說逮就逮,說下獄就下獄,說殺就殺,但對于各地鎮(zhèn)將卻盡量隱忍寬容,這情形不用末將細說,大人知之甚悉。(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荇旚斢X得媽媽的手撫在背上的力量,他對于信任是從不辜負的。(語料庫\當代2\宗璞)</p><p>
100、 例①中“王爺”是他“晨昏參拜”的對象,例②“信仰”是“追求”的接受者,“經(jīng)文”是“研讀”這個動作的接受者,“戒律”是“遵守”的接受對象,“自我”是“修煉”的對象,例③中“巡撫、總督、督師”等等是朝廷“撤、逮、下獄和殺”這些動作指向的對象。例④中同樣的“信任”是“辜負”的受事。這些例子中“對”和“對于“都可以互換而不改變句子原意。例①中把句子改成“為保不致泄漏行動機密,他竟暫時免了對于王爺?shù)某炕鑵荨?,例③中可以把句子改成“但對各地?zhèn)
101、將卻盡量隱忍寬容”,都能表明原句同樣的意思。</p><p> 在引出動作的受事情況下,“對”和“對于”都能夠提前賓語,表示強調(diào)作用,但當句子中出現(xiàn)停頓時,一般情況下多使用“對于”來把賓語放在句首以表示強調(diào)。</p><p> 這種情況在“對于”的語料中共出現(xiàn)71處,占440處語料的16.1%。例如:</p><p> ①對于這位面目可憎的丈母娘,菖蒲克制住心
102、理和生理上的厭惡,努力裝出恭敬的樣子,強笑著問了一聲:“伯母好。”(語料庫\當代2\劉紹棠)</p><p> ?、趯τ谀壳暗奶幘?,他也不是沒有考慮。(語料庫\當代2\劉震云)</p><p> ③對于目前局勢,他沒有一刻忘懷。(語料庫\當代2\姚雪垠)</p><p> ?、軐τ诳偠绞种械纳蟹絼?,他們根本不在乎,因為自來尚方劍只殺大官兒,殺不到他們頭上。(語料庫
103、\當代2\姚雪垠)</p><p> 在前面的例句中,①中“丈母娘”是“厭惡”的賓語,②中“處境”是“考慮”的賓語,③中“局勢”是“忘懷”的賓語,同樣④中“尚方劍”是“在乎”的賓語,這些句子里“對于”能夠換作“對”,但是使用“對于”更加有突出強調(diào)賓語的作用,更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p><p> “對”和“對于”的指示范圍相同。</p><p> 如前面
104、所提到的,“對”和“對于”都可以用作指示范圍。在447處“對”的語料中共出現(xiàn)指示范圍的46處,占“對”字語料的10.3%;而在440處關(guān)于“對于”的語料中有155指示范圍的情況,占“對于”語料的35.2%。“對于”比“對”更常用于指示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例如:</p><p> ①對我來說,它已不僅僅是匹駿馬,而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員。(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谖?/p>
105、更不知道對我也同樣預示著不祥……(語料庫\當代2\馮苓植)</p><p> ?、圻@對于我來說真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語料庫\當代2\戴厚英)</p><p> ④因此我說,對于我們這一代,失掉的和得到的是同樣寶貴的。(語料庫\當代2\馮驥才)</p><p> 例①中“我”是“它這匹駿馬”所指示的范圍,表示從我這個角度看,它不僅僅是駿馬,更是家庭中的一員,其
106、中把“對”換成“對于”句子變成了“對于我來說,它不僅僅是匹駿馬,而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員”,表示的是“它于我來說”是家庭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對”和“對于”在這句話中可以互換。同樣的例②中“我”是“這件事預示著不祥”所作用的范圍,可以把句子改成“我更不知道對我(來說)也同樣預示著不祥。”當在后面加上“來說”時,句子也同樣成立。把句子中的“對”換成“對于”句子變成了“我更不知道對于我也同樣預示著不祥,”“對”和“對于”都能和“來說”搭配使
107、用,因此兩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互換。而例③中“諷刺意味的事情”是對于“我”這個范圍來說的,“對于”在句子中和“來說”搭配使用,因此句子改成“這對我來說真是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本渥右彩浅闪⒌?。例④中“失掉的和得到的的寶貴”是針對“我們這一代”這個范圍來說的,因此兩者都是指明語義內(nèi)容適用的范圍,因此“對”和“對于”在指明語義內(nèi)容范圍的作用下可以互換。</p><p> “對”和“對于”都能表示“從……角度看”,用來
108、指明范圍,常用“對(對于)……來說”,“來說”可以省略。但是當“對于”表示這個意思并且不加“來說”的情況下,一般不能換成“對”使用。在440處“對于”的語料中有69處屬于這種情況,占全部“對于”語料的15.7%。例如下面的句子:</p><p> ?、傺栽~對于我是非常珍貴的。(語料庫\當代2\張煒)</p><p> ②這個不讓人喘息一下的時代啊,對于好人,它的心腸是硬的。(語料庫\當代
109、2\張煒)</p><p> ?、劭墒菍τ谖?,歷史并沒有過去。(語料庫\當代2\戴厚英)</p><p> ?、軐τ谧约?,水香或許更合適些。(語料庫\當代2\方方)</p><p> 上面四句話都是表示“從某人的角度來看”的意思,換作“對”雖然也能成立,但是并不常常這樣使用,不太符合語言習慣,有時候容易產(chǎn)生歧義。比如說例①改成“言詞對我是非常珍貴的”相對于“言詞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對”和“對于”的定量比較【畢業(yè)論文】
- “對”與“對于”的定量比較【文獻綜述】
- “對”與“對于”的定量比較【開題報告】
- 中英禁忌語的比較【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區(qū)域金融發(fā)展比較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美身勢語的比較【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愛,是不能忘記的》和《廊橋遺夢》之比較【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加會計準則比較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shè)計)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
- 中美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比較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中日外匯儲備管理比較研究[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畢業(yè)論文]
- ecdis對駕駛行為的影響【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溫嶺地區(qū)污泥處理處置工藝比較和選擇[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 春節(jié)與圣誕節(jié)的文化比較【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分子ratchet器件和ratchet制冷【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復積分的計算【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矩陣分解的研究[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 反常積分的研究[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 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淺析碳審計【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