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海上絲綢之路對羅定的影響分析</p><p> [摘要]海上絲綢之路對羅定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既有中原文化在羅定的傳播,也有外國文化在羅定的沉淀。羅定三個古墓的出土文物、南江流域的廟宇、制藍冶鐵遺址都是海上絲綢之路影響羅定的直接證明。 </p><p>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羅定古墓;南江廟宇;制藍冶鐵遺址 </p><p> [中圖分
2、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 </p><p>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2-0027-02 </p><p> 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形成于秦漢,目前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記載來自《漢書?地理志》。從秦漢至明清,海上絲綢之路始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海上絲綢之路對中西方的影響,學術界已有集中研究。筆者在此主要探討海上絲綢之路對羅定這一節(jié)點的影響。 </p>
3、;<p> 1887年,普魯士人李希霍芬在《中國親程旅行記》一書中,將中國長安(西安)經西域到希臘、羅馬的陸上交通貿易路線首次命名為“絲綢之路”,并在該書的一張地圖上提到“海上絲綢之路”。1933年,斯文?赫定的《絲綢之路》正式向全球介紹“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我國對絲綢之路的研究較晚。1955年,季羨林在《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橫亙歐亞‘絲路”’的命題。1958年郭沫若主編的《中國
4、史稿》和1979年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均有專目介紹“絲綢之路”。1985年,北大陳炎教授先后出版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兩書。1987年,“絲綢之路”正式進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視野,其制定了十年(1987-1997)研究規(guī)劃,并于1990年10月組織30多個國家的50多位科學家對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綜合考察。從此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熱潮涌現(xiàn)。 </p><p> 徐聞港、北海港都是
5、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出海口,羅定是徐聞經內河連接中原和兩廣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節(jié)點。海上絲綢之路來往旅客和貨物一方面通過境內的羅定江(即南江),上信宜下鑒江,經徐聞出海;另一方面,途徑云開山脈,陸路連接南寧,間接連接北海港、欽州港。位于兩廣交界的羅定,又稱瀧州,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沖,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衛(wèi)、撫綏重地。清范端昂將其與西江、北江、東江并列為“廣東四江”:“西江水源最長,北江次之,東江又次之,南江獨短?!鼻迩?/p>
6、大均說:“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雙江總作西。”也是將瀧水稱作南江。羅定因水道和陸道的發(fā)達,成為了中原進入徐聞和廣西的重要通道之一。 </p><p> 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促進了嶺南海港的商業(yè)發(fā)展。徐聞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境內的最早始發(fā)港之一,“漢置左右候官,在徐聞縣南七里,積貨物于此,備其所求,與交易有利。故諺日:欲拔貧,至徐聞。”唐、宋、元時期,泉州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中心。明代,隨著新航路的開辟
7、,中國海外貿易也從貢舶貿易轉變?yōu)樯滩百Q易,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逐漸集中到廣東,形成了以廣州―澳門為中心的貿易架構。c咕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大概路線是由黃河人長江,從長江進湘江,通過靈渠進漓江,再從漓江入西江,西江轉南江,南江上信宜下鑒江,經徐聞出海。 </p><p> 在2011年召開的南江文化研討會上,中山大學黃偉宗教授指出,南江的發(fā)現(xiàn),也明確了從肇慶封開的古廣信到南海的通道,即是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對接通道。史
8、志記載及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南江是楚人和中原漢人進入雷州半島海港徐聞的要道。這進一步說明,海陸絲綢之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通的、對接的。南江流域是泛珠三角區(qū)域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接點,南江將成為泛珠三角區(qū)域黃金水道上的一條重要河流,實現(xiàn)南江及整個廣南區(qū)域與泛珠三角經濟文化的現(xiàn)實對接。 </p><p> 南江流域為古越族的駱、甌等多個分支交叉居住區(qū)域,具有甌越的文化特征。如當?shù)匕l(fā)現(xiàn)的漢代銅鼓,與廣西北流銅鼓特征―致。當時越族
9、文化很發(fā)達,是古代嶺南地區(qū)經濟文化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從秦漢至南北朝,這里的州縣建制最多。除了越族文化外,南江流域也受到楚文化的影響,具有一定楚文化特色。瀧州陳氏家族最早開發(fā)嶺南地區(qū)。此外,在明朝以前,羅定一帶也是嶺南瑤族的大本營,雖然后來瑤族數(shù)量減少,但文化影響至今還在。南江流域與廣西毗鄰,也深受壯族文化的影響,如當?shù)卦S多以“六”、“都”、“銀”等字開頭的地名,都是源自壯語。 </p><p> 羅定作為中原文
10、化進入高涼(高州)的重要交通連接點,中原文化在此廣泛傳播。據(jù)《民國羅定縣志》記載,羅定有重要古渡34處,古橋69處,可見羅定的水路交通較為發(fā)達,是羅定對外交流聯(lián)系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期,陳法念與馮冼夫人同稱兩大嶺南酋長。冼夫人歸附隋朝后,出兵番禺解救隋將韋洗,就是先擊敗了瀧州陳佛智,才得以進軍番禺,嶺南始平定。這也說明了羅定是高涼冼夫人進軍廣州的必經路線之一。高州地區(qū)現(xiàn)存大量窯址,其大部分用于生產出口瓷器。高州地區(qū)無水路與西江直接相通,
11、惟假道于西江的支流南江(羅定江)。南江發(fā)源于信宜縣,源頭與鑒江上游的曹江(古高涼山,良德附近)僅一山之隔,有山道相通,無疑,這是高涼與西江的最近陸上通道。自戰(zhàn)國以來,高涼由南江兩支流進入西江的交通線已經開通。 </p><p> 1983年8月在羅鏡鶴咀山發(fā)現(xiàn)一座目前嶺南規(guī)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南朝墓葬,墓主人是當?shù)睾雷宓囊粚Ψ驄D。墓中隨葬品有金手鐲、金指環(huán)、銅鏡、鐵剪、瓷器、陶器等。出土的青瓷器釉色滋潤,青中
12、泛黃,屬于一千多年前浙江會稽郡越窯系統(tǒng)產品,是青黃釉瓷器的精品。出土的一個金手鐲,曾作為建國五十周年廣東省送北京作出土文物專題展覽的一號文物,是國寶級文物。這個手鐲重33克,純金制成,有四組走獸與花紋圖案,圖案為中、西亞的走獸紋飾。從紋飾來看,金手鐲顯然是西方的舶來品,很有可能為粟特的產品。墓葬中還出土一件刻劃蓮瓣紋的高足碗,這種碗的器型較特殊,是受到古羅馬拜占庭高足杯藝術風格的影響,而且蓮瓣紋與忍冬紋都是隨佛教藝術傳人后才較多出現(xiàn)。這
13、件罕有的高足碗是我國燒制的越窯青瓷,很有可能是為外國定制的出口外銷瓷器。這件瓷器曾作為嶺南晉唐出土文物送香港展覽,亦引起過轟動。 1977年,羅定市太平鎮(zhèn)太平河東岸南門垌清理戰(zhàn)國墓3座,出土石器2件、陶器8件、青銅器141件。陶器有方格紋勾連云雷紋陶罐、席紋袋形圓底陶罐、米字紋陶甕、平底素面陶碗、陶盆。石器為滑石環(huán)、礪石。青銅器有越式銅鼎、素面銅岙、銅鉦、人首柱形銅器</p><p> 1983年11月,
14、羅定市羅平鎮(zhèn)沙頭橫垌村背夫山戰(zhàn)國墓清理發(fā)掘,出土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原始陶瓷器共116件,其98件青銅器中,有人首柱形器4件。“這個墓坑基本完好,隨葬品未經擾亂……一般認為這是一個越人墓……反映了當?shù)卦饺酥写嬖谥燃壷贫取薄kS葬器物中,有的具有中原青銅器的特點,也有不少器物反映了廣東與南方各地青銅文化的聯(lián)系,更多的器物具有廣東本地的文化色彩,如人首柱形器,1973年在廣東省四會縣也曾出土,這是嶺南地區(qū)特有的陪葬品。 </p&
15、gt;<p> 此外,在南江流域的廟宇中,有孔廟、關帝廟、盤古廟、--天后廟、龍母廟和魯班廟等。其中孔廟和關帝廟是中原文化傳人的結果。盤古廟祭祀的盤古,原是南荒(山地)民族所奉拜的神,而天后則是海邊人民奉拜的神。兩種神在南江流域兼而有之。由這些民俗可見,羅定地區(qū)是山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匯合處。羅定以前還有龍母廟和魯班廟。保留至今的民俗,證明羅定所在的南江水系是我國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個重要通道,其上游的龍鄉(xiāng)縣城(今羅定羅鏡
16、)是西江通往高涼地區(qū)的一個重要集散地。 </p><p> 海上絲綢之路帶動了羅定經濟的發(fā)展,制藍業(yè)、冶鐵業(yè)尤為發(fā)達。羅定的藍多產于羅鏡、分界、連州、新榕和龍灣等地,制藍工業(yè)遺址多數(shù)位于河口,融合了手工作坊和商業(yè)的性質功能,羅鏡鎮(zhèn)的水擺舊圩曾是藍靛的集散地。藍靛及其制品也成為南江流域輸出海外的重要商品。現(xiàn)存金河制藍工場遺址、新榕藍染遺址、龍灣制藍工場遺址等。這些明清時期漚藍制靛工場遺址部分在民國期間仍在使用,制
17、藍遺址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廣東省山區(qū)近代經濟發(fā)展史的空白,同時為探討粵西山區(qū)經濟產業(yè)結構的變化提供了實物資料。到明代,中原的煉鐵技術傳人,在瀧江上游的羅鏡、船步等地,官方利用當?shù)刎S富的資源,建立了幾個規(guī)模相當?shù)囊辫F基地。史料記載,羅定州日產鐵18噸,年產達6000噸,從業(yè)人員1萬多人。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說:“諸冶惟羅定大塘基爐鐵最良,悉是鍇鐵,光潤而柔,可撥之為線?!?明末羅定所產的鐵,以廣東的名義北輸,也算是羅定對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
18、貢獻。煉鐵鑄鐵業(yè)遺址在羅定現(xiàn)存爐下村鐵爐遺址、鐵爐村冶鐵遺址、舊爐督冶鐵遺址、營下村鑄鐵遺址等。1984年3月15日,羅定蕾濱出土了160斤窖藏銅錢,年代最早的是西漢“半兩”,還有王莽的“貨泉”、隋"32銖</p><p>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使羅定成為連接南北的通道之一,全方位促進了羅定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開拓了羅定人的視野。從明清開始,走出去的羅定人遍布周邊省市,足及南洋,至今,廣西南寧化妝行業(yè)、廣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上絲綢之路
- 海上絲綢之路十三行
- 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
- 海上絲綢之路的“泉州味道”
- 探討“海上絲綢之路”的機遇
- 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
- 合浦北海與海上絲綢之路
-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與衰
- 論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對中阿貿易發(fā)展的影響.pdf
- 國內海上絲綢之路文獻研究淺析
-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外移民
-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航行氣象信息分析與應用.pdf
- 蔚藍絲路海上絲綢之路特展宣傳內容
- 新絲綢之路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東盟貿易潛力的影響研究
- 絲綢之路論文
- 《漢代絲綢之路 》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影響研究.pdf
- 海上絲綢之路視野下龍泉青瓷外銷研究
- 海上絲綢之路背景下的境外樞紐港口選點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