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范仲淹歐陽修的人格魅力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 業(yè) 論 文(設 計)</p><p>  中文題目:淺析范仲淹與歐陽修的人格魅力</p><p>  ——以《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為中心 </p><p>  英文題目:On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Fan Zhongyan and </p>

2、<p>  Ou Yangxiu-----Center on Yueyang Watchtower and Drunkard Pavilion</p><p>  姓 名 潘燕嫦 </p><p>  學 號 04011317 </p><p>  專業(yè)班級 漢語言文學04(3)班

3、 </p><p>  指導教師 楊金文 </p><p>  提交日期 2008-04-25 </p><p><b>  教務處制</b></p><p>  淺析范仲淹與歐陽修的人格魅力</p><p>  ——以《岳陽

4、樓記》和《醉翁亭記》為中心</p><p>  作者:潘燕嫦 專業(yè)班級:漢語言文學04(3)班</p><p>  指導老師:楊金文 職稱: 講師</p><p><b>  摘要</b></p><p>  范仲淹與歐陽修同屬北宋中期學者型政治家,他

5、們在創(chuàng)作生涯給世人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本文以二者的代表作——同創(chuàng)于慶歷六年(1046)的《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為中心,從作品主題對比展開對兩位作家共同魅力的闡述,并進一步說明這一共同之處背后所蘊含的原因,以及這一共同魅力所表征的文化意義和影響。</p><p><b>  關鍵詞</b></p><p>  范仲淹 歐陽修 人格魅力 憂樂觀</p&g

6、t;<p>  On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Fan Zhongyan and Ou Yangxiu----Center on Yueyang Watchtower and Drunkard Pavilion</p><p>  Author's name :Pan Yanchang Professional class :Class three of

7、 04 Chinese literature</p><p>  Instructs teacher: Yang Jinwen Title: Lecturer</p><p><b>  Summary</b></p><p>  Fanzhongyan and ouyangxiu both are famous statesma

8、n-scholars in the mid-North Song Dynasty. They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and left them to the world in their creative career.This artical respectively takes the writers’ famous work Yueyang Watchtower and Drunkard

9、Pavilion as the center. Expounding their Common from the works’ theme and for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reasons from the communality.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e registry of cutrul meaning and Influence fo

10、r the pers</p><p><b>  Keyword</b></p><p>  Fan Zhongyan Ou Yangxiu Personality charm Pessimism and optimism</p><p><b>  目錄</b></p><p>  前言……

11、………………………………………………………………………………1 </p><p>  1 主題比較——展現(xiàn)憂政愛民、樂觀豁達的思想 …………………………………1</p><p>  1.1 憂中有樂——《岳陽樓記》……………………………………………………1</p><p>  樂中含憂——《醉翁亭記》……………………………………………………2</p>

12、<p>  2 從生活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看其憂政愛民、樂觀豁達品質(zhì)產(chǎn)生的原因……………3</p><p>  2.1 人格魅力的直接來源 …………………………………………………………3</p><p>  2.2 人格魅力的重要來源 …………………………………………………………5</p><p>  3 范仲淹與歐陽修這一共同人格魅力的時代表征及意義………

13、…………………6</p><p>  致謝……………………………………………………………………………………8</p><p>  參考文獻………………………………………………………………………………9</p><p><b>  前言</b></p><p>  北宋前期的志士仁人,以范仲淹和歐陽修為代表,他們以復興儒學

14、、改革政治為己任,其人其文一直受世人推崇?!对狸枠怯洝?、《醉翁亭記》分別是范仲淹、歐陽修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歷代傳誦、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而且這兩篇散文都是作者因倡導改革當時弊政而被貶官降職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時間相同——同創(chuàng)于慶歷六年(1046),那么,這兩篇作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所展現(xiàn)作者的人格魅力是什么呢?這一共同性背后蘊含的原因如何?并且這一共同性的文化內(nèi)涵是怎樣的呢?本人將試對此作一點粗淺的探討。</p><p>

15、  1 主題比較——展現(xiàn)憂政愛民、樂觀豁達的思想</p><p>  范仲淹與歐陽修都不約而同地分別作了《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都展示憂政愛民、樂觀豁達的思想。宋代士大夫的主人公意識十分強烈,他們以國家天下為己任,密切關注國家的隱患;他們思考人生的價值,同是對朝廷一片衷心,希望為國貢獻一份力量,卻遭到政敵陷害而被貶謫,兩人之間的這種相似之處,成了《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憂政愛民、樂觀豁達融匯的一個契機。正

16、因為兩人的政治追求和人生價值取向相一致,才使其作品名垂千古,他們并不僅僅局限在“治國平天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上,還體現(xiàn)了杜甫“窮年憂黎年,嘆息腸內(nèi)熱”的精神,不管自己窮與達都要首先關心國計民生。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篇作品所展現(xiàn)的主題特點。</p><p>  1.1 憂中有樂——《岳陽樓記》</p><p>  文章第一段中說:“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边@顯然是作者對滕子京的贊

17、美之辭,僅一年內(nèi),就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政績,可見滕子京才能卓越,勤于政事,但如此賢才卻被安置在“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凌郡”的環(huán)境中,就會形成一個明顯的反襯,如此想來,作者的種種情緒均埋于心中,不便言表。為滕子京大才沒被重用感到可惜,為國家興亡擔憂便不言而喻了。關于這一點,在文中多處都可找到驗證。如文中通過想象寫出了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大觀后,接寫古今登岳陽樓者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是“去國懷

18、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瀟然,感極而悲著矣?!币皇恰靶臅缟疋?,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但是,探求“古仁人之心”的范仲淹,卻表示要“異二者之為”,不因為客觀環(huán)境的好壞而改變自己的志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崇高政治理想,是他人生目標和境界定位的真實表白,充分展示了憂政愛民的士大夫偉大胸襟。</p><p>  范仲淹不僅具有憂國憂民的思想品質(zhì),還具有樂觀豁達的一面。我們知道,范仲淹寫此文

19、已48歲,在這之前,他曾經(jīng)被貶知饒州,慶歷三年(1043),也就是寫此文的頭三年,又因為參與謀劃“慶歷新政”失敗而再次貶知鄧州,被貶的重大打擊,并未能泯滅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他沒有氣餒,沒有頹廢,依然高歌自己的理想,如文中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豁達處世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到范仲淹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應該說他在《岳陽樓記》所闡發(fā)的思想境界,是范仲淹追求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p><p>  

20、1.2 樂中含憂——《醉翁亭記》</p><p>  無獨有偶,歐陽修在同一年也創(chuàng)作了傳誦千古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是偉大的文學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政治家,他的政治生涯主要是在宋仁宗時期,這一時期宋朝的經(jīng)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同時也因外來的逼迫和國內(nèi)的一系列問題,潛伏著嚴重的政治危機。作為一個關心國事,力圖扭轉(zhuǎn)局面的士大夫,歐陽修堅決支持范仲淹等執(zhí)政大臣的改革措施,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加上他剛

21、正直言,因而成了反對改革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受過嚴重的政治挫折。由于這時正值歐陽修的甥女張氏犯法下獄,諫官錢明逸抓住張氏的某些供詞,彈劾歐陽修與張氏有私并欺詐其財產(chǎn)。仁宗派人監(jiān)勘,雖然證明了對歐陽修的彈劾為不實之詞,為他洗去了冤名,但還是罷掉了他的都轉(zhuǎn)運使,出知滁州。歐陽修到了滁州后,常常寓情于山水,有時深入社會低層,與百姓交游,以求寬慰自己,從中找到快樂。這時作者已是三十九歲了,他的被貶,其實宣告了以范仲淹為代表的慶歷新政的失敗,

22、并且對歐陽修本人的民政思想打下了基礎。了解這一歷史背景,對深入理解《醉翁亭記》的思想內(nèi)涵是極為重要的。</p><p>  歐陽修與范仲淹一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從《醉翁亭記》看,作者多次寫到“醉”“樂”,作者描繪了一幅滁州的山水風光圖?!疤嘏c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在眾賓“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之時,唯獨太守“頹然乎其間”。 醉因是什么?他果真不勝酒力嗎?非也,而是心醉。“山水之樂,

23、得之心也”,太守是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為政使民的,如孔子所言:“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則達人”“人立則己立,人達則己達”。這種以“立人”“達人”為政的思想源于孔子而再現(xiàn)于歐陽修,其精神可謂高尚。山水之樂更高的境界不僅在于自然之美,而且在于人之樂。往來不絕的人們,不管是負者、行者、彎腰曲背者、臨溪而漁者、釀泉為酒者,一概都很歡樂。歐陽修所營造的歡樂的特點是人們在這里不但物質(zhì)上是平等的,而且精神上也是沒有等級的。太守享受著賓客的忘卻等級,人與人達

24、到了高度的和諧。這是他自己營造的平民化真切的世界,也是作者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作為政治家的歐陽修即便是在山林的自放中也沒有忘記宣上恩德,與民共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正是其愛民、豁達的反映。</p><p>  “山水之樂”,還要“寓之酒”,又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樂”中帶點苦澀味。在樂中也隱含了“憂”,憂什么呢?本人認為“憂”天下,醉以同樂,醉以忘憂?!靶抡笔?,奸人得逞,歐陽修不可能完全沒有憂慮,在

25、他內(nèi)心有著復雜的的心理掙扎。一方面是樂觀的隱逸情懷,另一方面卻并不真正甘心,他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有忠君愛國的赤誠之心。如果能透過“翁”的字眼,突現(xiàn)歐陽修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醉”字正是他力圖排解憂患心情的一種心態(tài)和手段,通過自醉,使人暫時忘卻國家的安危,忘卻生活的痛苦,仕途失意,便于山水中寄情,在《醉翁亭記》中透露出一絲難以釋懷的“苦”與“憂”。真正體現(xiàn)他“處危則慮深,居安則思殆”的憂患意識。</p><p> 

26、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都是謫宦的極品,通過作品的詮釋,范仲淹和歐陽修的人格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真正體現(xiàn)“文如其人”的特點。</p><p>  2 從生活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看其憂政愛民、樂觀豁達品質(zhì)產(chǎn)生的原因</p><p>  每個人的人格構建都與其生活經(jīng)歷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同樣,范仲淹和歐陽修的人格品質(zhì)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也是息息相關的。</p>&

27、lt;p>  2.1 人格魅力的直接來源</p><p>  范仲淹與歐陽修同屬北宋中期的學者型政治家,生平履歷頗有相似之處。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親謝氏長于繼父朱文翰家,母親改嫁后受同族人和朱家的鄙視。在一次與朱家兄弟爭執(zhí)中,得知自己的身世,深感羞辱,欲自立門戶,以洗此辱。因而走上了艱難的求學之路。他只身去到長白山上的醋泉寺讀書,經(jīng)常一個人伴燈苦讀,因為家貧,他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

28、塊,拌上一點兒韭菜末,再加點鹽,就算是一頓飯了。為了學業(yè)的進步,他去應天府(今河南商邱)南都學舍求學,過著糟糠韭食,粥不繼日的生活,但他卻從不叫苦。艱苦生活磨煉了他的心志,也體現(xiàn)了他超常的恒心和毅力,形成了他樂觀應對困難的態(tài)度。他一邊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饑苦,一邊專心讀書。工夫不負有心人,五年寒窗苦讀,1015年,范仲淹考中進士,他終于載著豐收的喜悅回歸故里,改回原姓,從朱家接走了母親,以洗家族的恥辱。從懂事開始,范仲淹就特別注重對自我

29、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國家、人民已深入到范仲淹的腦海中,他對自己人格精神的理解、吸收,成為其人文品質(zhì)思想的一大來源。據(jù)《宋史》記載,他青年時游關中,見病尸遍野,便慨然發(fā)誓“大丈夫當以利澤生民為務”, 立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p><p>  兩人“樂觀應對”的做事恒心,在他們后來仕途生涯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三次被貶給范仲淹的思想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挫折面前他沒有低頭,始終不改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在從政其間他真切地體會到下層

30、人民的疾苦。他身體力行,在泰州任上修筑捍海堰,蘇州任上疏浚五河、導太湖水入海,杭州任上以工代賑,青州任上開軍倉救災民,都是其愛民政治的卓越實踐。作品方面如他的《君以民為體賦》、《用天下心為心賦》、《政在順民心賦》等,都深刻闡釋了儒家傳統(tǒng)民本思想。而歐陽修的宦海沉浮體驗也促成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來源。景枯三年(1036年)五月,他被貶為夷陵(湖北宜昌)令,這是歐陽修在仕途上遭受的第一次挫折。貶滴生活使他大大深化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也對其思想

31、性格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歐陽修不以貶滴為懷,自此“有時攜酒探幽絕,往往上下窮煙霞”,探三游洞、下牢溪,至黃牛峽祠、甘泉寺,山水游覽活動十分頻繁。他還將自己的居所命名為至喜堂,說“夷陵風俗樸野,少盜爭,而令之日食,有稻與魚,又有橘抽茶筍四時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繕完,無不可愛”,表現(xiàn)出雖貶猶喜的樂觀精神。慶歷三年(1043),歐陽修以高漲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政”之中,然而</p><p>  從以上可知,范仲

32、淹與歐陽修的生活經(jīng)歷道出了他人格魅力的直接來源。</p><p>  2.2 人格魅力的重要來源</p><p>  范仲淹和歐陽修生活的時期,正是宋代的某些社會特征表現(xiàn)最充分的時期。一方面,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呈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帝國固有的優(yōu)越性,但另一方面,宋朝統(tǒng)治者極度軟弱無能,從宋太宗起,在北宋各個皇帝身上已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不斷進取的勃勃雄心,內(nèi)憂外患的形勢日益嚴重。宋代雖然經(jīng)濟相當發(fā)

33、達,但由于對內(nèi)的冗官冗費,農(nóng)民負擔沉重,財政時有困難。在國難當頭之際,有識之士憂心忡忡,范仲淹、歐陽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不計個人的安危和得失,主動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雖屢遭挫折和打擊,但救國的雄心壯志始終未泯。除此之外,宋代還有一個特別的文化背景——儒家傳統(tǒng)文化。在宋代,以儒家為核心的民本思想始終貫穿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在先秦儒家的心目中,民是國家之本,只有愛民、保民、關心民生,國家才能安寧。從孔子的“博施于民”和“修己以安百姓”

34、的仁愛思想,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到董仲舒的“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的觀點的建立,其立足點都是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緊密相連的。宋代士大夫從理論與實踐上進一步豐富和發(fā)揚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盡管他們的民本思想,并沒有超越前人</p><p>  這兩個遷謫文人,年少失去父親,兩者都在相似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下形成了各自忠君愛民、樂觀的思想。青年時期的生活遭

35、遇,宦官生涯的起伏使他們關心現(xiàn)實生活,針砭時弊走向社會。兩人在傳統(tǒng)儒家“兼濟天下”思想的背景下,都形成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有以民為本的儒家精神。那么,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是悲觀還是樂觀?他們好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這種“憂樂觀”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士大夫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p><p>  3 范仲淹與歐陽修這一共同人格魅力的時代表征及意義</p><p>  憂政愛民、樂觀豁達是中國

36、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觀念,其基本精神早在先秦諸子中就已見端倪,孟子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奔匆粋€人的快樂與痛苦,不完全只是個人內(nèi)心感受,而應當把個人的快樂與痛苦融入到服務、奉獻社會的事業(yè)中。也就是說,范仲淹和歐陽修看到了憂與樂之間有一種辨證關系:“憂以天下之憂,樂以天下之樂”。 歐陽修說:“然竊惟希文登朝廷,與國論,每顧事是非,不顧自身安危,則雖有東南之樂,豈能有憂天下之心者樂哉!”在歐陽修看來,正因為范仲淹有

37、“憂以天下,樂以天下”的社會擔當精神,才會將“心憂天下”視為世間最大的快樂。儒家要求把個人的憂樂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視國家民族的憂樂為自己的憂樂,范仲淹和歐陽修追求儒家傳統(tǒng)的這種思想。“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雖然只是范仲淹用來歸納自己的用語,卻準確地概括了整個北宋的士大夫階層所普遍具有的憂國憂民的情結,而他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正是宋代士大夫所追求的風范。從范仲淹和歐陽修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儒學思想的積極成分

38、,他們身上所迸發(fā)的高貴的人格品質(zhì),是儒學“憂樂天下”思想塑造的結果,其人格的積極成分無論是在封建</p><p>  綜上所述,范仲淹和歐陽修突破了絕大多數(shù)士大夫以忠于封建朝廷、捍衛(wèi)一家一姓利益為宗旨的局限,而表現(xiàn)出對國家民族利益及廣大民眾憂樂的終極關懷,有著傳統(tǒng)文人的“淑士”之情。范仲淹和歐陽修具有傳統(tǒng)的忠君憂民思想,為改變國家貧弱不堪的現(xiàn)狀,他們對社會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關注。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在事關

39、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關頭忠于國家,忠于社稷,那種進退皆憂、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意識,那種康國濟民,關心民生的社會責任感,都是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隨著宋代國家的日益衰微,其人格魅力成為宋代士大夫文人精神的文化特征,蘊藏著數(shù)不盡的文化珍寶,是炎黃子孫應該繼承并發(fā)揚的寶貴精神財富。范仲淹和歐陽修的人生態(tài)度,對宋代文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重要一類,因而獲得了永恒的人格魅力。</p><p&g

40、t;<b>  致謝:</b></p><p>  從論文選題到搜索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我經(jīng)歷過彷徨、喜悅、痛苦和擔心,如今,論文即將成稿,復雜的心情多少有點平復。下面我要感謝這樣一些人:</p><p>  首先,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楊金文老師,從選題到論文的最終完成,他都精心點撥,并且不斷地鼓勵我,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他有一絲不茍的負責精神,嚴謹細致的治學

41、態(tài)度,正是楊老師循循善誘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我的論文才得以順利完成。</p><p>  我還要感謝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幫助我搜集文獻資料,幫我理清論文寫作思路的羅春柳同學,她對我的論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好友的幫助我表示真誠的感謝。</p><p>  最后,我要感謝9棟A701宿舍的姐妹們,謝謝她們陪我度過了快樂的大學時光,特別是在寫論文提綱時她們?yōu)榱俗屛夷茼樌瓿商峋V,特

42、地介紹我看有關方面的書籍,還幫我借書,對我的寫作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她們無論在學習或是生活上都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再一次說聲,謝謝你們。</p><p><b>  參考文獻</b></p><p>  [1] 方健 《范仲淹評傳》第6、7、8、10、13、14頁 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p><p>  20

43、01年12月 </p><p>  [2] 黃進德 《歐陽修評傳》第12、16、17、18頁 M 第二版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1月 </p><p>  [3] 陳文德 《北宋帝國危機生存》第21、22、23頁 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p><p> 

44、 2006年5月 </p><p>  [4] 張其凡、范立舟 《宋代歷史文化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p><p>  [5] 戚榮金 從《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看范、歐二人的人格與個性 J 濮陽教育學院學報 2002年第一期</p><p>  [6] 鮑存根 《“醉翁”仁智思想

45、的內(nèi)涵淺釋》 J 中學語文 1999年05期 </p><p>  [7] 李佩英 《范仲淹<岳陽樓記>蘊涵的儒家思想淺析》 J 湖湘論壇 2007年05期</p><p>  [8] 劉永濟 《唐五代兩宋詞簡析》第56、57、58頁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2月 </p><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