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痿病詳解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痿病,2016.11.09,概念,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yǎng)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 因多發(fā)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稱。 西醫(yī)學的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炎、運動神經元病、重癥肌無力、肌營養(yǎng)不良等病,符合本病證候特征者,可參考本節(jié)辨證論治。,病機,肺熱津傷,津液不布 濕熱浸淫,氣血不運 脾胃受損,精血不足 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病機,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病位雖在肌肉筋脈

2、,但關乎五臟,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于胃,肺通調布散津液,故《臨證指南醫(yī)案·痿》強調本病為“肝腎肺胃四經之病”。其病機則為熱傷肺津,津液不布;濕熱浸淫經絡,氣血不運;脾胃受損,氣血精微生化不足;肝腎虧損,·髓枯筋痿。而且這些病機??苫ハ鄠髯?,如肺熱葉焦,津失敷布,則五臟失濡,內熱互起;腎水不虧,水不制火,則火灼肺金,導致肺熱津傷;脾虛與濕熱更是互為因果,濕熱亦能下注于肝腎,傷及肝腎之陰。

3、歸根結底,痿病是由五臟內傷,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于滋養(yǎng)所致。故其病理性質有虛有實,一般是熱證、虛證居多,虛實夾雜者亦不少見。熱證以虛熱為多,濕熱為患則屬實;虛證為精血虧虛,亦有氣虛者;因虛不運,痰濕、死血、濕熱、濕邪、積滯等,都可兼夾發(fā)生。故《證治匯補·痿必》說:“內熱成痿,此論病之本也,若有感發(fā),必因所挾而致。”,鑒別診斷,痹病 久病痹病,也有肌肉消瘦者,與本病相似,但均有關節(jié)、肢體疼痛,與本病力弱不痛有根本的區(qū)別。

4、 風痱 風痱以步履不正,手足笨拙,動作不準,廢而不用為主癥,常伴有舌體病變,言語不利;而痿病則以力弱,肌肉萎縮為主癥,兩者有所區(qū)別。兩者均可隱襲起病,病久也可痿痱并病。,辨證要點,辨虛實 凡起病急,發(fā)展較快,肢體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縮尚不明顯,屬實證;而起病緩慢,漸進加重,病程長,肢體弛緩,肌肉萎縮明顯者,多屬虛證。辨臟腑 發(fā)生于熱病過程中,或熱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變在肺;若面色萎黃不華,食少便

5、溏者,病變在脾胃;起病緩慢,腰脊酸軟,遺精耳鳴,月經不調,病變在肝腎。,治療原則,獨取陽明 瀉南補北 治兼夾怔 慎用風藥,分證論治,·肺熱津傷癥狀:病起發(fā)熱之時,或熱退后突然肢體軟弱無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咽干咳嗆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治法:清熱潤肺,濡養(yǎng)筋脈。方藥:清燥救肺湯。,分證論治,濕熱浸淫 癥狀:四肢痿軟,肢體困重,或微腫麻木,尤多見于下肢,或足脛熱蒸,或發(fā)熱,胸脘痞悶,小便赤澀

6、;舌紅苔黃膩,脈細數(shù)而濡。治法:清熱燥濕,通利筋脈。方藥:加味二妙散。.,分證論治,脾胃虧虛癥狀:肢體痿軟無力日重,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不華,神疲乏力,舌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或沉弱。治法:健脾益氣。方藥:參苓白術散。·,分證論治,·肝腎虧損癥狀:起病緩慢,四肢痿弱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遺精早泄,或月經不調,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治法:補益肝腎,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