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現(xiàn)代考古與探索,,主要內容,一、現(xiàn)代考古的相關介紹二、人類起源的科學探索三、夏文化研究狀況四、新教材利用考古成果的評述,一、現(xiàn)代考古的相關介紹,1、考古學對于歷史研究的意義2、考古學發(fā)展簡史3、考古學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4、現(xiàn)代科技和其它學科在考古研究中的運用,1、考古學對歷史研究的意義,A、 歷史學與考古學在學科歸屬中的關系:中國的考古學和西方考古學的起源有差異,因此,在考古學學科劃定上也不同,中國的考古學屬于歷史學下的二
2、級學科,屬社會科學,也是學習蘇聯(lián)的成果。而西方的考古學屬自然科學,與歷史或其它學科并行,歸口科學院。80年代,在我國的學科劃分中考古學曾獨立于歷史學之外成為一級學科,但時間不長又重歸歷史學。在我國的考古學中,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研究主要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也算能與西方接軌。而新石器以后主要由社科院的考古所對應。各高校無論是考古學還是人類學都歸口文科,博物館也屬文化部門管理(自然博物館除外)。,1、考古學對歷史研究的意義,
3、B、考古學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 中國現(xiàn)代考古的前身金石學就以“正經(jīng)補史”為目的,并成為歷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代考古在歷史研究中主要有以下五個貢獻: 一是向上延伸歷史,填補人類發(fā)展中階段性記述的空白。文獻記載之前的人類歷史主要通過考古重塑,如人類起源、母系社會等時期的歷史。 二是豐滿歷史。中國歷史文獻浩如煙海,但主要是英雄史或政治史,其它如經(jīng)濟、文化、生活、社會等方面單薄而干癟,現(xiàn)代考古資料在相當大程度
4、上補充了記載缺失。如漢代人們的生活。,B、考古學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三是改正歷史。歷史記載由于訛傳、遺漏和妄測而造成很多錯誤,有的謬傳已久,影響深遠??脊判虏牧系某霈F(xiàn),則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如《孫子兵法》過去被認為是孫臏所著,1972年銀雀漢簡出土了《孫臏兵法》,才使人們知道這是兩本書,分別由孫子和孫臏撰寫。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zhàn)國縱橫家書》則糾正了張儀與蘇秦為同時代人的結論。 四是增加歷史的趣味性??脊虐l(fā)掘資料顯然比文字的歷
5、史更有趣,如秦始皇兵馬俑、馬王堆漢墓等比《史記》、《漢書》更引人入勝,盡管《史記》等書已經(jīng)夠精彩的。 五是增加歷史的真實性或準確性。史書是人寫的,史料的選取、簡繁都是取決于編寫者的思想,有嚴重的個人傾向,且語言描述是有局限性的,有些無法用語言來表現(xiàn)。如《漢書*王莽傳》,如魏收等??脊刨Y料多為“原生態(tài)”,湮沒也非人工取舍,其客觀性保證了真實性和準確性。如商代的祭祀坑和殉葬反映的是統(tǒng)治者罪惡,史書是難以相容的。,C、考古資料的局限
6、性,與文字記載相比,實物材料也有很多局限性??脊挪牧先狈ο到y(tǒng)性,留下的多是只麟半爪,相互間缺乏聯(lián)系,給人們的認識帶來困難。多數(shù)實物遠離今天的社會或功能遷移,其真實用途已難以惴測或前后大相徑庭,且部分信息已經(jīng)丟失,造成我們解讀的困難。如鼎由實用炊器到祀器到祭器到今天的意義喪亂就是一例,另如書刀、水注、宮燈、博山爐等。盡管通過專業(yè)人士的幫助,很多古代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走進了歷史書籍甚至耳熟能詳,但我們了解的深度和廣度又是其中的多少呢。甲骨文的研究可
7、謂成就顯著,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其5000多個單字,能識讀的僅三分之一,對專業(yè)人員來說其解讀之路仍悠長曲折,何況普通歷史愛好者??脊殴ぷ鞅仨毥柚鷼v史研究成果和史料,利用已有歷史知識解決考古問題是普遍方法。另外,科技水平的限制和利用科技成果的能力也是考古工作的一大掣肘,考古對相關學科的依賴性也是我們對實物資料識讀的制約。,2、考古學發(fā)展史,A、金石學利用實物探索歷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用實物史料書寫歷史的行為在孔子時就出現(xiàn),司馬遷
8、實地考察歷史遺跡編纂《史記》的精神更是中國史界的楷模。同時,社會上對古代文物的出現(xiàn)也很重視,以為吉兆,如元鼎年號,還有不法之徒通過盜取地下文物增加財富,如西漢諸陵、汲冢墓的盜掘。宋代之前利用文物考察歷史多為零星、自發(fā)的活動,從北宋開始,研究文物成為群體行為,也產(chǎn)生了歷史學的分支——金石學。宋代政治環(huán)境寬松、重視知識分子、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學術氛圍濃厚是金石學滋生的土壤?!罢?jīng)補史”和趨附風雅是重視文物的主要目的。劉敞是金石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后
9、有歐陽修《集古錄》、呂大臨《考古圖》、趙明誠《金石錄》等,宋徽宗是文物搜集的集大成者,并有王黼的《宣和博古圖》,可惜這些文物被金人擄走。元明兩朝學術黯弱,直到清代考據(jù)學的興起,金石學達到頂峰。清代金石學著作占總數(shù)的90%以上,有顧炎武、葉昌熾、阮元、王昶等名家,成為重要學術門類。,B、近代考古,近代考古是指西方近代考古方法進入我國后在金石學基礎上產(chǎn)生的新考古形式。西方從18世紀末開始田野考古,龐培城的發(fā)掘(1799年)是標志。隨著西
10、方對中國侵略的深入和擴大,武裝之后是文化,一批學者躡士兵足跡來到我國,其中就包括考古學者和探險家。西方人對中國文物的破壞顯而易見,但也帶來了田野考古、攝影、繪圖等近代考古方法,使我國文物的來源有了科學依據(jù)。三大發(fā)現(xiàn)(殷墟甲骨、敦煌寶藏、流沙墜簡)之后,西方的考古學者開始了田野考古,如安特生等在中國的華北、東北、西北做了當多的工作,有仰韶文化等成就。中國學者從20年代開始田野發(fā)掘,李濟、梁思永、吳金鼎等人的成果引人注目,在安陽殷墟、日
11、照龍山鎮(zhèn)、北京周口店等地都有重大發(fā)現(xiàn)。近代考古由于社會動蕩,工作零星,所得到的資料也難以保護,考古成果有限,如敦煌文書、殷墟甲骨的流失,北京猿人資料的失蹤。但近代考古對我國的影響深遠,是現(xiàn)代考古的基礎。,C、現(xiàn)代考古,我國的現(xiàn)代考古是指解放以后的考古工作。由于社會安定,國家的重視,考古學者自身的努力,加上世界考古學的發(fā)展推動我國考古水平迅速提高,以至于國際考古界將20世紀下半期的中國考古譽為考古史上的“黃金時代”。我國現(xiàn)代考古成就的
12、主要體現(xiàn)包括: 考古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十三所高??脊艑I(yè)的培養(yǎng),各種培訓班對舊式人才的改造,特殊時期人才的培訓及田野考古的現(xiàn)場選拔。 大量的考古發(fā)掘和一批舉世震驚遺址的出現(xiàn)。我國的考古調查和發(fā)掘遍布各地,各省市區(qū)及部分地市都有獨立發(fā)掘能力。定陵、長沙馬王堆漢墓、滿城漢墓、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等發(fā)現(xiàn)舉世矚目?! 〈罅康囊皇仲Y料為考古研究奠定基礎,一批成果改變著中國歷史的面貌??脊艑W文化區(qū)系體系的建立、早期國家的形成研究、夏商周時
13、期的文化溯源等是其中的代表?! 〈罅康奈奈锿ㄟ^研究整理走進普通百姓的視野,并成為國際文化傳播的重要內容,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F(xiàn)代考古存在的問題。規(guī)模過大工作粗糙,水平參差不齊;政績意識和作秀行為時有出現(xiàn),并與經(jīng)濟利益聯(lián)系過密;管理不善造成遺址、文物的損壞和流失。,3、考古學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中國考古學雖然為人文(社會)科學,但因受西方自然科學影響較大,與其它社會科學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區(qū)別明顯,必須在此作些介紹。地層學和標形學是
14、考古學兩個基本研究方法,也是現(xiàn)代考古存在的支柱。地層學是地質學中的核心內容之一,考古地層學則源于地層層序律,在原生地層中,不同時代的地層是有規(guī)律分布的:即上層年代晚,下層年代早。人類活動過的地層叫文化層,因人類活動的擾亂,其分布狀況較自然地層復雜,但也有規(guī)律可尋。文化層之間常見三種關系:疊壓關系,被壓的地層早;打破關系,被打破者早,打破者晚;約束關系,一個地層只能一個時期的文化。岳麓版新教材中提到的后崗三疊層就是地層學在考古學中運用的
15、典型,其確定了仰韶、龍山和商文化之間的年代關系,也確立了中原史前文化的標尺。,考古地層學草圖,3、考古學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標形學,又稱型式學、類形學,來源于古生物學。古生物學家在研究古生物過程中,須找出每個時代各類生物的標準形態(tài),并研究其中的演變關系。在此啟發(fā)下,考古學家也在尋找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各種器物的標準形態(tài),并研究同類器物之間的關系。如三星堆的青銅文化既受中原商文化的影響,又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就是通過典型器物形態(tài)比較得出的結
16、論。在標形學中,同時代同類器物的不同形態(tài)是型的區(qū)別,不同時代同型器物的不同形態(tài)是式的區(qū)別。考古研究中可以將同時代不同器物的標形組成標形器物群,擴大比較范圍和比較效果,是標形學的發(fā)展。,不同型、式青銅鼎的比較,3、考古學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概念,田野考古是現(xiàn)代考古科學獲取一手資料的主要途徑,也是現(xiàn)代考古的基礎和基本手段。其共分為考古調查、田野發(fā)掘、材料整理和撰寫報告四個階段。調查是對所有遺址狀況進行了解,發(fā)掘是對典型遺址深入研究或危險遺址進
17、行搶救,材料整理是對調查特別是發(fā)掘的遺址實施修復和比較研究,報告是對遺址內容進行局面描述和初步研究??脊艑W文化是一個特定概念。通常的文化內涵有多個層次,而考古學文化不屬于其中的任何概念,其是指同一時代、分布于共同地區(qū)、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遺存??脊艑W文化一般是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以上的區(qū)別。分布區(qū)域較大的文化有類型之分,時間較長的則可分期。文化的命名多取文化中的典型特征和最先發(fā)現(xiàn)的(鄉(xiāng)鎮(zhèn)、村)地名,我國多用后者。,,4、現(xiàn)代科技在考古學
18、上的運用,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及多學科交叉研究是現(xiàn)代考古的重要特色,現(xiàn)代科技水平?jīng)Q定了現(xiàn)代考古成果的輝煌程度。反過來說,受制于技術水平,有相當多的考古工作暫時還難以開展,如秦始皇陵和乾陵的發(fā)掘、金字塔的探索。A、考古學年代測定。利用地層學和標形學可以確定相對年代或大致絕對年代,準確的絕對年代則要進行年代測定,這是科技對考古的最大貢獻之一。目前考古年代測定的手段主要有放射性元素、古地磁和樹木年輪三種。其中古地磁用于較早的年代測定,樹木年輪多
19、用于年代校正,我們主要介紹利用放射性元素進行的年代測定。放射性元素測定年代常見的有14C、熱釋光、鈾系法等。熱釋光是利用了陶器等火燒粘土樣品在600℃以上高溫燒制時能量全部釋放,冷卻后又重新吸收周邊輻射累積能量的原理,放射性越強,則熱釋光越多,年代越久。,A、考古學年代測定,放射性碳素斷代。放射性碳素又稱14C、碳十四或碳-14,利用放射性碳素斷代是考古學中最普遍的年代測定手段。其原理是碳的同位素14C包含在各種生物體中,生物死亡前身
20、體內的14C的濃度與大氣中的14C濃度平衡,死亡后則停止與大氣交換, 14C則按衰變規(guī)律減少,只要測出碳-14減少的程度,就可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碳-14斷代優(yōu)點多:標本容易采集,需要量小,保存容易,可異地測量,測定成本低等。 碳-14的半衰期為5730±40年,用其斷代是假定大氣中的碳-14濃度自古以來保持不變,實際上大氣中的碳-14含量是有起伏的,加上特殊地區(qū)碳-14的衰變速度過快,真實年代有68%的機率,只
21、有一系列的碳-14年代才可靠,樹木年輪斷代法可用來校正。,B、其它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運用,洛陽鏟。洛陽鏟相傳是20世紀初盜墓賊李鴨子發(fā)明的探墓工具,其制作簡單,攜帶方便,效果極佳,風行一時。解放后,推廣為常用考古勘探工具,使用時須有一定技巧。小鏟??脊殴ぷ髡唠S身攜帶工具,用于刮平地面,察看土色,辨別地層等遺跡變化。,B、其它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運用,航空考古。主要是針對大型遺址和失去地表標志遺址的查找,如廢長城、道路等。海洋考古。利用
22、水下作業(yè)手段打撈古代遺物或進行考古調查,如沿海沉船、撫仙湖考古等。遙感探測。用遙感和地球物理技術了解地下遺跡狀況,如秦始皇陵的勘探。生物技術。古代遺物的保護和整理,在考古中廣泛使用。,C、多學科交叉研究,考古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研究是考古學發(fā)展的不二選擇,也是考古學的一大特色。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研究??脊艑W與歷史學的交叉就是“二重證據(jù)法”,與人類學交叉研究原始人的生活方式,與民族學交叉研究古代社會結構,與民俗學交叉研究古代人的社會文化
23、。與自然科學的交叉研究。除了借助自然科學的手段進行具體工作外,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的研究緊密結合,如古人類研究與古生物、古地質研究分不開,青銅器研究與冶金、城市與建筑、糧食種植與氣候等。復活節(jié)島巨人像的研究就綜合了人類學、宗教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天文學、海洋學、植物學、氣候學、農學等學科的成果。,二、人類起源的探索,人類起源問題是人類本能想破解的首要問題,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論題之一。自古以來世界各地都有關于人類起源的各種說法
24、,但接近真相的還是在近代科學出現(xiàn)以后。盡管從科學的角度探索人類起源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問題尚遠離人們滿意的答案。新教材中有關人類起源的內容占相當比重,也是教師和學生把握相對困難的部分,我們在此對有關內容作些說明,以便大家教學。本大題主要講三方面內容:人類的位置、人科成員的探索和現(xiàn)代人的起源與遷徙。,1、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A、人在生物學分類中的位置。要搞清楚人類起源必須搞清楚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生物學界面對眾多生物
25、首先要進行分類,最常見的分類標準是七級分類,即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依次劃分,由于生物數(shù)量巨大,七級分類中根據(jù)需要再增加“亞”級。例如,我們在這個分類系統(tǒng)中就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綱、真獸亞綱、靈長目、狹目亞目、人科、人屬、現(xiàn)代人種。,B、人類起源的探索,近代科學產(chǎn)生之前,人類起源都賦予神的意志,如西方基督教的上帝造人、中國的女媧造人等。1809年,法國的拉馬克在《動物哲學》中提出進化理論和人是由類人猿變化來
26、的。1859年,《物種起源》發(fā)表,達爾文系統(tǒng)地論證了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學說。1863年,赫胥黎在《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書中闡述了人、猿同祖論。1871年,達爾文在《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中,通過胚胎學和比較解剖學證明人類是由古猿進化來的。至此,人類起源的探索塵埃落定,達爾文將人類從上帝手中解放出來。在人類起源的探索過程中,科學家們與基督教為代表的傳統(tǒng)勢力進行過激烈的斗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C、人類是由古猿變來的,由于氣候變冷,熱帶
27、與亞熱帶森林變得稀疏,樹木間距變大,食物大量減少,古猿面臨新的選擇:隨著森林退縮的成為現(xiàn)代類人猿,不能適應地面生活的則走向死亡,在地面生活中隨環(huán)境改變的就是人類。下到地面的古猿有兩大壓力,尋找食物和抵御敵害。前肢必須抓握工具或武器,挖尋植物的根莖、塊莖,捕捉小動物,對付敵害。后肢支撐并移動起身體,復雜的環(huán)境要求人的身體處于直立狀態(tài)來觀察,協(xié)作勞動需要語言交流并促進思維,勞動的手率先得到改進,逐漸由猿的手變成人的手,手的進化和直立行走引
28、起身體一系列的變化,如S形脊椎、腳掌的出現(xiàn)。勞動和思維還促進腦的進化,經(jīng)過漫長的改變,古猿最終變成了人。當然,由于人類的改進不是同步,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體質不平衡狀態(tài)自然正常。,2、人科成員的探索,A、人的界定。有關人的解釋非常多,我們這里無法一一厘清。達爾文將人從上帝手中解放出來,但沒有說出人與動物的區(qū)別,研究者為了區(qū)別人與動物,設置了多個標準,我們先做些介紹。勞動說。恩格斯在1876年發(fā)表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認
29、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由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絕對地位,我國科學家一直認定勞動是區(qū)別人與動物的首要標準。但恩格斯對勞動沒有具體的說明,國內研究者給勞動兩個界定:本能(廣義)勞動和制造工具(狹義)的勞動,而后者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但是,少數(shù)動物也有制造工具的能力,況且,什么時候的人能制造工具很難從其遺骸中區(qū)分出來,因此,采用這一標準的已越來越少。不過勞動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決定性的作用仍不容置疑。,A、人的界定,界河說。界河說是指用腦量是否達到一定的標
30、準來區(qū)別人與猿,以750毫升為界,以上是人。但這種觀點顯然有缺陷,一是腦容量與體形成正比,二是腦容量存在個體差異。思維說。有人認為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思想,有思維能力的是人。有思維就必定有語言,人的語言能力要看人口腔與氣管成直角,口腔變得淺短,在呼吸道上磨擦成音。不過要考察猿人的喉管幾乎是不可能的。直立說。即以能否直立作為人猿的區(qū)別,能直立的是人。直立的從猿到人決定性的一步,只有直立前肢才能解放,大腦才有支架。能否直立也很難判斷,主要
31、是看頭骨枕孔的位置,枕孔靠前才會直立。從化石資料看,直立姿勢確立是較早的。以上幾種標準相互間在時間上距離較遠,也都存在缺陷,很難統(tǒng)一。人教社采用直立說,把人類歷史定得偏早。,B、探索過程,由于近代科學產(chǎn)生于歐洲,最早的人類探索也在歐洲進行。盡管有海德堡人的發(fā)現(xiàn),歐洲的資料很難說明人類早期的狀態(tài)。1891年,荷蘭人杜布瓦發(fā)現(xiàn)了爪哇猿人,并沒有觸動歐洲中心論的神經(jīng),1929年,北京猿人頭蓋骨的發(fā)現(xiàn),既搞清楚早期人類的眾多謎團,也把追尋人類
32、起源地的目光引出了歐洲。研究者認定:早期人類對環(huán)境的依賴遠甚于今天,具備良好生存環(huán)境地區(qū)是南亞次大陸(直至我國云南)和東非大裂谷。研究者在這兩個地區(qū)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發(fā)現(xiàn)相當數(shù)量的猿人化石外,還有距今800萬年的臘瑪古猿和400萬年的南方古猿。因此,在人科成員的起源地上,無論是化石資料還是生存環(huán)境,歐、美、澳及南極洲都已失去了追尋的意義。,B、探索過程,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加上在東非地區(qū)大量的猿人(能人)化石支持,已被確立為人科成員
33、,科學家認為南方古猿中的纖細型是猿人的直系祖先。但南方古猿是不是最早的人科成員則取決于臘瑪古猿的歸屬。教材選定了支持南方古猿為最早的人科成員,但最早人科成員的確定遠沒結束。在南方古猿之后,亞非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猿人化石,包括中國的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它們和南方古猿的關系尚無直接的線索聯(lián)系,還很難說清楚。不過,我相信人科成員的起源是單一的,世界各地的猿人是最早人科成員的后代。南方古猿之后,人類經(jīng)歷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個階段
34、。能人距今二三百萬年,只能有最簡單的工具,腦容量680毫升。直立人在150萬年以后,腦容量大增,工具增多。早期智人又稱古人,距今20—5萬年,體質特征進步,腦容量已1300毫升以上。晚期智人包括新人和現(xiàn)代人在距今5萬年以后。,南方古猿、北京人、尼安德特人、山頂洞人,3、現(xiàn)代人的起源與遷徙,前面講到的人是人科成員,這里講的是現(xiàn)代人,在生物分類上屬種級,是指距今一萬年以后的人類,其和新人一起被稱為晚期智人,要比人科成員的范圍小得多。全球現(xiàn)代
35、人都屬一個種,通常提到的白種人、黑種人只是亞種。生物學家給現(xiàn)代人分類始于18世紀初,卡爾·馮·林奈為著名的分類學家 ,其將現(xiàn)代人分為非洲的黑人、歐洲的白人、亞洲的黃人和美洲的紅色人,但他漏掉了南太平洋群島和西印 度群島上的人。后來人們在反復分類的基礎上,基本形成共識:按發(fā)形、膚色、五官特征和體毛將現(xiàn)代人分為黑(尼格羅)、白(歐羅巴)和黃(蒙古)三大人種,另將南太平洋群島上的棕色人種歸于黑種人之下。人種沒有優(yōu)劣之分,人
36、種不同于國家,也不等同于民族,只是不同地區(qū)的人因環(huán)境因素形成獨特的體質和文化特征。,3、現(xiàn)代人的起源與遷徙,現(xiàn)代人起源地。現(xiàn)代人起源地有一元說和多源說兩種。除去南極洲,美洲和大洋洲最早均為新人化石。亞非歐三洲均有大量的古人(歐洲的尼人、中國的馬壩人等)和直立人化石(歐洲有海德堡人,資料少)。這些地區(qū)的新人和現(xiàn)代人是當?shù)毓湃税l(fā)展下來的還是外地人入侵后消滅土著人而移居的是目前現(xiàn)代人起源研究的重要話題。一元(單祖)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xiàn)代人
37、都來自20萬年前的非洲早期智人,在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盆地發(fā)現(xiàn)的奧莫1號和2號是最早的晚期智人和人類女性祖先??茖W家還從分子遺傳分析中得知非洲婦女胎盤線粒體DNA中變異最多,證明其現(xiàn)代人的歷史最悠久,達20萬年,而亞歐人只有13萬年的現(xiàn)代人歷史。這些非洲現(xiàn)代人在13萬年前分赴亞歐各地取代了當?shù)厝恕?3、現(xiàn)代人的起源與遷徙,多元(祖)論認為,現(xiàn)代人的祖先有多個,是由當?shù)氐墓湃松踔林绷⑷税l(fā)展而來的,如丁村遺址就分別發(fā)現(xiàn)了直立人、古人和新人化石,
38、時序上一脈相承。在一些早期智人或直立人有當?shù)噩F(xiàn)代人的特征,如丁村人的鏟形門齒和北京人的梨狀孔都與蒙古人種接近。在第四紀冰川期間,人類因寒冷和追尋食物大遷徙,從亞洲大陸遷往美洲的愛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及遷往南太平洋群島的三大人群等使現(xiàn)代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格局基本形成。美洲人的分布時間從北到南有先后區(qū)別,證明了白令海峽是進入的通道,美洲土著是亞洲人的后裔。同樣,冰期使南太平洋地區(qū)與亞洲大陸相連,亞洲人順利跨越太平洋定居在澳大利亞等國。,三、夏
39、文化的探索,1、夏文化的探索。夏朝是中國古代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其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有關夏朝的歷史內容主要來源于《史記·夏本記》,盡管司馬遷寫史態(tài)度嚴謹,但其距夏朝滅亡約1500年。司馬遷依據(jù)什么作史,所記是否都真實一直困擾著史學家們?!兑蟊居洝吩诩坠俏某鐾梁蟊蛔C明為信史,雖然有些錯誤,屬白璧微瑕,但這不能說明《夏本記》也是信史。證明《夏本記》不可能依靠文獻,需要象甲骨文這樣的考古資料。在疑古學派的質疑下,一些著名史學家
40、很早就在考古文化中尋找夏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曾被認為是夏文化,真正有意義的尋找是在解放后,在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基礎之上。,1、夏文化的探索,根據(jù)有關專家對文獻的甄別,夏人的地望應在晉南和豫中地區(qū)。1959年以后,隨著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二里頭文化豐富的內涵,尤其是宮殿遺址的出現(xiàn),人們已經(jīng)不再懷疑夏朝的存在。夏文化的問題似乎得到解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簡單,二里頭文化的分期、年代都與歷史記載中的夏朝有矛盾,分歧自然出現(xiàn)。在河南中部,還存
41、在仰韶文化、王灣三期、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岡文化相疊壓的遺存分布,給探索工作帶來更多的紛擾。實際上甲骨文代表的只是商代晚期的歷史,在殷墟與二里頭之間還間隔著一段時空,商代早中期的三百多年歷史還沒有落實。采用倒溯的方法追尋源頭是方便有效的研究方式,要解決二里頭文化的歸屬問題,首先要解決早商文化的問題,而早商文化的關鍵是找到商代第一個首都亳的所在地。,2、亳都探索,亳都是商朝第一個都城,商代在盤庚遷殷前共有五個首都,時間非常短,只有亳經(jīng)歷五代
42、十王,其遺址規(guī)模和遺存會有較深的痕跡。目前被專家認為有可能是亳都的遺址有三處:鄒衡鄭州商城的“鄭亳說”,安金槐二里頭宮殿遺址的“西亳說”和趙芝荃偃師商城的“西亳說”。這三處遺址的規(guī)模都足以和都城相匹配,在時間上也比較接近,但都無絕對的證據(jù)證明其就是亳都。“鄭亳說”認為,除鄭州商城規(guī)模和時間與亳都相符外,亳的地望在鄭州,還出土有戰(zhàn)國時陶“亳”字,而二里頭宮殿遺址是夏文化,偃師商城是太甲桐宮。安金槐認為歷代文獻資料都說明亳都在偃師,二里頭
43、文化三、四期屬商文化,其宮殿遺址自然是亳都,鄭州商城是傲(囂)都。偃師商城有條尸鄉(xiāng)溝穿過,《漢書·地理志》偃師條下自注:“尸鄉(xiāng),殷湯所都也”,其作為亳都最具說服力。,3、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是90年代以來我國社科研究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目前已有取得一定的成果。該課題是以確立夏商周三朝絕對年代為目標,集中相關學科的優(yōu)秀人才,利用已有的考古成果和文獻資料,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手段來達到最終目的。該課題確定年代的方法主
44、要有兩種:一是根據(jù)考古和文獻資料涉及的天文記錄,與西方對古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相對應,確定該史實的年代;二是大量運用碳-14測定年代,并與相關成果結合,確定某史實的年代。從已公布的初步成果來看,該課題已經(jīng)建立了夏商周絕對年代表,如果從資料到方法都不存在問題的話,應當說是歷史研究的重大成果。,3、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非議頗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課題似乎是大國情結的要求,而非學術研究的需要,與世界幾大文明古國
45、相比,我國的確切紀年太晚,在某些人看來有損文明古國的形象。以工程命名社科課題,有明顯的自然科學痕跡,不符合社科研究規(guī)律。課題的首席科學家多行政因素,領導意志明顯。具體方法存在問題,如綜合多個碳-14年代作為具體事件的絕對年代顯然失之科學。就目前的資料搜集情況做這個課題的時機還不成熟,四、新教材對現(xiàn)代考古成果的利用,站在學科前沿,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教材更新的目的之一。在新教材吸收的歷史研究成果中,自然包括了大量的考
46、古成就。新教材中不僅插入豐富多彩的文物圖片,還將涉及考古研究的相關內容盡量編入,體現(xiàn)了編寫者求真精神。在新教材中,現(xiàn)代考古成果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有關考古成果的比重大大增加。新教材中選修的5、6兩個模塊以考古內容為主,有些教材還系統(tǒng)地介紹了考古的基本內容,這是舊教材所沒有的。二是注意吸收了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重要成果和重大課題。新教材吸收史學前沿成果,這在考古成果的引用上表現(xiàn)最突出,如現(xiàn)代人起源的探索、三星堆考古成就、夏
47、文化的探索、夏商周斷代工程、克里特文明、瑪雅文明等。這些成果有的改變了歷史研究的面貌,有的成為人類發(fā)展的標志,還有的正引領著歷史研究的方向。三是盡量利用考古資料來說明問題。沒有歷史資料自然用考古資料,而在已有歷史資料足以說明史實的情況下,增加考古資料,實現(xiàn)“二重證據(jù)法”,加強史實的可信度,這也使得考古成果占據(jù)較多篇幅。,四、新教材對現(xiàn)代考古成果的利用,當然,新教材在使用考古成果時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我們在此也做一些總結,希望大家在教學
48、中適當注意。具體表現(xiàn)如下。一是對現(xiàn)代考古的發(fā)展把握不夠準確。在所有的教材中,都有“河南龍山文化”一詞,指的是距今約5000—4000年間河南地區(qū)的新石器文化。教材中使用這一名詞時就存在不少問題其實“河南龍山文化”已是歷史名詞,80年代之前,人們將發(fā)現(xiàn)的黑陶文化都稱為“龍山文化”,不同的地區(qū)前面加上地名,因此有“河北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陜西龍山文化”等。實際上我國的黑陶是時代特征,分屬于多個文化,有必要分開來。到了80年代,
49、眾多的考古工作已有將黑陶時代文化分開的條件,各地用新的文化名取代了原來的龍山文化命名,如客省莊文化、王灣三期文化等,是科學的也是必要的。龍山是山東地名,考古學文化命名不應該用該文化遺址以外的地名命名?,F(xiàn)在考古界用“龍山時代”代表黑陶時代,“龍山文化”僅限于山東本時代的文化。龍山文化在時間上晚于仰韶文化,但決不存在疊壓關系,因為它們沒有共同的分布地域。因此,在行文表達中,80年代之前,二者可以疊壓,如后岡三疊層,而80年代之后則不可以用。
50、,四、新教材對現(xiàn)代考古成果的利用,二是對現(xiàn)代考古理論和成果的認識存在缺陷。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在新教材中有多處運用,但有些成果存在缺陷或處在爭論中,教材不加說明的使用盡管談不上錯誤,但卻不嚴謹。三是對現(xiàn)代考古基本知識了解有誤。教材中運用考古資料有明顯錯誤處相當多,如岳麓版P129圖是石斧、珠等器物,標的卻是石錨。同書P64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也有明顯錯誤。人教版有秦始皇日均處理公文60千克的內容,顯然對秦衡制認識有誤。四是在選取考古
51、資料和成果有嘩眾取寵之嫌。新教材在某些考古內容的選擇上有追求轟動效應的傾向。如三星堆遺址的選取可謂典型。三星堆文明由兩個窖藏文物和一座古城組成,其在社會發(fā)展的研究上意義并不重要,而我國類似的遺跡很多,選擇它某種程度是受其發(fā)掘時宣傳的影響。三星堆發(fā)掘者有“考古明星”之稱。相同的內容還有復活節(jié)島、巨石陣等內容。,二里頭宮殿遺址復原圖,什么是考古學,第一章: 緒 論,一 早期考古學,早期考古學家是為了好奇和興趣才進行發(fā)掘的它被看作是一門
52、浪漫的學科,為了發(fā)現(xiàn)失落的文明和解決偉大的歷史之謎在整個19世紀,考古發(fā)掘仍然像是挖寶歐洲和美國的各大博物館為了增加它們的收藏,在世界各地搜尋珍寶上層階級對文物的收藏風氣,使得盜墓和非法交易盛行,二 作為娛樂的考古學,今天考古學和公眾關系十分密切,一些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成為傳媒爭相報道的熱點像美國《國家地理》那樣一些有影響的雜志將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放在封面參觀古跡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場成為當代旅游業(yè)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的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
53、界聞名的旅游景點博物館里有關考古發(fā)現(xiàn)的陳列,也吸引著無數(shù)的觀眾,三 考古學在政治上的利用,考古發(fā)現(xiàn)一直和政治有著不解之緣對于一些國家,利用考古發(fā)現(xiàn)來申訴領土主權是常見的例子對于新獨立的國家,考古發(fā)現(xiàn)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在殖民主義的南非,考古發(fā)現(xiàn)曾是白人統(tǒng)治者表達自己合法性的關鍵證據(jù)考古證據(jù)也被閹割和篡改來為民族主義的目的服務,四 作為科學的考古學,當代考古學已經(jīng)超越了發(fā)現(xiàn)珍寶的范疇,成為我們了解人類自身歷史的重要途徑現(xiàn)在大部分考
54、古學家的工作并不是在挖寶,而是在尋找、發(fā)現(xiàn)、研究古代人類丟棄的垃圾他們像偵探一樣力圖從這些廢棄物中來重建古代人類生活場景,嚴格地說,考古學是一門研究垃圾的學科考古發(fā)現(xiàn)的神圣目標不是精美的器物,而是珍貴的信息,五 偽考古學,在嚴肅的科學研究的同時,宣揚未解之謎、失落文明和天外來客創(chuàng)造了考古奇跡的通俗讀物也在魚目混珠比如《眾神之車》聲稱地球上許多古跡是外星人的杰作中美洲瑪雅石刻上的一幅圖象被說成是宇航員的頭像有報道說在中東發(fā)現(xiàn)了一
55、座巨大的山體酷似挪亞方舟,并以此考證《圣經(jīng)》描述的“科學性”,秘魯高原上的納斯卡線條,六 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地下文物是全人類的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考古學的特殊性在于,發(fā)掘也是一個破壞的過程,發(fā)掘結束后,這處遺址和墓葬地球上再也不會重顯我們應當為了未來而保存過去,絕對不應為了個人的喜好而爛施發(fā)掘,也不應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貿然動用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七 考古學的危機,考古學家是科學界的瀕危物種,因為他們所研究的對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
56、失各種基建工程、農業(yè)勞作、舊城改造正對地下文物造成極大的破壞和威脅文物的非法買賣造成盜墓和走私猖獗,盜墓者將無數(shù)古墓變成了一個個兔子洞,考古資源面臨前所未有威脅我們在座的人,可能是最后一批可以見到未受破壞遺址的人了。明天可能為時已晚,朱啟新編 《考古人手記》。三聯(lián)書店,2002年(二輯)朱啟新著 《談文說物》。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張光直著 《古代中國考古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張光直著 《考古人類學隨筆》。
57、三聯(lián)書店,1999年。龔良主編 《中國考古大發(fā)現(xiàn)》。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年,(上下冊)黃萬波著 《尋蹤揭謎——四十年考古探險記實》。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1997年。巴恩(英) 《考古的故事》。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巴恩(英) 《劍橋插圖考古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巴恩(英) 《當代學術入門—考古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蘇秉琦著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三聯(lián)書店,19
58、99年。陳星燦著 《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三聯(lián)書店,1997年。陳淳著 《中國猿人》。上??平坛霭嫔?,1998年。呂建昌著 《初識古玩》。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年。,吳汝康等著 《中國古人類遺址》。上海科教出版社,1999年?;Z耶著 《走進古印度城》。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四菲罩?《解剖古埃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藙诟5轮?《神秘的蘇美爾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哈蒙德著 《尋找瑪雅文明》
59、。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麥克金德里克著 《會說話的希臘石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期刊:文物天地中國文物報文物世界東南文化,第二章 考古學簡史,(主要參考文獻:陳淳《考古學理論》、楊建華《外國考古學史》),第一節(jié) 早期的古物興趣,考古學是在人類對古物收集和研究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人類對古物的收集和研究先是自發(fā)的,后來出現(xiàn)了自覺研究的古物學,最終發(fā)展成科學的考古學。但中西方對待科學的不同社會背景和態(tài)度,促使
60、西方后來居上。,一、對古物的自發(fā)收集和研究二、中國的金石學 三、歐洲的古物學,考古學簡史,第二節(jié) 考古學的誕生與發(fā)展,中西方考古學自誕生以來繼續(xù)走著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對待科學的不同態(tài)度繼續(xù)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考古學所走過的曲折道路是近代科學傳入中國后演變發(fā)展的縮影,值得每個人深思??偟目?,現(xiàn)在中國的學術研究正在逐步恢復正常的軌道,考古學也不例外。,考古學簡史,一、西方考古學,考古學簡史,謝里曼(Schliemann)與特羅伊古城
61、的發(fā)掘,考古學簡史,考古學簡史,二、中國考古學,殷墟的發(fā)掘,文革中的文物,第三章 舊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童年,一、地質層位 二、動物群特征 三、石器特征 四、化石特征 五、測年數(shù)據(jù),(主要參考文獻:王幼平《舊石器時代考古》),第一節(jié)、遠古人類的年代推斷舊石器時代一般分為初、早、中、晚四個階段,年代分別為距今200多萬年至100萬年、100萬年至20萬年、20萬年至5萬年、5萬年至1萬年前后。
62、其中初、早期為直立人生活的時代,中、晚期為智人生活的時代。目前,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存進行斷代,主要采用五種方法和手段。這五種方法綜合運用,就可以基本準確地推斷出古人類的生活年代。,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第二節(jié)、人類的起源與進化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古猿、能人到直立人和智人,足有400多萬年。這期間,人類又經(jīng)歷了兩次從非洲大陸擴散到全球各地的漫長過程。環(huán)境變遷是促使人類進化的根本原因
63、,而進化本身又呈現(xiàn)出獨特而必然的鑲嵌演化現(xiàn)象?!皟纱巫叱龇侵蕖钡挠^點對“中國古人類是獨立進化的”觀點構成嚴峻挑戰(zhàn),而中外不斷出現(xiàn)的新發(fā)現(xiàn)又使人應接不暇,無所適從。,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人類的起源圖示,一、兩次“走出非洲”,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演化: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 智人(早、晚期)。,現(xiàn)在學術界一般認為,直立人是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首先在非洲起源的,而后在大約距今100萬年前離開非洲,
64、向歐亞地區(qū)擴散。這就是人類第一次“走出非洲”。從非洲來的古人類可能是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北部灣之間的一條通道進入中國的。 現(xiàn)代人大約在距今2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大約13萬年前離開非洲,向亞洲和歐洲擴散,并取代了這些地區(qū)的古老人類,成為世界各地現(xiàn)代人的祖先。即“夏娃”理論,人類第二次“走出非洲”。先前都認為是中國人祖先的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被否定 。,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兩次“走出非洲”地圖,二、人類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及表現(xiàn),環(huán)境變遷是
65、人類起源和 進化的根本原因;鑲嵌進化現(xiàn)象;黃種人的起源。,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第三節(jié)、主要考古發(fā)現(xiàn)截至目前,我國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已經(jīng)遍布全國,除了舊石器時代初期的考古發(fā)現(xiàn)還有爭議之外,其它三個階段的發(fā)現(xiàn)成績斐然,有些還具有國際影響??梢悦鞔_地說,我國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已經(jīng)有100多萬年。這里我們主要選擇北京人、許家窯人、山頂洞人和峙峪人作為典型來介紹,以觀我國舊石器時代的歷史發(fā)展脈絡。,1935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fā)掘
66、現(xiàn)場,“北京人”復原像,“北京人”的石器,“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的尖狀器,舊石器時代,一、舊石器時代早期,北京人,北京人,舊石器時代,1933年山頂洞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山頂洞人的石器和骨針,山頂洞人的裝飾品,舊石器時代,三、舊石器時代晚期,峙峪出土的小石器,山頂洞人復原像,山頂洞人和峙峪人,舊石器時代,第四節(jié)、古人類的生活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歷史雖然發(fā)展極為緩慢,但一系列技術進步不僅極大改善了古人類的生活,而且也是后來人類實現(xiàn)飛躍式
67、發(fā)展的基礎??v觀數(shù)百萬年的歷史,用火的發(fā)明、語言的出現(xiàn)、舊石器的制作和使用、狩獵與采集,以及社會生活狀況,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主要方面。當然,這其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一、用火的發(fā)明 二、語言的出現(xiàn),1.2考古斷代、同位素和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有結構的,原子,原子核:體積很小,帶正電;但集中了原子 的質量,核外電子:帶負電;質量可忽略不計,原子是中空的,
68、,問題討論:,1、元素的原子是可分的,那么可變嗎?請舉例說明,結論:,●但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變的,●有的元素的原子有放射性,在產(chǎn)生射線(含α輻射β輻射γ輻射三種)后元素的原子發(fā)生變化,2、元素的放射性后,元素的原子發(fā)生變化,那么這種變化是否是化學變化?,不是,科學重要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1907年,英國科學家索第,●有的放射性元素和非放射性元素的化學性質完全相同,但他們的相對原子的質量不同。,◆想法:它們應該是同一種元素。,◆提出:19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考古與探索歷史的奧秘---中學歷史教學園地—全國文章
- 原匈奴、匈奴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探索.pdf
- 探索圓的奧秘
- 探索大腦的奧秘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答案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題庫
- 爾雅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答案
- 水下考古揭開水底沉封的奧秘
- 現(xiàn)代考古、雕塑與王子云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2019爾雅答案
- 關于“東甌”的歷史與考古問題
- 超星爾雅考古探索與發(fā)現(xiàn)答案
- 超星爾雅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答案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2015答案講解
- 超星爾雅考古探索與發(fā)現(xiàn)答案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2015答案概覽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超星爾雅匯總
- 地心之旅探索地球內部的奧秘
- 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探索期末考試
- 第十一章探索原子的奧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