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散的劑型、煎服法與療效劉景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銀翹散的劑型、煎服法與療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劉景源,銀翹散一方,出自清代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一書,是治療溫病初起,風熱邪氣侵襲體表,導致衛(wèi)外失司證候的代表方劑。因其價格低廉,療效良好,臨床使用率頗高,至今更被制成多種劑型廣泛用于臨床。但近年來在臨床應用中,對其療效也存在疑義。究其原因,多是因為煎法、服法不當以及劑型不符等原因所致,現謹就臨床體會談談個人看法。,一、銀翹散的方劑組成,從臨床實踐來看,外感風熱邪氣侵襲肺衛(wèi),導致衛(wèi)外失司

2、的證候,其臨床表現是:發(fā)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或咳,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分析其病機,發(fā)熱,是因為邪氣侵襲到體表,正氣就必然要調動到體表來驅邪,就如同敵人打到哪里,就要往哪里派兵反擊一樣。因為正氣與邪氣都集中在體表,正邪就相爭于表,從而使,體表的功能亢奮,具體表現就是體溫升高而出現發(fā)熱。因為是病變初起,邪氣侵襲的部位表淺,邪淺病輕,正氣與邪氣斗爭并不很激烈,所以發(fā)熱不重,熱勢不很高,一般是中等度的熱,體溫在38℃

3、左右。微惡風寒,是因為體表有風熱邪氣。風熱雖然是陽邪,可以開泄腠理,但是腠理雖然開泄了,陽氣向外宣發(fā)卻并不通暢。這是因為邪氣要向里進,陽氣要向外,發(fā)散,這樣正氣與邪氣就在體表相爭,陽氣向外宣發(fā)就受到了阻礙,這種情況稱為表郁。由于邪郁于表,體表的氣機不暢,陽氣的宣發(fā)受阻,所以病人體表的陽氣不足,就出現了輕微的惡風寒癥狀。溫病初起的惡風寒與太陽傷寒初起比較要輕得多。因為傷寒初起是寒邪束表,陽氣內閉,不能宣發(fā)到體表,這種情況稱為表閉,所以病人

4、自覺惡寒重。,風溫初起不是表閉,而是表郁,陽氣向體表宣發(fā)雖然受阻,但并不是完全閉于里,體表的陽氣雖然不足,但并不像傷寒初起那樣嚴重,所以惡寒輕而發(fā)熱癥狀更為突出。溫病初起邪襲肺衛(wèi),既可以無汗,也可以有少量汗出,這是因為,病人感受的是風熱邪氣,風熱邪氣與正氣相爭,使功能亢奮,體溫升高,所以津液被熱邪蒸發(fā)而隨著陽氣向體表調動,就可能有汗。,如果熱勢不重,蒸發(fā)津液的力量不大,也可能無汗。這種病人表氣雖然不通暢,腠理卻并不完全閉塞,津液能夠滲出

5、到體表,所以雖然無汗但皮膚并不干燥,是潮潤的。總的來說,這種病人的特點是有汗也不會是大汗;無汗皮膚也不會干燥,而是潮潤的。頭痛,是風熱上攻所致。因為風與熱都是陽邪,這兩種陽邪都主升,,風熱陽邪上攻,就逼迫氣血上行,使氣血壅滯在頭部,頭部充血,所以頭部的經絡就不通暢,不通則痛,就出現頭痛。因為病人有汗,所以身痛不明顯??龋怯捎诒碛行皻?,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障礙,肺氣上逆所致。由于肺氣逆而上行,沖擊了呼吸道,就出現了咳聲??谖⒖?,是次要癥狀。

6、溫病初起由于風熱兩種陽邪耗傷津液,可以出現口干、口渴。但是邪氣在表,損傷津液并不,嚴重,所以口渴程度輕微,也可能不渴。舌邊尖紅,是因為舌尖屬上焦,邪在上焦,氣血充塞在屬上焦的舌尖部,所以舌邊尖部呈紅色。因為邪氣在表而未入里,所以舌苔無變化,仍呈薄白苔。脈浮,是因為邪在表,氣血就要調動到體表來抗邪,所以使脈浮在皮毛,輕取即得。脈數是因為有熱,熱邪鼓動氣血,使氣血運行加快,而導致脈搏跳動頻數。,風熱邪氣侵襲體表,導致衛(wèi)外失司的證候應當用辛涼

7、輕解法治療,以疏風清熱,解除表邪,代表方劑就是辛涼平劑銀翹散。其方劑組成是: “辛涼平劑銀翹散方 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 苦桔梗六錢 薄荷六錢 竹葉四錢 生甘草五錢 芥穗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蓋肺位最

8、高,藥過重,則過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藥輕之患,故從普濟消毒飲時時輕揚法。今人亦間有用辛涼法者,多不見效,蓋病大藥輕之故。一不見效,,遂改弦易轍,轉去轉遠,即不更張,緩緩延至數日后,必成中下焦證矣。胸膈悶者,加藿香三錢、郁金三錢,護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項腫、咽痛者,加馬勃、元參;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三錢、側柏炭三錢、梔子炭三錢;咳者,加杏仁利肺氣;二、三日病猶在肺,熱漸入里,加細生地、麥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黃芩、

9、梔子之苦寒與麥、地之甘寒合化陰氣,而治熱淫所勝?!?吳鞠通在銀翹散方論中說:“ 按:溫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它患。蓋病在手經,徒傷足太陽無益;病自口、鼻吸受而生,徒發(fā)其表亦無益也。且汗為心液,心陽受傷,必有神明內亂,譫語癲狂,內閉外脫之變。再,誤汗雖曰傷陽,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傷陰也?!秱摗吩唬撼呙}微者為里虛,禁汗,其義可見。其曰傷陽者,特舉其,傷之重者而言之耳。溫病最善傷陰,用藥又復傷陰,豈非為賊立幟乎?

10、此古來用傷寒法治溫病之大錯也?!痉街斪瘛秲冉洝贰L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辛涼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也?!朔街睿A護其虛,純然清肅上焦,不犯中、下, 無開門揖盜之弊,有輕以去實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葉氏立法所以迥出諸家也。”

11、 葉天士所說的“在表,初用辛涼輕劑”的治法中,“辛”,是指藥物的味,辛味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表邪的功效?!皼觥?,是指藥性,涼性有,清熱的功效?!拜p”,是指藥物的質地,質輕的藥物有輕揚升浮,宣透表邪的功效。用辛散、涼清、輕宣的藥物組成方劑,就可以達到疏風清熱,宣肺透邪的目的。吳鞠通在《溫病條辨·卷四·雜說·治病法論》中所說的“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也是強調治療上焦肺系的病變要用輕揚宣透的藥物。在這一原則的指導

12、下,吳鞠通總結葉天士的臨床處方用藥經驗,制定了銀翹散這個方劑。,銀翹散里加上鮮葦根共有10味藥,君藥是甘寒的銀花與苦寒的連翹,臣藥是辛溫的芥穗與豆豉,芥穗就是荊芥的穗。在銀翹散中,芥穗與豆豉是辛味藥,但它們卻是溫性;銀花與連翹是涼性藥,但它們卻不是辛味。可以說,銀翹散中具體到每一味藥物來講,并不具備既是辛味又是涼性的特性。那么,為什么說它是辛涼之劑呢?,這就涉及到中藥學中“五味”的概念與方劑學中“方劑”的概念問題。

13、 中藥的“味”,有天然味與功能味兩個概念。天然味,是指藥物本身固有的味道。比如說,麻黃、桂枝、細辛、生姜、荊芥是辛味,用舌頭嘗一嘗,它們確實有辛辣的味道,這種味道是天然生成的,屬于天然味。而有些藥物,比如石膏,用舌頭品嘗未必有辛辣的味道,,但中藥學卻認為它是辛寒藥。之所以說它是辛味,是因為它有“解肌”作用,能使肺、胃的熱邪從肌肉向外發(fā)散,就以它的“散”熱功能符合辛味能散的特性而說它是辛味,這類藥的辛味就屬于功能味。從藥物的特性

14、來看,凡是具有天然辛味的藥物,一般都屬于溫性,而既具有天然辛味又是涼性的藥物實屬罕見。所謂“辛涼解表”藥,實際上是以這類藥物具有清解表熱的功能而歸類的。,也就是說,它們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辛味,說是辛味,其實是指的功能味。 治療外感風熱的證候,既需要天然的辛味來發(fā)散風邪,又需要藥物的涼性來清除熱邪,就不是天然味的“辛涼解表藥”所能奏效的了。因此,就需要用辛溫與寒涼的藥物來組成方劑,共同起到疏風與清熱的作用。中醫(yī)學的方劑組成

15、,并不是多種藥物的堆砌,,而是有著嚴格的組方要求的。方劑中的“方”字,是方方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的意思。規(guī),是畫出圓形圖案的工具,就是圓規(guī)。矩,是畫出方形圖案的工具,就是曲尺。所謂“無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就是指做事要有標準,要符合規(guī)矩。怎樣才能使一個方劑方方正正,中規(guī)中矩,符合臨床治療的需要呢?這就需要遵循中醫(yī)學的理論,依據藥物的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理論,,按照君、臣、佐、使的組方配伍原則,把眾多的藥物組合到一起,使它們的治療作用互相促進,以

16、增強療效,同時各藥物之間又互相制約,以降低、消除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在方劑中,各藥物之間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增效、減毒作用。方劑中的“劑”字,繁體字寫作“劑”,是一個會意字。左邊是一把刀,右邊把刀反過來寫,,是個反刀,兩邊一邊一把刀,中間是個丫字,形容枝枝杈杈,不整齊,左邊一刀砍下,右邊一刀砍下,再加上旁邊還有一個刂,是一把豎立的刀,再砍一刀,經過反復砍削,枝枝杈杈就被砍削得整整齊齊了。可以說,劑者,齊也?!胺絼倍?,就是方正整齊,符合

17、規(guī)矩的意思。 中醫(yī)師的處方,與廚師做菜是一個,道理。做菜要用很多調料,比如要做酸辣白菜這道菜,就要放醋和辣椒,還要放少量的白糖,就成了具有酸、辣、甜味的“酸辣白菜”了。白菜本身既不酸,又不辣,也不甜,加入調料,所需要的味道就出來了。中醫(yī)師調配方劑和廚師的調味是一樣的道理,在治療疾病時,根據病情,把性味不同的藥物調配在一起,使它們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達到臨床治療的要求。,銀翹散這個方劑里的銀花與連翹兩味君藥是涼性,芥穗

18、與豆豉兩味臣藥是辛味。取臣藥的辛味,取君藥的涼性,就共同產生了辛與涼的作用。芥穗與豆豉是辛溫藥,這里只需要它的辛味,不需要它的溫性,所以方中銀花、連翹的用量是各一兩,用量大;而芥穗的用量是四錢、豆豉是五錢,用量小。另外,芥穗與豆豉在辛溫藥中是比較,平和的,溫性不像麻黃、桂枝那樣大,所以在方中的作用可以說是取其辛而制其溫,取它的辛味,而用銀花與連翹的涼性制約了它的溫性。就像往開水里兌涼水一樣,往少量的開水里兌入大量的涼水,最后熱水也變涼了

19、,把它的性給矯正過來了。從這四味藥的質地來看,銀花是花,連翹是外殼,芥穗是穗,也都符合輕揚的原則。這四味藥共用,,就奠定了辛涼輕劑的基礎。關于豆豉,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藥性也有所不同。一種炮制方法是用少量麻黃、蘇葉與大量黑豆同煮后發(fā)酵,所以性味是辛溫的。另一種炮制方法是將黑豆煮后發(fā)酵、晾曬,在晾曬時上面蓋以桑葉、青蒿,所以性味是辛涼的。銀翹散中使用的豆豉是辛溫的。為什么說它是辛溫而不是辛涼的呢?,因為在《溫病條辨》中治療發(fā)疹性疾病的方劑“

20、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方”中,為了防止辛溫之性太過,去掉了豆豉,可見銀翹散中使用的豆豉是辛溫的。 銀翹散中以君藥銀花、連翹與臣藥芥穗、豆豉配伍共同組成辛涼之劑,有疏風、清熱、透表的作用,給熱邪以出路,使從表而入之邪,還從表解,截斷了邪氣向里傳變的道路。,方中的其它藥物是佐藥、使藥,薄荷辛涼輕揚,清熱透表,輔助君藥與臣藥透解表邪。牛蒡子辛平,疏散風熱,利咽喉。這種病人由于風熱邪氣上攻,使咽部氣血壅滯充斥,

21、往往有咽紅、咽痛的兼癥,所以用它清熱利咽止痛??嘟酃E渖什菔恰秱摗分械慕酃芾屎?,止咽痛。同時,桔梗還能宣肺止咳。銀花、連翹、芥穗、豆豉,祛邪宣肺就有止咳的作用,再加苦桔梗就更增強了宣肺止咳之功。竹葉寒涼,輕揚宣透,向外清透熱邪。竹葉還能下行,從小便中泄熱,給熱邪找出路,使熱邪從下而去。因為熱邪易傷津液,所以用鮮葦根湯煎藥。鮮葦根就是鮮蘆根,有甘寒清熱,保津生津的功效。銀翹散中的10 味藥共同發(fā)揮辛散、涼清、輕宣,疏風清熱,

22、,祛除表邪的作用,同時兼顧了保津生津,是辛涼輕解法的代表方劑。所以吳鞠通在方論中說:“此方之妙,預護其虛,純然清肅上焦,不犯中、下,無開門揖盜之弊,有輕以去實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葉氏立法所以迥出諸家也。”,二、銀翹散的煎法、服法及 劑型對療效的影響,吳鞠通在銀翹散方論中為什么要強調“用之得法”這句話?這個方劑怎么用才算“得法”呢?這就要求后學者臨床使用本方要嚴格遵循吳氏所提出的用量、煎法與服法。首先要搞清楚銀翹散的劑型,方

23、名是銀翹散,當然是散劑。但是為什么散劑還要煎服?說明它與一般的散劑與湯劑都有所不同,它的劑型是“煮散”。之所以用散劑,是因為“散者散也”,使它有發(fā)散,在表的風熱邪氣的作用。但是銀翹散與五苓散又不一樣,五苓散是把五味藥研成細末,用米湯或者熱水送服。銀翹散是把除鮮葦根外的9味藥搗成粗末,制成粗散,先煎鮮葦根,再用煎鮮葦根的水來煎粗散。煎后“香氣大出,即取服”,也就是趁熱服,使藥物的散邪作用更強。 吳鞠通在銀翹散的煎服法中

24、所說的 “上杵為散”,就是把方中的9味藥,共,五兩六錢,也就是168 g,搗成粗末,就成了散劑,它比未搗碎的生藥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以避免煎煮時間過長而失效?!懊糠X(18g)”, 就是說,每次的劑量是從總量中取六錢煎煮。怎么煎呢?先煎鮮葦根。不能把鮮葦根與粗散一起煎,因為煎出鮮葦根的有效成分所用的時間長,而煎出粗散的有效成分所用的時間短,所以先煎鮮葦根20分鐘,,再用煎出的水去煎粗散,這就是用“鮮葦根湯煎”的道理。煎到什么程度呢?吳

25、氏強調“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 “香氣大出”就是指藥味最濃的時候,一般來說也就是煮沸以后,再用文火煎5分鐘左右就香氣大出,藥的香味就最濃了。就是說,這些藥里所含的揮發(fā)油都煎出來了。煎的時間長了,那些揮發(fā)油就都揮發(fā)出去了,就沒有香味了。,吳氏之所以強調“勿過煎”,是因為人們一般都認為煎湯藥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但是這個劑型不是,這是“煮散”,是要取藥物的辛味,辛味最易揮發(fā),所以不能過煎。吳氏分析“勿過煎”的原因是:“肺藥取輕清,過煎則

26、味厚而入中焦矣?!本褪钦f,病在上焦手太陰肺系,只有辛散、涼清、輕宣、味薄的藥物才能入肺系。,過煎的結果是使能入上焦肺系的味薄辛散的作用消失了。辛味沒有了,那就只剩味厚的苦味和甘味了,藥的作用就不入上焦而入中焦了,就等于去治胃了。病在肺,用藥去治胃,不是白吃藥嗎?可見銀翹散的煎法是很重要的,煎法不正確,就沒有療效。 關于服法,吳鞠通所說的“病重者約二時一服”,就是說病情重者,比如,體溫較高,咳重,頭痛重,兩個時辰服藥一

27、次。吳氏這里所說的“二時”是指中國古代的計時法,一晝夜是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就是2小時,“二時一服”就是4小時服藥一次?!叭杖?,夜一服”,是說白天12個小時服藥三次,夜間還要再服一次,一晝夜要服藥四次?!拜p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是指病輕者每6小時服藥一次,白天12小時,服藥二次,夜間再服一次,一晝夜服藥三次?!安〔唤庹?,作再服”,是說一晝夜后病變沒有解除,第二天仍按前一天的服法繼續(xù)服藥。從銀翹散的煎服法中可以看出,無論一晝夜服

28、4次還是服3次,每次所用的六錢藥都是新藥。這次拿六錢煎了,下次不是再煎原來的藥了,而是又換新的了。每次都換新藥,就不存在“勿過煎”的問題了。關于為什么采用這種煎法與服法,吳鞠通的解釋,是“蓋肺位最高,藥過重,則過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藥輕之患,故從普濟消毒飲時時清揚法”。這段話是說,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位置在上焦,主一身之表。治療肺系的衛(wèi)分表熱證,應當用辛涼輕劑來疏風清熱,這類藥物都不能煎煮時間太長,如果作成湯劑,藥量就要重,煎煮時間勢必過

29、長,就會導致輕揚辛散作用消失,造成味厚而入中焦。,如果湯劑中的藥量太輕,則力量不夠,也達不到祛邪除病的目的。所以采用煮散的方法,每次藥量雖然不大,但每次都用新藥,煎煮時間也短,再增加服藥次數,使藥物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就可以達到疏風清熱的目的。他這種做法是仿照普濟消毒飲的煎服法,煮散頻服,使藥物始終在上焦肺系起作用。在這里主要強調了兩點:一是不能過煎;一是服藥次數要多,,要頻服,不能只是早、晚各服一次。吳鞠通的說法確實是經驗之談,臨床中按他所

30、說的方法用藥,療效是肯定的。 當前有人認為銀翹散的臨床療效不太好,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這個方劑不好,是因為煎法、服法不當或者劑型不符。有人把銀翹散作湯劑使用,這種劑型可以用,但是要先用蘆根煎湯晾涼后浸泡藥物。為什么用涼水泡藥呢?因為有些藥物里含有淀粉,用熱水泡,,淀粉就把藥的表面粘住了,有效成分就煎不出來了,所以泡藥必須用涼水,不能用熱水。浸泡20分鐘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5分鐘左右,香氣大出,即取服,這樣煎服療效

31、最好。如果煎的時間過長,香氣揮發(fā)了,反而沒有作用了。這就是說,銀翹散作湯劑使用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煎法的錯誤,是因為煎的時間過長而使藥物失效。,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服法錯誤,一般的服藥習慣是早、晚各服一次,每天兩次,夜間不服藥。這種服法是不正確的,應當是“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還有一種劑型是丸劑,比如銀翹解毒丸,或是銀翹解毒丸中加入羚羊角,稱為羚翹解毒丸。有的制成蜜丸,有

32、的制成濃縮丸,還有的制成顆粒劑。,蜜丸的服法一般是一次1丸,每天服3次,效果好不好呢?效果不好。這是因為藥量太小,藥力不夠。蜜丸一般是每丸三錢,就是9g,這9g里有一半是蜂蜜,藥量只有 4.5g,也就是一錢半,只有原書用量的四分之一,而且蜜有甘緩作用,加上蜜之后,反而把藥物的發(fā)散作用給牽制住了,更降低了藥效,所以一次1丸,每天服三次效果不好。,我的用藥經驗是突出首次量,第一次服4丸,4丸的重量是36g,去掉18g蜜,純藥量是18g,正好

33、是六錢。為了抵消蜜的甘緩牽制作用,服藥時用生姜煎湯送服,促進藥物的宣透作用。首次用突擊量之后,體溫一般都能降下來,癥狀大為減輕,第二次就改為服2丸,第三次服1丸,夜間還要服1至2丸。羚翹解毒丸中因為加了羚羊角,增強了清肺熱的功效,所以比銀翹,解毒丸的效果好,用量和服法與銀翹解毒丸相同。濃縮丸和顆粒劑因為高溫加工時間過長,藥物的發(fā)散作用大部分喪失了,所以療效最差。 銀翹散還有一種劑型,是把銀翹散搗成粗末,裝在綿紙袋里,

34、制成袋泡劑,用開水沖泡后服用,這種劑型的療效最好。這是因為,這種劑型基本上相當于“煮散”,與吳鞠通用藥的原意是一樣的。,三、辛涼輕解法并非汗法, 銀翹散也非發(fā)汗之劑,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辛涼輕解法不是發(fā)汗法,因此銀翹散也不是發(fā)汗的方劑。因為辛涼之劑是以涼性為主,它與辛溫解表劑以溫性為主不同,所以它不發(fā)汗,就如同在一般情況下,人喝熱水可以出汗,而喝涼水不會出汗一樣。而葉天士在《葉香巖外感溫熱篇》第8條卻提出了“在衛(wèi)汗之可也”的治

35、法,這又怎么解釋呢?應當說,葉天士所說的,“汗之”的“汗”字,是使動詞,“之”字是代詞,“汗之”就是使他出汗。不用發(fā)汗法怎么使人出汗呢?這就應當從出汗的機理來進行分析。《黃帝內經》說:“陽加于陰謂之汗?!?陽,是指屬陽的因素,包括自然界的陽氣、人體的陽氣、屬陽的飲食物、屬陽的邪氣以及屬陽性的藥物等。陰,是指人體的津液。,也就是說,屬陽的因素作用于人體,蒸發(fā)體內的津液,使津液從毛孔外滲而出,就是汗。在生理狀態(tài)下,如果天氣炎熱,或衣、被過厚

36、,或喝熱水,或劇烈運動等,就會導致人體陽氣亢盛,蒸發(fā)津液外滲而出汗,這種汗是生理性的汗出。在病理狀態(tài)下,如果人體內有熱邪,或是實熱,或是虛熱,都屬陽邪,也可以逼迫津液外滲而出汗,這種汗屬病理性汗出。,在病變過程中,比如寒邪侵襲人體,往往因為寒邪束表而導致表閉無汗,在這種情況下,用辛溫解表的方劑發(fā)汗散寒,就可以收到邪從汗出,汗出病解的效果。辛溫的藥物屬陽,它是通過藥物的陽熱作用發(fā)散寒邪,通達陽氣,鼓動津液外滲而出汗,這種汗屬藥理作用的汗出

37、。服用銀翹散之后也可以汗出,這種汗是不是藥理作用的汗出呢?可以說,不是。,因為外感風熱邪氣的病人由于風熱邪氣的鼓動,往往有少量的汗出,但是因為風熱襲表而導致表郁,雖然有汗但汗出不暢,而且有汗而熱不解,這種汗屬病理性的汗出。服用銀翹散之后,祛除了在表的邪氣,表郁自然就解除了,體表的氣機通暢了,陽氣與津液就能正常地向全身敷布,津液敷布于表,就可以有少量的汗出。,這種情況屬于病解以后的汗出,可以說是通過銀翹散辛涼輕解的藥理作用,使邪氣解除而生

38、理功能恢復正常之后的汗出,是不發(fā)汗而得汗。辛溫解表劑與辛涼輕解劑的區(qū)別就在于:辛溫解表劑是通過發(fā)汗而散除在表的寒邪,必然先汗出而后病解,臨床表現是先汗出而后熱退,熱退之后汗自止,所以稱之為汗出病解。,辛涼輕解劑是通過疏風清熱而散除在表的風熱邪氣,在病解之前就有汗出,而服藥后病解熱退,仍然有汗,這就說明熱退之后所出的汗不是藥物的發(fā)汗作用,而是生理功能恢復的正常汗出,所以稱之為病解汗出。簡要地說,辛溫解表劑與辛涼輕解劑臨床作用的區(qū)別就在于汗

39、出病解與病解汗出的不同。還應當說明的是,服用銀翹散病解之后,是不是就一定有汗出呢?不一定。,也可能有汗出,也可能無汗出,無汗出病也能解。這就是說,服用銀翹散之后出汗與不出汗,不是病解的主要標志,而熱退才是病解的標志。由此可以證明銀翹散不是發(fā)汗的方劑,而是通過疏風清熱以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的方劑。 從辛涼輕解法所針對的病變部位來看,它治療的是表證,因而屬解表法的范疇;從其所針對的病變性質來看,它,治療的是熱證,因而屬清法

40、的范疇。確切地說,應當稱其為清解表熱法。因此可以說,辛涼輕解法不是汗法,銀翹散也不是發(fā)汗之劑,而是清解表熱的方劑。 銀翹散應當說是《溫病條辨》中的第一方,它以良好的臨床療效而成為辛涼解表法的代表方劑并被后世廣泛應用。這個方劑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它的組方用藥嚴格遵循了中醫(yī)學的方藥理論并有所發(fā)揚。,關于本方的組方原則,吳鞠通在銀翹散方論中指出:“本方謹遵《內經》‘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41、’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可見本方是遵循《內經》的法則,用辛涼、苦甘的藥物疏散風熱;用咸寒、甘苦的藥物清熱保津。 喻嘉言在《尚論篇·詳論溫疫以破大惑》中論述溫疫的治法說:“未病前先飲芳香正氣藥,此為上也。,邪既入,急以逐穢為第一義。上焦如霧,升而逐之,兼以解毒……” 。吳鞠通又采納了喻嘉言芳香逐穢解毒以及病在上焦用“升而逐之”的說法,用輕揚的藥物,上行逐邪。方中的銀花、薄荷、芥穗都是芳香輕揚的藥物,確實符合喻嘉言的芳香

42、逐穢之說。方中藥物的性味,辛、苦、甘味與涼性都符合《內經》的原則,但是卻沒有咸寒藥。這是為什么呢?,筆者經過分析,認為吳鞠通在制定銀翹散這個方劑的時候,原來是使用了甘苦咸寒的元參,在后來修訂的過程中又去掉了元參而改為鮮葦根,所以方中就沒有咸寒的藥了。這樣說的根據是什么?根據是《溫病條辨》成書于公元1798年,刊行于1813年,從成書到刊行經過了15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吳氏對書稿反復修訂是在所難免的。在刊行的《溫病條辨》中,,銀翹散方

43、出自該書“上焦篇”第4條,方中確實沒有元參。但是,在“上焦篇”第16條中,治療溫病發(fā)疹有“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方”,它的方劑組成是“即于銀翹散內去豆豉,加:細生地四錢、大青葉三錢、丹皮三錢、元參加至一兩”。方劑名稱中有“倍元參”之說,用量是“加至一兩”??梢娿y翹散原方中不僅使用了,元參,而且用量是五錢,所以加減方里才有“倍”字與“加至一兩”之說。因為風熱邪氣侵襲肺衛(wèi)的證候是表證,傷津并不嚴重,而且元參屬滋陰藥,表證無須用

44、它,所以吳氏把甘苦咸寒的元參改為甘寒輕靈的鮮葦根。應當說這種改法更符合臨床需要,但是吳氏在加減方里卻未加修改,所以就遺留了“倍元參”的說法。還需要附帶說明一點,《溫病條辨》中的元參,正規(guī)名稱應當是玄參。,玄,就是黑色,因為玄參是黑色的,所以正名為玄參,別名黑參。因為清代的康熙皇帝名玄燁,清代的人要避圣諱,所以清代的醫(yī)學書籍中把玄參改成了元參。 銀翹散是辛涼輕解法的代表方劑,這個方劑疏風清熱作用很好,而且非常平和,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