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4/3/20,1,中醫(yī)藥學基礎,2024/3/20,2,一、中 醫(yī) 學 基 礎二、中 藥 學三、方 劑 學 四、中 醫(yī) 常 見 病五、針 灸,2024/3/20,3,一、中醫(yī)學基礎,望舌的內(nèi)容  常見病脈及其主病 八綱辨證,2024/3/20,4,(一)望舌的內(nèi)容,舌診是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yī)學術中獨特的診察手段,以長期實踐證明,舌象的變化,最能客觀地反映病情。

2、對辨別病證性質(zhì),推斷病情輕重淺深,以及判斷疾病的轉(zhuǎn)歸和預后等,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024/3/20,5,由于舌的一定部位,與有關的臟腑相聯(lián)系,所以歷來舌診時,都將舌面劃分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邊四大部位,分別診察相應的心肺、脾胃,腎和肝膽等臟腑的病變。,2024/3/20,6,舌診主要觀察舌質(zhì)和舌苔兩個方面。舌質(zhì)也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面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正常舌象,舌體柔嫩,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苔則干濕適中,上被薄白

3、的均勻顆粒,一般稱作“淡紅舌,薄白苔”。一旦發(fā)生變化,則兩者的病理反映,各有特點,所謂“辨舌質(zhì)可以候五臟的虛實,視舌苔可以察六淫之淺深”。臨床上必須把舌質(zhì)和舌苔的變化,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判斷,才能全面認識問題。,2024/3/20,7,1、望舌質(zhì),主要診察舌質(zhì)顏色和形態(tài)的異常變化,可以反映臟腑氣血的虛實存亡。,2024/3/20,8,(1)舌色   ①淡白舌:舌色較正常淺淡,稱為淡白舌。 主寒證、虛證。多是陽氣衰弱,氣

4、血不足之象。   ②紅舌:舌色較正常紅色為深,稱為紅舌。主熱證。多為里熱實證。如鮮紅無苔或少苔,則為陰虛有熱;舌尖紅為心火。,2024/3/20,9,③絳舌:舌色深紅,稱為絳舌。主熱盛。外感病見之為邪熱入于營分、血分;內(nèi)傷雜病見之,多屬陰虛火旺。如舌色紅絳,光亮如鏡,乃胃陰已虧;若舌絳干枯,是腎陰內(nèi)涸。   ④紫舌:舌質(zhì)青紫,或有青紫斑塊瘀點,稱為青紫舌。主血行瘀滯。僅微呈紫色(紫氣)是輕證,表示氣滯

5、血行不暢;如舌色青紫,同時面目俱青者,是心陽虛脫之征;若舌見青紫瘀斑,屬心脈瘀阻;若舌紫而干,是邪熱深入血分,氣血壅滯見象。,2024/3/20,10,(2)舌形   ①老嫩:凡舌質(zhì)堅斂蒼老(舌紋理較粗,肌肉緊張度正?;蜉^高),多屬實證。舌質(zhì)嬌嫩(舌紋理較細,肌肉松弛,甚至晶瑩透明。)多屬虛證。   ②胖瘦:舌體較正常胖大的為胖大舌。舌胖而淡白,邊有齒印者,多屬氣虛或脾腎陽虛;舌體腫大而深紅,多是心脾

6、熱盛。舌體瘦小而薄,稱瘦薄舌,總是陰血不足的表現(xiàn)。若瘦薄紅絳而干,是久病津液耗傷,多較嚴重。,2024/3/20,11,③裂紋:舌面有各種形狀之裂溝或皺紋,稱裂紋舌。外感病多為熱盛傷陰,顏色往往紅絳;若內(nèi)傷病舌色淡者見裂紋是氣血兩虛;舌絳是陰虛火旺。也有部分正常人,終年舌質(zhì)有深深裂溝,應該注意區(qū)別。   ④芒刺:舌面乳頭比平常高突,稱為芒刺,表示有熱。芒刺干燥,多屬邪熱亢盛;舌尖有芒刺,多屬心火亢盛;舌體兩邊有芒刺,多

7、系肝膽郁熱見象。,2024/3/20,12,(3)舌態(tài)   ①強硬:舌體強硬,運動欠靈,致使語言謇澀,稱為“舌強”。見于外感病熱入心包時,每伴舌質(zhì)紅絳,雜病中每與偏癱或口眼歪斜并見。   ②歪斜:舌體偏斜一側(cè),稱為歪斜。多是中風或中風先兆。,2024/3/20,13,③顫抖:舌體震顫,不能自主,稱為舌體顫抖。見于外感病熱極動風或虛風內(nèi)動。久病患者,則屬氣血兩虛或陽氣虛弱。   ④吐弄

8、:舌體伸長,吐露口外,稱為吐舌;舌舐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稱為弄舌。兩者多見于小兒,是心脾有熱或動風先兆;智能發(fā)育不全的患兒,也不少見。,2024/3/20,14,2、望舌苔 主要觀察苔色和苔質(zhì)兩個部分,來辨認感受外邪的類別、性質(zhì)和淺深、輕重。,2024/3/20,15,(1)苔色   ①白苔:主表證、寒證。   薄白苔常見于風寒表證;薄白苔而舌質(zhì)偏紅,是風熱表證。雜病見白苔而水滑,

9、是里有寒濕或痰飲;外感見白苔而干厚,是實熱傷津。白苔不化,轉(zhuǎn)變?yōu)槠渌伾?,說明病情在進展。,2024/3/20,16,②黃苔:主里證、熱證。   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是熱結。微黃、薄黃則屬外感風熱,或表證開始化熱入里;黃而厚膩,是濕熱或痰熱。黃厚而干,是胃熱傷津。因黃苔主里主熱,故每與紅舌、絳舌并見。,2024/3/20,17,③灰苔:主里熱甚,或里寒甚。   舌苔顯示灰色,是病證發(fā)展深重的象

10、征,其演變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寒證白苔轉(zhuǎn)化而來,舌面多滑潤或濁膩,是寒濕內(nèi)?;驖駶醿?nèi)蘊;一是從熱證黃苔轉(zhuǎn)化而來,舌面多干燥乏津,則系燥熱傷津所致。一寒一熱,性質(zhì)迥然有別,最要注意。關鍵要掌握潤燥,嚴格區(qū)分。,2024/3/20,18,④黑苔:主熱極,或寒極。   黑苔是灰苔的進一步發(fā)展,反映病情極度嚴重。一般黑而潤滑,屬陽虛寒盛,痰飲深伏;每伴淡白舌,或胖淡舌質(zhì)。若黑而干燥,甚則有芒刺;多與紅絳舌質(zhì)并見,是熱極津涸。

11、   由此可見,苔色與病邪性質(zhì)有密切關系,所以是臨床推斷病證性質(zhì)的有力依據(jù)。,2024/3/20,19,(2)苔質(zhì)   ①厚?。?厚薄是就舌苔體積而言,一般以透過苔層能隱約見到舌質(zhì)的稱薄苔。表示疾病初起及病邪輕淺。如苔層增厚,不能見到舌質(zhì)的稱厚苔。表示病邪較盛或已由表入里,病情較重;或為腸胃積滯,痰濕內(nèi)阻等病證。,2024/3/20,20,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進;反之由厚變薄,表示病退。若由無苔逐步

12、生苔,是胃氣來復;如病中舌苔突然消失,又為胃氣受傷之兆,2024/3/20,21,②潤燥: 潤燥是機體津液盈虧和輸布功能的反映。舌面水份過多稱滑苔,是陽虛陰盛,水濕內(nèi)停;舌面干燥少津稱舌燥,多為熱盛傷津和津不上潤所致。   舌苔由潤轉(zhuǎn)燥,表示津液見耗,是熱勢加重,邪從熱化,病情在發(fā)展;反之由燥轉(zhuǎn)潤,是熱邪漸退,津液來復,說明病情有好轉(zhuǎn),2024/3/20,22,③膩腐: 膩腐是就苔質(zhì)結構的疏密而言。苔質(zhì)

13、顆粒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稱腐苔。苔質(zhì)顆粒細膩如米糊,不易刮去稱膩苔。都見于食積、痰濁等證。前者表示邪勢將解,后者意味著纏綿難愈,兩者在判斷疾病預后上有一定參考價值。,2024/3/20,23,④花剝: 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稱為剝苔,多為正氣虛弱,胃之氣陰兩傷,常見于久病重病患者。部分婦女,有周期性剝苔,屬沖任失調(diào)。小兒食滯、消化不良也顯示花剝苔。,2024/3/20,24,舌診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姿勢

14、 伸舌宜自然,要充分暴露舌體, 舌面平展,不可卷縮,也不能過分用力挺直。  采光 舌診時光亮需充足,燈下望舌,容易失真,必要時應在白天復查。  染苔 某些食物、藥物,可以影響舌苔顏色變化,造成染色假苔,必須鑒別,杜防亂真。如橄欖、

15、烏梅可使舌苔染黑;枇杷、黃連、橘子可使舌苔染黃;進食、漱口影響厚苔變薄,飲水可使舌苔濕潤等等,均需注意。,2024/3/20,25,(二)常見病脈及其主病,1、脈診的部位   脈診的部位,通常選用“寸口脈”即橈動脈搏動處)。并以掌后高骨(橈骨莖突)為標志,將寸口脈再分成寸、關、尺三部。正對高骨處為“關”,關前(遠端)為“寸”,關后(近端)為尺。個別病人有生理異位,可出現(xiàn)反關脈。,2024/3/20,26,2、切脈的方法

16、   切脈前,應讓病人稍事休息,使氣血比較平靜。切脈時,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臂平伸,手掌向上,以使血流通暢。然后醫(yī)生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高骨處定關脈,接著用食指放在寸部,無名指放在尺部。一般三指靠攏,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肚按觸脈體。小兒寸口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則用一指定關即可,不必再細分三部。,2024/3/20,27,切脈時需用不同指力仔細候測,輕按皮膚為浮取,稍加指力為中取,用力重按為沉取。一般都先輕后重

17、,順序?qū)ぐ础?  切脈主要分辨脈搏的部位深度(浮、沉),頻率速度(遲、速),搏動強度(虛、實),充盈度(洪、細),流利度(滑、澀),緊張度(濡、弦、緊),以及搏動節(jié)律(代、結、促)等??傊加行蜗罂烧?,也有對照比較,只要認真體驗,是不難掌握的。,2024/3/20,28,3、正常脈象   正常脈亦稱平脈或緩脈。其脈象不浮不沉,中取三部可得,來去從容,和緩有力,一息4~5至(每分鐘約60~90次),節(jié)

18、律均勻。但隨年齡、性別、體型、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也有一定的改變。如小兒脈象較軟而數(shù),女性脈象較為細弱;瘦人較浮,肥人較沉;運動員脈象較遲;夏令脈象常稍浮大,冬季脈象又較沉細;除此之外,喝酒、運動、勞動以及情緒波動等因素,也能引起暫時性的變化,這就不在病脈之例,而尚屬于正常范圍,2024/3/20,29,4、常見病脈   凡是和“平脈”相出入的,就屬病脈。前人整理歸納有二十八種之多,茲就十七種常見脈象及主病扼要介紹如下:

19、,2024/3/20,30,(1)浮脈  脈象:輕按即能感到脈搏的跳動。  主病:表證。有力屬表實,無力屬表 虛。   外邪侵襲體表,衛(wèi)陽起而抗拒,鼓動脈氣于外,故脈浮有力;若衛(wèi)外陽氣不足,則脈象但浮而無力。,2024/3/20,31,(2)沉脈  脈象:輕按不顯,重按乃得。  主??;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   邪郁在里,困滯氣血而正邪相搏,故脈

20、沉而有力;若臟腑氣血不足,脈氣鼓動乏力,則脈沉而無力,2024/3/20,32,(3)遲脈  脈象:脈跳遲慢,一息三至(每分鐘不足60次)。  主病:寒證。有力為積冷實證;無力為虛寒證;正常人也可見遲脈。   寒性凝滯,影響脈行流暢,而陽氣猶奮力鼓動,故見脈遲而有力;若陽氣虛弱,無力推動血行,則脈象遲而無力,2024/3/20,33,(4)數(shù)脈  脈象:脈搏頻率加快,一息六至(每分鐘

21、90次以上)。  主?。簾嶙C。有力為陽盛實熱,無力為陰虛內(nèi)熱。   邪熱擾動,血行加速,故脈數(shù)有力;久病陰虛,虛熱內(nèi)生,則脈來細數(shù)無力。,2024/3/20,34,(5)虛脈  脈象:輕取重按,三部指感都軟弱無力。  主?。簹庋獌商撟C。   氣不足以鼓動血行,血不足以充盈脈體,故脈象虛軟乏力。,2024/3/20,35,(6)實脈  脈象:三部脈輕取、重

22、按,指感明顯搏動有力。  主?。簩嵶C。   邪盛而正實,邪正交爭劇烈,故脈象應指有力。,2024/3/20,36,(7)洪脈  脈象:脈形洪大,應指充盛,如波濤洶涌之有沖擊感。  主?。簾崾⒆C。   里熱蒸蒸,脈道充盈,氣盛血涌,故脈見洪大之象。,2024/3/20,37,(8)細脈  脈象:脈細如線,應指明顯。  主?。褐T虛勞損,以陰血虛為

23、主。   陰血虧虛,不足以充脈道,故脈體細小。,2024/3/20,38,(9)芤脈  脈象: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主?。褐魇а?、失精。   失血之后,血虛于內(nèi),氣浮于外,故見浮大中空之脈象 。,2024/3/20,39,(10)滑脈  脈象:往來流利,應指圓滑。  主病:痰盛,實熱證。   痰食內(nèi)滯,邪氣盛實,氣實血壅,沖動脈搏所致

24、。,2024/3/20,40,(11)澀脈  脈象:往來艱澀,流行不暢通。  主?。簹鉁鲎C,精傷血少證。   氣滯血瘀,邪阻經(jīng)絡,故見澀象,是屬實證。精虧血少,經(jīng)脈失濡,脈氣往來艱澀,亦見澀象,是為虛證。,2024/3/20,41,(12)弦脈  脈象:脈管緊張,如按琴上細弦(脈幅較細)。  主病:肝膽病,痛證,痰飲,瘧疾。   肝失疏泄,氣機不利而

25、經(jīng)脈拘緊,故肝膽病及痛證皆現(xiàn)弦象。痰飲之邪,阻遏陽氣,影響氣機周流,也見弦脈。,2024/3/20,42,(13)緊脈  脈象:脈管緊張,彈指有力,如擰繩索(脈幅較粗)。  主病:寒證,痛證。   寒性收引,寒盛則經(jīng)脈拘急,或因疼痛劇烈,可使脈道緊張,而見彈指的緊脈。,2024/3/20,43,(14)濡脈  脈象:浮而細軟,重按即無。  主?。簼褡C,氣虛證。  

26、; 濡脈浮軟,有如揉水中棉花。是以主濕;如諸虛不足,脈道氣血充盈不足,亦可見到濡脈。,2024/3/20,44,(15)促脈  脈象:脈來急速,時有歇止,止無定數(shù)。  主?。宏柺針O,陰血不足。   陽盛熱極則陰不和,故脈速急而時有歇止。,2024/3/20,45,(16)代脈  脈象:脈有歇止,止有定數(shù),或間歇之后,節(jié)律不整。  主?。号K氣衰弱。  

27、 臟氣衰弱,一時脈氣不及銜接。,2024/3/20,46,(17)結脈   脈象:脈來較緩,時有歇止,止無定數(shù)。   主?。宏幨饨Y,寒痰,瘀血。   凡氣血不足,或陰盛陽微,以致氣血留滯郁結,流行不暢,故見結脈之象。 疾病情況每多復雜,故臨床脈象往往幾種脈象同時并見。如浮數(shù)有力,沉而細數(shù)無力,弦滑有力,弦而數(shù)等等。因此,必須將各種脈象及主病聯(lián)系起來,進行分析綜合,才

28、能比較正確的判斷病情。,2024/3/20,47,(三)八綱辨證,辨證,是中醫(yī)辨識和診斷疾病的方法。它的特點,著眼于疾病過程中的整體性病變反映——“證”。其內(nèi)容包括病因、病位、性質(zhì)以及邪正盛衰等各方面的情況,并且就抓住這個“證”,作為下一步治療疾病的依據(jù)。,2024/3/20,48,中醫(yī)學中有很多傳統(tǒng)的辨證方法,常用的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jīng)辨證、衛(wèi)氣營血辨證……等。這些辨證方法,雖各有其自己的特點和側(cè)重,但都能在辨證過程中,起到由博

29、返約,執(zhí)簡馭繁的作用。其中八綱辨證,更提綱性地概括了病位、性質(zhì)及正邪盛衰等最基本的情況,也正由于它概括了各種辨證方法的共同本質(zhì),所以八綱辨證就成為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2024/3/20,49,八綱包括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四對矛盾。八綱辨證就是運用了在對立統(tǒng)一原則指導下的矛盾分析方法。以表里辨別病變部位,以寒熱辨別疾病的性質(zhì),以虛實辨別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再用陰陽加以概括。這樣并列對比,有利于辨認疾病的證候。,2024/3/20,50

30、,臨床運用八綱辨證的一般順序是:首先辨別表里,找到病位;然后辨別寒熱、虛實,分清病變性質(zhì),細察邪正盛衰;最終歸屬陰陽,加以總的概括。大體上表證、熱證、實證屬于陽;里證、寒證、虛證屬于陰。,2024/3/20,51,表里、寒熱、虛實雖似各立門戶,實際上三者是相互交織,共存于一體的;所以辨證時必須聯(lián)結一起,不會孤立存在。譬如表證,這是從病位角度出發(fā)的一種分析。在這病位上,必須存在著非寒即熱性質(zhì)的病象,而且同時在邪正斗爭的矛盾中,也一定有非實

31、即虛的顯示。所以只有綜合分析,才能全面正確的認識病證。,2024/3/20,52,八綱辨證,對臨床治療具有直接指導意義,并對具體藥物的選擇,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以及“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都是以八綱為依據(jù)的。,2024/3/20,53,1、表里   表里兩綱,是用以概括和辨別病變部位和病勢深淺的綱領。凡病在人體的肌膚、經(jīng)絡的,一般都屬于表證范圍;病在臟腑的,一般都

32、屬于里證范圍。表證病邪尚淺,病癥較輕;里證病邪深入,病癥較重。,2024/3/20,54,(1)表證   表證是屬外感病初起,六淫邪氣侵犯體表所反映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  臨床表現(xiàn):以惡寒(或惡風)、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為主。常兼見頭身疼痛、鼻塞、無汗或有汗等癥狀。   表證有表寒、表熱、表虛、表實之分。大致表證中惡寒重,發(fā)熱輕,脈浮緊的為表寒證;發(fā)熱重,惡寒輕,脈浮緩的為表熱證。表證無汗

33、稱表實證,有汗的稱表虛證。,2024/3/20,55,(2)里證   里證是指外邪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以及內(nèi)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干擾,使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反映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2024/3/20,56,臨床表現(xiàn):一般外感病表邪入里之后,不再顯示惡寒、脈浮。內(nèi)傷病涉及面廣,根據(jù)受病臟腑不同,可有各自獨特的癥狀表現(xiàn),如心悸、咳喘、嘔吐……等,可通過學習臟腑辨證來理解掌握。   外感熱病中所出現(xiàn)的里證,大

34、多表現(xiàn)為熱證與實證,但也有少數(shù)表現(xiàn)為寒證或虛證。內(nèi)傷雜病的里證,更是多種多樣,有寒、熱、虛、實之分,這里暫不作詳述。,2024/3/20,57,(3)表里同病與半表半里   A、表里同病 是指病人在同一時間內(nèi),既有表證,又有里證。其形成往往有兩種情況,一是初發(fā)病時即見表證和里證。如寒邪侵襲于表,而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頭痛、骨楚等表證;同時又有寒邪入里,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里證。另一種是起病時僅有表證,以后由于病邪

35、入里而出現(xiàn)里證,但表證仍然未罷,亦稱為表里同病。至于本患內(nèi)傷病,又感外邪;或先有外感,再傷飲食之類,也都屬表里同病。,2024/3/20,58,B、半表半里證 是指某些疾病發(fā)展過程,邪正交爭,相持不下,病邪既不能完全入里,正氣又不能安全驅(qū)邪出表,呈現(xiàn)往來寒熱(一陣冷、一陣熱),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脹悶、心煩喜嘔,不思飲食等癥。,2024/3/20,59,2、寒熱   寒熱兩綱,是用以概括和辨別疾病情質(zhì)的綱領。寒

36、和熱實質(zhì)上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xiàn)。景岳所謂“寒熱者,陰陽之化也”,因為“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nèi)熱”。所以辨別疾病的寒和熱,實際上也就是辨陰、陽的偏盛偏衰。而且還是提供使用溫熱藥物或寒涼藥物的依據(jù)。,2024/3/20,60,(1)寒證   寒證,是由于感受寒邪,或陰盛陽虛,機體的機能活動衰減所呈現(xiàn)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   臨床表現(xiàn):畏寒喜暖,口淡不渴,或熱飲不多,面色蒼白,踡踡

37、肢冷踡臥,甚則厥冷,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淡苔白潤或黑潤,脈象沉遲。,2024/3/20,61,(2)熱證   熱證,是由于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機體機能活動亢進所反映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喜涼,口渴喜冷飲,面紅煩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而干燥乏津,脈象數(shù)或洪滑。,2024/3/20,62,(3)寒熱錯雜證   單純的寒證、熱證固然不少,但更有一些患者,往往

38、在不同部位錯雜出現(xiàn)寒證和熱證。   A、里證的寒熱錯雜 以上熱下寒或上寒下熱為多見。   ①上熱下寒證:患者同時見到胸中煩熱(上熱)和腹痛喜暖,大便稀?。ㄏ潞┑陌Y狀。   ②上寒下熱證:患者素有胃寒,嘔吐清水(上寒),近又出現(xiàn)小便短赤,頻急刺痛(下熱)的病象。,2024/3/20,63,B、表里同病的寒熱錯雜 以表寒里熱或表熱里寒的情況出現(xiàn)。   ①表

39、寒里熱證:患者既有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等外感表寒證,又有口渴飲冷、尿赤便秘的素體里熱證。   ②表熱里寒證:患者素有畏寒、肢冷、便溏的陽虛里寒證,復感風熱而增見形寒發(fā)熱,咽喉腫痛焮紅的外感風熱證。,2024/3/20,64,3、虛實   虛實兩綱,是用以概括和辨別人體正氣強弱、邪氣盛衰兩個方面的證候。從正氣和邪氣的消長中判斷雙方力量的對比。   一般來說,虛者指正氣虛,實者指邪氣盛。若

40、從二者的消長關系來看,虛證雖然主要是正氣不足,但邪氣往往也不盛;實證雖主要是邪氣盛,但正氣也還未衰。若患者的邪氣盛而正氣已虛,這就會形成虛實夾雜的證候。,2024/3/20,65,判別虛證與實證,主要看病人形體的盛衰,病程的新久,精神的好壞,聲音氣息的強弱,痛處喜按或拒按,以及舌質(zhì)的蒼老和胖嫩,脈象的有力與無力等方面??傊?,實證多反映有余、壅閉的征象;虛證多反映不足、滑脫的征象。,2024/3/20,66,(1)虛證  

41、 虛證,是指人體正氣不足所呈現(xiàn)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多因年事衰老,久病重病,或婦女生育過多,臟腑氣血受到損傷而形成,由于受損的病因、病位和程度的不同,必然各有它們的臨床特點,但基本上也都有共性表現(xiàn)的一面,因此可以歸納為陽虛、陰虛、氣虛和血虛四種證候。,2024/3/20,67,臨床表現(xiàn):  1、陰虛證 形體消瘦,頭昏,目眩,耳鳴,口干,咽燥,午后潮熱(或低熱),兩顴嫩紅,手足心熱,心煩失眠,盜汗,尿短赤,大便干結,舌光

42、紅少津,脈細數(shù)無力。  2、陽虛證 面色白,神疲無力,形寒肢涼,自汗,尿清長,大便溏泄,舌胖淡有齒痕,苔白而潤,脈細弱無力(或遲)。,2024/3/20,68,3、氣虛證 氣短,懶言,倦怠,乏力,或見脫肛,失禁,子宮脫垂,舌淡嫩,脈弱無力等。  4、血虛證 面色萎黃(或淡白無華),口唇和指甲色淡,頭暈,目眩,心悸,肢麻,舌質(zhì)淡,脈細弱(或沉細)。,2024/3/20,69,(2)實證 

43、0; 實證,是指外來邪氣雖盛,而正氣尚強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癥狀的概括。凡外邪入侵,或痰飲、水濕、瘀血、食積等病邪的停滯人體,都屬實證。正因為各種病邪性質(zhì)各異,受病臟腑有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自然極不一致,故分別在病因和臟腑辨證等有關章節(jié)進行詳述。   臨床表現(xiàn):形體壯實,精神煩躁,高熱氣粗,痰涎壅盛,胸腹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舌質(zhì)堅斂,舌苔厚膩,脈大有力等。,2024/3/20,70,(3)虛實錯雜證 &#

44、160; 虛實兩類證候常常不是孤立的、不變的,而是可以同時存在,又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zhuǎn)化的。,2024/3/20,71,臨床表現(xiàn):如小兒疳積,既有面黃肌瘦、毛發(fā)枯萎、便泄質(zhì)稀的虛證,又有嗜食腹膨、大便酸臭異常的實證。又如臌脹病人,既有瘀血凝聚之實,又有形瘦骨立之虛。這種虛中夾實之病,治宜消補兼施。如在某些雜病,往往病邪久留,損傷正氣,實證亦可轉(zhuǎn)化成為虛證。所以必須密切注意病情發(fā)展動態(tài)及當前邪正消長形勢,進行綜合的判斷,才能為診

45、治提供正確的依據(jù)。,2024/3/20,72,4、陰陽   陰陽兩綱,是對疾病現(xiàn)象的矛盾對立雙方的總概括。一般來說,八綱中的表、熱、實證均屬于陽證;里、寒、虛證均屬于陰證。所以稱陰陽是八綱的總綱。,2024/3/20,73,(1)陽證   陽證,是指表現(xiàn)為興奮、躁動、亢進、明亮等一系列病變癥狀或體征的概括。   一般由于邪氣盛而正氣未衰,正邪斗爭較為亢奮所表現(xiàn)的證候。主要是指一般所稱

46、“實熱證”。以及外科瘍瘡局部紅腫熱痛,膿液稠厚的證候。,2024/3/20,74,臨床表現(xiàn):面紅煩躁,聲高氣粗,身熱不惡寒,口渴喜冷飲,腹痛拒按,大便燥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有力等。,2024/3/20,75,(2)陰證   陰證,是指表現(xiàn)為抑郁、沉靜、衰退、暗晦等一系列病變癥狀或體征的概括。   一般多是由于年老體衰,或內(nèi)傷久病,或外邪傳里引起臟腑陽虛、陰盛所表現(xiàn)的證候。主要是指里證的虛寒

47、證,及瘡瘍病的漫腫平塌,不紅不痛,膿液清稀的證候。,2024/3/20,76,臨床表現(xiàn):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腹痛喜按,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胖,脈細微無力等。,2024/3/20,77,(3)亡陰、亡陽   陰液暴脫為亡陰,陽氣暴脫為亡陽,是疾病過程中的危重證候,除有各種危重癥狀的表現(xiàn)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出汗”。亟宜詳辨,以為果斷的搶救措施提供依據(jù)。,2024/3/20,78,①亡陰

48、 大都在高熱大汗、劇烈吐瀉或失血過多等陰液迅速喪失的情況下出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汗多而肌膚灼熱、肢溫、神清、煩躁、甚則昏糊,渴喜冷飲,氣粗而促,舌紅且干,脈數(shù)無力。,2024/3/20,79,②亡陽 常因邪毒熾盛,或內(nèi)臟病變嚴重損耗體內(nèi)陽氣所致。   臨床表現(xiàn):汗出膚冷,四肢厥逆,神情淡漠,甚則昏糊,口不渴或喜熱飲,脈沉伏微細或躁疾,舌質(zhì)淡。,2024/3/20,80,當病人出現(xiàn)亡陰或亡陽的證候

49、時,人體的陽氣和陰液必然都有損傷,由于陰陽互根,陰亡則陽氣亦無所依附而散越;陽亡則陰液亦無以化生而耗竭。所以亡陰可以迅速轉(zhuǎn)化為亡陽;亡陽之后,也往往出現(xiàn)陰竭。,2024/3/20,81,二、中 藥 學,中藥的四性、五味、配伍禁忌 10味中藥的功效和主治 薄荷的歸經(jīng)不同炮制大黃功效比較附子的煎煮方法,2024/3/20,82,(一)中藥的四性、五味、配伍禁忌,1、四氣(四性)   四氣是指藥物的寒、熱、溫

50、、涼四種不同的藥性,故又稱四性。它是根據(jù)藥物作用于人體后,所發(fā)生的不同反應和治療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歸納。如凡能治療熱性病證的藥物,便認為是寒性或涼性;能夠治寒性病證的藥物,則認為是熱性或溫性。,2024/3/20,83,一般地說,寒性、涼性的藥物,大多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定驚等作用;熱性、溫性的藥物,大多具有散寒、祛風、溫里、助陽、通絡等作用。在四氣中,寒涼與溫熱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藥性,但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在作用上有其一定的共

51、通性。只是涼性比寒性、溫性比熱性藥的作用緩和。,2024/3/20,84,此外,還有平性藥,藥性寒熱不甚明顯,性質(zhì)比較平和,故不論寒性或熱性病癥,皆可選擇配用。平性藥實際上仍有偏涼、偏溫之異,屬于四氣的范圍,故仍稱四氣。,2024/3/20,85,2、五味   五味是指藥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五味是由味覺器官直接辨別出來的;或是在醫(yī)療實踐中,認識到藥物的味和藥理作用有近乎規(guī)律性的聯(lián)系,從而加以分析歸納,

52、上升為理論的。因此,五味不僅表明藥的實際味道,而是從另一角度來表明藥物的性能。,2024/3/20,86,五味的作用是:  辛:能散、能行,有解表、發(fā)汗、理氣、行血、開竅等作用。  酸:能收、能澀,有收斂、止?jié)?、固脫、生津等作用? 甘:能補、能和、能緩,有補益、和中、緩急、解痙、止痛等作用。  苦:能瀉、能燥、能堅、能降,有通下、瀉火、燥濕、堅陰、降氣等作用。  咸:能下、能

53、軟,有瀉下、軟堅、散結等作用。,2024/3/20,87,此外還有淡味,能滲、能利,有滲濕、利小便的作用。一般淡附于甘,故仍稱五味。   中藥的氣和味,是從兩個不同的側(cè)面來說明藥物性能的。氣和味的組合不同,藥物的作用就有區(qū)別。如厚樸苦溫燥濕,烏梅酸溫收斂,大棗甘溫補脾,這是氣同而味不同;,2024/3/20,88,又如杏仁苦溫降氣,黃連苦寒瀉火,這是味同而氣不同。若一氣而兼數(shù)味的,其作用更為廣泛,如防風辛甘微溫,作用為

54、祛風解表、勝濕解痙等。正是由于藥物氣和味的復雜性,才反映出藥物的各種不同功效。因此,掌握好藥物四氣五味的理論,才能更好地應用藥物,提高療效。,2024/3/20,89,3、配伍禁忌  (1)配伍禁忌 古人提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2024/3/20,90,附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

55、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是: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2024/3/20,91,附 十九畏歌  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

56、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diào)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現(xiàn)代曾對十八反、十九畏做過一些研究,但未曾得出明確結論。臨床配伍用藥,對此必須采取審慎態(tài)度。,2024/3/20,92,(二)10味中藥的功效和主治,1、桂枝  性味:辛、甘、溫。  功效:發(fā)汗解肌,溫陽利水,溫經(jīng)通絡。  主治:①用于外感風寒表證,配伍麻黃治療表實無汗證;表虛有汗配伍

57、白藥、生姜。,2024/3/20,93,②用于陽虛氣化不利,水濕停留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常與白術、豬苓、茯苓等同用。   ③用于風寒濕痹,尤其適用于上肢關節(jié)疼痛,常與防風、附子等同用。寒凝所致痛經(jīng)、經(jīng)閉,常與當歸、吳茱萸、芍藥等同用。心陽不振,胸痹心痛,則配伍瓜蔞、薤白等。,2024/3/20,94,2、白芷  性味:辛,溫。  功效:祛風,止痛,燥濕,排膿。  主治:①用于風

58、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癥,常與防風、川芎、羌活、生姜等同用。,2024/3/20,95,②用于頭痛、鼻淵、齒痛等病癥。配黃芩、菊花治風熱頭痛;配蒼耳子、辛夷花治鼻淵。治牙痛,屬寒者配細辛;屬熱者可配石膏。   ③用于婦女寒濕帶下,常與蒼術、白術、茯苓、烏賊骨等同用。   ④用于癰腫瘡瘍初起,紅腫熱痛,常與金銀花、蒲公英、天花粉、穿山甲等同用。,2024/3/20,96,3、黃芩  性

59、味:苦,寒。  功效:清熱燥濕,清熱涼血,清熱安胎。  主治:①用于肺熱咳嗽,常與桑白皮、瓜蔞、魚腥草等同用。,2024/3/20,97,②用于濕熱下莉,常與黃連、葛根等同用。   ③用于胎熱而致胎動不安、惡心嘔吐等,常與白術、竹茹、黃連等同用。   ④用于血熱而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常與大黃、黃連、小薊、地榆炭等同用。,2024/3/20,98,4、金銀花  性

60、味: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①用于外感風熱及溫病初起,常與荊芥、連翹、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②用于瘡瘍癰毒,紅腫熱痛,常與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③用于熱毒瀉痢、便膿血,單用或配伍黃連、木香、葛根、白頭翁等。,2024/3/20,99,5、獨活  性味:辛、苦、溫。  功效:祛風濕,

61、止疼痛。  主治:①用于風寒濕痹,腰、膝、腿、足等下半身風濕疼痛,常與防風、秦艽、桑寄生等同用。   ②用于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頭痛,常與白芷、川芎、防風、蔓荊子等同用。,2024/3/20,100,6、藿香  性味:辛,微溫。  功效:芳香化濕,和中止嘔,發(fā)表解暑。  主治:①用于濕阻中焦,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常與厚樸、蒼術、陳皮等同用。,

62、2024/3/20,101,②用于寒濕內(nèi)阻、胃失和降所致脘痞嘔吐,常與半夏、丁香等同用。   ③用于外感風寒,兼有濕阻中焦證候,常與紫蘇、白芷、半夏等同用。   ④用于暑濕或濕溫病,常與滑石、茵陳、黃芩等同用。,2024/3/20,102,7、茯苓  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主治:①用于水濕停滯,小便不利、水腫等,常

63、與桂枝、白術、澤瀉、豬苓等同用。,2024/3/20,103,②用于脾虛濕困,食少脘悶、便溏泄瀉或痰炊等,常與黨參、白術、半夏、陳皮等同用。  ③用于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常與黨參、酸棗仁、當歸、遠志等同用。,2024/3/20,104,8、三七  性味:苦、甘、微溫。  功效:祛瘀止血,消腫定痛。  主治:①用于各種出血證,對兼有瘀滯者更適宜,可單用本品研末服,亦可配伍應用。

64、 ②用于各種瘀血疼痛以及跌打傷痛等,可單獨應用,或與乳香、沒藥、延胡索等配伍。,2024/3/20,105,9、山楂  性味:酸、甘、微溫。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主治:①用于肉食積滯,腹痛泄瀉及小兒傷乳的消化不良等,可單用,或與神曲、麥芽等同用。  ②用于血瘀痛經(jīng)及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常與當歸、益母草、川芎等同用。,2024/3/20,106,10、貫眾 &#

65、160;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殺蟲。  主治:①用于預防和治療流感、麻疹、流腦等傳染病,常與大青葉、板蘭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②用于血熱吐血、衄血、便血,而對崩漏較好。  ③亦用于驅(qū)除腸道寄生蟲病。,2024/3/20,107,(三)薄荷的歸經(jīng); 不同炮制大黃功效比較;附子的煎煮方法   1、薄荷的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  

66、 2、不同炮制大黃功效比較:   大黃性味苦,寒,其功效為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利膽退黃,但根據(jù)大黃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有所區(qū)別,生大黃瀉下力強;制大黃(酒制、蒸熟)偏于活血化瘀,大黃炭(即大黃炒黑用)偏于止血,適用于出血證。,2024/3/20,108,3、附子的煎煮方法:  本品有毒,一般多炮制后用。宜先煎30-60分鐘,以減其毒性,2024/3/20,109,三、方 劑 學,方劑的組成

67、與變化原則7個方劑的藥物組成 銀翹散、龍膽瀉肝湯、半夏厚樸湯、四物湯的功效,2024/3/20,110,(一)方劑的組成與變化原則  1、方劑的組成原則   方劑的組成,不是幾味藥物的簡單堆砌,而是根據(jù)一定原則配伍而成的。   方劑的組成原則是選藥組方的規(guī)矩,具有指導性意義。它的內(nèi)容,一般有主藥、輔藥、佐藥和使藥四個部分。,2024/3/20,111,主藥:是針對主病或主癥起主要治療作

68、用的藥物。   輔藥:是配合主藥,加強療效,起協(xié)同作用的藥物。   佐藥:是協(xié)助主藥治療兼癥或緩解、消除主藥的烈性、毒性的藥物。   使藥:是調(diào)和諸藥,或引導諸藥直達病所的藥物。   藥物通過這個原則組織成方,既可使主攻分明,配合嚴密,又可提高療效,減輕副作用。,2024/3/20,112,2、方劑的變化原則  (1)藥味加減的變化:在某方基礎上,對輔佐

69、藥物稍加改變,以適應主癥相同而兼癥不盡相同的病證。  (2)藥物配伍的變化:對某方的輔佐藥物進行配伍上的改變,從而使該方的主要作用也起了根本性的變化。,2024/3/20,113,(3)藥量加減的變化;對方劑中原有的藥物,在藥量上進行加減變化,就會影響方劑的功效、主治。  (4)劑型更換的變化:同樣的一個方劑,如果在劑型上加以改變,那就會影響其效能的緩急和輕重。,2024/3/20,114,(二)7個方劑的藥物組

70、成   1、桂枝湯: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   歌訣:桂枝芍藥姜棗草,解肌調(diào)和營衛(wèi)好。   2、小青龍湯: 麻黃、桂枝、白芍、干姜、細辛、五味子、制半夏、炙甘草   歌訣:小青龍湯麻桂甘,細辛夏芍五味姜。,2024/3/20,115,3、白虎湯: 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   歌訣:白虎湯中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調(diào)。

71、4、四君子湯: 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歌訣:四君參術茯苓草,脾胃氣虛此方寶。,2024/3/20,116,5、吳茱萸湯: 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   歌訣:吳茱萸湯參姜棗,溫肝暖胃止嘔好。 6、小建中湯: 芍藥、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飴糖。   本方為桂枝湯倍用芍藥,重用飴糖而成。,2024/3/20,117,7、生化湯: 當歸、川芎、

72、桃仁、炮姜、炙甘草。   歌訣:生化湯宜產(chǎn)后嘗,歸芎桃草炮干姜。,2024/3/20,118,(三)銀翹散、龍膽瀉肝湯、半夏厚樸湯、四物湯的功效   1、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2、龍膽瀉肝湯:清瀉肝經(jīng)濕熱。   3、半夏厚樸湯:行氣開郁,降逆化痰。   4、四物湯:補血調(diào)經(jīng)。,2024/3/20,119,四、中醫(yī)

73、常見病,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的鑒別虛喘和實喘的鑒別胃病的診斷要點泄瀉肝氣乘脾型的主證、方藥眩暈肝陽上亢型的主證特點、治療方藥月經(jīng)病的治療原則,2024/3/20,120,(一)外感咳嗽與內(nèi)傷咳嗽的鑒別   1、病因:外感咳嗽是因六淫外邪侵襲肺臟所致;內(nèi)傷咳嗽則是由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引起。,2024/3/20,121,2、病機:外感咳嗽是因六淫之邪從口鼻或皮毛入侵,肺氣壅遏,宣肅失司而產(chǎn)生咳嗽;內(nèi)傷咳嗽則是肺臟虛損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