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五 章 胃腸道和腎的功能與運動,教學目的,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食物消化和吸收過程;排泄的基本概念和尿的生成過程,以及腎臟在維持水和酸堿平衡中的作用。2、了解運動對腸胃道功能的影響、尿的理化特性,以及運動對腎臟泌尿功能的影響。,教學重點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過程、腎臟的泌尿功能。教學難點 腎臟在維持酸堿平衡中的作用,第一節(jié) 胃腸道的功能與運動第二節(jié) 腎的功能與運動,第一節(jié) 胃腸道的功能與運動,一、消
2、化與吸收的概念二、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消化過程概述三、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四、肌肉運動對消化吸收功能的影響,,,,,一、消化與吸收的概念,消化是食物在消化管中被分解的過程。,物理性消化,化學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切割、磨碎后與消化液混合并逐步推向下消化道的過程。,食物大分子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消化,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的產物通過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或淋巴的過程。,物理過程,生理過程,依靠擴散、濾
3、過、滲透等,依靠細胞膜上載體的作用,,,,吸收,(一)口腔內消化,物理消化:食物在口腔內以物理消化為主,食物被牙齒切割、咀嚼磨碎,并在舌頭的攪拌下與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團,吞咽入胃。化學消化:唾液中淀粉酶可對少量淀粉進行初步消化。,淀粉,麥芽糖,,唾液淀粉酶,二、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過程,吞咽動作,(二)胃內消化,1、機械性消化 容受性舒張、緊張性收縮、蠕動。 食物在胃內5分鐘后,胃開始運動將食物與胃液混合、攪拌和粉碎形成食糜,并
4、向幽門方向推,排入十二指腸。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的排空。不同食物的排空的時間不同,排空速度依次為:糖、蛋白質、脂肪。2、化學性消化 胃液中有鹽酸、胃蛋白酶和粘液。鹽酸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環(huán)境,殺菌;入小腸后能引起促胰液素、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三)小腸內消化,小腸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 機械性消化:小腸運動——緊張性收縮、分節(jié)運動和蠕動。通過小腸運動食糜不斷與消化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并向大腸推送。化學性
5、消化:消化液——胰液、膽汁、小腸液。食物在小腸徹底消化為可吸收營養(yǎng)。,分節(jié)運動,蠕動,小腸的化學消化(3-8h),1、胰液,無色、堿性(pH7.8~8.4),含消化酶最多。,間歇性分泌,分泌量約為1~2L/d,(1)碳酸氫鹽:中和胃酸,保護腸粘膜;并為小腸內多種消化酶活動提供最適pH環(huán)境。 (2) 淀粉酶:將淀粉水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效率高、速度快。10min水解完畢。,醉酒后扣舌根催吐是否合適?,(3)胰脂肪酶:在胰腺分泌的輔
6、脂酶、膽鹽的協(xié)同下才能發(fā)揮作用。(4)蛋白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剛分泌出來是無活性的酶原。,,2、膽汁 (1)性質和特點: 偏堿性(pH7.4),不含消化酶。,促脂肪吸收:與脂肪形成水溶性復合物促脂溶性維生素(A、D、E、K)吸收,,膽鹽,(2)成分和作用:,主要有膽鹽和膽色素。,3、小腸液,偏堿性,pH值7.6。日分泌量約1~3L,主要是腸致活酶,它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促進蛋白質 消化。,,乳化脂肪,增加脂肪與
7、酶的作用面積,加速脂肪分解,三大有機物的消化及產物,大腸桿菌合成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k。大腸桿菌可將沒被消化食物殘渣 “發(fā)酵”(有酸味)和“腐敗”(有臭味)。粘液對腸粘膜有保護作用,潤便。暫時貯存殘渣,殘渣通過大腸的機械運動推向肛門,通過排便反射排出體外。排便反射,大腸內消化,三、營養(yǎng)物質在腸胃道的吸收,口腔和食管,胃,小腸,大腸,,,,,基本不吸收,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絕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在此吸收,是物質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鹽類
8、和剩余水分,1、吸收部位,小腸是主要的吸收部位的原因:,①吸收面積大.②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③停留時間長.④已被消化為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小腸內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二)主要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單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膽固醇等,,,主動吸收入血液,先與膽鹽結合,形成水溶性復合物吸收入毛細淋巴管,再進入血液,1、糖、蛋白質、脂肪的吸收,主動吸收,2、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吸收,被動吸收,無機鹽,血液,,主動吸收,維生素多
9、以擴散方式吸收,三價鐵被VitC氧化為二價鐵而吸收。,3、水的吸收:以滲透方式吸收。,四、腸胃對運動反應與適應,運動,骨骼肌血流增加,胃腸道血流減少,消化腺分泌減弱,交感神經興奮,胃腸運動減弱,,,,,,,,飽食,胃腸內容積增大,阻礙膈肌運動,影響呼吸運動,,,,(一)腸胃對運動的反應,飯后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使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量增多;運動時呼吸功能的提高,膈肌、腹肌的舒縮,可對消化器官起一定的按摩作用。,(二)腸胃道對訓練的適應
10、,適度運動對胃腸道可起到保護作用,這可能是低強度運動可以輕微提高胃排空和胃酸的分泌。減少食物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限制了結腸粘膜與一些致癌物質的結合。 經常適度運動,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對胃腸道功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三)訓練和競賽導致的情緒和心理應激與腸道適應長期處于高負荷訓練及心理壓力下,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腸易激惹癥:表現(xiàn)為腹脹、腹瀉,檢測發(fā)現(xiàn)沒有結構和功能的異常。,,,第二節(jié) 腎的功能與
11、運動,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徑二、腎的結構特點三、尿的生成四、腎在維持水和酸堿平衡中的作用五、運動對腎泌尿功能的影響,一、排泄的概念與途徑,1、概念 排泄是指人體的代謝尾產物、多余的水分、鹽類和進入體內的異物、毒素等,經由血液循環(huán)運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體外的過程。2、途徑,,二、腎的結構特點,,,,,,,,腎臟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腎的血液循環(huán),腎小球,入球小A,出球小A,腎小囊,腎的血液循環(huán)特點,①腎臟血流量大
12、(占心輸出量20%),有利于濾過。②血液在腎臟經過兩次小動脈和兩套毛細血管網。③腎小球毛細血管內血壓高,有利于濾過,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血壓低,有利于重吸收。,三、尿的生成,尿的生成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與集合管的重吸收,腎小管與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作用,,指血液流過腎小球時,血漿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質通過濾過膜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的過程。,(一)腎小球的濾過,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1、濾過膜的通透性與面積:通透性好,面積大約1.5m
13、2。2、有效濾過壓——濾過動力,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入球端有效濾過壓:45-(20+10) =15KPa 出球端為: 45-(35+10) = 0KPa 3、腎小球血漿流量 大,(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指原尿經腎小管和集合管時,小管上皮細胞將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攝回血液的過程。,下一頁,(三)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腎小管和集合和的分泌是指其管腔的上皮
14、細胞將它產生的物質排入小管液中的過程。如H+、NH3、K+的分泌。腎小管和集合和的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細胞將血液中的某些物質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過程。如肌酐、青霉素等。腎小管和集合和的分泌和排泄在維持酸堿平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血漿,腎小球,,濾過作用,原尿180L,終尿1.5-2L,,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排泄,濾過動力:有效濾過壓 入球端15KPa 出球端0K
15、Pa,泌尿過程,四、腎在維持水和酸堿平衡中的作用,1、腎臟維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機體主要通血漿晶體滲透壓和循環(huán)血量的改變,反射性引起抗利尿素分泌,從而影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改變尿量來維持水平衡。2、腎臟在調節(jié)酸堿平衡中的作用 排酸保堿:腎臟通過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的H+與小管液中的Na+交換(H-Na交換)來保持血漿中NaHCO3/H2CO3的比率為20:1,來維持酸堿平衡。當酸多時,上述過程加強,當堿增多時,上述過程減
16、弱.,五、腎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1.尿量減少。2.尿中肌酐和乳酸等代謝產物增多。3.劇烈運動后出現(xiàn)運動性蛋白尿,一般在24h內可自行消失。4.運動過劇烈,可能出現(xiàn)運動性血尿。 持續(xù)不超過3天,但要調整運動負荷。,,(一)腎對運動的反應,(二)腎功能對運動的適應,有訓練者在定量負荷運動后腎功能反應小,大強度運動時分泌的氨和蛋白質更少,尿中乳酸也少。,小結,1、消化、吸收的概念。2、食物在消化道各段消化的情況。3、各種營養(yǎng)物吸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