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跟曾國藩學管理,,,,,因為要打仗,我現(xiàn)在很忙?!对恼視匪v的,就是我要教給你的,望好好學習 。,曾文正公足為吾人之師資!,,,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TCL集團的老總李東生 :曾國藩如何能將一批文雅的書生和務農的鄉(xiāng)民練就成一支頗具戰(zhàn)斗力的軍隊?總結其中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扎硬營,打死仗”。 在市場殘酷的競爭中,我們也需要培養(yǎng)這種“扎硬營,打死仗”的企業(yè)精神。聯(lián)想集團柳傳志:讀唐浩
2、明的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我有三點感悟:屢敗屢戰(zhàn)、精神恒久;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用人;曾國藩每臨大事都要焚香靜坐、默默冥想,我雖然不焚香,但是經(jīng)常性的靜思是一定的。做官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為什么一百多年來,曾國藩一直是很多中國人,喜歡議論的熱門人物和話題?,主要內容,引言:曾國藩其人其事一、曾國藩打造團隊方略二、曾國藩用人方略三、曾國藩決策方略插曲:曾國藩與中國文化四、曾國藩修養(yǎng)方略結語:曾國藩成功的關
3、鍵因素,曾國藩其人其事,曾國藩的故鄉(xiāng),曾國藩其人其事,曾國藩家族,曾玉屏,,曾麟書,曾國華,曾國潢,曾國荃,曾國葆,曾國藩,,,,,,,,,曾國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舉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進士。1840年,授翰林院檢討,列二等第一名,進入翰林院深造。此后年年升遷,至1847年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昂先邭q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
4、 —— 曾國藩,曾國藩其人其事,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1852年,奉旨幫助辦理本省團練1854年,率湘軍出征,開始帶兵生涯1857年,被罷免兵權,回籍守制1858年,咸豐帝被迫命曾國藩復出帶兵,曾國藩其人其事,復出后領悟為官之道: 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是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與四十歲前迥然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
5、圖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其人其事,1860年,太平軍破江南大營,授兩江總督1861年,湘軍取得安慶會戰(zhàn)的勝利。同治即位后,曾國藩開始節(jié)制四省軍事1864年,湘軍攻克天京1868年,調直隸總督,次年回任兩江1871年,曾國藩病逝于兩江總督任上,第一講:成大事需要眾人之力 ——曾國藩打造團隊方略,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2、用合理的機制規(guī)范人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4、要心胸開闊,維護團結
6、,,呼吸相顧,痛癢相關,赴火同行,蹈湯同往,勝則舉杯酒以讓功,敗則出死力以相救。賊有誓不相棄之死黨,吾官兵亦有誓不相棄之死黨。 ——曾國藩,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高舉孔孟之道的大旗,以此作為凝聚人心的思想武器!------《討粵匪檄》 (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把信仰灌輸?shù)揭话闶勘砩希撼=淌孔渥髯肿x書,書聲瑯瑯,如家塾然。又時以義理反
7、復訓諭,若慈父之訓其子,聽者潸然淚下。,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道理:打仗為何?一為保衛(wèi)鄉(xiāng)里,二為在戰(zhàn)場上建立軍功,升官發(fā)財,上替父母祖宗爭光,下為妻子兒女謀福,也不枉變個男子漢,在世上走一遭。 紀律(嚴懲拜不相救)封建倫理教育、孔孟之道,《愛民歌》,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8、60; 第一扎營不貪懶,莫去民家取門板。 …… 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
9、60; …… 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 第三號令要聲明,兵勇不許亂出營。 ……
10、;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1、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齊心相顧,不曾輕棄伴侶。有爭憤于公庭,而言歡于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場。雖平日積怨深仇,臨陣仍彼此照顧;雖上午口角相傷,下午仍彼此救援。
11、 ——曾國藩,2、用合理的機制規(guī)范人,,,居今日之世,用今日之兵,雖諸葛復起,未必能滅此賊。,2、用合理的機制規(guī)范人,2、用合理的機制規(guī)范人,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從湘軍之制,則上下相維,喻義于利。將卒親睦,各護其長。 或則皖省,或援豫章,先生不出,續(xù)賓何敢獨行前往?……先生帶我出山,仍祈帶我歸里。
12、 ——李續(xù)賓,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曾國藩)每遇一事,尤以畏難取巧為深戒,雖禍患在前,謗議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顧。與人共事,論功則推以讓人,任勞則引為己責;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繼而同僚諒之,終則各省從而慕而效之,所以轉移風氣者在此,所以宏濟艱難者亦在此。 ——李鴻章,3、用人格的魅力感化人,,君子要想做成大事,,必須從自身做起。,4、要心胸開闊,維護團結,如果統(tǒng)將之間有一分矛
13、盾,營官、哨官之間就會有三分矛盾,而士卒之間就會有六七分矛盾。這樣的團隊,必然就要解體了。所以要想和衷共濟,就應該先從統(tǒng)將有一副平和寬容的心開始。 ——曾國藩,胡林翼,4、要心胸開闊,維護團結,1、岳麓書院的故事,2、老者挑擔的故事,,,第二講:用人是一門藝術 ——曾國藩用人方略,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
14、握好的三大手段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1)要有用人的誠意,我認為駕馭下屬的方法,最重要的推誠布公,而不是玩弄權術。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漸漸地就能使他人為我所用。即使不能讓他們全心全意地為我效力,也必然不會有先親近而后疏遠的弊端。 光用智謀和權術去籠絡別人,即使是駕馭自己的同鄉(xiāng)都是無法長久的。
15、 ——曾國藩,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1)要有用人的誠意,凡是正話、實話,多說幾句,時間長了人家自然就會了解你的心意的。即使是直率的話,也不妨多說幾句。 ——曾國藩,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2)要有識人的智慧,曾國藩知人之鑒,超軼古今?;蝈忮擞陲L塵之中,一見以為偉器;或物色于形跡之表,確然許為異材。平日持議,常謂天下至大,事變至殷,決
16、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維持。 故其振拔幽滯,宏獎人杰,尤屬不遺余力。 ——薛福成,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2)要有識人的智慧,,第一要才堪治兵,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重;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侍。,選將標準,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2)要有識人的智慧,大致說
17、來,考察人才之道,應該看他的志向與趣味。志向、趣味低下的人,安于現(xiàn)狀,囿于世俗的陋規(guī),因而越來越低賤污劣;志向和趣味高尚的人,向往先賢的輝煌功業(yè),因此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尚明達。人才的優(yōu)劣智愚,由志向趣味就可以區(qū)別開來。 ——曾國藩,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2)要有識人的智慧,羅澤南,劉銘傳,江忠源,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
18、三大素養(yǎng),(3)要有容人的度量,,藩侯當國,進不能戰(zhàn),退不能守,問他經(jīng)濟又何曾!,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常相左;,1、誠心、智慧、度量:用人者應該具備的三大素養(yǎng),(3)要有容人的度量,左宗棠這個人以怨報德,我心里不可能沒有怨意,但是我經(jīng)常提醒我不要因為這件事和他作對。 ——曾國藩曾國藩在世的時候,我非常瞧不起他。但是他去世以后,我越來越尊重他。
19、 ——左宗棠,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情感,,(1)注重與人才的感情交流,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湘軍之中有父子家人之情” ——曾國藩事例1:曾國藩與塔齊布的故事事例2:曾國藩與李續(xù)賓、李續(xù)宜兄弟的故事,(1)注重與人才的感情交流,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
20、手段,(2)離不開利益的引導,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為心中有大的欲望。 營官: 每月為白銀200兩分統(tǒng)、統(tǒng)領: 三千人以上每月395兩 五千人以上每月520兩 萬人以上每月650兩,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2)離不開利益的引導,閣下愛賢好士,這是天下人所都知道的。可是為什么有很多人還是離開您了呢?以前的就不必
21、說了,就說最近一段時間相繼離開的那些人,是他們有負于閣下呢,還是閣下以為他們沒有用而放棄了他們呢?都不是。來投奔您的人,除了少數(shù)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大部分是為求利而來的。假如得不到發(fā)展的機會,那么他們將都會銷聲匿跡,又怎么會肯來為我所用呢?所以明智的用人者,一定要滿足人才的欲望,這樣人才才會認為得到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竭盡才力來報答您。這樣,才能合眾人之私,而成一人之公,完成您所從事的事業(yè)。
22、 ——趙烈文,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2)離不開利益的引導,凡是遇到涉及利益的問題,要注意分配;凡是遇到涉及名聲的問題,要注意分享。這樣才能成大事。,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2)離不開利益的引導(自建功勛,激勵士氣) “殄滅丑類,盡忠王事” 滌生曾國藩贈,,2、情感、利益、約束:用人者應該把握好的三大手段,(3)用人之道要寬嚴結合
23、 多一點約束,少一點放縱,人數(shù)雖然少,但也能成功。 在名和利的問題上要寬,在是非問題上要嚴。,故事:1.曾國藩培育李鴻章2. 陳國瑞的故事,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1)考察是用人的基礎 事例:曾國藩對鮑超的考察“試以艱危,責以實效”,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2)將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雖有良藥,茍不當于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茍不當于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
24、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 。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铻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2)將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即使有好的藥物,如果不對病癥,還不如一般的藥物有效;雖然有賢才,如果工作不適合他的特長,就不如普通人。質地好的木梁可以沖開城門,卻不可用它去堵洞穴;強壯的水牛不可以去
25、捕捉老鼠;也不可以用駿馬去看守家門;用價值千金的寶劍去砍柴,不如用斧子好使。三代時的寶鼎,用它開墾荒田,還不如用犁。在一定的時間,面臨一定的事情,普通人也可以發(fā)揮神奇的效果。不然,有人才,怕的是用才的人不知道使用人才。,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2)將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事例:對李元度的使用,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曾國藩將這些人才分為八大類,因材器使,用其所長:
26、謀略人才:郭嵩濤、左宗棠、陳士杰、李鴻章、李宏裔、薛福成、趙烈文等作戰(zhàn)人才:水上有彭玉麟、楊載福;陸上有唐訓方、李榕、吳坤修、黃潤昌等軍需人才:李翰章、甘晉、李興銳、丁日昌、郭昆燾、郭嵩濤、吳坤修等文書人才:許振袆、羅萱、程鴻詔、俞越、吳汝綸、張裕釗、劉壽曾、唐仁壽等吏治人才:李宗羲、洪汝奎、趙烈文、何源等文教人才:吳敏樹、莫友芝、陳艾、俞樾、吳汝綸、唐仁壽等制造人才:李善蘭、徐壽、華衡芳、陳蘭彬、容閎、徐建寅等外交人才:
27、郭嵩濤、薛福成、黎庶昌等,(2)將人才放在正確的位置上,3、成功用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人才的特長,(3)任人惟親是用人的大忌 才能低劣的人,即使是至親密友,也不宜久留,怕的是賢者不愿意與其共事 。,,事例1:江慶才事例2:戚姓同鄉(xiāng)事例3:曾國葆,第三講:領導者要有戰(zhàn)略頭腦 ——曾國藩決策方略,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2、要有將戰(zhàn)略決策執(zhí)行到底的決心3、不貪功之速成,但求
28、事之穩(wěn)適,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戰(zhàn)略,,宏觀性、長遠性,回答:做什么、如何做、用什么做,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總體者不足謀一事,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培養(yǎng)戰(zhàn)略頭腦,重在有長遠的戰(zhàn)略視野。領導者只有做到審時度勢,深謀遠慮,極目放遠,才能未雨綢繆,從容應對。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培養(yǎng)戰(zhàn)略頭腦,重在能從全局出發(fā)。只有做到全局在胸,宏觀在握,才能使自己始終處于主動地位,立
29、于不敗之地。 “不謀總體者不足謀一事”。培養(yǎng)戰(zhàn)略頭腦,重在能從系統(tǒng)著眼,要著眼于追求整體效益,分清主次、輕重、緩急,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有“謀勢重于謀事”的系統(tǒng)觀念,才能做到進退有序而攻守有節(jié)。,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于大處著眼。”“我對于大利大害所在,都能悉心考究?!薄坝帽詫弰轂榈谝灰x”“勢就是大局大計”“應該從大的地方去分清界限,不要斤斤于小處去剖析微茫。”,,,,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
30、意識,,從古金陵有事,必注重江漢以制下游之命。論目前的警報,廬州固然是燃眉之急;論長遠的發(fā)展,則武昌為必爭之地。為什么呢?能保住武昌,就能控制金陵的上游,就能鞏固湖北的門戶,就能打通兩廣四川的餉道。如果武昌不保,那么就會成割據(jù)之勢,這是最值得擔憂的。 ———曾國藩,1854,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第一個原則,論全局和局部的關系。就全局來看,如果兩樣都有利,就
31、應當取其大者;如果兩樣都有害,就應該取輕者。要敢于舍棄小利而圖大利,舍棄枝葉而圖根本。第二個原則,要分清輕重緩急,在一個時期,只能保持一個主要的戰(zhàn)略方向。,通籌全局折,1、領導者貴在有戰(zhàn)略意識,《安慶戰(zhàn)略》 自古辦竊號之賊,與辦流賊不同。剿辦流賊,法當預防以待其至,堅守以挫其銳。剿辦竊號之賊,法當翦除枝葉,并搗老巢。今洪秀全據(jù)金陵,陳玉成據(jù)安慶,私立正朔,偽稱王侯,竊號之賊也。自洪楊內亂,鎮(zhèn)江克服,金陵逆首,兇焰久衰,徒
32、以陳玉成往來江北,勾結捻匪,,廬州、浦口、三河等處,疊挫我?guī)煟炝钔畋敝訝€日廣,江南之賊糧不絕。欲攻破金陵,必先駐重兵于滁、和,而后可去江寧之外屏,斷蕪湖之糧路。欲駐兵滁、和,必先圍安慶,以破陳逆之老巢,兼搗廬州,以攻陳逆之所必救。誠能圍攻兩處,略取旁縣,該逆?zhèn)涠嗔Ψ?,不特不敢悉力北竄齊、豫,并不敢一意東顧江浦、六合。蓋竊號之賊,未有不竭死力以護其本根也。,2、要有將戰(zhàn)略決策執(zhí)行到底的決心,,曾國藩的過人之處,在于他的定力不是一般人所
33、能比的。只要他認準的,他就會排除一切干擾,爭取一切機會,去將勝利的可能變成勝利的現(xiàn)實。 ——李瀚章 事例:安慶會戰(zhàn),2、要有將戰(zhàn)略決策執(zhí)行到底的決心,,自古平江南之賊,必踞上游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戰(zhàn)爭初期向榮所率領的清軍,本來是準備控制江蘇浙江的,然而幾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不但不能打下南京,反而丟掉了蘇州常州,這并不是兵力不夠,而是因為
34、他們從下游進攻上游,形勢不利?,F(xiàn)在這個情況,如仍然先打蘇州常州,然后從東面進攻南京,必然要重蹈覆轍。所以絕對是不應該分安慶之兵進軍蘇常地區(qū)的。安慶之兵不但不能撤,反而應該進一步加強,因為安慶一軍,目前關系到整個皖北的大局,將來是進攻南京的基礎,因而也是整個勝利的基礎,是決不可撤的。,,太平軍在江西、湖北攻城略地,都無非是要分散我的兵力而已。我只求攻破安慶,此外的得失一概不與之爭,再過一兩個月,大局就可以定了。
35、 ——曾國藩給曾國荃的信,2、要有將戰(zhàn)略決策執(zhí)行到底的決心,,我軍最重大的損失,是安慶落在清軍之手。安慶是天京的鎖鑰,直接保障天京的安全。一落在清軍之手,就可以成為進攻天京的根據(jù)地。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天京就無法再守了。 ——洪仁玕,2、要有將戰(zhàn)略決策執(zhí)行到底的決心,,安慶之復為東南一大轉機。自古辦大事者譬如
36、著棋。一子落盤,全局勝負因之。曾帥之注重安慶,謀之于豫,持之以恒,卒收其全功。若枝枝節(jié)節(jié)為之,如向、張二帥之在金陵,終歸一敗而已。 ——徐宗亮,3、不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穩(wěn)適,余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傾刻立辦者,余或沈吟數(shù)時不能了。友人陽湖周弢甫嘗謂余“儒緩不及事”。余亦深以舒緩自愧。,3、不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穩(wěn)適,,打仗要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妥,次求變化
37、。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劍戟不利不可以斷割,毛羽不豐不可以高飛 。,3、不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穩(wěn)適,這次由湖南招兵東下,必須選拔訓練有素的士卒,準備精良堅利的器械。水軍要船多炮足,陸軍將士要同仇敵愾,抱定三年不歸的決心,去迎接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哪里可以像兒戲一樣組建成軍,匆匆開拔呢?縱使能夠到達安徽,究竟于大局有多大的補救?所以我認為必須有戰(zhàn)艦二百號,再以民船七八百只補充,載著大小炮一千余尊。水軍
38、四千人,陸軍六千人,夾江而下,明年開拔。這樣才會稍微成些氣候。否則名義上是大興義師,實際上就如同矮人觀場一般,不值得方家一笑。,3、不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穩(wěn)適,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 。 ——胡林翼 軍威所以大振者,全是打出來的。有四分是把握打的,有六分是冒險打的。從前楚軍初立,塔軍門有八分冒險,后來多、鮑有七分冒險,李忠武亦有六分冒險,近來各軍專圖十分把穩(wěn),
39、不肯冒一二分險,以致窮蹙者不肯降,裹脅者不肯散。 ——曾國藩,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國藩一生三變做京官時以程、朱為依歸(儒家)辦理軍務一變而為申、韓(法家)咸豐八年再出而以黃、老處世(道家) ——歐陽兆熊,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國藩與儒家修、齊、治、平的追求,以天下為己任文化的自覺性:衛(wèi)道的狂熱湘軍:有理想有主義的部隊儒家社會——宗族
40、、人情“不為圣賢,便為禽獸”,一生的道德自律,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國藩與法家治亂世用重典:“曾剃頭”的由來人性本惡:清醒冷靜理智的態(tài)度功利:“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國藩與道家“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事例: “大功不賞”自古以來,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有幾人能夠得到善終呢? 勇退是吾兄弟一定之理,而退之中次序不可凌亂,痕跡不可大露。,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
41、國藩與道家左列鐘鳴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樂,萬事浮去過太虛。 ——曾國藩,曾國藩與中國文化,曾國藩與墨家“以老莊為體,以禹墨為用”,“儉以奉身、勤以治事”勤儉:“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得來,而可大可久者” “居家不可留有余財”恒心:“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飲食起居,皆有時節(jié),
42、數(shù)十年不變”,第四講: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基石 ——曾國藩的修養(yǎng)方略,1、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2、少年當有狂者進取之趣3、始終保持良好心境(知性命、不忮不求、耐煩)4、從砥礪自己的品性開始,1、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也到處可見;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著學而無用、學非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才能無望而不勝。,1、男
43、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打脫牙,和血吞!,歷盡千辛萬苦終不改其志!,咬牙立志,不甘失??!,1、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李申夫曾經(jīng)說我與人慪氣從來不說出,而是特別能忍耐,一步步尋求自強之道,因而引用俗話說:好漢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訣竅。我曾經(jīng)被京城中的權貴所唾罵,被長沙官場所唾罵,被江西官場所唾罵,也經(jīng)歷過岳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被打掉牙的時候多了,沒有一次不是連血一塊吞下去的。,1、男兒自
44、立,須有倔強之氣,我辦理湘軍水師,一敗于靖港,再敗于湖口,但我咬緊牙關將局面維持了下來,而后終于有了重振的機會。安慶沒有合圍的時候,祁門大營十分危急,黃德的局勢也很危險,大家都建議我撤安慶之圍,以支援祁門、黃德,但我咬緊牙關不撤,終于打下了安慶。至于南京是一個方圓百里的大城,易守難攻,我卻以孤軍將南京圍了起來 ,大家都說恐怕要蹈前面清軍的覆轍了,然而咬著牙堅持下來,最后竟然立了大功。,2.少年當有狂者進取之趣,人只要能自己立志,那么圣賢
45、豪杰,什么事業(yè)做不成?何必借助于人。我想做孔孟那樣的人,那么日夜孜孜不倦,惟孔孟之道是學,別人誰還擋得住我呢?若自己不立志,那么雖然每天都與堯舜禹這些大圣大賢一起,也不過是他們他們,我是我。對我有什么幫助呢? ——曾國藩,2.少年當有狂者進取之趣,少年不要怕丟丑,必須有狂者進取之趣。此時不進取,以后年齡大了就更不肯了。銳意功名,意氣自豪!君子立志,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
46、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曾國藩最推崇的,是一種和平恬淡的心境。溫弟的天分,在弟弟中算第一,只是牢騷太多,性情太懶……我常??匆娕笥阎欣悟}太多的人,后來一定有礙前程……凡遇到有牢騷要發(fā)的時候,就反過來考慮自己有哪些不足,而積蓄了這不平之氣,猛然自省,決然去掉。不僅平心謙抑,可以早得科名,也可以養(yǎng)一團和氣,可以稍微減少病痛。大約心里抑郁,怨天尤人
47、的人,不僅不可以涉世,也是不可以修養(yǎng)德行的?!晕覍Φ艿軙r常勸以平和二字。,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知性命,對自己來說,世界上可以知道的要盡量知道它,這就是性;對于天來講,不可能知道的就順其自然,這就是命……(例如) 我們所以趕不上圣人,就在于他們能盡性并達到知命……盡性 ,那是可以通過學習達到的事情,至于知命,那就是一種極高的境界了。當盡性的時候,你的心力已經(jīng)用到了十分,然而想取得的結果,有的可以達到,有的卻達不到。
48、圣人在這點上看得很淡泊……假如是應當盡性的事情,就應當以百倍的努力去完成,而知命的學問,就應該以淡泊的態(tài)度為宗旨。,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賢害能,妒功爭寵,自己不能修德進業(yè),妨忌 人,又害怕別人修德進業(yè)。求,就是貪圖名利,安于現(xiàn)狀,就是沒有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去得到,得到了的東西又害怕失去的這一類人。忮并不常見,一般是發(fā)生在那些名望相當、事業(yè)相當、地位相當?shù)娜松砩?。求也不常見,一般是發(fā)生在有財務交接、仕途的進取
49、相互有所妨礙的時候。要想自求多福,就必須先去忮心。這就是所謂的“人如果能把不想損害他人的心推廣開去,仁便用之不盡了”。要想樹立自己的品格,就必須先去求心,所謂“人如果能夠把不挖洞跳墻的心推廣出去,那么義就用之不盡了”。忮去不掉,滿懷都是荊棘;求去不掉,滿腔都是卑污。,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 ——孫子兵法心境要安
50、靜,思慮要深遠。心境安靜則精神爽朗充沛,思慮深遠則謀劃事情周詳。爽朗充沛,志向就不會被擾亂。謀劃周詳,事業(yè)就不會受到阻隔。 ——曾國藩,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近日因沈葆楨截留軍餉,心中很憤懣。然而細心想來,
51、古人辦事,被牽制、遇抵觸的情況很多,每個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會厭惡別人的抵觸。我正可以用別人的抵觸,來磨礪我的品德修養(yǎng)。,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臣統(tǒng)軍太多,月需餉額五十余萬。前此江西厘金稍旺,合各處入款約可發(fā)餉六成,今年則僅發(fā)四成;而江西撫臣(沈葆楨)所統(tǒng)各軍之餉,均發(fā)至八成以上。臣軍欠餉十六七月不等,而江西各軍欠餉不及五月。即以民困而論,皖南及江寧各地,市人肉以相食,或數(shù)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
52、煙,江西亦尚不至此。……今蘇浙等省會已克,金陵之長圍已合,論者輒謂大功指日可成,元惡指日可斃。故絕不可因糧餉奇缺而動搖人軍心,致生功虧一簣之變。,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臣又聞同僚交際之道,不外二端:曰分,曰情。巡撫應歸總督節(jié)制,見諸《會典》,載諸《敕書》……數(shù)百年之成憲,臣不得而辭,沈葆楨亦不得違,分也。軍事危急之際,同寅患難相恤,有無相濟,情也。沈葆楨于臣處軍餉,論分論情,皆應和衷熟商……臣返
53、躬內省,則自覺對沈葆楨而無愧……,3、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忌情緒化反應,事例2:曾國荃處理與官文的矛盾,官文貪庸驕蹇,欺罔徇私,寵任家丁,貽誤軍政。,此 非 明 智 之 舉,4、從砥礪自己的品性開始,滌,就是洗滌自己以前身上的缺點;生,就是要取袁了凡的話:從前種種,譬如昨天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曾國藩,,4、從
54、砥礪自己的品性開始,老師的功勞絕不限于擒渠掃穴,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起義上。一般人都知道老師用人、治軍、籌餉、整飾吏治等各方面很有成就,其實這些都是皮相之論。我跟隨老師多年,認為老師有兩項功夫為常人所不及。這也是老師能夠成功的地方。一是不管什么事情發(fā)生,都是巋然不動,二是飲食起居,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幾十年如一日,此二者烈輩畢生不可仰企。 老師之所以成功,在于精神力量堅卓。
55、 ——趙烈文,4、從砥礪自己的品性開始,凡自古以來能成大事的,一定是自制之力很強的人。西方人不必說,古人不必說,請讓我們看看最近的人物。曾國藩自少年時候就有吸煙及晚起的毛病,后來決心戒煙,開始的時候煙癮十分頑強,無法克服;而曾國藩視之如大敵,一定要拔其根株而后已。他此后能鎮(zhèn)壓太平天國,正與他能夠克服了十幾年的積習是同一精神。從普通人的眼光來看,豈不以為區(qū)區(qū)小節(jié),無關大要嗎?而不知道制之有節(jié),行之有恒,實在是
56、人生品格的第一大事。善于觀察人的,每每于這些地方體現(xiàn)出觀察人的眼力。 ——梁啟超,結束語:曾國藩成功的關鍵因素,曾國藩并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在當時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說是最笨的一個。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達到了古人所說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爍今,沒有一個人能跟他相比,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盡百千險阻
57、而不屈服;他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梁啟超,,參考書目:1.唐浩明:《曾國藩》,湖南文藝出版社2.曾國藩:《曾國藩家書》,中國華僑出版社3.曾國藩:《曾國藩傳世經(jīng)典》,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4.《曾國藩全集》5.《曾國藩大傳》……,,謝謝!祝您成功!,,
58、學其神而忘其形。學其形而忘其神。,討論:,1、您認為曾國藩打造團隊的方略有哪些可以借鑒之處。請您結合企業(yè)實際談談本單位在打造團隊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經(jīng)驗或是不太成熟的地方。主要觀點:評分:,,2、您認為曾國藩的用人方略有何特點。并請您結合實際談談您自己或者熟悉的領導在用人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經(jīng)驗或者失敗的地方。主要觀點:評分:,3、您認為曾國藩的決策方略中有哪些可以借鑒之處?請您結合企業(yè)實際談談本單位在企業(yè)決策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或者
59、不太成熟的做法。主要觀點:評分:,4、您認為曾國藩的修養(yǎng)方略中哪些給您的印象最深刻?并請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加強自身修養(yǎng)。談談您所了解的領導或您推崇的歷史人物是如何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主要觀點:評分:,討論要求,1、每組一題,請將主要觀點寫在紙上。2、每組一個代表做主要發(fā)言,時間7分鐘。小組成員補充發(fā)言3分鐘。3、其他各組點評打分10分鐘。,,參考書目:1.唐浩明:《曾國藩》,湖南文藝出版社2.曾國藩:《曾國藩家書》,中國華僑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