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集成電路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集成電路的版圖設計 專題,2,目錄,1. 什么是版圖?2. 版圖設計過程3. 版圖設計的準備工作4. 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規(guī)則 5. 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舉例,3,什么是集成電路?(相對分立器件組成的電路而言) 把組成電路的元件、器件以及相互間的連線放在單個芯片上,整個電路就在這個芯片上,把這個芯片放到管殼中進行封裝,電路與外部的連接靠引腳完成。 什么是集成電路設計? 根據電路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在正

2、確選擇系統(tǒng)配置、電路形式、器件結構、工藝方案和設計規(guī)則的情況下,盡量減小芯片面積,降低設計成本,縮短設計周期,以保證全局優(yōu)化,設計出滿足要求的集成電路。,4,1. 什么是版圖?,根據邏輯與電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藝水平要求來設計光刻用的掩膜版圖,實現(xiàn)IC設計的最終輸出。版圖是一組相互套合的圖形,各層版圖相應于不同的工藝步驟,每一層版圖用不同的圖案來表示。 版圖與所采用的制備工藝緊密相關。,5,2. 版圖設計過程

3、由底向上過程 主要是布局布線過程 布局:將模塊安置在芯片的適當位置,滿足一定目標函數(shù)。對級別最低的功能塊,是指根據連接關系,確定各單元的位置,級別高一些的,是分配較低級別功能塊的位置,使芯片面積盡量小。 布線:根據電路的連接關系(連接表)在指定區(qū)域(面積、形狀、層次)百分之百完成連線。布線均勻,優(yōu)化連線長度、保證布通率。,6,什么是分層分級設計?,將一個復雜的集成電路系統(tǒng)的設計問題分解為復雜性較低的設計級別,這個級別

4、可以再分解到復雜性更低的設計級別;這樣的分解一直繼續(xù)到使最終的設計級別的復雜性足夠低,也就是說,能相當容易地由這一級設計出的單元逐級組織起復雜的系統(tǒng)。一般來說,級別越高,抽象程度越高;級別越低,細節(jié)越具體,7,多路轉換開關(MUX--Multiplexer )算術/邏輯單元(ALU– ArithmeticLogic Unit 中央處理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寄存器傳輸級( RT

5、L—register transfer level ),8,從層次和域表示分層分級設計思想,域: 行為域:集成電路的功能 結構域:集成電路的邏輯和電路組成 物理域:集成電路掩膜版的幾何特性和物理特性的具體實現(xiàn)層次:系統(tǒng)級、算法級、寄存器傳輸級(也稱RTL級)、 邏輯級與電路級,9,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的主要流程框架,10,集成電路的設計過程: 設計創(chuàng)意 + 仿真驗證,—設計業(yè)—,11,12,

6、設計信息描述,,,13,舉例:,功能描述 x=a’b+ab’ 的邏輯圖,14,CMOS與非門的電路圖,15,CMOS反相器的掩膜版圖,16,版圖設計就是按照線路的要求和一定的工藝參數(shù),設計出元件的圖形并進行排列互連,以設計出一套供IC制造工藝中使用的光刻掩膜版的圖形,稱為版圖或工藝復合圖。 版圖設計是制造IC的基本條件,版圖設計是否合理對成品率、電路性能、可靠性影響很大,版圖設計錯了,就一個電路也做不出來。若設計

7、不合理,則電路性能和成品率將受到很大影響。版圖設計必須與線路設計、工藝設計、工藝水平適應。版圖設計者必須熟悉工藝條件、器件物理、電路原理以及測試方法。,17,作為一位版圖設計者,首先要熟悉工藝條件和器件物理,才能確定晶體管的具體尺寸。鋁連線的寬度、間距、各次掩膜套刻精度等。其次要對電路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在版圖設計中注意避免某些分布參量和寄生效應對電路產生的影響。同時還要熟悉調試方法,通過對樣品性能的側試和顯微鏡觀察,可分析

8、出工藝中的間題。也可通過工藝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電路設計和版圖設計不合理之處,幫助改版工作的進行。特別是測試中發(fā)現(xiàn)某一參數(shù)的不合格,這往往與版圖設計有關。,18,典型的IC設計流程,19,LVS(Layout versus Schematic),20,版圖驗證與檢查 DRC(Design Rule Cheek):幾何設計規(guī)則檢查 ERC(Electrical Rule Check):電學規(guī)則檢查 LVS(Layout versus Sch

9、ematic):網表一致性檢查 POST SIMULATION:后仿真(提取實際版圖參數(shù)、電阻、電容,生成帶寄生量的器件級網表,進行開關級邏輯模擬或電路模擬,以驗證設計出的電路功能的正確性和時序性能等),產生測試向量 軟件支持:成熟的CAD工具用于版圖編輯、人機交互式布局布線、自動布局布線以及版圖檢查和驗證,21,版圖設計過程大多數(shù)基于單元庫實現(xiàn)(1)軟件自動轉換到版圖,可人工調整(規(guī)則芯片)(2)布圖規(guī)劃(floor pla

10、nning) 工具 布局布線(place & route)工具 布圖規(guī)劃:在一定約束條件下對設計進行物理劃分,并初步確定芯片面積和形狀、單元區(qū)位置、功能塊的面積形狀和相對位置、I/O位置,產生布線網格,還可以規(guī)劃電源、地線以及數(shù)據通道分布(3)全人工版圖設計:人工布圖規(guī)劃,提取單元, 人工布局布線(由底向上

11、: 小功能塊到大功能塊),22,人工版圖設計典型過程,23,3. 版圖設計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版圖設計以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了解工藝現(xiàn)狀,確定工藝路線 確定選用標準pn結隔離或對通隔離工藝或等平面隔離工藝。由此確定工藝路線及光刻掩膜版的塊數(shù)。

12、 由制版和光刻工藝水平確定最小接觸孔的尺寸和光刻套刻精度。光刻工藝的分辨率,即能刻蝕圖形的最小寬度,受到掩膜分辨率、光刻膠分辨率、膠膜厚度、橫向腐蝕等多因素的限制。套刻精度與光刻機的精度和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關系密切。,24,要了解采用的管殼和壓焊工藝。封裝形式可分為金屬圓筒塑(TO-5型)、扁平封裝型和雙列直插型(DIP)等多種,管芯壓點分布必須和管殼外引腳排列相吻合。當采用熱壓焊時,壓焊點的面積只需70μm×

13、70μm,超聲壓焊需100μm×100μm ~125μm×25μm,金絲球焊需125μm ×125μm,金絲球焊牢固程度高,金絲在靠近硅片壓點處是垂直的,可壓到芯片縱深處(但必須使用溫度SiO2純化層),使用起來很靈活。,25,②解剖同類型的IC的產品 解剖同類型IC產品,可作為自己設計和生產的借鑒。解剖工作包括版圖分析和基本尺寸的測量,元件性能測試和工藝解剖和分析三個方面。通過版圖分

14、析和基本尺寸的測量可獲得實際的線路圖和邏輯功能圖,可了解到版圖布局,還可取得各種元件尺寸的數(shù)據以了解其它單位或國外制版和光刻水平。但應注意“侵權”問題。,26,,3. IC版圖的設計規(guī)則 IC設計與工藝制備之間的接口 制定目的:使芯片尺寸在盡可能小的前提下,避免線條寬度的偏差和不同層版套準偏差可能帶來的問題,盡可能地提高電路制備的成品率。 什么是版圖設計規(guī)則?考慮器件在正常工作的條件下,根據實際工藝水平(包括光刻特性、刻蝕能

15、力、對準容差等)和成品率要求,給出的一組同一工藝層及不同工藝層之間幾何尺寸的限制,主要包括線寬、間距、覆蓋、露頭、凹口、面積等規(guī)則,分別給出它們的最小值,以防止掩膜圖形的斷裂、連接和一些不良物理效應的出現(xiàn)。,27,設計規(guī)則的表示方法(p.330) 以?為單位也叫做“規(guī)整格式” :把大多數(shù)尺寸(覆蓋,出頭等等)約定為?的倍數(shù)?與工藝線所具有的工藝分辨率有關,線寬偏離理想特征尺寸的上限以及掩膜版之間的最大套準偏差,一般

16、等于柵長度的一半。 優(yōu)點:版圖設計獨立于工藝和實際尺寸 以微米為單位也叫做“自由格式” :每個尺寸之間沒有必然的比例關系, 提高每一尺寸的合理度;簡化度不高 。 目前一般雙極集成電路的研制和生產,通常采用這類設計規(guī)則。在這類規(guī)則中,每個被規(guī)定的尺寸之間,沒有必然的比例關系。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各尺寸可相對獨立地選擇,可以把每個尺寸定得更合理,所以電路性能好,芯片尺寸小。缺點是對于一個設計級別,就要有一整套數(shù)字,而不

17、能按比例放大、縮小。,28,1. ?設計規(guī)則或規(guī)整格式設計規(guī)則 70年代末,Meed和Conway倡導以無量綱的“?”為單位表示所有的幾何尺寸限制,把大多數(shù)尺寸(覆蓋,出頭等等)約定為?的倍數(shù)。通常?取柵長度L的一半,又稱等比例設計規(guī)則。由于其規(guī)則簡單,主要適合于芯片設計新手使用,或不要求芯片面積最小,電路特性最佳的應用場合。在這類規(guī)則中,把絕大多數(shù)尺寸規(guī)定為某一特征尺寸“?”的某個倍數(shù)。與工藝線所具有的工藝分辨率有關,

18、線寬偏離理想特征尺寸的上限以及掩膜版之間的最大套準偏差。 優(yōu)點:版圖設計獨立于工藝和實際尺寸。,29,⑴ 寬度及間距: 關于間距: diff:兩個擴散區(qū)之間的間距不僅取決于工藝上幾何圖形的分辨率,還取決于所形成的器件的物理參數(shù)。如果兩個擴散區(qū)靠得太近,在工作時可能會連通,產生不希望出現(xiàn)的電流。,30,poly-Si:取決于工藝上幾何圖形的分辨率。 Al:鋁生長在最不平坦的二氧化硅上, 因此,

19、鋁的寬度和間距都要大些,以免短路或斷鋁。 diff-poly:無關多晶硅與擴散區(qū)不能相互重疊,否則將產生寄生電容或寄生晶體管。,31,⑵ 接觸孔:孔的大?。???2?diff、poly的包孔:1?孔間距:1?,說明:接觸孔的作用是將各種類型的半導體與金屬引線進行連接,這些半導體材料包括N型硅、P型硅、多晶硅等。,由于工藝的限制,一般不做細長的接觸孔,而是分成若干個小的接觸孔來實現(xiàn)大面積的接觸。,32,⑶ 晶體管規(guī)則:多

20、晶硅與擴散區(qū)最小間距:?。柵出頭:2?,否則會出現(xiàn)S、D短路的現(xiàn)象。擴散區(qū)出頭:2?,以保證S或D有一定的面積。,33,⑷ P阱規(guī)則:,說明:制作p阱的目的是在N型硅襯底上形成一塊P型襯底區(qū)域,在一個設計中根據需要可能設計若干個p阱區(qū)。,A1=4?:最小P阱寬度A2=2?/6?:P阱間距, A2=2? 當兩個P阱同電位 A2=6? 當兩個P阱異電位時,A

21、3=3?:P阱邊沿與內部薄氧化區(qū)(有源區(qū))的間距A4=5?:P阱邊沿與外部薄氧化區(qū)(有源區(qū))的間距A5=8?:P管薄氧化區(qū)與N管薄氧化區(qū)的間距,34,版圖設計圖例,35,MOS集成電路的版圖設計規(guī)則,,基本的?設計規(guī)則圖解,36,37,38,39,40,41,,42,p.333,43,44,45,46,47,48,49,MK1,50,51,52,53,54,2. 微米設計規(guī)則,又稱自由格式規(guī)則 ——80年代中期,為適應VLS

22、I MOS電路制造工藝,發(fā)展了以微米為單位的絕對值表示的版圖規(guī)則。針對一些細節(jié)進行具體設計,靈活性大,對電路性能的提高帶來很大方便。適用于有經驗的設計師以及力求挖掘工藝潛能的場合。目前一般的MOS IC研制和生產中,基本上采用這類規(guī)則。其中每個被規(guī)定的尺寸之間沒有必然的比例關系。顯然,在這種方法所規(guī)定的規(guī)則中,對于一個設計級別,就要有一整套數(shù)字,因而顯得煩瑣。但由于各尺寸可相對獨立地選擇,所以可把尺寸定得合理。,55,圖1.10,56,

23、,57,,58,,59,60,61,62,63,64,65,66,67,68,雙極型IC版圖設計的一般規(guī)則,版圖設計總的原則是既要充分利用硅片面積,又要在工藝條件允許的限度內盡可能提高成品率.版圖面積(包括壓焊點在內)盡可能小而接近方形,以減少每個電路實際占有面積;生產實踐表明,當芯片面積降低10%,則每個大圓片上的管芯成品率可以提高15%~25%。下面討論版圖設計時所應遵循的一般原則。,69,①隔離區(qū)的數(shù)目盡可能少

24、 pn結隔離的隔離框面積約為管芯面積的三分之一,隔離區(qū)數(shù)目少,有利于減小芯片面積。集電極電位相同的晶體管,可以放在同一隔離區(qū)。二極管按晶體管原則處理。全部電阻可以放在同一隔離區(qū)內,但隔離區(qū)不宜太大,否則會造成漏電大,耐壓低。為了走線方便,電阻也可以分別放在幾個隔離區(qū)內。 各壓焊塊(地壓焊塊除外)都故在隔離區(qū)內,以防止壓焊時壓穿SiO2,造成與襯底短路,管芯外圍也要進行大面積隔離擴散,以減少輸入端箝位二

25、極管的串聯(lián)電阻。,70,隔離區(qū)的劃分,71,②注意防止各種寄生效應 隔離槽要接電路最負電位,電阻島的外延層接最高電位。這是保證pn隔離效果的必要條件,使pn隔離區(qū)結始終處于反偏置狀態(tài)。輸入與輸出端應盡可能遠離,以防止發(fā)生不應有的影響。電阻等發(fā)熱元件要故在芯片中央。使芯片溫度分布均勻。,72,設計鋁條時,希望鋁條盡量短而寬。鋁條本身也要引入串連電阻,因此也需計算鋁條引入的串聯(lián)電阻對線路的影響。鋁條不能相交,在不可避

26、免的交叉線時,可讓一條或幾條鋁條通過多發(fā)射極管的發(fā)射極區(qū)間距或發(fā)射區(qū)與基區(qū)間距,也可從電阻上穿過,但不應跨過三次氧化層。 必須采用“磷橋”穿接時,要計算“磷橋”引入的附加電阻對電路特性的影響。一般不允許“磷橋”加在地線上。但是在設計IC時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擴散條穿接方式,因為擴散條不僅帶來附加電阻和寄生電容,同時還占據一定面積。,③設計鋁條時的注意事項,73,在LSI中,當一層布線無法保證實現(xiàn)元件之間的必要聯(lián)接時,普遍使用多層布線,如圖所

27、示。 鋁條壓焊點電極要有合理分布,應符合引出腳排列。,,74,④保證元件的對稱性 參數(shù)要求相互一致的元件,應放在鄰近的區(qū)域。幾何結構盡可能對稱,不能只考慮走線方便而破壞對稱性。 ⑤接地孔盡可能開大些 凡需接地的發(fā)射極、電阻等,不能只靠在隔離槽上開的接觸孔接地,要盡可能讓地線直接通過該處。接地線盡可能地沿隔離槽走線。接電源的引線應短而寬,接Vcc的

28、電源孔應盡可能開大些。集電極等擴磷孔應比其它接觸孔大。,75,⑥鋁條適當蓋住接觸孔(一般每邊復蓋2μm),在位置空的地方可多復蓋一些,走線太緊時,也可只復蓋一邊。 ⑦為了減小版面同時又使走線方便、布局合理,各電阻的形狀可以靈活多樣,小電阻可用隱埋電阻。各管電極位置可以平放或立放。 ⑧凡是可能,所設計的電路應留有適當?shù)倪^載能力,并避免使用易損壞的元件。 ⑨壓焊塊的數(shù)目

29、以及排列順序應該與外殼引出腳排列相符合,電極分布應均勻。,76,⑩確定光刻的基本尺寸。根據工藝水平和光刻精度定出圖形及各個擴散間距的最小尺寸,其中最關鍵的是發(fā)射極接觸孔的尺寸和套刻間距。集成晶體管是由一系列相互套合的圖形所組成,其中最小的圖形是發(fā)射極接觸孔的寬度,所以往往選用設計規(guī)則中的最小圖形尺寸作為發(fā)射接觸孔。其它圖形都是在此基礎上考慮圖形間的最小間距面進行逐步套合、放大。最小圖形尺寸受到掩膜對中容差,在擴散過程中的橫向擴散、耗盡層

30、擴展等多種因素的限制。,77,如果最小圖形尺寸取得過小,則會使成品率下降。如取得過大,則會使芯片面積增大,使電路性能和成本都受到影響。所以選取最小圖形尺寸應切實根據生產上具體光刻、制版設備的精度,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以及具體工藝條件來確定。在一定的工藝水平下,版圖上光刻基本尺寸放得越寬,則版圖面積越大,瞬態(tài)特性因寄生電容大而受到影響。如尺寸扣得越緊,則為光刻套刻帶來困難,光刻質量越難保證。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成品率。通常是在保證電路性能的前

31、提下適當放寬尺寸。,78,對于雙極型集成電路,是以引線孔為基準,尺寸規(guī)定如下(詳細見圖1.7.1): ①引線孔的最小尺寸為2? ×2 ?。 ②金屬條的最小寬度為2? ,擴散區(qū)(包括基區(qū)、發(fā)射區(qū)和集電區(qū))的最小寬度為2? , P+隔離框的最小寬度為2? . ③擴散區(qū)對引線孔各邊留有的富裕量大于或等于1 ? ,埋層對基區(qū)各邊應留有的富裕量大于或等于1? 。 ④除N+埋層與P+隔離槽間的最小

32、間距應為4? 外,其余的最小間距均為2? 。這是因為P+的隔離擴散深度較深,故橫向擴散也大,所以應留有較大富裕量。,79,331頁 圖17.1,80,(續(xù)),81,中速TTL電路版圖設計規(guī)則(μm),最小套刻間距 5最小隔離槽寬度 10元件與隔離槽最小間

33、距 18埋層與隔離槽最小間距 18基區(qū)和集電極孔最小間距 5最小發(fā)射極孔 8×8最小基極孔寬

34、 8最小集電極孔寬 8最小電阻條寬 10電阻條間最小間距 7最小電阻引線孔

35、 8×8鋁條最小寬度(包括兩邊覆蓋2μm) 10長鋁條最小間距 10 短鋁條最小間距 5鍵合點最小面積 100×100 兩鍵合點最小間距

36、 70隔離槽外邊界與鍵合點之間的最小間距 150劃片間距 400,(1976年),(1986年),82,最小面積晶體管,集成電路版圖設計通常是由集成電路中晶體管版圖開始的,而該晶體管版圖通常是最小面積晶體管的版圖。因此,掌握什么是最小面積晶體管,其版圖是

37、如何確定的非常重要。另外,掌握集成電路制造中常用的各種晶體管版圖及其對應的工藝剖面結構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小面積晶體管--由圖形最小尺寸(圖形最小線寬和圖形最小間距)構成的晶體管。,83,如圖18.21(p.356)所示的最小面積晶體管,隔離框內管芯面積為6064μm2,如果槽寬為10μm,則每個最小晶體管所需隔離槽面積為3800μm2,每條隔離槽為兩相鄰隔離島共用,所以每個最小面積晶體管所需的隔離槽面積為1900 μm2 ,大約為內管芯

38、面積的1/3~l/4。,圖18.21,84,351頁,18.2.2節(jié)5. 雙極型IC中元件的圖形設計,按標準pn結隔離工藝制作的縱向npn管的縱向結構和雜質分布如圖A所示。圖中作為集電區(qū)的外延層摻雜濃度由晶體管的VCB0和VCE0所決定,外延層電阻率是決定晶體管集電結勢壘電容Cc、硼擴電阻分布電容和隔離襯底結寄生電容Ccs的重要因素,對電路速度影響較大的Ccs部分地由襯底電阻率決定。埋層的薄層電阻和埋層擴散深度直接影響到集電極串聯(lián)電阻

39、rcs。由發(fā)射區(qū)擴散和基區(qū)擴散決定了電流放大系數(shù)和特征頻率。,85,,,圖A,86,集成npn管的設計 1) IC對晶體管的要求,如同分立晶體管一樣,集成晶體管必須具有一定的耐壓,有良好的頻率特性,具有較低的噪聲系數(shù),能承受一定的電流容量,具有低的rCS和VCES,這些參數(shù)的設計考慮與分立晶體管有一定的類似。但由于集成晶體管的集電極必須從上面引出,這就使rCS顯著增大。同時集成晶體管的集電極被pn結包圍,又存在著寄生電容和寄生pnp

40、效應,所以在分析集成晶體管特性時,必須考慮這些特性。 (1)擊穿電壓 V(BR) V(BR)EBO≈6~9V,V(BR)CBO, V(BR)CEO V(BR)CSO> V(BR)CBO,V(BR)CEO,87,(2)頻率特性,88,(3) 最大工作電流IEmax或ICmax,當IE 達到IEmax(或相應的ICmax 值)時,β就會下降。晶體管在大電流下工作時,基極電流也較大?;鶚O電流在橫向基區(qū)擴展電阻上產生一個

41、較大的電壓降,其結果是:發(fā)射結不同部位上的正偏壓值不相等。愈靠近中央部位,發(fā)射結正偏壓越小,甚至可能反向。靠近基極接觸的發(fā)射結部位,正偏壓較大。因此,發(fā)射極電流密度在中央部位小,電流基本上集中在發(fā)射結邊緣?;鶚O電流很大時,發(fā)射結的有效面積集中在結的邊緣。這種現(xiàn)象叫做發(fā)射極電流集邊效應,或者叫基區(qū)自偏壓效應。當晶體管的工作頻率與fT,很接近,故基極電流很大,約等于發(fā)射極電流,此時電流集邊效應最顯著,晶體管發(fā)射結的有效面積顯著減小。,89,

42、為了盡量減小晶體管的發(fā)射結無效面積,提高晶體管的高頻性能,在設計高頻晶體管時,發(fā)射結周長要盡可能大,面積要盡可能小,即兩者之比要盡可能大。IEmax(或相應的ICmax 值)只和靠近基極條一邊的發(fā)射區(qū)周長(即“有效發(fā)射區(qū)周長”)成正比,而與發(fā)射區(qū)面積無關,即IEmax=α×LE,其中α為發(fā)射區(qū)單位有效周長的最大工作電流。不同電路取α值是不同的: αnpn邏輯 = 0.16~0.4mA/μm

43、 αnpn線性 =0.04~0.16 mA/μm α橫向pnp = 0.001~0.008 mA/μm α縱向pnp = 0.005~0.015 mA/μm,90,2) 集成晶體管的常用圖形,集成npn管電極配置,,91,參考 68頁圖4.3 多了一個電平位移二極管,參考 5頁圖1.10電極排序B、E、C,電極排序E、B、C,92,p.353,93,p.

44、354,94,集成二極管、SBD和肖特基晶體管 在IC中,集成二極管的結構除單獨的BC結外,通常由晶體管的不同連接方式而構成多種形式,并不增加IC工序,而且可以使二極管的特性多樣化,以滿足不同電路的需要。集成二極管可采用的幾種常見版圖結構,即基極集電極短路二極管結構、集電極發(fā)射極短路二極管結構、基極發(fā)射極短路二極管結構、集電極懸空二極管結構、發(fā)射極懸空二極管結構和單獨二極管結構,1) 集成二極管,,95,六種集成二極管

45、的特性比較,96,二極管接法的選擇由電路對正向壓降、動態(tài)電阻、電容、存儲時間和擊穿電壓的不同要求來決定。其中,最常用的有兩種: BC結短接二極管,因為沒有寄生PNP效應,且存儲時間最短,正向壓降低,故一般DTL邏輯的輸入端的門二極管都采用此接法。 單獨的BC結二極管,因為不需要發(fā)射結,所以面積可作得很小,正向壓降也低,且擊穿電壓高。,97,2) 肖特基勢壘二極管(SBD)和肖特基箝位晶體管(SCT),98,PtSi,99,100,3

46、57頁 18.2.4 節(jié) 6. 設計舉例: TTL五管單元與非門電路圖,(1)決定隔離區(qū)數(shù)目 此電路共有5個隔離區(qū)(壓焊塊除外),如圖中虛線所示,如包括10個引出端壓焊塊,則共要15個隔離區(qū)。 (2)確定端頭的排列及引出端數(shù) 對所有的電路來說,輸入、輸出、電源、接地這些引出端是必須的,對該門電路 來說,這4部分的引出端數(shù)目共有8個(輸入端有5個)。另外,

47、它還有2個擴展端。它們分別從Q2的發(fā)射極和集電極引出,所以共有l(wèi)0個引出端。在設計版圖時應考慮到壓焊點的排列,不應使引出線相互跨越,以免造成短路。使用 時常連在一起的2個引出線要盡量排在一起。,P. 358圖18.22電路圖,101,(3)確定元件尺寸 根據以前介紹過的方法,來決定晶體管所用的型式并估算它的尺寸。由電路分析知,此電路中Q2 ,Q5飽和(且Q5為輸出管),要通過較大的電流,所以可采用馬蹄形

48、結構。Q4的瞬態(tài)電流很大,所以發(fā)射極有效長度也要大些。Q3管不通過大電流,采用單基極條結構就可以了。多發(fā)射極晶體管Q1及電阻的設計可參考前面介紹的知識來進行。隔離島的最小尺寸,可按元件的形狀,加上隔離槽與元件的間距(一般可取外延層厚度的兩倍)來決定。在實際的版圖中,考慮到布局、布線等因素,隔離島的實際尺寸稍大于上述的最小尺寸。,102,(4)畫布局布線草圖 畫此草圖的目的是:①大致安排一下各元件的位置。②畫出內連

49、線的連接圖形,使?jié)M足設計原則中對Al線的要求(如連通、無交叉等)。 對此電路來說,考慮到電路引出端的排列,我們希望輸出管Q5安排在右下角,隔離槽的接點地放在右角,電源接點安排在左下角。這樣,多發(fā)射極晶體管Q1以及Q2分別安排在左上角及右上角就較為適宜了。 這一布局使壓焊點離管腳最近,不會發(fā)生熱壓引線交叉的現(xiàn)象。 布局、布線草圖如圖所示。由圖可見,內引線中只有一條連線(R5接到Q5管基極)跨過

50、電阻R4,其余連線都沒有跨過元件,這是符合設計原則的。必須注意,電阻隔離島要接最高電位,即接電源電壓,隔離槽接地。,P. 359 圖18.23,103,(5)繪制IC版圖總圖 根據布局布線草圖,以一定的放大倍數(shù)把IC的平面布局布線圖畫在坐標紙上,稱之為總圖。在描繪總圖時,除畫下各元件尺寸、隔離槽及內外引線外,還要在管芯的周圍畫上壓焊塊作壓焊用。壓焊塊的尺寸根據壓焊方式和設備情況而定。要在壓焊塊下的N區(qū)制造隔

51、離區(qū)或進行P型基區(qū)擴散。 實際版圖上還有制版、光刻或監(jiān)測工藝的符號及圖形(微電子測試圖形),這里略去。,104,TTL五管單元5輸入端與非門電路版圖總圖,P. 360 圖18.24,105,雙極型邏輯IC版圖設計舉例,圖4.1,1,2,3,4,5,T3,T1,T2,R4,R1,R2,R3,Vi,Vi,D,D1,106,圖B是圖A各層掩膜版的示意圖, 圖中設有畫出埋層擴散版,集電極接觸磷穿透擴散版和壓焊點鈍

52、化版。各次版圖的對準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在每一張版圖上,除第一張和最后一張外,都應有兩個用來對準用的檢測圖形。小一些的對準圖形用來對準上一張版圖,大一些的對準圖形用來對準下一張圖。在第一張版圖上,僅有小一些的對準圖形。在版圖的邊緣處還設計了供檢測元件電參數(shù)用的晶體管圖形和薄層電阻的圖形。,107,隔離擴散版,108,基區(qū)擴散版,109,發(fā)射區(qū)擴散版,110,接觸孔版,111,金屬化版,112,,113,,圖19.2,114,,鋁柵工藝CM

53、OS反相器版圖舉例,,圖A為鋁柵CMOS反相器版圖示意圖??梢?,為了防止寄生溝道以及p管、n管的相互影響,采用了保護環(huán)或隔離環(huán):對n溝器件用p+環(huán)包圍起來, p溝器件用n+環(huán)隔離開,p+、n+環(huán)都以反偏形式接到地和電源上,消除兩種溝道間漏電的可能。,115,116,117,118,,D,119,120,121,122,8.4.3 源漏電容 p. 149,123,N阱,N阱,N阱,p. 156,Poly-S,,Al,,圖例:實線:擴散

54、區(qū),虛線:鋁,陰影線:多晶硅、黑方塊:引線孔,引線孔,,擴散區(qū),,MR,P,,MR,N,,124,CMOS IC 版圖設計技巧 1、布局要合理 (1)引出端分布是否便于使用或與其他相關電路兼容,是否符合管殼引出線排列要求。(2)特殊要求的單元是否安排合理,如p阱與p管漏源p+區(qū)離遠一些,使?pnp?,抑制Latch-up,尤其是輸出級更應注意。(3)布局是否緊湊,以節(jié)約芯片面積,一般盡可能將各單元設計成方形

55、。(4)考慮到熱場對器件工作的影響,應注意電路溫度分布是否合理。,125,2、單元配置恰當 (1)芯片面積降低10%,管芯成品率/圓片 可提高15?20%。 (2)多用并聯(lián)形式,如或非門,少用串聯(lián)形式,如與非門。 (3)大跨導管采用梳狀或馬蹄形,小跨導管采用條狀圖形,使圖形排列盡可能規(guī)整。,126,3、布線合理 布線面積往往為其電路元器件總面積的幾倍,在多層布線中尤為突出。擴散條/多晶硅互連多為垂直方向,金屬連

56、線為水平方向,電源地線采用金屬線,與其他金屬線平行。長連線選用金屬。 多晶硅穿過Al線下面時,長度盡可能短,以降低寄生電容。 注意VDD、VSS布線,連線要有適當?shù)膶挾取?容易引起“串擾”的布線(主要為傳送不同信號的連線),一定要遠離,不可靠攏平行排列。,127,4、CMOS電路版圖設計對布線和接觸孔的特殊要求 (1)為抑制Latch up,要特別注意合理布置電源接觸孔和VDD引線,減小橫向電流密度和橫向電阻RS、RW。?

57、采用接襯底的環(huán)行VDD布線。? 增多VDD、VSS接觸孔,加大接觸面積,增加連線牢固性。? 對每一個VDD孔,在相鄰阱中配以對應的VSS接觸孔,以增加并行電流通路。? 盡量使VDD、VSS接觸孔的長邊相互平行。? 接VDD的孔盡可能離阱近一些。? 接VSS的孔盡可能安排在阱的所有邊上(P阱)。,128,(2)盡量不要使多晶硅位于p+區(qū)域上多晶硅大多用n+摻雜,以獲得較低的電阻率。若多晶硅位于p+區(qū)域,在進行p+摻雜時多晶硅已

58、存在,同時對其也進行了摻雜——導致雜質補償,使?多晶硅?。(3)金屬間距應留得較大一些(3?或4?) 因為,金屬對光得反射能力強,使得光刻時難以精確分辨金屬邊緣。應適當留以裕量。,129,5、雙層金屬布線時的優(yōu)化方案 (1)全局電源線、地線和時鐘線用第二層金屬線。 (2)電源支線和信號線用第一層金屬線(兩層金屬之間用通孔連接)。 (3)盡可能使兩層金屬互相垂直,減小交疊部分得面積。,130,1. 阱——做N

59、阱和P阱封閉圖形處,窗口注入形成P管和N管的襯底2. 有源區(qū)——做晶體管的區(qū)域(G、D、S、B區(qū)),封閉圖形處是氮化硅掩蔽層,該處不會長場氧化層3. 多晶硅——做硅柵和多晶硅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多晶硅 4. 有源區(qū)注入——P+、N+區(qū)(select)。做源漏及阱或襯底連接區(qū)的注入5. 接觸孔——多晶硅,注入區(qū)和金屬線1接觸端子。6. 金屬線1——做金屬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鋁7. 通孔——兩層金屬連線之間連接的端子8.

60、金屬線2——做金屬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鋁,硅柵CMOS 版圖和工藝的關系,131,N well,P well,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1),1. 阱——做N阱和P阱封閉圖形,窗口注入形成P管和N管的襯底,132,N diffusion,,,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2),2. 有源區(qū)——做晶體管的區(qū)域(G、D、S、B區(qū)),封閉圖形處是氮化硅掩蔽層,該處不會長場氧化層,133,,P diffusion,,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2),2.

61、有源區(qū)——做晶體管的區(qū)域(G、D、S、B區(qū)),封閉圖形處是氮化硅掩蔽層,該處不會長場氧化層,134,Poly gate,,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3),3. 多晶硅——做硅柵和多晶硅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多晶硅,135,N+ implant,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4),,,4. 有源區(qū)注入——P+,N+區(qū)(select)。,136,P+ implant,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4),,,4. 有源區(qū)注入——P+、N+區(qū)(select)

62、。,137,contact,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5),,,5. 接觸孔——多晶硅,注入區(qū)和金屬線1接觸端子。,138,,Metal 1,,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6),6. 金屬線1——做金屬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鋁,139,via,,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7),7. 通孔——兩層金屬連線之間連接的端子,140,Metal 2,,CMOS反相器版圖流程(8),8. 金屬線2——做金屬連線,封閉圖形處保留鋁,141,VDD,GND,

63、VDD,,GND,,inverter:,Schematic:,Layout:,input,,output,,m1,m2,m2,m1,,,,142,1. 有源區(qū)和場區(qū)是互補的,晶體管做在有源區(qū)處,金屬和多晶連線多做在場區(qū)上。 2. 有源區(qū)和P+,N+注入區(qū)的關系:有源區(qū)即無場氧化層,在這區(qū)域中可做N型和P型各種晶體管,此區(qū)一次形成。 3. 至于以后何處是NMOS晶體管,何處是PMOS晶體管,要由P+注入區(qū)和N+注入區(qū)那次光刻決

64、定。 4. 有源區(qū)的圖形(與多晶硅交疊處除外)和P+注入區(qū)交集處即形成P+有源區(qū), P+注入區(qū)比所交有源區(qū)要大些。,須解釋的問題:,143,5. 有源區(qū)的圖形(與多晶硅交疊處除外)和N+注入區(qū)交集處即形成N+有源區(qū), N+注入區(qū)比所交有源區(qū)要大些。6. 兩層半布線 金屬,多晶硅可做連線,所注入的有源區(qū)也是導體,可做短連線(方塊電阻大)。三層布線之間,多晶硅和注入有源區(qū)不能相交布線,因為相交處形成了晶體管,使得注入有源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