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hapter 2 新古典貿易理論,2、1 標準貿易模型:Standard Trade Model2、2 提供曲線與貿易條件:Offer Curve & Terms of Trade2、3 要素稟賦理論: the Factor Endowment Theory2、4 特定要素模型: the Specific Factor Model,2、1 標準貿易模型,成本遞增條件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The PPF with I
2、ncreasing Costs)社會無差異曲線(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孤立均衡 (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成本遞增條件下的貿易(Trade with Increasing Costs)基于不同偏好的貿易(Trade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Tastes),機會成本遞增下的PPF,生產可能性曲線上某點X對Y的MRT=-△Y/△X=該點切線斜率的
3、絕對值= X商品的機會成本=PX/PY 兩國生產可能性曲線不同是因為:資源秉賦不同和/或生產技術不同。隨著要素供給和生產技術的變化,PPF也變化。,,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一、含義 指能使社會或國家獲得同等福利水平的兩種商品消費的不同組合。 假設全社會所有的消費者偏好相同。二、形狀三、特點四、作用1、可用來確定一國的消費均衡點。2、可用來反映整個國家福利水平的高低。,,社會無差異曲線的
4、形狀,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MRS)曲線上某點X對Y的MRS= –△Y/△X= 該點切線的斜率的絕對值,,Feature,1、是一組互不相交的曲線。同一曲線上的點表明同等福利水平,較高的曲線表明較高的福利水平,較低的曲線表明較低的福利水平。2、是凸向原點的一組曲線。表明隨著某一商品數量的增加,所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在減少。即邊際替代率MRS遞減。,,孤立均衡 equilibr
5、ium in isolation,分析:當A國的PPF和社會無差異曲線相切于點A ,達到均衡, 即在A點(50X+60Y)進行生產和消費。此時A國X的均衡相對價格是通過切點A的公切線的斜率的絕對值,設 Px/Py=Pa=1/4。B國 : 在A’點(80X+40Y)生產和消費,X的均衡相對價格Px’/Py’= Pa’=4。∵ Pa< Pa’,根據 “一國在其相對價格較低的產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A國在X商品,B國在Y商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
6、勢。按比較優(yōu)勢原理,A國應多生產X并出口部分X;B國應多生產Y并出口部分Y。,,,,,,Y,X,0,Y,X,0,7060 20,,,,,A,B,50 130,,,,,,120,40,40 80,B’,A’,,,,,Pa=1/4,Pa’=4,A國,B國,Ⅰ,Ⅰ’,,分析: 設分工后A國的生產點從點A移到了點B, 而B國生產點從點A’移到了B’。若用60X交換60Y,這時Pb
7、=Pb’=1,貿易達到均衡。,,,Y,X,0,,120,60,40 80 100,B’,A’,,B國,Ⅰ’,,E’,Pb’=1,,,,C’,Pb=1,,Ⅱ’,則A國消費組合為E(70X+80Y),而B國的最終消費組合為E’(100X+60Y), 即貿易后兩國都比自給自足時效應水平更高。注: 1. 兩國不完全分工 2. 這里,貿易條件下的均衡相對價格是兩國共同面對的相對價格,即Pb=Pb’=1 ,通過不斷摸索而得到。確
8、定后,兩國貿易所得也就確定。這個均衡價格與兩國需求強度有關。3. 即使A為小國,也會不完全分工。,成本遞增條件下的貿易,,,,基于不同偏好的貿易,1、當兩國生產函數及資源稟賦相同而消費者偏好不同時,兩國能否貿易?試對其進行一般均衡分析。,,,Y,X,0,,A,A’,,,,,,,B,,,,,,,B’,Ⅰ,Ⅱ’,Ⅱ,Ⅰ’,,,,E,E’,A國,B國,,2、2 Demand and Supply, Offer Curves, and Ter
9、ms of Trade,有貿易時的均衡相對商品價格: 局部均衡分析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Partial Analysis)提供曲線—一般均衡分析( Offer Curves: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貿易條件 Terms of trade,貿易均衡時的相對價格確定,,,,,Sx,Dx,,,,,,,,,,,,,,,,
10、S,D,P2,P1,P3,E*,Px/Py,Dx,Sx,A國,B國,注:S為A國X的出口供給曲線;D為B國X的進口需求線,Marshall Offer Curves,一、含義是一國為了進口其需要的某一數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數量。即一國在不同的相對價格(或稱貿易條件)下,所愿意進口與出口的商品數量的各種組合。又稱 “相互需求曲線” (Reciprocal Demand Curves)。二、提出者:Marshall &
11、Edgeworth三、推導及形狀,,,,Y,X,0,,A,B,55 70 95 130,,國1,II,,,E,,,,C,I,F,,Pf=1/2,Pb=1,,,,,,Y,X,0,,,,,20 40 60,60 40 20,,E,H,,,Pf=1/2,Pb=1,,Pa=1/4,H,國1提供曲線,⑴國1最初處于封閉均衡點A,相對價格為pa=1/4, 進出口為0;⑵當Pb=1時,國1的
12、生產移至B點,用60X交換60Y,從而達到E點的消費組合。這就得到了右圖中的點E。⑶當Pf=1/2時,國1的生產移至F點,用40X交換20Y,從而達到H點的消費組合。這就得到了右圖中的點H。(4) 連接右圖中的原點,H點和E點,就得到了國1的提供曲線。它反映了國1在不同相對價格下為進口某一數量Y而愿意出口的X的數量。,國1提供曲線的推導及形狀,G,,Pa=1/4,80,III,,65,45,20,,,Y,X,0,,120,45,40
13、 65 80 100,B’,A’,,,國2,,60,E’,,,,C’,Ⅱ’,,,Y,X,0,,,,,20 40 60,60 40 20,,E’,H’,,,Pf ’=2,Pb’=1,,Pa’=4,國2提供曲線,F’,Pb’=1,,Pf ’=2,,,,H’,2、國2提供曲線的推導及形狀,⑴國2最初處于封閉均衡點A’,當貿易在Pb’=1時,其生產移至B’點,用60Y交換60X,從而達到E’點的消費組合
14、。得到了右圖中的點E’。⑵當貿易在Pf ’=2時,國2的生產移至F’點,用40Y交換20X,從而達到H’點的消費組合。得到了右圖中的點H’。⑶連接右圖中的原點,H’點和E’點,就得到了國2的提供曲線。它反映了B國為進口其需要的某一數量商品X而愿意出口的Y的數量。,,Pa’=4,85,,將A國和B國的提供曲線放到同一個坐標系中,它們交于點E(E′),兩國貿易均衡。此時均衡相對價格Pb=Pb’=1。在此價格Pb=Pb’=1時,A國愿意
15、用60X交換60Y,而B國恰好要用60Y交換60X,因此貿易均衡。 此外的任一價格水平上,貿易就不會平衡。,,,Y,X,0,,,,,20 40 60,60 40 20,,E’,H’,,Pf ’=2,,Pa’=4,,,,,,E,H,,,Pf=1/2,Pb=Pb’=1,,Pa=1/4,提供曲線與貿易均衡,,P37 圖2-9,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指一國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價格之比。即商品貿易條件或凈易
16、貨貿易條件 TOT=Px/Pm兩國世界中,A國的貿易條件=B國貿易條件的倒數。隨著供給與需求的變化,貿易規(guī)模和貿易條件也會改變。一國貿易條件上升通常對該國有利。多種商品貿易時,一國貿易條件為該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其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之比。,,2、3 要素稟賦理論,Heckscher-Ohlin Theorem( H—O定理/ 要素比例定理)解釋貿易產生的原因及模式。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
17、rem (H—O—S定理)解釋貿易對各國要素價格的長期影響。要素稟賦理論的驗證、解釋和評價,Heckscher-Ohlin Theorem ( H—O定理),一、提出者: Heckscher & Ohlin (Sweden)二、代表作: H:《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1919年發(fā)表) O:《區(qū)際貿易與國際貿易》(1933年發(fā)表)三、Main View四、假設條件五、 H—O定理的理論框架
18、六、H—O定理的一般均衡分析,Main View,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s) 是國際貿易中各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基本原因和決定因素。因此,每個國家都應分工生產并出口該國相對豐裕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 Intensity)商品,進口該國相對稀缺和昂貴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則兩國均可獲利。,Concept,1、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s) : 定義: ⑴在兩國兩要素時,若B
19、國(TK/TL)大于A國(TK/TL),則B國為資本豐裕國, A國為勞動豐裕國。 ⑵若B國(PK/PL=r/w )小于A國(PK/PL),則B國為資本豐裕國, A國為勞動豐裕國。,注意:(1)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一國要素稟賦與其擁有的要素絕對數量無關,而只與擁有要素的相對數量有關。 (2) 假設兩國需求偏好相同,則上面兩種定義一致,但更一般的應該以第二種定義為準。,2、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在兩種
20、商品兩種要素中,生產Y時的K/L大于生產X時的K/L,則Y為資本密集型商品,而X為勞動密集型商品。 注意;這也是一個相對概念。一種商品的密集度與其投入要素的絕對量無關,只與相對量有關。,L,,Problems,1、為什么兩國Y商品相對X商品均為資本密集型,但B國的X、Y兩商品的K/L均比A國大? 因為B國的資本相對于A國來說一定更便宜,所以B國生產者為了減少生產成本而用資本替代勞動。2、為什么B國的資本相對便宜呢?
21、 因為B國是資本豐裕國。即(r/w) B<(r/w)A,假設條件,1、兩個國家A國和B國,兩種商品X與Y,兩種要素L與K;2、兩國技術相同;3、在兩國X都為勞動密集型商品,Y都為資本密集型商品;4、規(guī)模報酬不變;5、兩國在生產中均為不完全分工;6、兩國需求偏好相同;7、商品和要素市場是完全競爭的;8、要素在一國內可自由流動,但在國際間不可流動;9、不考慮運輸成本和其他貿易障礙;10、資源充分利用;11
22、、貿易平衡(進口=出口),,H—O定理的理論框架,1、商品價格差是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2、商品價格差是由要素價格和技術水平所決定的;3、要素價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決定的;4、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費者對商品的最終需求派生出來的;5、商品的最終需求取決于一國的收入分配和消費偏好。,商品價格,,要素價格,,要素的派生需求,,商品的最終需求,,偏好,,收入分配,,技術,,要素供給,,,,H—O定理的一般均衡分析,一、要素豐裕度和生產可能性
23、曲線的形狀,,,L,0,K,,,,,,,E1,E2,X1,X2,Y2,Y1,1、在生產技術相同的條件下,兩國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差異是由兩國要素稟賦差異造成的。2、勞動豐裕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相對偏向勞動密集型商品,資本豐裕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相對偏向資本密集型商品。,,,,Y,X,0,A,,A國,B國,B’,A’,B,,,,,,,,Y,X,0,70,B,50 130,,,,Pb =Pb’,Ⅱ,120,,,,,
24、B’,,,,Y,X,0,70,A,50 130,,,A國,B國,Ⅰ,120,A’,,,,,,Ⅱ,,,Pa’,Pa,二、一般均衡分析(P42圖2-13),1、∵假設兩國消費偏好相同, ∴兩國有相同的社會無差異曲線。 其中社會無差異曲線Ⅰ與A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于A點,與B國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于A’點,由此兩國封閉條件下的相對價格為Pa和Pa’,又∵ Pa<P
25、a’ ∴A國在X商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B國在Y商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E=E’,C’,C,2、貿易均衡時,有Pb=Pb’,A國在B點組織生產。B國在B’點組織生產。A國用X交換Y,最終達到消費組合點E。B國用Y交換X,則消費組合點為E’ 。此時E和E’點處于比Ⅰ更高的社會無差異曲線Ⅱ上,即兩國的福利水平均提高。,,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Fac
26、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H-O-S定理)Main View: 國際貿易會使各國同質要素獲得相同的相對與絕對收入。即國際貿易實際上可以成為國際間要素流動的替代。AnalysisStolper-Samuelson 定理對H-O-S 定理的檢驗:經驗觀察對H-O-S定理的評價,,Analysis,∵市場完全競爭,且兩國技術相同∴w/r與Px/Py之間有一一對應關系,,,Px/Py,w/r
27、,,,,,,,,PA,PA’,PB=PB’,(w/r)1,(w/r)*,(w/r)2,A’,B,B’,A,,,貿易后,國1分工生產X,,DL,,DK,,,(w/r)1,,,PA,,國2分工生產Y,,DL,DK,,(w/r)2,,,PA’,,,,當PB=PB’時, (w/r)1=(w/r)2 =(w/r) *。 又∵使用技術相同,兩國在相同的相對要素價格下必然選擇相同的要素投入比例,在規(guī)模收益不變時,各國相同要素的邊際產出相同,所以兩
28、國同一部門的相同要素獲得相同報酬 ;而且在完全競爭經濟中,且要素在國內可自由流動 ,一國內兩部門相同要素獲得相同報酬,因此 ∴必有rA=rB, wA=wB。 結論:自由貿易使兩國同質要素相對和絕對價格(收入)達到均等.,0,,至PB,至PB’,貿易前,國1位于點A,對應于(w/r)1和PA。國2位于點A’,對應于(w/r)2和PA’。,而PA<PA’, ∴國1在X商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Trade and Income distrib
29、ution,Stolper-Samuelson 定理: 自由貿易會使一國相對稀缺要素的實際收入減少;而使一國相對充裕要素的實際收入增加。 這意味著,發(fā)達國家相對稀缺的勞動可能因貿易而受損,這可能是發(fā)達國家的工會贊成貿易保護的原因。,,對H-O-S 定理的檢驗,Table 4-1: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Wage Rates (United States = 100),,現實中要素價格未均等化的原
30、因,H-O-S成立的重要假設前提不滿足:1.技術相同2.貿易導致商品價格的趨同,對H-O-S定理的評價,1、貢獻:證明了國際貿易對要素價格的影響。指出了國際貿易能實現世界范圍內資源優(yōu)化配置。2、不足:假設苛刻,導致結論與現實不符;只分析了國際貿易對要素報酬的長期影響,而沒有分析短期影響。,對H-O理論的驗證和評價,一、對H-O定理最有影響的驗證1、驗證人:Leontief (Russian-American)2、驗證時間:19
31、51年3、使用數據:1947年美國的投入—產出表4、使用方法:測算每百萬美元出口商品與進口替代商品中要素含量之比,即K/L的數值。5、驗證結果:“里昂惕夫之謎”(The Leontief Paradox)6、“謎”的解釋二、其它對H-O定理的檢驗三、對H-O模型的總體評價,The Leontief Paradox,美國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是資本豐裕國,根據H—O定理,美國應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然而測算
32、結果是,美國出口商品的K/L小于進口商品的K/L,即美國出口的是勞動密集型商品,而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與H—O定理正好相反。這就是“里昂惕夫之謎”。,,,,美國生產百萬美元出口商品和進口替代商品 所使用的 資本與勞動的比較(1947年),出口商品 進口替代商品,資本(1947年價格)勞動(年勞動人數)資本/勞動(美元/人),2 550 780 3 091 339
33、 182 170 13 991 18 184,,“謎”的解釋(1),1、忽視了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所擁有的能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教育、工作培訓、健康狀況等一系列性狀。測算結果為(K/L)ex< (K/L)im,而美國出口商品中所含的人力資本沒有加入,當加入后不等號將改變方向,則謎也就消失了。2、忽視了自然資源的影響
34、美國的進口商品中有很多是自然資源密集型商品,而這些產品在美國生產時大量采用了實物資本,剔除這部分進口商品后,則進口商品中資本含量降低,不等號方向也將改變,則謎也就消除了。,“謎”的解釋(2),3、關稅政策的影響美國對勞動密集型商品的高保護,降低了進口商品中勞動的含量,當進口商品中勞動含量提高時,不等號的方向將改變,則謎就可以解釋了。4、要素密集度的顛倒(逆轉)(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 ⑴ 含
35、義:在某種要素價格下,某商品為資本密集型,而在另一要素價格下,該商品變?yōu)閯趧用芗偷默F象。 (2) 影響:由于外國的勞動相對便宜,從外國看來,它應出口其勞動密集型的X,但在美國看來,這正是它的資本密集型商品,導致”謎” 的產生。,,1. 對美國數據的檢驗(Baldwin的檢驗)2. 對南北制造業(yè)貿易的檢驗與 Heckscher-Ohlin theorem 較符合。但這種貿易模式在總貿易中的比重并不大。3. 各種檢驗結果表明
36、:H-O模型在解釋南北貿易模式中仍然很重要,但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則需要用別的理論來解釋。,二、對H-O定理的其他檢驗,,Table 4-3: Factor Content of U.S. Exports and Imports for 1962,,Table 4-5: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1992 (million dollars),,對H-O模
37、型的總體評價,一、貢獻解釋國際貿易基礎時,正確指出了要素在一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作用及貿易對要素價格的影響。二、不足1、對戰(zhàn)后國際貿易新現象—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產業(yè)內貿易現象無法解釋。2、沒有分析貿易對要素收入的短期影響,僅僅分析了長期影響。,,2、4 特定要素與收入分配 ——貿易的短期收入分配效應,一、 The Specific Factor Model1、提出者:Paul. Samuelson & Ronald W
38、·Jones (1971)2、概念(Concept)3、假設條件(Assumptions)4、貿易對要素配置的影響分析 (Analysis)二、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1、國際貿易對一國短期收入分配的影響2、短期與長期的比較3、政策含義,Concept,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一種要素其用途通常僅限于某一個部門,而不適合于
39、其他部門的需要。如,資本在短期內是一種“特定要素”。,,假設條件,1、兩種商品X、Y,兩種要素勞動和資本。2、勞動是同質的,可在一國內自由流動。3、資本是特定要素,短期內不可流動。4、要素投入量固定不變,且充分利用。5、規(guī)模報酬不變。6、市場是完全競爭的。,,Analysis,根據邊際產出遞減規(guī)律,MP曲線應向下方傾斜。完全競爭經濟中,VMP=MP · P ∴當商品價格給定時,VMP曲線也向下方傾斜。,,,,wx
40、,wy,,O,O’,國1勞動總供給,,,,VMPLY,VMPLX,VMPL’X,,,D,D’,F,E,E’,則,無貿易條件下,A國的均衡工資率為ED,此時生產X的勞動投入量為OD,生產Y的勞動投入量為O’D。,,又∵勞動在一國內是可流動的。 ∴一國內生產X和Y商品的勞動工資應相等,即 W=VMPL=MPLX·PX=MPLY·PY反映在右圖上,均衡工資由VMPLX和VMPLY兩曲線的交點給出。,,,設貿易
41、后國1出口X,進口Y。則X商品的相對價格貿易后將上升,或可以理解為PX 上升。∴VMPLX也上升至VMPL’X。,則X部門的勞動報酬相應上升至F點,超出了Y部門的E點?!鄤趧恿τ蒠部門向X部門轉移,最后達到新的均衡點E’.此時均衡工資E’D’,X部門的勞動的投入量為OD’,Y部門的勞動投入量為O’D’。即: 出口部門會導致流動要素流入,產出增加;而進口部門流動要素流出,產出減少。,,國際貿易對一國短期收入分配的影響(一),
42、一、貿易對流動要素(勞動)實際報酬的影響 ∵W=MPLX·PX=MPLY·PY ∴W/PX=MPLX W/PY=MPLY 又∵邊際產出遞減 ∴ X部門(出口部門)勞動力流入,則勞動的邊際產出減少,Y部門(進口部門)勞動力流出,其勞動的邊際產出增加。 即: MPLX下降, MPLY上升。 也即:W/PX下降, W/PY上
43、升。結論:勞動者的實際收入(流動要素報酬)是否提高不確定,取決于其消費結構。若偏向X商品,則降低;相反則提高。,國際貿易對一國短期收入分配的影響(二),二、貿易對特定要素(資本)實際報酬的影響∵rx=MPKX·PX ry=MPKY·PY ∴rx/PX=MPKX ry/PY=MPKY∴當勞動流入X部門時,其特定要素資本的邊際產出增加即MPKX上升,也即:rx/PX上升。又∵貿易使PX/P
44、Y上升,∴ rx/PY上升,即X部門資本的實際收入不論是以X還是Y來衡量都提高。同樣地,當Y部門勞動流出時,其資本的邊際產出下降,即MPKY下降。 ∴ ry/PY下降。又∵貿易使PX/PY上升, ∴ ry/PX下降即Y部門資本的實際收入無論是以X還是Y來衡量都下降。結論:貿易提高了一國出口部門特定要素的實際收入,降低了一國進口競爭部門特定要素的實際收入。,,國際貿易的收入分配效應:短期與長期的比較,一、不同1、短期內,貿易提
45、高了出口部門資本(特定要素)的實際收入,降低了進口替代部門資本(特定要素)的實際收入,而對勞動(流動要素)實際收入的影響則不確定。即短期內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按部門劃分的。2、長期內,貿易會提高該國豐裕要素的實際收入,而降低稀缺要素的實際收入。即長期內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是按要素所有者類型區(qū)分的。二、原因長短期內,國際貿易對要素使用比例的影響不同。長期內,國際貿易通過相對商品價格均等化,進而引起要素相對價格均等化,在兩
46、國技術能力相同的假設下,使各國使用的K/L同方向變化,于是各國相同要素的實際報酬趨同;短期內,貿易導致兩部門K/L向相反的方向變化,于是兩部門特定要素的實際報酬也反方向變化。,,政策含義,可以更好地解釋貿易保護主義的根源。這一模型已成為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的理論基礎之一。由于貿易使發(fā)達國家出口部門的資本家受益,而使進口部門資本家受損,從而導致了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4章-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 chapter10貿易保護的理論
- 根據新古典分配理論
- 古典貿易理論練習題
- 第二章 古典貿易理論
- 諾思“新古典國家理論”研究.pdf
- 第2章 李嘉圖模型—古典貿易理論 選擇題
- 淺析新國際貿易理論
- 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批判.pdf
- 新貿易理論與對外貿易政策.pdf
- 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
- chapter2
- 第四章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模型赫克歇爾—俄林模型
-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 chapter 2 memory in interpreting
- chapter2 習題答案
- 應用統(tǒng)計chapter2
- 國際貿易新理論及其對中國貿易發(fā)展的啟示
- 國際貿易理論發(fā)展思路及新趨向探討
- 新古典理論框架下土地要素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