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香港中銀大廈及其美學價值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香港中銀大廈及其美學價值香港中銀大廈及其美學價值趙云娟趙云娟(大連工業(yè)大學(大連工業(yè)大學研究生學院,遼寧研究生學院,遼寧大連大連116034)摘要:摘要:香港中銀大廈是香港的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世界上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由華裔設計師貝聿銘所設計。無論是造型還是內部結構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值得我們細細推敲。關鍵詞:關鍵詞:中銀大廈;結構;美學價值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趙云娟,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香港中銀大廈,是中銀香港

2、的總部。由貝聿銘建筑事務所設計,1990年完工??偨ㄖ娣e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國地區(qū)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結構采用四角十二層高的舉行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仔細觀察中銀大廈,會發(fā)現(xiàn)很多貝氏作品慣用的設計,以平面為例,中銀大廈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jié)節(jié)高升,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guī)范內變化多端。設計基本上沒有自我

3、表現(xiàn)的動機,其落腳點更側重于社會。中銀大廈的外型像竹子的“節(jié)節(jié)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墻代表長城,代表中國。這也應證了貝聿銘先生的設計理念,他始終堅信建筑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換花樣、嘩眾取寵,建筑應該是千秋大業(yè),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一中銀大廈和其內部做具體的分析一中銀大廈和其內部做具體的分析香港中銀大廈自1982年底開始規(guī)劃設計,至1990年3月19日銀行喬遷開始營業(yè),歷時六年有余,大廈基地面積

4、約8400平方米,是一塊四周被高架橋道路“縛綁”著的局促土地。要滿足樓地板面積需求,要在高樓林立的香港中環(huán)區(qū)“出人頭地”,唯有向高空發(fā)展,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銀大廈樓高加上當地臺風季節(jié)強勁的風力,使得建筑物的結構系統(tǒng)需要非比尋常的解決方式。結構工程師羅伯森,這位ENR雜志1989年的風云人物,向貝氏建議采用合成的超強結構體,即以鋼組構成盒狀,內灌注混凝土,以之做為抗風力暨承重的主干。中銀大廈整棟大樓以三樓營業(yè)廳,17樓高

5、級職員專用餐廳兼宴客廳與頂端70層的“七重廳”等處最受矚目。兩層樓高的營業(yè)空間恢宏,以石材為室內主要有如下獨到之處:一,采用幾何不變的軸力代替幾何可變的彎曲桿系,來抵抗水平荷載,更加經濟有效。二,利用多片平面支撐的組合,形成一個立體支撐體系,使立體支撐在承擔全部水平荷載的同時,還承擔了高樓的幾乎全部的重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立體支撐抵抗傾覆力矩的能力。三,將抵抗傾覆力矩用的抗壓和抗拉豎桿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個角,從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

6、水平力時,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四,利用立體支撐及各支撐平面內的鋼柱和斜桿,將各樓層重力荷載傳遞至角柱,加大了樓層重力荷載作為抵抗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從而提高了作為平衡重的有效性。三中銀大廈的美學價值三中銀大廈的美學價值中銀大廈是香港標志性的建筑物,其外形簡約大氣,突出了建筑美學的基本,也突出了點、線、面的相結合所給人的視覺舒適感,又成為了貝聿銘先生不朽的名作之一。建筑不是單個存在的,當兩座或兩座以上的建筑組合在一起時,與城市

7、中的道路、花草樹木、山水等就構成了特定的建筑環(huán)境。建筑環(huán)境設計特別注重環(huán)境空間的有機結合,并妥善處理好單體和群體在造型、體量、色彩、風格等方面的關系,以及它與其他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使它們相互適應、相互協(xié)調,表現(xiàn)出和諧的美感特征。而香港中銀大廈在與周圍建筑物的規(guī)劃上結合的非常完美。也成為香港的標志性建筑物。其結構美在于簡潔、可靠,這就意味著中銀大廈結構合理,安全可靠。其功能美的探討。設計藝術的功能美,首先表現(xiàn)為實用功能。實用功能是設計藝術的

8、功能美的基礎,它是設計藝術用來滿足人們實用需要的屬性,它能反映出設計藝術中技術的、物質的、環(huán)境的等性能指標。中銀大廈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它很好的節(jié)約了用地面積。設計及其物化產品的功能美中,還具有一種精神功能——認知功能,即通過設計,人們獲取了一定的信息。人對涉及及其物化產品的人只是在一系列心理活動過程中來完成的,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器官對設計進行感知,形成知覺,產生印象或表象以及比較理性的概念或理念。而中銀大廈作為香港標志

9、性的建筑物,可見人們對其認知。材料是設計藝術的物質基礎。重視材料自身的審美屬性,是設計之美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設計藝術與純藝術的區(qū)別之一。應用玻璃材質,這點是貝氏作品的特例,其透光性好,材質新穎、特別,很容易給人留意深刻的印象。形式美是人們在長期的藝術與設計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而且“美學上最顯著最有特色的問題是形式美的問題”。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對獨立的審美特征,具體地說,就是構成事物外形的物質材料的自然屬性以及它們的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