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鑒藏講座之宋代的耀州窯及其青釉瓷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代的耀州窯及其青釉瓷(禚振西2004.03.12)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在中國的分裂割據。政權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新興租佃制經濟關系的確立和普及,都在很大程度上協調了生產關系,亦解放了生產力。這些,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fā)展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使我國古代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進入一個全新的繁榮時期,出現了“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漢,未有若今之盛者”的局面。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以空前發(fā)展,大批工商業(yè)小城鎮(zhèn)不斷出現的宋代,制瓷業(yè)的生

2、產和銷售,更進入蓬勃發(fā)展的繁榮期。全國各地創(chuàng)建的新窯場,猶如雨后春筍般地紛紛出現。在眾多窯場之間,展開了商品生產和市場銷售的激烈競爭。競爭的結果是一批名窯和名瓷的涌現,以及一批以往所沒有的瓷窯體系的逐步形成。今天,我們縱觀宋代制瓷業(yè)發(fā)展的成就和特點,可以用兩點來概括:一點是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和名瓷的產生和發(fā)展;另一點是定、鈞、耀州、磁州、越、建、景德鎮(zhèn)、龍泉八大瓷窯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宋代的上述著名窯場中,耀州窯是一個自成窯系的

3、北方著名窯場。它以盛產獨具風格與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進而又成為耀州窯系的中心窯場和代表。其精美優(yōu)良產品的出現,是宋代經濟和文化繁榮發(fā)展的產物,也是宋代工藝技術水平和社會審美意識的一種體現。一、窯場燒瓷始末與宋代的鼎盛耀州窯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銅川市黃堡鎮(zhèn)。窯址以黃堡為中心,其范圍包括上店、立地坡、玉華、陳爐,及耀縣塔坡一帶。此地在宋代轄于耀州,故名耀州窯。其產品稱為耀州瓷,或名耀瓷。該窯創(chuàng)燒于唐代(公元618—

4、—906年),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續(xù),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紀末,有八百多年的連續(xù)燒造史。黃堡鎮(zhèn)的耀州窯址,經過本世紀多次實地考察和大規(guī)模的考古科學發(fā)掘,已獲取了全面系統(tǒng)的科學資料,從而使世人真實了解到耀州窯的發(fā)展面貌。發(fā)掘出土的逾百萬件陶瓷殘器,分別屬于唐代、五代、宋、金、元明五大歷史時期所燒制。五大歷史時期的燒瓷,各有不同。唐代燒制了黑、白、青、褐、黃、茶葉沫、花釉瓷,及白釉綠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繪白彩等彩繪瓷。器物造

5、型豐滿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國的興盛。此外,還燒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當時我國燒制陶瓷品種最為豐富的一個窯場。五代該窯以燒青瓷為主,青瓷燒制工藝已經成熟,青釉有灰綠、青綠、天青、淡天青等色調。還兼燒少量黑、醬釉瓷。造型秀麗華美,多仿金銀器。往往采用剔花或劃花手法,制作出各種生動流暢的紋樣。在瓷器紋樣中發(fā)現有專為皇室用瓷設計的龍、鳳圖案。還發(fā)現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這些優(yōu)美瓷器的發(fā)現,是目前我國北方地區(qū)五代時期僅見的重要青瓷窯場的系統(tǒng)陶

6、瓷考古資料。宋代是該窯燒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窯場為了保持和發(fā)展它在晚唐五代時期北方青瓷的領先地位,保持原有銷售市場和爭奪占領新市場,在制瓷工藝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創(chuàng)造。首先在泥料制備上發(fā)明和率先使用了大型石碾槽粉碎設置,及加工泥料的淘洗池、沉淀池和陳腐用的陶缸設置。以此保證了大批量優(yōu)質青瓷坯泥與釉漿的充分提供。其次是輪制工具主部件轉盤由木制改為石制,盤下又增設了鐵軸承,使拉坯成型工藝得到很大的提高。再次是燒瓷燃料由木柴改為當地蘊藏豐富

7、的煤炭。與之相應窯爐結構亦進行了科學的變革,有利于掌握對青瓷器還原氣氛的人為控制。宋代耀州窯制瓷工藝上的這些重大改革,為燒造大量胎的秘色瓷為最高水平。以此標準衡量耀州窯所燒造的青瓷,就不難明白其被稱為北方青瓷代表的原因。該窯場早在盛唐時就開始了青瓷的創(chuàng)燒,然初時釉質粗,釉不均勻,釉色青黃或青褐,具有明顯的不成熟性。以后學習了越窯,青瓷燒造水平提高很快,中唐初的產品已趕上和超過了國內的婺、岳、壽、洪等青瓷名窯。晚唐時呈現青綠釉色的精美青瓷

8、燒造數量日增,奠定了其成為北方青瓷代表的基礎。不足之處是器胎含鐵量高呈鐵灰色,青釉的釉層薄,玻璃質感強而溫潤的玉質感不夠。到了五代,該窯以燒青瓷為主。出現了黑、白兩種器胎。黑胎器的青釉,呈湖綠、湖藍、微灰湖青、深蘭天青幾種色調。白胎器的青釉,多是淡青、淡天青、粉青幾種色調,少數為湖青和湖綠色。兩種胎的青釉,質地都很精細,釉層均勻,透明度適中,具有較好的玉質溫潤性。與其后的宋代相比,則又具有釉色色調豐富多樣而欠穩(wěn)定性的特點。入宋以后,該窯

9、的青瓷經過初期為時不長的工藝變革和探索之后,很快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宋耀瓷的青釉,質地精細純凈,透明度適中,色調是一種穩(wěn)定的橄欖青色,具有“其色溫溫”、“精比琢玉”的美感。這種橄欖青色,與唐五代“越州上”的越窯“秘色”很相似,因而在宋代曾有“秘色”之稱。宋代大詩人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中明確指出:“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以其類余姚秘色也”。這種與越窯秘色相類的宋代耀瓷青釉,于本世紀中葉由陳萬里先生稱為橄欖青色。以后學術界一直遵循,筆者亦然。

10、時至今天,供奉于法門寺地宮的一批唐代越窯秘色瓷已重見天日,我們將它和宋代耀州青瓷進行了對比,為兩者瓷釉的相類而感慨。筆者認為現在我們不妨恢復古代對宋耀州青瓷的稱謂,將其青釉稱著耀州秘色,以便更加明確耀州青瓷對越窯秘色瓷的正宗承襲關系。這種“類”越窯秘色的耀窯秘色瓷的成功燒制,對耀州窯系中其他窯場的燒瓷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也是耀州窯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優(yōu)美多樣化的器物種類與造型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使用廣泛,器物種類非常齊全多樣。

11、從其用途看可分為餐具類,有碗、盤、碟、缽、盆,渣斗。酒具類,有注子、注碗、玉壺春瓶、梅瓶、杯、盅。茶具類,有盞、盞托、擂缽、釜、香盒、水罐、水洗。日用盛具類,有罐、盆、甕、缸、壺。照明具類,有燈、小燈盞、燭臺、油壺、油瓶。化裝具類,有盒、奩盒、粉盒。陳設具類,有尊、樽、瓶、花插。供器類,有供盤、燈盞、瓶、爐。潔具和衛(wèi)生具類,有唾盂、渣斗、熏爐。此外,還有臥具枕,棋具圍棋盒、圍棋子、象棋子,樂具羯鼓、塤,鳥食具小食罐、小水罐等。凡是宋代社

12、會生活所需的各種器物種類,在該窯的產品中應有盡有。一個窯場可以生產出如此眾多的器物種類,在宋代的其他瓷窯中實屬罕見。宋代耀瓷不僅器物種類繁多、用途廣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豐富多樣,。以碗、盞、盤、碟之類最為普通常見的圓器為例,僅口沿的造型就有侈口、微侈口、敞口、六葵口、六菱口、六曲口、直口、斂口、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翻沿、包沿、折沿等。再以碗、盞中最多見的侈口翻唇圓弧腹內底下凹圈足造型觀察,僅其腹部的變化又可分為圓弧腹、淺圓弧腹、瘦圓弧腹、

13、微斜圓弧腹數種。在這些圓弧已富有變化的腹部,往往再配以瓜棱或出筋裝飾,給人一種造型規(guī)整、比例恰當、變化適度、精美多樣的美感。又如壺類,是該窯初創(chuàng)時期就多有燒造的器物,以執(zhí)壺最常見。唐代執(zhí)壺為喇叭口、圓腹、短直流、單把執(zhí)手,造型豐滿大度。五代執(zhí)壺變?yōu)樾】谥鳖i、圓球腹、曲形流略長、單把執(zhí)手,造型富有變化,使圓與長和曲與直的各種不同線條,和諧的統(tǒng)一在同一體之中,組成了一種造型優(yōu)美的器物。宋代的執(zhí)壺大體承襲了五代,但細直頸變長,圓腹又呈現圓中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