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梁慧星一、引言(一)寫作方法的意義先談方法的重要性。德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阿.邁納(AlbertMenne1923-)于1980年出版《方法論導論》一書。書中指出:凡事均離不開方法,科學更是如此。例如要建造一個小屋,必須考慮三個問題:第一是確定目標:在什么地點、建造什么用途的、什么樣的小屋?第二是條件:建筑材料、工具、資金、場地、官方許可、道路、生活用品的供給等。第三是實現(xiàn)目的的方法。方法的含義是:在給定的條件下
2、,為得到目的,所采取的行動、手段、方式。但方法的重要性,在無論現(xiàn)實生活中或者科學研究中,都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見阿.邁納著《方法論導論》,王路譯,三聯(lián)書店1991年版,第5-6頁)在科學研究領域,常常評價一個人是否具有科學研究能力,或者評價其科學研究能力的高低,我們很少考慮:科學研究能力究竟是由哪些內容構成的,換言之,科學研究能力包括哪些內容?有一種誤解,認為知識就是能力,知識越多,能力越強。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人,他們具有豐富的、
3、廣博的知識,但不會寫文章,特別是不會寫學術研究論文,甚至不會講課。他們的知識雖多,不會運用。學生議論某個教員,肚子里面知識不少,就象茶壺煮湯圓,倒不出來。這樣的人,只能做資料工作。他們究竟缺少什么?他們缺少科學研究能力。按照我的經(jīng)驗,人文科學研究的能力,主要是三部分:中文寫作能力;外語(至少是閱讀、筆譯,能夠聽說譯寫更好)能力;方法。方法包括:寫作方法、研究方法等。有人會問,方法難道不是知識?我的回答是:方法也是一種知識,但方法不是一般
4、的知識,它是運用知識和獲取知識的知識。談論寫作方法,我們會想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著名作家、文學家,往往沒有上過中文系,許多中文系畢業(yè)生,反而成不了作家,講授中文、文學、小說寫作課的教師,不少人寫不出文章,寫不出小說,至少是成不了大作家。而大作家如魯迅、郭沫若,確沒有上過中文系。這不能說明方法不重要。方法并不是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學到,還可以在閱讀中學,在寫作中自己摸索。以讀小說為例,經(jīng)常閱讀小說的人何止千萬,絕大多數(shù)并沒有通過閱讀小說而成為作
5、家,甚至連一封信都寫不了的也大有人在。但確有人通過閱讀小說成了作家,成了名作家,成了大作家。魯迅、郭沫若不就是明證嗎?可見,閱讀小說有不同的讀法,多數(shù)人讀故事,少數(shù)人“讀”方法。讀法學論著也是一樣。多數(shù)人讀知識,少數(shù)人除了解其中的知識、理論觀點、重要信息、資料,還學習其寫作方法。這就是我們的課堂上并不講法學論文的寫作方法,而確有不少中青年學者的論文寫得很好的原因。他們通過閱讀別人的論文、論著,學習掌握了法學論文的寫作方法。當然,也有不少
6、人的論文寫得不怎么樣。論文寫得不好,3二個要素。一篇學位論文總要有一個結構,由幾個部分(編、章、節(jié))構成,好比一座建筑物由若干樓層和基礎部分、屋頂部分構成一樣。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總要審查論文的結構是否完整,結構是否合理??梢?,“結構”是第三個要素。學術研究與從事別的工作一樣,總有一個采用什么方法的問題。法學學位論文通常不止采用一種研究方法,而是以某一種研究方法為主,或者兼采幾種研究方法。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總要審查論文所采用的
7、方法是否得當。可見,“研究方法”是第四個要素。學術研究和學位論文涉及各種理論分歧時,作者要表明自己的意見,這些作者自己的意見以及研究終結時作者所得出的基本意見,就是作者的見解。如果沒有“見解”,就不成其為論文,而屬于“資料匯編”。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總要審查有沒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有沒有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梢?,“見解”是第五個要素。作者的思想、見解必須形諸文字,才能構成一篇可供閱讀、評審的學位論文。學位論文的文字是否準確,行文是否流暢,有
8、沒有文采,即文章寫的好不好,也是評審專家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判斷學位論文水準的一項標準。因此,“文章”是學位論文的第六個要素。學術研究的規(guī)律是“求異存同”,盡量說本人沒有說過的話,說與別人不同的話。不僅要能夠自圓其說,還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當你提出新的學術見解和立法建議時,要對學術、對科學、對國家、對民族負責任。這就叫學者的“社會責任”,是學位論文的第七個要素。學位論文的七要素:第一個要素:選題第二個要素:資料第三個要素:結構第四個要素: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